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尹俊洋 宗启言 +8 位作者 吴达 吕朋华 丁鸭锁 刘艳 邵祥忠 丁桂兵 程言博 曹洁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责任闭塞血管及其所在位置(前循环、后循环)、是否为醒后卒中、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吸烟、饮酒。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是否全身麻醉、术中是否结合抽吸取栓、取栓次数、是否首次再通[1次支架取栓即实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术中是否采取补救治疗[包括应用其他支架取栓、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急诊血管成形术(单纯支架置入术、单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中是否使用球囊导引导管及出院时NIHSS评分。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mTICI分级3级)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安全性指标包括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与器械相关的术中并发症(血栓逃逸、医源性夹层、手术部位出血)和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根据责任闭塞血管所在位置将所有患者分为前循环闭塞组和后循环闭塞组,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366例,平均(69±11)岁,80岁及以上患者54例(14.8%),男221例(60.4%),前循环闭塞组296例,后循环闭塞组70例。(1)337例(92.1%)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282例(77.0%)患者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平均取栓(1.9±1.0)次,141例(38.5%)患者实现了首次再通;9例(2.5%)患者术中使用了其他支架,65例(17.8%)患者行急诊血管成形术,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为10.9%(40/36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3.6%(196/366),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为23.0%(84/366),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6%(13/366);中位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75(52,110)min,中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370(280,488)min。(2)前、后循环闭塞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1%(163/296)和47.1%(33/70),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93.2%(276/296)和87.1%(61/70),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9.1%(234/296)和68.6%(48/70),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分别为12.2%(36/296)和5.7%(4/70),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1/296)和2.9%(2/70),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分别为21.6%(64/296)和28.6%(20/7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可有效、安全实现血管再通。本研究结果尚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多中心研究 RECO支架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结合替莫唑胺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miR-181b及miR-497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叶云 支枫 马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6-1228,125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结合替莫唑胺对血清mi R-181b及mi R-49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7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司莫司汀方法治疗,B组(38例)采用司莫司汀联合替莫唑胺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结合替莫唑胺对血清mi R-181b及mi R-49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7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司莫司汀方法治疗,B组(38例)采用司莫司汀联合替莫唑胺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1、2、3年生存率,Karnofsky评分。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样本,以检测mi R-181b及mi R-497表达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位生存期以及术后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后的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血清mi R-181b浓度明显提高[术后(162.34±51.79)fmol/L vs.术前(91.37±40.41)fmol/L,P<0.05];术后血清mi R-497明显提高[术后(166.23±53.68)fmol/L vs.术前(88.36±36.72)fmol/L,P<0.05]。结论:术后结合替莫唑胺能够提高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mi R-181b及mi R-497的表达,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神经胶质瘤 miR-181b miR-49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冲洗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 被引量:1
3
作者 景新华 邵咏华 +2 位作者 柏慧华 陈洁 王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收住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需留置鼻胃管且留置时间>7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鼻腔护理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收住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需留置鼻胃管且留置时间>7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鼻腔护理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结果留置鼻胃管期间观察组6例(20.0%)发生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对照组发生21例(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腔冲洗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鼻腔冲洗 鼻胃管 医院获得性鼻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MR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建松 邢伟 +1 位作者 陈杰 周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双侧三叉神经在MR弥散张量成像(DTI)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TN患者的DTI图像,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2~71岁。3D Space序列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轴位T2WI扫描,单次激发平... 目的:比较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双侧三叉神经在MR弥散张量成像(DTI)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TN患者的DTI图像,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2~71岁。3D Space序列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轴位T2WI扫描,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DTI复制Space序列的扫描位置。测量症状侧及正常侧三叉神经的平均及最小FA值,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TN症状侧平均FA值与最小FA值分别为0.249±0.06和0.199±0.07,显著小于正常侧平均FA值与最小FA值(分别为0.283±0.07和0.262±0.07;t=-4.999和-8.336,P均〈0.005)。结论:DTI能够量化评价血管压迫性TN三叉神经的异常变化,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莫仡 曹洁 +4 位作者 朱旭成 陈荣华 邵华明 宣井岗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且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335例,根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双抗组(89例)和替罗非班组(24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Hunt-Hess分级、入院改良Fisher量表评分、动脉瘤直径(>5 mm、≤5 mm)、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及术后急性脑积水或脑室积血、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情况。所有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为入院后急诊头部CT平扫确认。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栓塞效果:Ⅰ级指完全不显影(完全栓塞),Ⅱ级指仅瘤颈显影(不完全栓塞),Ⅲ级指瘤体显影,其中Raymond分级Ⅰ~Ⅱ级为有效栓塞。替罗非班组:在动脉瘤瘤腔内填入弹簧圈后、支架释放时,给予4.2μg/kg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后以0.07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6~8 h,并在停止静脉滴注2 h前予序贯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双抗组:至少于支架置入前2 h给予顿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第2天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持续口服6个月阿司匹林(100 mg/d)和术后持续口服3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有效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72 h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安全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早期(术后48 h以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晚期(术后48 h及以后)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症状性、无症状性)发生率,不良事件为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指延迟性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80 d临床预后,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后180 d良好预后[75.2%(185/246)比74.2%(66/89),P=0.845]及死亡[10.2%(25/246)比12.4%(11/89),P=0.566]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有效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中[0.8%(2/246)比4.5%(4/89),P=0.075]、术后72 h血栓事件[11.0%(27/246)比13.5%(12/89),P=0.527]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抗血小板聚集方案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术后早期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双抗组[2.8%(7/246)比10.1%(9/89),P=0.014],接受脑室外引流术发生症状性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患者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2/15,P=0.050)。两组术中颅内出血事件(1.6%比3.4%,P=0.580)、术后晚期颅内出血事件(3.3%比4.5%,P=0.836)、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0.4%比1.1%,P=0.461)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替罗非班方案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急性破裂动脉瘤在预防血栓事件方面与双抗效果类似,且不增加早期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替罗非班 低剂量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效果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荣华 彭亚 +5 位作者 宣井岗 朱旭成 曹洁 邵华明 孙荣伟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7.3%(96/110),其中TICI 3级为61.8%(68/110),TICI 2a级为10.2%(11/110),TICI 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评分(8±4)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颅内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SOLITAIRE AB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量表在脑外伤早期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中的效能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瑜 张一 +5 位作者 姚秋近 王涯 吴野环 陈超 王卉 杨伊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定颅脑外伤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效能。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2例为损伤组,与损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人30名为健康组。采用LOTCA及简易精神状态...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定颅脑外伤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效能。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2例为损伤组,与损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人30名为健康组。采用LOT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评定。结果 MMSE总分与LOTCA总分正相关(r=0.56,P〈0.01)。损伤组LOTCA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其中定向、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能力受损更严重。损伤组LOTCA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注意力中重度损伤人数明显多于健康组,其中思维运作更突出。接受者操作曲线(ROC)下面积,LOTCA为(0.84±0.04),小于MMSE的(0.91±0.03)(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有较全面认知损伤,其中知觉损伤较少,思维运作损伤偏多。LOTCA判定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效能不如MM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脑外伤 认知障碍 评定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插鼻肠管管道位置判断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景新华 徐静娟 +3 位作者 王德生 王燕毅 王红 潘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方便、实用的盲插鼻肠管确认管道位置的方法。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盲插鼻肠管患者106例,留置胃肠管过程中采用听诊气过水声、回抽液体测pH值、观察回抽液性状及回抽负压试验4种判断方法及回抽负压试验与其他三种联... 目的探讨方便、实用的盲插鼻肠管确认管道位置的方法。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盲插鼻肠管患者106例,留置胃肠管过程中采用听诊气过水声、回抽液体测pH值、观察回抽液性状及回抽负压试验4种判断方法及回抽负压试验与其他三种联合使用判断管道是否到达肠内,并在置管完成后采用X线摄片检查确认管道末端。分析各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单一方法中回抽负压试验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最高,分别为97.4%、71.4%、90.6%;回抽负压试验与其他方法联用时,与观察回抽液性状联用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可高达100%和92.5%。结论在盲插鼻肠管确认位置的方法中,回抽负压试验联合观察回抽液的方法来判断管道位置与X线摄片判断结果最接近,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盲插法 管道位置 回抽负压试验 回抽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3 位作者 杨伊林 王穗暖 夏锡伟 陈荣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371-373,共3页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个难点。球囊和支架重塑瘤颈技术使以往单纯采用三维弹簧圈无法填塞的宽颈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但这些操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而且对于一些动脉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和瘤体上有分支血管发出的动...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个难点。球囊和支架重塑瘤颈技术使以往单纯采用三维弹簧圈无法填塞的宽颈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但这些操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而且对于一些动脉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和瘤体上有分支血管发出的动脉瘤,有时即使辅助球囊和支架,也很难达到完全栓塞。相比之下,双微导管技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八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2 位作者 陈荣华 朱旭成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发病时间为4~7 h的急性MCA闭塞8例... 目的探讨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发病时间为4~7 h的急性MCA闭塞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因术中造影显示M2段中的一分支动脉显影不佳,使用尿激酶20万U。结果①8例均获取栓成功,造影显示MCA再通;从微导管进入导引导管到血管重新开通时间为(25±5)min。其中使用尿激酶的1例患者术后有左侧颞、顶叶梗死,其余7例术后MRI或CT灌注虽显示病侧有小梗死灶,但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脑出血。术后1周,美国吲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4.7±1.2,与术前的14.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1)。②5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采用CT 血管成像(CTA)和 CT灌注随访,CTA显示取栓侧MCA均通畅,CT灌注显示2例的取栓侧血流量仍较正常侧差,3例的取栓侧血流量和正常侧相比,基本恢复正常。③出院后1~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评分,其中0分为4例,1分为2例,2分为2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技术缩短了闭塞血管的升通时间,提高了开通率,减少甚至不用溶栓药物;而且治疗急性MCA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 血栓切除术 SOLITAIRE AB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2 位作者 陈荣华 朱旭成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3m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45例(45个)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29例,后交通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3m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45例(45个)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29例,后交通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3例,小脑下后动脉2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球囊辅助技术栓塞4例,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例,单纯血管内支架置入2例。结果①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28例,大部分填塞15例,单纯支架成功置入2例。②术中并发症情况:1例发生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术后恢复良好。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发生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经溶栓后再通,但术后头部CT显示有皮质梗死,患者遗有左侧肢体偏瘫。对5例脑室积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③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1分28例,2分14例,3~4分2例,5分1例。④DSA随访24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无一例复发;CT血管成像随访12例,随访时间为2~6年,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精确的微导管塑形,合适的弹簧圈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减少并发症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支架 微小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并发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一 柏慧华 +4 位作者 祝晓娟 王涯 姚秋近 吴野环 杨伊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发生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41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分为吞咽障碍(n=36)和吞咽正常(n=105)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相关因素发生率。结果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发生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41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分为吞咽障碍(n=36)和吞咽正常(n=105)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相关因素发生率。结果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吞咽障碍组高于吞咽正常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知障碍与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玉娟 祝晓娟 +3 位作者 柏慧华 刘玲 葛娟 柳秋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和临床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utric评分筛查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按指南要求对患者行营养支持策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营... 目的探讨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和临床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utric评分筛查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按指南要求对患者行营养支持策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营养指标,并发症,住院天数,4周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Lovett肌力分级等信息。结果本组患者Nutric评分4.29(2.0,6.0)分,Nutric低分组39例患者,高分组45例。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4周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术后肌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tric评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危重症患者,能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预判疾病严重程度、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Nutric评分 营养支持 并发症 预后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埋籽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祝晓娟 柏慧华 +2 位作者 金玉娟 刘玲 张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腹部按摩、热敷诱导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治疗。...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腹部按摩、热敷诱导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治疗。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耳穴埋籽能有效缓解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尿潴留,缩短首次排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尿潴留 耳穴埋籽 穴位按压 排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患者双导丝鼻胃管置入空肠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15
作者 景新华 徐静娟 +3 位作者 王德生 王燕毅 潘军 王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胃管置入空肠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观察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单导丝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即单导丝鼻胃管入胃内后再放入第2根导丝,盲插...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胃管置入空肠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观察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单导丝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即单导丝鼻胃管入胃内后再放入第2根导丝,盲插通过幽门后抽出第2根导丝,再用单导丝鼻胃管送入至85~95cm,结束送管。结果两组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置管并发症,均未出现堵管现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患者采用改进法双导丝鼻胃管置入空肠,有利于提高置管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鼻胃管 盲插 双导丝 幽门 空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4 位作者 陈荣华 朱旭成 邵华明 曹洁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血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在同轴导管系统下,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对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进行颅内大动脉...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血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在同轴导管系统下,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对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结果 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取+抽的血栓长度3 cm,术后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良好,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术后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另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左侧椎动脉造影示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完全再通,TICI 3级。结论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技术,初步显示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远端栓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心房颤动 取栓装置 导管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野环 张一 +3 位作者 姚秋近 陈超 王涯 张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7-1289,共3页
谵妄和认知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经常出现。对于谵妄,美国重症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推荐5个筛查用量表:ICU精神错乱评定法(CAM-ICU)、重症监护谵妄筛查表(ICDSC)、谵妄认知测试(CTD)、护士用谵妄量表(Nu-DESC)和谵妄分级量表(DRS)。其... 谵妄和认知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经常出现。对于谵妄,美国重症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推荐5个筛查用量表:ICU精神错乱评定法(CAM-ICU)、重症监护谵妄筛查表(ICDSC)、谵妄认知测试(CTD)、护士用谵妄量表(Nu-DESC)和谵妄分级量表(DRS)。其中,CAM-ICU和ICDSC信度、效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最好,CTD和Nu-DESC次之,DRS最差。认知障碍的筛选和评定工具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简短精神状态检查(AMSE)、约翰-霍普斯金认知评定量表。约翰-霍普斯金认知评定量表是比较适合重症监护病房的量表之一,操作简单,内容全面,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认知功能 评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1 位作者 杨伊林 王穗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66-367,共2页
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微创疗效可靠,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之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由于该部位血管解剖的特殊性,前交通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 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微创疗效可靠,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之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由于该部位血管解剖的特殊性,前交通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存在栓塞率低和并发症高的困难.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1例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破裂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治疗 血管造影 微导丝辅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涛 彭亚 支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超早期(<24 h)与延期(≥24 h)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超早期和延期...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超早期(<24 h)与延期(≥24 h)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超早期和延期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治疗预后良好率、术后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9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1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2 021例患者,其中采用超早期治疗的患者970例,采用延期治疗患者1 051例。超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OR=2.67,95%CI:2.07~3.44)、术后再次出血率(OR=0.23,95%CI:0.11~0.47)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51~1.13,P=0.17)。亚组分析显示,超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早期组(<3 d,OR=1.98,95%CI:1.33~2.95)、中晚期组(≥3 d,OR=4.66,95%CI:2.21~9.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比延期治疗有可能提高预后良好率,减少再出血率,并未增加术后病死率。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META分析 血管内栓塞 超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Onyx胶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荣华 彭亚 +3 位作者 宣井岗 朱旭成 邵华明 曹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术前肿瘤栓塞的供血丰富脑膜瘤患者16例,对肿瘤的栓塞程度、手...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术前肿瘤栓塞的供血丰富脑膜瘤患者16例,对肿瘤的栓塞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6例、部分栓塞6例、少量栓塞3例。术中出血量(250±65)ml,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6(2.2-3.0)h。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12例,Ⅱ级4例。无颅内出血、脑梗死及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使用Onyx胶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有利肿瘤切除,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术前栓塞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