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胸散白蚁取食群体大小与活动范围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兵 王秀梅 +1 位作者 朱方丽 黄海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2-1187,共6页
为明确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在绿地取食群体大小与活动范围,选取白蚁活动频繁、数量较多的5个诱集点进行研究。试验采用三重标记重捕法,染色标记物为0.2%耐尔兰滤纸(wt/wt)。经统计和测量发现,诱集点A、B、C和D处的取食... 为明确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在绿地取食群体大小与活动范围,选取白蚁活动频繁、数量较多的5个诱集点进行研究。试验采用三重标记重捕法,染色标记物为0.2%耐尔兰滤纸(wt/wt)。经统计和测量发现,诱集点A、B、C和D处的取食个体数量分别为78.8、11.3、21.4和8.3万头,距诱集箱的最大取食直线距离分别为11.8 m(A)、5.5 m(B)和2.3 m(D)。由于C点的3次重捕均在诱集箱处完成,因此未能获得该白蚁群体的活动范围数据。而在诱集点E处,2次释放(诱集箱和7号饵站)均未能在释放点和周围饵站内重捕到标记白蚁。黑胸散白蚁4个群体的取食群体数量为8-79万头,连续监测30 d,其距诱集箱的取食直线距离为0-12 m,而实际群体数量和活动范围均大于试验中所得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散白蚁 取食个体数量 活动范围 三重标志重捕技术 耐尔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胸散白蚁对不同材料及3种处理方法偏好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正平 吴敬 +3 位作者 金占宝 朱方丽 史建农 陈晓彬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了寻找对黑胸散白蚁具有高诱食性的物质及处理方法对其取食偏好性的影响,本研究共选取了9种材料,通过测定其嗅觉反应,筛选出选择系数>0.1的玉米杆、杨木和雪松;然后,对这3种材料分别进行了蒸煮、自然腐朽和人工接菌处理,测定其嗅... 为了寻找对黑胸散白蚁具有高诱食性的物质及处理方法对其取食偏好性的影响,本研究共选取了9种材料,通过测定其嗅觉反应,筛选出选择系数>0.1的玉米杆、杨木和雪松;然后,对这3种材料分别进行了蒸煮、自然腐朽和人工接菌处理,测定其嗅觉反应并进行选择性取食量验证。结果表明,蒸煮处理可提高玉米杆和杨木对黑胸散白蚁的引诱力,但对雪松无此作用,并且蒸煮处理对选择性取食量无显著影响;腐朽处理可提高玉米杆、杨木和雪松的引诱力,但仅对玉米杆和杨木的选择性取食量存在显著影响;人工接种3种木腐菌,均可提高玉米杆对黑胸散白蚁的引诱力,且能够显著提高散白蚁对密粘褶菌玉米杆粉培养物和杨木粉培养物的选择性取食量。结果表明,玉米杆和杨木对黑胸散白蚁具有较好的引诱性,且经过腐朽处理或人工接种密粘褶菌后,可明显改善其诱食效果。因此,在研制针对黑胸散白蚁的毒饵技术时,可采用这两种诱食材料作为基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散白蚁 诱食材料 处理方法 选择系数 选择性取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虫腈粉剂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方丽 王秀梅 尹兵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10期54-59,共6页
氟虫腈粉剂对黑胸散白蚁具有明显的毒杀效果,至施药后第8d时,7个浓度(5%、2.5%、1%、0.5%、0.25%、0.1%和0.05%)处理的白蚁全部死亡。随着氟虫腈粉剂浓度的降低,其致黑胸散白蚁全部死亡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5%和2.5%氟虫腈粉剂致白蚁... 氟虫腈粉剂对黑胸散白蚁具有明显的毒杀效果,至施药后第8d时,7个浓度(5%、2.5%、1%、0.5%、0.25%、0.1%和0.05%)处理的白蚁全部死亡。随着氟虫腈粉剂浓度的降低,其致黑胸散白蚁全部死亡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5%和2.5%氟虫腈粉剂致白蚁全部死亡所需时间为2d,0.1%~1%所需时间为5~6d,而0.05%所需时间为8d。氟虫腈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具有显著的一级传毒能力,但其它级别的传毒能力并不明显。因此,施工人员在使用氟虫腈粉剂时,需在白蚁危害范围内采取"多点少施"的方法,以确保对白蚁的灭治效果。结合氟虫腈粉剂在室内和室外的药效表现,我们认为,1%~2.5%氟虫腈粉剂可在实际灭治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黑胸散白蚁 传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