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结局的干预策略在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王雯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结局的干预策略在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结局的干预策略在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另选取2018年2月-2018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基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血管事件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率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值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5 kg/m^(2),吸烟史、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高Fib水平均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观察组1年后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基于临床结局的护理干预策略在高血压合并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事件 临床结局 危险因素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胜 朱锦 杨晓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71例)和对照组(87例),比较2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71例)和对照组(8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2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2组患者年龄≥80岁、糖尿病、梗死部位、心房颤动、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性别、体质量指数、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左心室射血分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嗜酒、梗死类型以及支架置入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2.261,95%CI:1.024~4.992,P=0.043)、糖尿病(OR=2.339,95%CI:1.150~4.755,P=0.019)、前壁心肌梗死(OR=2.461,95%CI:1.092~5.546,P=0.030)、心房颤动(OR=3.241,95%CI:1.080~9.728,P=0.036)、心律失常(OR=3.892,95%CI:1.188~12.748,P=0.025)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显著增高(9.86%vs 1.15%,P=0.034)。结论高龄、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律失常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预后 LOGISTIC模型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桢燕 孙建辉 柯海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对心衰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入选住院心衰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各64例,完成病史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血压、心率,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浓度(NT-proB...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对心衰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入选住院心衰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各64例,完成病史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血压、心率,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浓度(NT-proBNP,pg/ml).结果 ①心衰组血压、心率、肾功能指标、左房室结构参数、NT-proBNP及血清胱抑素C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②心衰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与年龄、尿素氮、肌酐、尿酸、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心衰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胱抑素C为NT-proBNP、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④心衰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对中、重度临床心衰症状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0.844和0.672,当血清胱抑素C>0.89 mg/L或肌酐>86.7 μmol/L时,就有可能伴有较重的临床症状.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心衰患者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密切相关,并且是比血清肌酐更为可靠的评估心衰程度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慢性心力衰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陈勇峻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6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磊 吕远 于文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3)。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8)。结论: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噻嗪 厄贝沙坦 老年 高血压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