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调控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曦 汤涛 +4 位作者 俞鹏翼 胡源源 谢雯莹 李青 王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二甲双胍干预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RT-PCR检测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mRNA表...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二甲双胍干预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RT-PCR检测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mRNA表达。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二甲双胍对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通过TGF-β1诱导构建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二甲双胍干预后,观察A549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蛋白表达。转染si-NGF,检测A549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失去间质样形态,细胞变圆、集落变少,贴壁性能下降。RT-PCR和高通量测序结果均显示间质转化相关的基因如N-cadherin、SMA和Vimentin表达下调,上皮转化相关的基因如ZO-1、E-cadherin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显著上调。转染si-NGF后,二甲双胍处理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SMA的表达上调。抑制NGF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提高。结论二甲双胍可诱导肺癌A549细胞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SMA表达下降,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而NGF信号分子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二甲双胍 上皮间质转化 神经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行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江 徐青荣 +1 位作者 蒋波 张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1,124,共5页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对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11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全麻组(40例)及气管插管全麻组(24例)。自主呼吸全麻组以右美...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对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11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全麻组(40例)及气管插管全麻组(24例)。自主呼吸全麻组以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以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丙泊酚辅以术侧胸腔镜下肋间神经及胸内迷走神经阻滞进行术中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开胸前、开胸时、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指脉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相应时间点动脉血酸碱度(p 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氧合指数、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总量(TCO2)、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探讨其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在术前麻醉、拔管呛咳、呕吐、复苏室停留时间、咽喉痛、肺部感染及总住院天数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自主呼吸全麻组患者HR、RR、MAP开胸前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RR在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较开胸前有所增加(P<0.05)。开胸时MAP较开胸前进一步下降(P<0.05),于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逐渐上升,与开胸前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相比开胸前有所降低(P<0.05),在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p H、PO2、氧合指数在开胸后30 min及关胸前较开胸前降低(P<0.05),PCO2在开胸30 min、关胸前较开胸前升高(P<0.05),PO2、氧合指数在关胸后3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p H、PCO2在关胸后6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BE在关胸后30 min较开胸前降低(P<0.05)。HCO3-、TCO2、Na+、K+、i Ca2+、Glu、Hb等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此外自主呼吸全麻组在术前麻醉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拔管呛咳及咽喉痛的发生率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行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患者生理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发生变化,且在关胸后短时间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呼吸 胸腔镜手术 生理指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非气管插管与传统全身麻醉方法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青荣 沈江 +2 位作者 吴月红 蒋波 张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费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传统全身麻醉组(T组)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NT组)。T组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单肺通气...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费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传统全身麻醉组(T组)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NT组)。T组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单肺通气;NT组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48 h VAS评分及PCA次数。计算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与T组比较,NT组在关胸前和关胸后30 min时pH值降低,PCO2升高,关胸后30 min时氧合指数升高(P <0.05);与T组比较,NT组麻醉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12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 PCA次数、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均降低(P <0.05)。结论在充分考虑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与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不仅有利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还可以改善费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传统全身麻醉 肺大泡切除术 胸腔镜 肺通气 费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
4
作者 陈曦 汤涛 +1 位作者 俞鹏翼 王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3-2098,共6页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CAFs和肺癌A549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E干预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CAFs和肺癌A549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E干预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6和IL-8表达,并检测NE对共培养的CAFs和肺癌A549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验证NE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NE可诱导CAFs VEGF、IL-8和IL-6的高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普萘诺尔PROP可抑制CAFs表达VEGF、IL-8和IL-6;NE可抑制与CAFs共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E-cadherin表达,并促进Vimentin上调,增强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NE通过CAFs协同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增殖 迁移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纵隔炎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旭 徐天舒 郑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5例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患者,5例患者均接受颈部广泛切开引流,其中2例患者择期联合纵隔镜... 目的:探讨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5例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患者,5例患者均接受颈部广泛切开引流,其中2例患者择期联合纵隔镜行纵隔引流。结果:1例患者行颈部广泛切开引流后治愈;2例患者择期联合纵隔镜引流后治愈;2例患者感染并发败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颈、胸共同引流是治疗的关键,联合纵隔镜及时行颈、胸引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纵隔炎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