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仙茅苷的3D打印复合支架促进血管化和成骨效应的研究
1
作者 袁秀琛 范世杰 +4 位作者 段伟豪 谭亚东 吴璟斌 周瑞凯 翁益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研究负载仙茅苷的三维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并评估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促进血管化和骨诱导方面的潜在作用。方... 目的:研究负载仙茅苷的三维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并评估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促进血管化和骨诱导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负载仙茅苷(curculigoside,CUR)的聚己内酯微球(CUR⁃PM),借助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构建了由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明胶(gelatin,GEL)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组成的三维复合(hydroxyapa⁃tite gelatin sodium alginate,HGS)支架的基础上,制备了负载仙茅苷的聚己内酯微球(hydroxyapatite gelatin sodium alginate curcu⁃ligoside,HGSC)支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流变学、力学性能、药物释放和降解性等实验对支架进行表征;通过CCK⁃8、EdU荧光染色实验以验证支架的生物安全性;通过HUVEC细胞管形成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评估HGSC用于促进细胞血管化和成骨调控的潜能。结果:HGSC内部具有大小均匀的网格状结构,与HGS相比,具有适当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CCK⁃8和EdU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GSC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UVEC细胞管形成实验和BMSC的ALP染色结果表明,HGSC支架表现出促进血管化和骨形成的潜能。结论:HGSC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对BMSC的骨诱导潜能和HUVEC的血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球 仙茅苷 血管化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7
2
作者 金丹杰 徐南伟 +4 位作者 赵国辉 陈孜 周栋 农鲁民 张云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FD组和PTED组,每组45例。FD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即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以及神经根减压松解。PTED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即在局麻内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时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组手术时间(82.8±34.3)min,与FD组(75.4±35.6)min无统计学差异(t=1.004,P=0.318);2组切口长度[(0.5±0.2)cm vs.(3.1±0.3)cm,t=-48.374,P=0.000]、住院时间[(7.8±2.3)d vs.(10.1±3.3)d,t=-3.8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42/45),FD组优良率88.9%(40/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571)。结论 F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无差异,但PTED手术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孜 赵国辉 +3 位作者 金丹杰 丁寅 张云坤 徐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8年2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3...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8年2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36例(A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35例(B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疼痛及功能恢复程度;比较2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86. 0±8. 1) min vs.(34. 3±6. 1) min,t=30. 364,P=0. 000],术中出血多[(48. 5±8. 9) ml vs.(13. 0±3. 3) ml,t=22. 286,P=0. 000],但术后1周VAS评分低[(2. 2±0. 6)分vs.(2. 9±0. 9)分,t=-3. 982,P=0. 000],JOA评分高[(23. 6±2. 5)分vs.(21. 7±2. 1)分,t=3. 573,P=0. 001],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恢复率高[(87. 2±6. 3)%vs.(77. 9±3. 6)%,t=7. 714,P=0. 000],椎体后缘高度压缩恢复率高[(90. 1±3. 8)%vs.(82. 7±6. 2)%,t=6. 031,P=0. 000],Cobb角小(3. 2°±0. 9°vs. 8. 7°±2. 0°,t=-14. 813,P=0. 000)。结论 与PKP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伤椎强化技术可以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骨水泥强化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在Pilon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严婷 王珂 +2 位作者 徐宇红 刘婷 潘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在Pilon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9例Rüedi-Allgwer分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术后2d开始行常规绷带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2d开始... 目的探讨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在Pilon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9例Rüedi-Allgwer分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术后2d开始行常规绷带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2d开始行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即便携式踝关节CPM仪锻炼、高弹力功能带锻炼、主动功能锻炼及抗阻力锻炼,干预6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15天踝关节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6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踝-后足评分在术后第15天、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可改善Ⅱ、Ⅲ型Pilon骨折术后患者早中期肿胀、减轻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踝关节锻炼 康复锻炼 组合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肿瘤进展并影响胶质瘤预后 被引量:6
5
作者 江晓珍 王小冰 +4 位作者 邓葵 郑炎 廖冰 李斌 李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指导,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43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4例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和CD34的表达,采用Ka 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肿瘤组织内MI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CD34表达均密切相关(χ2=16.779,P<0.05;χ2=26.405,P<0.05;t=-5.340,P<0.05)。Kaplan-Meie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学分级、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及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均<0.05),并且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I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肿瘤血管新生参与胶质瘤的发展和演进,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针对MIF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煜 徐南伟 孙荣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解剖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各条韧带及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拇指腕掌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10例新鲜冰冻手标本进行解剖,识别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连接部位与方向性,对韧带的宽度、长度、厚度进行形... 目的解剖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各条韧带及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拇指腕掌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10例新鲜冰冻手标本进行解剖,识别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连接部位与方向性,对韧带的宽度、长度、厚度进行形态学对比分析。并组织学观察拇指腕掌关节背侧和掌侧韧带细胞数。结果确定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存在7条主要韧带:即由3条背侧韧带(桡背侧韧带、背侧中央韧带、后斜韧带)组成的复合体,厚度分别为(1.24±0.12)、(1.91±0.15)、(1.61±0.12)mm。2条掌侧韧带(前斜韧带、尺侧副韧带),厚度分别为(0.78±0.11)mm、(1.03±0.11)mm。2条尺侧韧带(大多角骨-第1掌骨背侧韧带,第1、2掌骨间韧带),厚度分别为(0.78±0.19)mm、(0.89±0.19)mm。背侧韧带明显厚于掌侧韧带(P<0.01),桡背侧韧带、背侧中央韧带、后斜韧带的细胞数多于前斜韧带,后斜韧带的细胞数也多于尺侧副韧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条背侧韧带组成粗厚坚韧的复合体,在拇指腕掌关节的稳定中,前斜韧带起着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腕掌关节 背侧韧带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高亲和力受体在脊髓损伤大鼠运动神经末梢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春兰 张志坚 +3 位作者 许燕 刘锦波 吴维秀 姜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7-500,共4页
为了探讨脊髓损伤对运动神经末梢中神经营养素受体TrkA、TrkB和TrkC分布密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改良的Allen氏重击法损伤成年SD大鼠T12节段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T12脊髓损伤4、12、48 h后,下肢肌肉中运动神经末梢内TrkA、T... 为了探讨脊髓损伤对运动神经末梢中神经营养素受体TrkA、TrkB和TrkC分布密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改良的Allen氏重击法损伤成年SD大鼠T12节段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T12脊髓损伤4、12、48 h后,下肢肌肉中运动神经末梢内TrkA、TrkB和TrkC受体样免疫反应强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鼠脊髓T12段损伤48 h后运动终板处即有TrkA、TrkB和TrkC受体样免疫反应产物分布,其中以TrkA免疫反应最强。而正常成年大鼠下肢肌肉中未见其免疫阳性反应产物。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可刺激运动神经元表达神经营养素受体,并将受体输送至运动终板处的神经末梢,以摄取靶源性神经营养素。本结果为临床上肌肉注射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素受体 免疫反应 运动神经 高亲和力受体 运动终板 大鼠 肌肉 产物 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戚美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515-516,52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管理。方法按入院单双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管理。方法按入院单双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钉位分析
9
作者 徐南伟 顾华庆 +1 位作者 承跃东 张云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3-293,共1页
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钉位分析徐南伟顾华庆承跃东张云坤(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常州213003)关键词胸腰段骨析;椎弓根螺钉;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在胸腰段不稳定骨析的治疗中,椎弓根螺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 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钉位分析徐南伟顾华庆承跃东张云坤(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常州213003)关键词胸腰段骨析;椎弓根螺钉;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在胸腰段不稳定骨析的治疗中,椎弓根螺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操作技巧和并发症也有较多报道。为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析 椎弓根螺钉 CT 钉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BEIS技术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丁寅 赵国辉 +2 位作者 陈孜 张云坤 徐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广泛-简单-直接”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89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BEIS手术5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广泛-简单-直接”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89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BEIS手术55例,微创通道手术3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腿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1年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采用腰椎正侧位片及动力位片评估术前、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结果BEIS组手术时间[(123.0±50.6)min]明显长于微创通道组[(56.5±19.1)min](t=8.791,P=0.000)。术后2组各个时间点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3天BEIS组明显优于微创通道组(P<0.05),其他时点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BEIS组MacNab优良率为90.9%(50/55),微创通道组为88.2%(30/34),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964)。2组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下降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年腰椎不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相对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BEIS手术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但术后短时间内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 椎间孔镜 BEIS技术 微创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在治疗髂腰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建忠 高铁民 +2 位作者 蒋国民 陈亚贤 赵进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 研究和评估经导管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并髂内动脉栓塞在治疗髂腰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 3例髂腰部肿瘤行髂内动脉栓塞加腰动脉栓塞 ,其中 11例在栓塞后 2 4~ 136h手术。结果  11例肿瘤均被顺利切除 ;术中平均出血 36 0ml... 目的 研究和评估经导管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并髂内动脉栓塞在治疗髂腰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 3例髂腰部肿瘤行髂内动脉栓塞加腰动脉栓塞 ,其中 11例在栓塞后 2 4~ 136h手术。结果  11例肿瘤均被顺利切除 ;术中平均出血 36 0ml。 10例获平均 17个月随访 ,局部复发 1例。 12例姑息化疗及栓塞者疼痛逐渐减轻 ,软组织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加髂内动脉栓塞后手术治疗髂腰部肿瘤 ,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 ,降低手术危险性 ,为彻底切除肿瘤创造条件。对姑息化疗及栓塞的病人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部肿瘤 选择性腰动脉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焦虑患者术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琛妍 陈方斌 蒋巍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焦虑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1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住院手术的患者,术前由2位经严格训练的、一致性检验良好的精神科医师对患者分别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焦虑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1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住院手术的患者,术前由2位经严格训练的、一致性检验良好的精神科医师对患者分别进行评估,明确患者伴有焦虑障碍,并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筛选出HAMA评分≥14分(表明肯定有焦虑)的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瑞昔布干预。在术前和术后2周、4周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腰腿痛进行评定,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2周时研究组HAMA评分(10.68±3.41)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研究组HAMA评分(7.48±2.63)、VAS评分(2.32±1.22)、ODI评分(14.00±5.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HAMA评分(12.08±4.08)、VAS评分(3.00±1.12)、ODI评分(20.48±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的焦虑评分与VAS评分、ODI评分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焦虑的患者术后使用普瑞巴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焦虑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参数模板的受损骨骼复原方法
13
作者 何坤金 张玉雪 +2 位作者 翁益平 陈义仁 陈正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75-3385,共11页
为解决骨骼参数快速测量与受损骨骼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语义参数的骨骼模板构建及其变形方法。首先,基于已有的平均化骨骼模型,通过人工标注几何参考元素的方式生成含有语义参数的骨骼模板。其次,为测量目标骨骼参数,利用模板配准与... 为解决骨骼参数快速测量与受损骨骼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语义参数的骨骼模板构建及其变形方法。首先,基于已有的平均化骨骼模型,通过人工标注几何参考元素的方式生成含有语义参数的骨骼模板。其次,为测量目标骨骼参数,利用模板配准与特征点映射方式实现骨骼参数的自动获取,并建立参数间约束关系。最后,根据受损骨骼测量参数与约束关系指导骨骼模板进行整体变形,基于三棱锥截面分割与配准,进行局部几何修改,实现受损骨骼在形态与细节上的修复。以长骨中的股骨为例,通过对受损骨骼进行复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而为后期骨科植入物个性化设计等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参数 模板 参数化建模 双向映射 受损骨骼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7b⁃3p通过靶向SSRP1调控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14
作者 段伟豪 俞学成 +4 位作者 吴璟斌 袁秀琛 范世杰 谭亚东 翁益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2-509,共8页
目的:探究miR⁃27b⁃3p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②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7b⁃3p以及SSRP1对骨肉... 目的:探究miR⁃27b⁃3p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②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7b⁃3p以及SSRP1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③使用在线数据库预测miR⁃27b⁃3p的靶基因并进行筛选,使用双荧光素报告酶实验测定miR⁃27b⁃3p与结构特异性识别蛋白1(structure⁃specific recognition protein⁃1,SSRP1)的关系;④干扰效率以及过表达效率使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①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和临床样本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7b⁃3p会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②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报告酶实验证实SSRP1为miR⁃27b⁃3p的靶基因,SSRP1表达受miR⁃27b⁃3p的直接调控;③干扰SSRP1的表达会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④过表达SSRP1会部分逆转miR⁃27b⁃3p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论: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通过靶向SSRP1从而影响骨肉瘤细胞的生长。miR⁃27b⁃3p可能是骨肉瘤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靶向miR⁃27b⁃3p/SSRP1轴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27b⁃3p SSRP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