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保护对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盛笑 石晓琦 +2 位作者 赵丹 彭园 成金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骨保护治疗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97例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行骨保护治疗的71例,未行骨保护治疗26例,比较1年后腰椎... 目的观察骨保护治疗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97例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行骨保护治疗的71例,未行骨保护治疗26例,比较1年后腰椎和股骨颈BMD改变。所有患者每天摄入500 mg元素钙和至少400 IU的维生素D。结果行骨保护治疗的患者,1年后BMD与基线BMD相比,腰椎、股骨颈、髋部BMD平均值均有上升或保持不变,总腰椎(L总)BMD较基线上升2.1%,股骨颈(NECK)BMD较基线上升1.3%,髋部(HT)BMD保持不变。其中总腰椎BMD上升较明显(P<0.05)。在未行骨保护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年后BMD与基线BMD相比,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平均值均下降或保持不变,HT较基线下降1.0%,L总BMD下降2.1%,NECK BMD保持不变。其中L总BMD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每年2次唑来膦酸4 mg静滴的骨保护治疗可以预防接受辅助芳香酶抑制剂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量的进一步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保护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胰腺迷走神经切断对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立 成金罗 +2 位作者 李德 沈默宇 杨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32-1236,1250,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在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毕格犬5只,麻醉后开腹切断迷走神经腹腔干的前干和后干,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持续颈动脉葡萄糖注入试验,分别于葡萄糖输注前空腹和输注后1、2、4、6、1...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在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毕格犬5只,麻醉后开腹切断迷走神经腹腔干的前干和后干,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持续颈动脉葡萄糖注入试验,分别于葡萄糖输注前空腹和输注后1、2、4、6、10min各从静脉取血样检测血糖、胰岛素。结果:手术后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较手术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小剂量葡萄糖持续颈动脉注入未引起体循环血糖变化,但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2~4min达高峰;手术后胰岛素分泌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参与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调节,其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 迷走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巧云 鄢新民 +2 位作者 胡继红 刘娟 成金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均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由于发病的隐匿性,常常不被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及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和DM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均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由于发病的隐匿性,常常不被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及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和DM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开始被广泛开展。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量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因此积极探讨DM合并骨质疏松与DM其他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早期对DM患者的不良结局进行综合性防范,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以及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并发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脲类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劲松 周玲 +1 位作者 成金罗 沈默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磺酰脲类受体1(SUR1)基因外显子16 3c/t多态性在中国某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为2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对南方汉族46个2型糖尿病高发家系成员的SUR1基因外显子16的多态性进... 研究磺酰脲类受体1(SUR1)基因外显子16 3c/t多态性在中国某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为2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对南方汉族46个2型糖尿病高发家系成员的SUR1基因外显子16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利用Mantel Haenszel分层分析研究该基因座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在高发家系人群中,SUR1基因外显子16 3c/t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为:cc型29.3%、ct型50 7%、tt型20%,c等位基因频率为54.7%;患者组基因型频率为:cc型30.2%、ct型53.8%、tt型16.0%,c等位基因频率为57.1%;未患病亲属组基因型频率为:cc型28.3%、ct型47.2%、tt型24.5%,c等位基因频率为51 9%,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224,P=0.199;χ2=1.250,P=0 264)。在性别、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等混杂因素中的频率差异亦无显著性。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北方汉族人。在中国某南方汉族2型糖尿病高发家族人群中,未发现SUR1基因外显子16 3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联,该基因座可能不是该人群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磺酰脲类受体1 基因多态性 南方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模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劲松 周玲 +1 位作者 成金罗 沈默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7-640,共4页
对1999~2000年门诊及住院的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先证者的136个大家系进行研究,以探讨该病的遗传模式。对家系人群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率,用Penrose法进行多基因分析,并用S.A.G.E REGD软件拟合A型回归Logistic模型进行复合分... 对1999~2000年门诊及住院的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先证者的136个大家系进行研究,以探讨该病的遗传模式。对家系人群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率,用Penrose法进行多基因分析,并用S.A.G.E REGD软件拟合A型回归Logistic模型进行复合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家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6个大家系的2型糖尿病遗传率为94.07%±5.84%,提示在这些家系中可能有显性主基因存在。多基因分析研究表明,在该人群中,2型糖尿病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两种遗传模式。复合分离分析拒绝单纯环境模型、非传递模型、共显性模型,接受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但隐性模型为最佳遗传模式。因此,2型糖尿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和遗传异质性,总体表现为多因子遗传,在部分遗传背景较一致的家系人群中可能存在由主要基因决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遗传模式 复合分离分析 遗传率 家族高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章洁 杨春 +2 位作者 韩云 周文燕 时惠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再妊娠时该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既往确诊GDM且再次妊娠时在本院产检分娩的孕妇269例,其中再次诊断GDM的132例孕妇作为复发组,其余1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再妊娠时该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既往确诊GDM且再次妊娠时在本院产检分娩的孕妇269例,其中再次诊断GDM的132例孕妇作为复发组,其余1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GDM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再次妊娠时GDM复发率高达49.1%,Logistic回归显示初次妊娠时的新生儿体质量和两次妊娠间的体质量变化是GD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提示初次妊娠时新生儿体质量和孕妇两次妊娠间体质量变化预测GDM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和0.702,两者联合时为0.760。结论:GDM复发率较高,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复发风险、提高妊娠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复发 危险因素 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关系的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文聪 叶新华 +7 位作者 成金罗 李倩 俞晓芳 马建华 高燕勤 陆莹 曹园园 周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在江苏地区选取新确诊2型糖尿病病例348例,正常对照574例。通过询问和体格检查获取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6.0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在江苏地区选取新确诊2型糖尿病病例348例,正常对照574例。通过询问和体格检查获取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6.01±2.43)mg/L低于对照组(8.59±2.88)m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8,P=0.000);分层分析表明,在不同特征群体中,与血清脂联素高水平者相比,低水平者(小于中位数水平)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都显著增高,且年龄≤50岁[OR(95%CI):13.80(5.48~34.74)]、吸烟[10.74(5.58~20.68)]、腹型肥胖[7.27(4.55~11.62)]低水平者的OR值居前3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脂联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血清脂联素水平每降低一个等级(以四分位间距划分等级),发病的风险逐渐增加[OR(95%CI):2.22(1.91~2.58)]。结论:低水平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风险增高之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薛云 胡继红 +1 位作者 成金罗 杨科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45例)口服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已维持各自降糖方案时间≥3年。比较两种治...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45例)口服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已维持各自降糖方案时间≥3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低于口服药物组(P<0.05);转子内区(inter)、Ward三角以及髋部总体(TH)的骨密度值高于口服药物组(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骨代谢,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的男性2型糖尿病并发白蛋白尿患者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杜云峰 赵丹 +2 位作者 赵镇 叶新华 成金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分析男性2型糖尿病(T2DM)并发白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例肾功能正常的男性T2DM患者和99例男性健康对照者(A组)。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 目的分析男性2型糖尿病(T2DM)并发白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例肾功能正常的男性T2DM患者和99例男性健康对照者(A组)。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及髋部BMD值。结果 B组、C组腰椎BMD较A组升高(P<0.05);D组腰椎BMD较A有升高趋势,较B组、C组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区(Troch)、转子间区(Inter)、髋部总体区(Total Hip)BMD在B组、C组较A组升高(P<0.05),在D组较A、B、C组间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区(Neck)、Ward三角区(Ward)BMD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4BMD和Total Hip BMD在C较B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T2DM患者BMD较健康人群升高,并发微量白蛋白尿时BMD可能继续升高,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后腰椎BMD有回降趋势,而髋部BMD有进一步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男性 白蛋白尿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皮温检查与肌电图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丁慧萍 薛美华 +2 位作者 陈妍 杨萍 陈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病人皮肤温度与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寻找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测试对象,其中50例有肌电图改变为观察组,50例肌电图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肌电图检查当日行皮温... 目的 了解糖尿病病人皮肤温度与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寻找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测试对象,其中50例有肌电图改变为观察组,50例肌电图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肌电图检查当日行皮温检测。结果 在趾间温度≥33℃和≤26℃的病例中,分别有75.0%和64.7%的病人出现肌电图损害(P<0.05);足背温度≥32℃和≤26℃的病例中,分别有66.7%和70.6%的病人出现肌电图损害(P<0.05)。结论 糖尿病病人皮肤温度与肌电图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根据皮温的改变可判定病人是否发生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温度 肌电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范可尼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涛 石立 +2 位作者 夏维波 邢小平 孟迅吾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成人骨软化症的少见病因之一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F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继发性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报道1例以髋部疼痛为临床表现的34岁女性患者,因血清HLA-B27阳性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多年。患者有骨、关节痛,... 成人骨软化症的少见病因之一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F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继发性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报道1例以髋部疼痛为临床表现的34岁女性患者,因血清HLA-B27阳性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多年。患者有骨、关节痛,低磷血症、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氨基酸尿、蛋白尿、低钾血症时尿钾排出增多和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均提示符合FS的诊断。患者无明显先天性疾病,考虑为继发性FS。目前病因未明,影像学检查示股骨存在多发低密度影,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 范可尼综合征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不同方式给药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对比
12
作者 方子正 金惠玲 +1 位作者 沈更新 成金罗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甲钴胺不同方式给药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6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 1例 ,给予甲钴胺 50 0 μg ,im ,qd ;B组 3 5例 ,给予甲钴胺 50 0 μg,im ,qod。疗程均为 4周。 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使患者... 目的 :探讨甲钴胺不同方式给药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6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 1例 ,给予甲钴胺 50 0 μg ,im ,qd ;B组 3 5例 ,给予甲钴胺 50 0 μg,im ,qod。疗程均为 4周。 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使患者主观症状改善 ,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甲钴胺隔天给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给药方式 神经病变/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晓琦 赵丹 +3 位作者 凌琰 赵镇 叶新华 成金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54,25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80岁,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06例。记录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80岁,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06例。记录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血脂(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Ward三角(Wards)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率(PBF)、去脂体重(FFM)、肌肉量(SLM)、骨骼肌含量(SMM)及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FFM、SLM、SMM、SMI、腰椎L1~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的BMD均显著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P<0. 001),而体脂率明显低于女性(P<0. 001);按性别分组,男性、女性的BMI、FFM、SLM、SMM、SMI与各部位的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其中,反映骨骼肌肉含量的指标如FFM、SLM、SMM、SMI与BMD的相关性高于反映脂肪含量的指标PBF;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骨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成分中,SLM对各部位BMD无明显影响,PBF、FFM、SMM、SMI对各部位BMD的影响不同。结论骨骼肌肉含量及体脂率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有重要影响,糖尿病患者需重视体成分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应加强锻炼,合理控制体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中年1型糖尿病及合并微血管并发症者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初晨 赵丹 +1 位作者 成金罗 叶新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究青中年1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至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8~50岁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共129人,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9名非糖尿病对照,其中所有女性... 目的探究青中年1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至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8~50岁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共129人,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9名非糖尿病对照,其中所有女性受试者均未绝经。测定所有受试者一般生化指标、25羟维生素D、血清钙、磷、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值;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情况;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协变量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研究青中年T1DM及其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结果在男性组中,T1DM患者所有测量部位的BMD均低于非糖尿病对照(P=0.000、0.000、0.018),进一步调整相关临床变量后,各部位骨密度值仍低于对照(P=0.018、0.036、0.018)。多元线性回归发现,病程、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可能是影响男性BMD的因素,且合并两种及以上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1种或无并发症的患者。女性患者的BMD在各种调整模型中均未发现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青中年男性T1DM容易发生骨量流失,尤其是那些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因此在青中年男性患者中筛查BMD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骨密度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