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美琴 奚静 +1 位作者 李尊 钱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确诊多灶性T1N0M0(≤3个)PT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肿瘤最大直径≤2 cm,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确诊多灶性T1N0M0(≤3个)PT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肿瘤最大直径≤2 cm,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随访至2023年4月,中位时间为30个月,随访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功能及必要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结果68例患者分为T1a组52例和T1b组16例,T1b组消融时间显著延长,肿瘤最大直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超声造影显示消融淋巴结无增强。消融术后1、3、6个月肿瘤最大直径和体积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12、18、24个月均逐渐缩小(P<0.05)。随访未出现肿瘤进展或者复发。术前与末次随访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的PTC患者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波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最大直径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艳萍 谢潇 +2 位作者 张凌 钱翠娥 沈文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4例乳腺肿瘤患者(恶性327例,良性347例)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4例乳腺肿瘤患者(恶性327例,良性347例)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内部血流信号,测量血流峰值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等。结果674例中超声发现肿块671例,肿块大小0.50 cm×0.41 cm^5.42 cm×4.10 cm。恶性肿瘤肿块纵横径比≥1.0占69.11%(226/327),肿块边界不整齐,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约占81.35%(266/327),肿块内部沙粒样钙化点占61.47%(201/327);彩色多普勒对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92.97%(304/327),PSV为15.34~39.76 cm/s,RI为0.65~0.98,RI≥0.70占91.61%(262/286)。良、恶性肿瘤在肿块纵横径比、肿块边界、沙粒样钙化及血流信号、PSV、RI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血流信号、PSV及RI值可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被引量:17
3
作者 钱丰 刘艳萍 +2 位作者 王中 谢潇 徐继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 目的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s~19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置管术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晓青 刘艳萍 钱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16,共2页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扩大的肠腔内引起的梗阻症状[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肠套叠仅占所有肠套叠的5%,且多为继发性[21.成人原发性肠套叠较少,常继发于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扩大的肠腔内引起的梗阻症状[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肠套叠仅占所有肠套叠的5%,且多为继发性[21.成人原发性肠套叠较少,常继发于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一般不能自行复位[3].确诊后应尽快进行手术,以解除肠套叠引起的梗阻,并去除器质性病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_(53)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卉 刘艳萍 +2 位作者 钱翠娥 谈炎 吴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内部的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边缘的"毛刺征"及血流分级与ER、PR、CerbB-2、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77例导管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和内部血流信号分级0~Ⅰ级与癌细胞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内部的钙化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和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与癌细胞CerbB-2、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肿块大小与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ER、PR、CerbB-2、P5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相互结合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凌 谢潇 黄文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45-2045,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0-501,共2页
1病例简介 病例1:患者女,26岁。已婚。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肿块并逐渐增大而入院。患者自述肿块逐渐增大,与月经周期无关,无乳头溢液。查体:体温37℃,脉搏80/min,
关键词 乳腺炎 非哺乳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内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超声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卉 田波 张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5-955,共1页
1病例简介忠哲男,67岁,3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有坠胀感,逐渐增大, 于2011-07-16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阴囊内睾丸下方可触及包块,大小约8.0cm-x7.0cmx5.0cm,质偏硬,有沉最感,界限清,无触痛,透光试验阴性。二维超声湿示双侧睾... 1病例简介忠哲男,67岁,3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有坠胀感,逐渐增大, 于2011-07-16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阴囊内睾丸下方可触及包块,大小约8.0cm-x7.0cmx5.0cm,质偏硬,有沉最感,界限清,无触痛,透光试验阴性。二维超声湿示双侧睾丸、附睾大小及形态正常,左侧睾丸位置正常,打侧睾丸及附睾位于阴囊根部,被包块向上推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样 阴囊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差异在诊断输卵管妊娠中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凌 刘艳萍 王跃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TP)时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的差异及其在诊断TP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9例TP患者按黄体所在位置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分为A组(TP与黄体同侧、血β-HCG≤800mIU/ml,n=30)、B组(TP与黄体同侧、血β...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TP)时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的差异及其在诊断TP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9例TP患者按黄体所在位置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分为A组(TP与黄体同侧、血β-HCG≤800mIU/ml,n=30)、B组(TP与黄体同侧、血β-HCG>800mIU/ml,n=32)、C组(TP与黄体异侧,n=7);选择同期62例宫内早孕孕妇作为对照组。将黄体所在一侧定义为功能侧,无黄体一侧定义为非功能侧,比较TP患者各组与对照组双侧子宫动脉PI的差异。结果 B组功能侧子宫动脉PI低于非功能侧(t=2.675,P<0.05);对照组、A组及C组双侧子宫动脉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9、0.776、0.225,P>0.05)。A组与对照组双侧子宫动脉P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侧子宫动脉PI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以18.88%作为双侧子宫动脉PI相差百分比作为临界值,诊断T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25%和82.23%。结论 TP时双侧子宫动脉PI的差异主要受异位胚胎活力的影响,可以为诊断TP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 子宫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黏液性囊腺癌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卉 李忠 田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4-695,共2页
1病例简介病例1:女,35岁。因右侧输卵管卵巢肿块,门诊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复查超声示肿块体积无明显改变,盆腔中等量积液。体格检查:右附件触及约5.0 cm×3.0 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59×109/L,肿瘤标志物CEA 5.6 ... 1病例简介病例1:女,35岁。因右侧输卵管卵巢肿块,门诊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复查超声示肿块体积无明显改变,盆腔中等量积液。体格检查:右附件触及约5.0 cm×3.0 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59×109/L,肿瘤标志物CEA 5.6 ng/ml,CA125 35.32 IU/ml,CA19-9 10.30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囊腺癌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期乳腺癌误诊为乳腺炎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卉 卢叶君 孙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4,共1页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4岁,足月产,已哺乳5个月。哺乳2个月后双侧乳腺开始疼痛,发现左乳外侧部位有肿块,无乳头溢血,腋下无肿块,在当地医院以哺乳期乳腺炎医治,无好转,转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双乳哺乳剡,乳腺饱满,左乳外侧...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4岁,足月产,已哺乳5个月。哺乳2个月后双侧乳腺开始疼痛,发现左乳外侧部位有肿块,无乳头溢血,腋下无肿块,在当地医院以哺乳期乳腺炎医治,无好转,转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双乳哺乳剡,乳腺饱满,左乳外侧腺体组织较厚实,约3点钟处触及3.0cm×2.0cm×0.5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有触痛,局部乳房皮肤无改变,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炎 哺乳期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乳腺癌伴双侧腋窝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卉 朱丹霞 李兆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2,194,共2页
1病例简介 女,47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入院。体格查体:双乳对称,发育良好,皮肤正常,双乳头无凹陷;左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乳11-12点距乳头约2 cm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4 cm×0.8 cm,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弹性差,桔皮征... 1病例简介 女,47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入院。体格查体:双乳对称,发育良好,皮肤正常,双乳头无凹陷;左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乳11-12点距乳头约2 cm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4 cm×0.8 cm,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弹性差,桔皮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质内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28-1228,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