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血管耦合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红 张敏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0-1252,共3页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脑血流与神经元活动调节的重要机制,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早期就存在NVC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NVC功能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灌注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脑血流与神经元活动调节的重要机制,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早期就存在NVC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NVC功能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灌注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CSVD是多种病因累及脑部穿支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痴呆、步态障碍、老年人情绪障碍等。CSVD累及的血管直径通常极其微小,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学检查作为其主要诊断依据,通常无法观察到脑小血管的早期病变^([3])。然而,NVC功能在CSVD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梗死 认知 磁共振成像 神经血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征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唐志麒 张敏 +1 位作者 潘昌杰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出现的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asymmetrical prominent cortical veins,APCV)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出现的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asymmetrical prominent cortical veins,APCV)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46例,根据SWI上是否有APCV征分为APCV阴性组93例和APCV阳性组53例。进一步根据入院3 d内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97例和END组49例。比较APCV征阴性组和APCV征阳性组及非END组和END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以及与APCV征的关系。结果APCV征阳性组高血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APCV征阴性组(P<0.01)。END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梗死体积、APCV征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梗死体积进行校正,校正后APCV征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6.629,95%CI:1.799~24.428)。结论APCV征阳性是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WI序列上出现的APCV征是判断脑梗死预后的早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征 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γ-谷氨酰转肽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莉 傅蕴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67-187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两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水平,分析血清P-Tau181、GGT、SIRT1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睡眠障碍52例,占比33.33%,PSQI评分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P-Tau181、GGT、SIRT1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P-Tau181、GGT、SIRT1单一及联合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42、0.749、0.843。结论P-Tau181、GGT、SIRT1异常表达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睡眠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Γ-谷氨酰转肽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雪 张敏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3-464,共12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脑类淋巴系统(GS)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住院治疗的RSSI患者...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脑类淋巴系统(GS)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住院治疗的RSSI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入院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肌酐等)。发病后7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包括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及定向力7个认知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善头部MRI检查,序列包括弥散张量成像(DTI)等。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DTI分析(DTI-ALPS)后处理工具计算大脑左、右侧DTI-ALPS指数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分析指标,以评估RSSI患者整体GS功能。测量基底节(BG)区和半卵圆中心(CSO)区的EPVS体积,根据Potter标准视觉量化评估结果将EPVS程度分为0、1、2、3、4级,0~1级为无-轻度组,2~4级为中重度组,并进一步按区域分为BG-EPVS和CSO-EPVS的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各组RSSI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DTI-ALPS指数及认知功能评分。采用方差膨胀因子对基线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将其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RSSI患者BG-EPV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评估DTI-ALPS指数预测BG-EPVS严重程度结果的稳健性,采用离群值诊断与剔除分析方法识别并剔除异常样本,重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BG-EPVS体积与DTI-ALPS指数、MMSE量表评分、MoCA量表及其各项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中介分析检验DTI-ALPS指数在BG-EPVS体积与MoCA量表评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纳入65例RSSI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龄37~78岁,平均(53±15)岁。其中总体EPVS无-轻度组30例,EPVS中重度组35例;BG-EPVS无-轻度组34例,BG-EPVS中重度组31例;CSO-EPVS无-轻度组36例,CSO-EPVS中重度组29例。(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EPVS和BG-EPVS患者中,与中重度组比较,无-轻度组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和高血压病患者比例均更低,DTI-ALPS指数、MMSE量表评分和MoCA量表评分均更高(均P<0.05),余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SO-EPVS患者中,与中重度组比较,无-轻度组仅年龄更低(P<0.05),余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DTI-ALPS指数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4.410,95%CI:1.211~16.025,P=0.024)、男性(OR=1.076,95%CI:1.001~1.156,P=0.048)、高血压病(OR=6.287,95%CI:1.635~24.167,P=0.007)为RSSI患者发生中重度BG-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DTI-ALPS指数(OR=0.002,95%CI:0.000~0.904,P=0.046)为RSSI患者发生中重度BG-EPVS的独立保护因素。为进一步评估模型结果的稳健性,识别并剔除6例异常样本后,DTI-ALPS指数与RSSI患者BG-EPVS发生风险的负相关性仍然存在(OR=0.050,95%CI:0.003~0.974,P=0.048)。(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SSI患者的BG-EPVS体积与DTI-ALPS指数(r_(s)=-0.842,P=0.007)、MMSE量表评分(r_(s)=-0.491,P=0.033)、MoCA量表评分(r_(s)=-0.563,P=0.018)、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r_(s)=-0.596,P=0.001)均成负相关;BG-EPVS体积与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和定向力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4)中介分析结果显示,BG-EPVS体积对RSSI患者MoCA量表评分的总效应值为-0.673,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537,占总效应值的79.79%,间接效应值为-0.136,占总效应值的20.21%。结论在RSSI患者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及DTI-ALPS指数是BG-EPV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BG-EPVS体积与RSSI患者DTI-ALPS指数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成负相关,且DTI-ALPS指数在RSSI患者BG-EPVS体积与认知功能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脑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言伟 张敏 +1 位作者 梅雨晴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崔凯迪 张文婷 +2 位作者 张清秀 恽文伟 张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SI患者72例。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眼底照...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SI患者72例。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眼底照相检查,用软件半自动分割并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复合体(GCL-IPL)厚度,通过眼底照相观察眼底出血、渗出等眼底病变情况。用视觉量化评估法对EPVS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EPVS无-轻度组32例和EPVS中重度组40例,进一步对基底节区EPVS(BG-EPVS)及半卵圆中心EPVS(CSO-EPVS)进行分级并分为BG-EPVS无-轻度组31例和BG-EPVS中重度组41例,CSO-EPVS无-轻度组39例和CSO-EPVS中重度组33例,分别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结果EPVS无-轻度组与EPVS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RNFL及GCL-IPL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BG-EPVS无-轻度组与BG-EPVS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RNFL及GCL-IPL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7,95%CI:1.028~1.416,P=0.021)、高血压(OR=7.264,95%CI:1.079~11.929,P=0.042)、RNFL厚度(OR=0.753,95%CI:0.617~0.915,P=0.004)、GCL-IPL厚度(OR=0.848,95%CI:0.758~0.949,P=0.004)是BG-EPVS等级的独立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NFL及GCL-IPL厚度与BG-EPVS等级呈负相关(r=-0.571、r=-0.649,P<0.01)。结论RNFL与GCL-IPL厚度是BG-EPVS等级的独立相关因素,与BG-EPVS等级呈负相关,OCT对评估RSSI患者EPVS病变程度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视神经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眼底照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深髓静脉可见性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孙凌辰 张敏 +2 位作者 梅雨晴 张清秀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6,共10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成MR的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所有RSSI患者发病7 d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的EPVS进行分级评估和体积测量,使用DMV视觉评分对患者SWI幅度图或最小强度投影图上的DMV可见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可见性较高的DMV低-中分组(评分0~12分,104例)及可见性较低的DMV高分组(评分13~18分,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MV可见性与BG-EPVS分级及体积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RSSI患者151例,平均年龄(69±10)岁,其中男92例(60.9%),女59例(39.1%)。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年龄[(76±5)岁比(65±10)岁,t=-10.875]、高血压病患者比例[78.7%(37/47)比54.8%(57/104),χ^(2)=7.879]、BG-EPVS分级、BG-EPVS体积[5.67(5.30,5.81)ln mm 3比4.61(3.66,5.30)ln mm 3,Z=-6.772]、脑白质高信号体积[7.67(6.23,8.43)ln mm 3比4.31(3.53,5.89)ln mm 3,Z=-6.501]均明显高于DMV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总胆固醇[3.74(3.20,4.39)mmol/L比4.09(3.47,4.96)mmol/L,Z=-2.082]、三酰甘油[1.20(0.78,1.86)mmol/L比1.53(1.05,1.99)mmol/L,Z=-2.343]、MoCA量表评分[21.0(20.0,22.0)分比24.0(22.0,25.0)分,Z=-9.862]均低于DMV低-中分组(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年龄(OR=1.181,95%CI:1.070~1.304,P=0.001)、中重度BG-EPVS(OR=2.441,95%CI:1.186~5.024,P=0.015)、较高的BG-EPVS体积(OR=4.987,95%CI:1.218~19.350,P=0.020)和较高的WMH体积(OR=1.285,95%CI:1.044~1.582,P=0.018)与较高的DMV评分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V评分与RSSI患者的BG-EPVS分级呈正相关(r=0.613,P<0.01),与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549,P<0.01),与RSSI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49,P<0.01)。结论年龄、BG-EPVS分级、BG-EPVS体积和WMH体积与RSSI患者的DMV可见性相关;RSSI患者DMV的可见性越差,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髓静脉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磁敏感加权成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脑萎缩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徐浩文 张文婷 +1 位作者 张敏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发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脑萎缩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RSSI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完成头颅MRI检查,根据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 目的探讨新发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脑萎缩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RSSI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完成头颅MRI检查,根据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分为无-轻度1组97例和中重度1组97例。采用视觉评估量表评估全脑及各部位脑萎缩等级,又根据全脑皮质萎缩分级(GCA)评分分为无-轻度2组88例和中重度2组106例。评估各部位脑萎缩,内侧颞叶萎缩(MTA)评分,额颞叶萎缩(FTA)评分,后皮质萎缩(PA)评分。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SI患者GCA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GCA及不同部位脑萎缩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1组GCA评分2~3分、PA评分2~3分比例明显高于无-轻度1组,MTA评分2~4分、FTA评分2~4分比例明显高于无-轻度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2组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2~4分比例明显高于无-轻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VD影像学总负荷是RSSI患者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4,95%CI:1.099~1.276,P=0.000;OR=3.537,95%CI:1.664~7.518,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SSI患者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GCA、MTA、FTA及PA评分呈正相关(r=0.518,r=0.382,r=0.471,r=0.388,P=0.000)。结论老年RSSI患者CSVD影像学总负荷是GCA的独立危险因素,CSVD影像学总负荷越严重,GCA等级越高,且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全脑及其他不同部位脑萎缩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新发皮质下小梗死 脑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眼底脉络膜厚度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崔凯迪 张敏 +1 位作者 恽文伟 章晨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 RSSI)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83例...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 RSSI)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83例,根据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PWMH)分为无-轻度1组46例,中重度1组37例;又根据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DWMH)分为无-轻度2组40例,中重度2组43例。所有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利用软件半自动分割脉络膜并测量厚度,按照WMH部位分为PWMH及DWMH,分析脉络膜厚度与不同部位WMH的关系。结果 中重度2组年龄、吸烟、高血压、DWMH体积明显高于无-轻度2组,脉络膜厚度明显薄于无-轻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重度1组年龄、吸烟、高血压、PWMH体积明显高于无-轻度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0,95%CI:1.064~1.287,P=0.001)、高血压(OR=4.533,95%CI:1.215~16.914,P=0.024)、脉络膜厚度(OR=0.953,95%CI:0.931~0.975,P=0.001)是DWMH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SSI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是DWMH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DWMH病变越严重,脉络膜厚度越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脉络膜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张文婷 张敏 +2 位作者 徐文安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及预后,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与LAA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发LAA患者206例,分为AR组31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175例。并且...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及预后,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与LAA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发LAA患者206例,分为AR组31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175例。并且根据随访结果,又分为LAA无复发患者177例和LAA复发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d〉7d,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AR情况,并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分析LAA患者A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LAA复发及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中,共失访11例(5.3%);死亡9例(4.4%)。AR组LAA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54.8% vs 6.9%,P〈0.01)。与LAA无复发患者比较,LAA复发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与LAA复发显著相关(OR=4.716,95%CI:1.499-14.835,P=0.008)。结论AR能显著增加LAA患者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复发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循环缺血12例报告 被引量:9
11
作者 恽文伟 赵进委 +3 位作者 刘向远 张志翔 陈卓友 钱传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48-749,共2页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支架 椎-基底动脉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邵荣 张敏 +3 位作者 刘澄英 沙江明 刘定华 朱祖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7例,在发病3d内完成常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使用MRI自带软件勾画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7例,在发病3d内完成常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使用MRI自带软件勾画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比较皮质脊髓束不同损伤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使用Fugl-Meyer评分(FM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及影响FMS的危险因素。结果Ⅲ级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Ⅰ级、Ⅱ级患者(P<0.05)。Ⅰ级运动功能恢复最好,评分最高,Ⅲ级最差,评分最低。与入院时比较,Ⅰ级、Ⅱ级、Ⅲ级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6个月FMS明显改善[(90.00±4.30)分vs(85.00±4.50)分,(78.40±3.80)分vs(73.00±3.90)分,(72.50±3.80)分vs(67.00±4.00)分,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脑白质病变等级及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因素(P<0.01)。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锥体束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DNMT3A 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洁 华海应 +5 位作者 晁红颖 蔡晓辉 张修文 陈梅玉 卢绪章 刘建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中DNMT3A p.R882、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301例患者中共检出41例携带DNMT3A p.R882突变,最常见为M5亚型;97.6%(40/41)DNMT3A p.R882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每例患者平均突变3.17次;其中双基因突变9例,3个基因突变共存12例,≥4个基因突变共存19例。②DNMT3A p.R882伴随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为NPM1(n=27,65.9%),其他依次为:FLT3-ITD(n=18,43.9%)、IDH1(n=9,22.0%)、TET2(n=8,19.5%)及NRAS(n=6,14.6%)等;③≥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虽然高于双基因及3个基因突变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存基因突变为FLT3-ITD者的外周白细胞水平高于野生型(P=0.034),但在年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NPM1、IDH1或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中位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与野生型相比,伴NPM1突变者具有更高的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而伴IDH1突变者CR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5);伴FLT3-ITD与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CR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5%以上的DNMT3A p.R882突变AML均伴有额外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种类及个数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变 DNMT3A NP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进委 恽文伟 +1 位作者 蒋国民 王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04例疑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颅内-外动脉造影,同时作双侧肾动脉造影,了解颅内-外动脉和ARAS情况,对临床资料和ARAS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患者中颅内-... 目的探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04例疑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颅内-外动脉造影,同时作双侧肾动脉造影,了解颅内-外动脉和ARAS情况,对临床资料和ARAS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186例,ARAS90例(患病率29.6%)。186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合并ARAS77例,罹患率41.4%(77/186)。单纯ARAS患者13例,患病率11.0%(13/118)。ARAS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组中的罹患率明显高于无颅内-外血管病变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组中,中-重度或多支颅内-外动脉狭窄者ARAS发病率高。结论对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外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方方 张敏 +3 位作者 吴秀珍 孔祥锋 殷勤 樊新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组75例,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24 h UAER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2组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及24 h UAER,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 45例,占37.5%。与无LA组比较,L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24 h UAE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与24 h UAER水平呈正相关(r=0.681,P<0.01);24 h UAER(OR=1.100,95%CI:1.03~1.17,P=0.002)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与24 h UAER密切相关,24 h UAER可以作为小血管病损伤的一个标记物,对L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白蛋白尿 脑梗死 小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汤晓强 马翼 黄宽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6-753,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患者160例,年龄≥60岁。根据患者头部MRI评估患者的EPVS,测定患者血浆Hcy水平。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cy正常组及升高组(Hcy≥15μmol/L),分析两组患者EPVS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Hcy与EPVS等级的相关性。进一步依据EPVS的等级将患者分为EPVS轻、中重度两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EPVS严重程度的因素,分析血浆Hcy与EPVS、Hcy等级(依据四分位间距分成Q1~Q4级,以血浆Hcy Q1级为参照)与EPVS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60例轻型卒中患者,其中Hcy正常组87例,Hcy升高组73例。Hcy升高组患者基底节、半卵圆中心的EPVS等级均高于Hcy正常组(Z=-3.264,P=0.001;Z=-2.282,P=0.02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等级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301,P<0.001;r=0.199,P=0.012)。根据患者EPVS的部位和程度分为基底节区轻度53例、中重度107例及半卵圆中心区轻度66例、中重度94例。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血浆Hcy仅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1,95%CI:1.007~1.119;P=0.027),血浆Hcy等级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0,95%CI:1.055~1.966;P=0.022),Hcy Q4级明显增加基底节区EPVS的发生风险(OR=3.049,95%CI:1.111~8.366;P=0.030)。结论高水平血浆Hcy是老年轻型卒中患者基底区节EPVS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血浆Hcy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同型半胱氨酸 卒中 轻型卒中 脑小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苑 张敏 +3 位作者 张怡 梅雨晴 郭言伟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O患者9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进展组33例及非进展组60例。比... 目的探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O患者9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进展组33例及非进展组60例。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在脑卒中进展中的作用。根据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50例及肾功能异常组43例,比较2组脑卒中进展、30 d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进展组eGFR明显低于非进展组eGFR[(84.38±12.47)ml/(min·1.73 m2)vs(90.18±7.97)ml/(min·1.73 m2),P=0.008]。进展组发病7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是SAO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2,95%CI:0.899~0.987,P=0.012)。肾功能异常组发病7 d NIHSS评分、脑卒中进展、发病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是SAO患者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异常的SAO患者脑卒中进展发生率高,并且30 d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闭塞性疾病 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科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钱传忠 林菊香 +4 位作者 强丽娟 杨杞华 恽文伟 梅今 高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415-417,共3页
兆科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钱传忠林菊香强丽娟杨杞华恽文伟梅今高萍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3003我院于1995年6月~1996年5月期间,采用兆科蝮蛇抗栓酶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尿... 兆科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钱传忠林菊香强丽娟杨杞华恽文伟梅今高萍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3003我院于1995年6月~1996年5月期间,采用兆科蝮蛇抗栓酶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尿激酶作对照进行疗效观察,各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药物疗法 蛇毒凝血酶 蝮蛇抗栓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梅雨晴 郭言伟 +2 位作者 张文婷 张敏 杨桂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头颈部C...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血浆TC、TG、LDL-C、HDL-C等生化指标测定。入组患者根据影像学诊断标准分为VBD组52例和非VBD组27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BD的关系。结果VBD组年龄、男性、高血压、吸烟、TG、RC水平高于非V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男性、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发现,年龄(OR=1.126,95%CI:1.065~1.191,P=0.000)、男性(OR=4.163,95%CI:11.173~10.120,P=0.002)、RC水平(OR=1.270,95%CI:1.151~1.401,P=0.000)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男性、RC水平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B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RC可能增加VB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胆固醇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文婷 吴倩 +3 位作者 王建 颜艳 夏明武 张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AD型脑梗死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完成头部MR检查及血清Cys...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AD型脑梗死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完成头部MR检查及血清CysC测定。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CysC等生化指标的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根据头部MRI的表现,评估患者的CSVD总负荷评分(包括脑微出血、白质高信号、腔隙、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并依据该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CSVD 0分组、CSVD 1分组、CSVD 2分组、CSVD 3分组、CSVD 4分组和CSVD总负荷轻度组(总负荷评分0分和1分)、中度组(总负荷评分2分)、重度组(总负荷评分3分和4分),比较各组之间的相关资料。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ysC与CSVD总负荷的关系。结果(1)基本资料:103例PAD型脑梗死患者中,男性66例(64.1%),平均年龄(66±12)岁;CSVD总负荷0分组11例(10.7%),1分组26例(25.2%),2分组22例(21.4%),3分组31例(30.1%),4分组13例(12.6%)。5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CysC水平:CSVD总负荷5组之间血清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475,P<0.01),CSVD总负荷4分组CysC水平为2.9(2.3,3.4)mg/L,明显高于1分组[1.0(0.9,1.5)mg/L]和2分组[1.9(1.8,2.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清CysC水平与CSVD总负荷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PAD型脑梗死患者CSVD总负荷呈正相关(r=0.763,P<0.01)。CSVD总负荷轻度组37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44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校正年龄、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后,CysC水平是PAD型脑梗死患者CSVD总负荷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2,95%CI:1.217~1.502,P<0.01),CysC水平越高,CSVD总负荷越严重。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PAD型脑梗死患者CSVD总负荷相关,血清CysC水平是PAD型脑梗死患者CSVD总负荷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脑小血管疾病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