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外泌体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1
作者 王逸荣 丁文鸽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骨质疏松症是骨质流失、骨微结构退化及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等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外泌体因其参与细胞间信号传导而备受研究者... 骨质疏松症是骨质流失、骨微结构退化及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等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外泌体因其参与细胞间信号传导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内皮细胞外泌体不仅具有外泌体的一般优点,还因其特异的骨靶向性显示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探讨了内皮细胞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理。内皮细胞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特定的miRNA和蛋白质,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从而减少骨吸收。同时,内皮细胞外泌体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高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此外,内皮细胞外泌体还能调节炎性反应,缓解因免疫系统失调造成的骨质流失。这不仅为揭示骨质疏松症的复杂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希望的药物候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内皮细胞外泌体疗法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内皮细胞外泌体 破骨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成欢 刘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8-972,共5页
目的早期识别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文中旨在验证Autar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10家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病例... 目的早期识别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文中旨在验证Autar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10家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病例资料,以其中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入院的144例非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依据Autar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分层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16例患者。病例组患者Autar平均评分[(17.09±2.83)分]高于对照组[(14.25±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tar量表在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当其ROC曲线截断点为15时,Autar量表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57%、57.90%。Autar量表中年龄>70岁、BMI>30、绝对卧床、静脉曲张、下肢受伤、骨科手术是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在Autar风险评估等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的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1.178,95%CI:0.733~1.490,P=0.053),高危组的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更高(OR=5.356,95%CI:3.577~7.132,P<0.001)。结论 Autar风险评估量表评定为高风险的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随着风险分层的等级增加,骨科关节置换患者DVT发生风险随之增加。因此,Autar风险评估量表适合骨科关节置换患者进行DVT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ar量表 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实施现状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娜 张成欢 +5 位作者 曹青刚 李莹 李娟 孙鸣明 朱俊美 刘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以期为更好地落实DVT物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对全国20个省市6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286名骨科护士DVT物理预防实施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护士实施DVT物理预防措...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以期为更好地落实DVT物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对全国20个省市6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286名骨科护士DVT物理预防实施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护士实施DVT物理预防措施行为总得分为13. 5(11,15)分,得分率为65. 84%。不同医院等级、病区是否有DVT预防规范、是否成立DVT预防小组、护士有无接受过DVT知识培训、接受DVT知识培训的场所、不同职称的骨科护士实施DVT物理预防措施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90%医院配备1种及以上的物理预防设备。手术前后物理预防措施仍以患者活动为主,物理预防设备应用相对较少。物理预防设备的使用以每日2次,每次30 min为主。结论骨科DVT物理预防设备配备尚可,但物理预防措施临床落实有待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DVT预防知识培训,以提高其预防技能,促进护理行为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深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 物理预防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平衡对全膝关节置换时膝外翻畸形的矫正作用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韦兆祥 商晓军 +3 位作者 王益民 庄明 严伟洪 朱亚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2-682,共1页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争议颇多,我科2006-2010年行膝关节置换矫正外翻畸形23例,术中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软组织平衡 膝外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节段血管阻断对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卫国 邱勇 +3 位作者 王斌 凌为其 朱丽华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8-351,i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结扎脊柱节段血管对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只犬均结扎左侧T6~T9的节段血管。分别于造模后3个月和8个月急性失血法各处死一组动物,处死后立即取整段胸椎。T6/7至T8/9为实验区(结扎节... 目的:探讨结扎脊柱节段血管对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只犬均结扎左侧T6~T9的节段血管。分别于造模后3个月和8个月急性失血法各处死一组动物,处死后立即取整段胸椎。T6/7至T8/9为实验区(结扎节段血管区),取结扎血管以上的T4/5椎间盘为病理检查中的对照区,T6/7为病理检查实验区;T7/8和T8/9椎间盘为生化分析的实验区,结扎血管以下的T11/12、T12/13椎间盘为生化分析的对照区。对对照区和实验区内椎间盘的形态和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椎间盘在3个月时胶原成分已有显著增加,而糖胺多糖成分显著降低;8个月组与3个月组无显著性区别。结论:在脊柱节段血管阻断后,椎间盘的周围血供减少,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可诱发或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改变 节段血管 蛋白多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映射关系的接骨板系列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淋 何坤金 +2 位作者 陈正鸣 邹泽宇 项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7-1597,共11页
为快速设计符合患骨的多类型系列化接骨板,减少手术中接骨板的调整次数,提出基于特征点映射关系的接骨板快速系列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已有骨骼平均化点云模型构建曲面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表示生成骨骼特征模型;其次基于骨骼特征模型的... 为快速设计符合患骨的多类型系列化接骨板,减少手术中接骨板的调整次数,提出基于特征点映射关系的接骨板快速系列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已有骨骼平均化点云模型构建曲面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表示生成骨骼特征模型;其次基于骨骼特征模型的感兴趣区域重构出以特征线为中心的接骨板贴合面,并对其配置参数生成贴合面特征;最后建立骨骼特征模型的感兴趣区域和接骨板贴合面两者特征点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接骨板贴合面随感兴趣区域变化,从而通过后期加工处理生产出系列化接骨板.以桡骨远端掌侧接骨板和胫骨近端内侧T型接骨板为例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表示 特征模型 特征点映射关系 系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钙磷乘积预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风险的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戴小宇 黄智慧 +3 位作者 王珂杰 朱晓文 张益舸 丁文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508,539,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钙磷乘积能否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病危险性的血清学指标。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21年4月老年人OVCF患者200名为观察组和同期行因股骨头... 目的研究血清钙磷乘积能否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病危险性的血清学指标。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21年4月老年人OVCF患者200名为观察组和同期行因股骨头坏死或骨关节炎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初次生化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钙、血清磷数值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钙磷乘积、校正血钙、校正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数值的血清钙、血清磷、钙磷乘积、校正血钙、校正钙磷乘积均能作为OVCF患者的危险因素。同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出钙磷乘积、校正钙磷乘积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风险的效果良好。其中,钙磷乘积预测效果最佳,对应临界值为29.88,灵敏度0.72,特异性0.62;其次为校正钙磷乘积,对应临界值为30.50,灵敏度0.74,特异性0.62。结论钙磷乘积及校正钙磷乘积可以作为预测老年人OVCF发病危险性的血清学指标。针对这项危险因素可以早期进行临床干预以进一步降低OVCF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钙磷乘积 校正钙磷乘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化股骨曲面特征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小中 何坤金 +1 位作者 陈正鸣 项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67-2375,共9页
为了便于参数化股骨曲面模型的编辑修改,利用曲面特征将股骨的网格模型分割为有医用意义的曲面特征单元,提出建立股骨曲面特征模型的方法.首先结合医学解剖需求,将由平均化点云模型构建的三角网格模型分割为有特定意义的多个区域,构成... 为了便于参数化股骨曲面模型的编辑修改,利用曲面特征将股骨的网格模型分割为有医用意义的曲面特征单元,提出建立股骨曲面特征模型的方法.首先结合医学解剖需求,将由平均化点云模型构建的三角网格模型分割为有特定意义的多个区域,构成特征区域;其次设计特征参数及参数间约束关系,通过轮廓线蒙皮创建特征曲面;最后将相邻特征曲面通过过渡曲面连接,生成股骨参数化CAD曲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表达股骨表面形状特征,利用高层参数对股骨模型直观地进行构建和编辑,为股骨假肢设计以及不完整股骨的数字化修复等提供基础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特征 参数化设计 股骨模型 特征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ERK通路基因遗传变异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珂杰 许晨阳 +3 位作者 张益舸 陈海峰 丁文鸽 戴小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年龄、性别匹配...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年龄、性别匹配的289例健康对照,应用Regulome DB数据库筛选MAPK/ERK通路4个基因(MEK1/2和ERK1/2)的潜在功能位点,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平台对得到的5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随后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遗传变异与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关联及其强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2,MEK2)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350911与KOA发病风险在隐性模型(TT vs.TC+CC)中具有统计学关联(OR=2.62,95%CI:1.70~4.02,P<0.01)。基于多因素模型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后,rs350911仍与KOA发病风险相关联(OR=2.72,95%CI:1.75~4.22,P<0.01)。分层分析显示MEK2的rs350911等位基因效应在男性,BMI<25 kg/m2,低K-L分级(1-2级)组中显著关联(P<0.05),且在性别分层时异质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该位点对KOA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与性别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论:MEK2 rs350911与中国汉族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有望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遗传变异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弓根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爱梁 何双华 +7 位作者 丁亮华 包欣南 胡新宇 王能 凌为其 张乃东 黄智慧 王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微创经椎弓根pillar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进行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微创经椎弓根pillar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进行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100%)、伤椎Cobb′s角。结果:27例患者共植入54枚椎体支柱块,均获得6~26个月的随访,平均手术时间为(47.6±8.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8.4±12.3)ml。术后CT证实17例患者椎弓根皮质有破裂,其中外侧皮质破裂15例,内侧皮质破裂2例,其中1例患者因内侧壁破裂引起下肢神经症状,经治疗后缓解。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值、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指数值及伤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支柱块未发生移位或塌陷。结论:微创经椎弓根pillar置入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规范操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PILLAR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复增强肩锁关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丁凯 丁文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14-620,共7页
目的评估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复能否增强肩锁关节稳定性。方法回顾性比较2016年1月~2019年12月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复(A组)与单独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B组)各19例的临床参数,包括术... 目的评估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复能否增强肩锁关节稳定性。方法回顾性比较2016年1月~2019年12月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复(A组)与单独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B组)各19例的临床参数,包括术前和术后1个月、12个月双侧喙锁间距离(X线测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双侧喙锁间距离的差值。结果38例随访12~18个月,(13.1±1.8)月。2组术后1个月和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上升,患侧喙锁间距离较术前明显减小,且A组均改善更多(P<0.05)。术后12个月A组患侧喙锁间距离与健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8±0.1)mm vs.(4.8±0.1)mm,t=-1.837,P=0.083],而B组此距离仍明显大于健侧[(7.2±0.3)mm vs.(4.8±0.1)mm,t=-32.366,P=0.000]。结论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复比单纯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更能增加术后肩锁关节的水平及垂直稳定性,减少术后复位丢失,基本恢复肩锁关节的正常位置,更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水平稳定 复位丢失 肩锁关节韧带加强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珂杰 戎朕 +3 位作者 丁文鸽 张亦舸 陈海峰 戴小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4-77,共4页
目的采用影像学及功能学方法评估应用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结合界面螺钉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连续随访的16例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采用影像学及功能学方法评估应用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结合界面螺钉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连续随访的16例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X线及CT规划骨道位置,术中采用微创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结合界面螺钉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术后24个月测量X线下患侧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并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客观临床评估,同时采用Good症状评级标准对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CT检查提示骨道位置佳,术后24个月复查,X线下距骨倾斜角由术前的(12.43±1.75)°减小为(5.15±1.54)°,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的(11.18±1.68)mm缩小为(3.15±1.5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63.75±8.84)分提高为(90.00±2.96)分,VAS评分由术前(3.88±1.31)分降低为(1.38±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Good症状评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4例,Ⅲ级2例,优良率为87.50%(14/1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结合界面螺钉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侧副韧带 重建 肌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力学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亚平 洪水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4-297,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非手术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实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力学机理。
关键词 闭合性 跟腱断裂 力学实验 非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四肢血管损伤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兆洪 严伟宏 杨志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97-597,共1页
创伤性四肢血管损伤102例临床分析夏兆洪严伟宏杨志礼(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常州213003)关键词血管损伤;修复;并发症我院自1982年5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02例,经急诊抢救手术修复,绝... 创伤性四肢血管损伤102例临床分析夏兆洪严伟宏杨志礼(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常州213003)关键词血管损伤;修复;并发症我院自1982年5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02例,经急诊抢救手术修复,绝大多数保住生命又保住肢体。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修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治疗跟骨骨折中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珂杰 张益舸 +1 位作者 赵镒汶 丁文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84-1689,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使用已获得专利的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在跟骨骨折手术中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1足跟骨骨折患者。观察组20例21足跟骨骨折采用获得专利... 目的探讨总结使用已获得专利的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在跟骨骨折手术中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1足跟骨骨折患者。观察组20例21足跟骨骨折采用获得专利的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复位,而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20足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术后1年及术后5年随访时行患足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资料上按照比例尺测量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同时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AOFAS及VAS评分系统对患足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中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40足获得术后5年规律随访,1例患者因为个人原因失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影像学与功能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跟骨骨折手术中使用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复位,操作方便,效果确切。使用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辅助治疗跟骨骨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牵引复位控制装置 骨折 跟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血管损伤28例报告
16
作者 胡新宇 何双华 +1 位作者 项炜 张志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腘血管 手术方法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