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水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粘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凌智勇 张体峰 +3 位作者 丁建宁 程广贵 邹涛 朱爱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481-483,共3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Cu-水纳米流体,分别对质量分数为0.1%、0.5%以及1%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经典两相混合物粘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添加分散剂SDBS能有效改善Cu-水纳米流体的...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Cu-水纳米流体,分别对质量分数为0.1%、0.5%以及1%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经典两相混合物粘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添加分散剂SDBS能有效改善Cu-水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且当其浓度与Cu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相当时,纳米流体的稳定最好;纳米流体的粘度随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理论计算模型只考虑了颗粒含量对粘度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制备 稳定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黏度特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凌智勇 邹涛 +4 位作者 丁建宁 程广贵 张忠强 孙东建 钱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9-1414,共6页
引言 纳米流体是将纳米粒子添加到基液中形成的稳定悬浮混合液。近10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添加纳米粒子后溶液的导热能力明显加强。Jung等[1]对微渠道中的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引言 纳米流体是将纳米粒子添加到基液中形成的稳定悬浮混合液。近10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添加纳米粒子后溶液的导热能力明显加强。Jung等[1]对微渠道中的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粒径为17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温度 分散剂 体积分数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的表面修饰及其对甲醛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猛 王荣飞 +2 位作者 赵晓兵 丁建宁 陈志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2-1325,共4页
以氧化插层法制备的膨胀石墨(expandedgraphite,EG)为吸附剂,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对EG进行表面修饰(改性)。研究改性和吸附工艺对EG吸附甲醛气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的浓度对EG吸附... 以氧化插层法制备的膨胀石墨(expandedgraphite,EG)为吸附剂,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对EG进行表面修饰(改性)。研究改性和吸附工艺对EG吸附甲醛气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的浓度对EG吸附甲醛气体有较大影响,当CTAB的浓度为0.04mol/L时,改性EG对甲醛的吸附效果较好。随着改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改性EG对甲醛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最佳改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0℃和90min。在室温(25℃)下,改性EG对甲醛气体的吸附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EG对甲醛气体的吸附量高达84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表面修饰 甲醛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颗粒浓度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凌智勇 孙东健 +4 位作者 张忠强 丁建宁 程广贵 钱龙 张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的TiO2-水纳米流体,并观察了其稳定性。测量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15~40℃时的粘度,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粘度随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以指数形式降低,并且各种纳米流...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的TiO2-水纳米流体,并观察了其稳定性。测量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15~40℃时的粘度,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粘度随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以指数形式降低,并且各种纳米流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似。结合实验数据,对已有粘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了涉及温度和颗粒浓度的纳米流体粘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稳定性 粘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PS/CeO_2复合磨料的制备及其氧化物化学机械抛光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杨 隆仁伟 +1 位作者 陈志刚 丁建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以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PS)微球为内核,硝酸铈为铈源,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采用液相工艺制备了PS/CeO2复合颗粒.利用XRD、TEM、SAED、FESEM、EDAX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和元素成分组成进行表征.将... 以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PS)微球为内核,硝酸铈为铈源,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采用液相工艺制备了PS/CeO2复合颗粒.利用XRD、TEM、SAED、FESEM、EDAX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和元素成分组成进行表征.将所制备的复合磨料用于硅晶片热氧化层的化学机械抛光,用AFM观察抛光表面的微观形貌,并测量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S/CeO2复合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呈近似球形,粒径在250~300nm,PS内核表面被粒径在5~10nm的CeO2纳米颗粒均匀包覆,壳层的厚度为10~20nm.抛光后的硅热氧化层表面在5μm×5μm范围内粗糙度Ra值和RMS值分别为0.188nm和0.238nm,抛光速率达到461.1n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CeO2 复合磨料 核-壳结构 包覆 化学机械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凌智勇 张睿 +2 位作者 张忠强 丁建宁 程广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1,共3页
温度变化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结果表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纳米流体的黏度在温度低于60℃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超过此温度后,纳米流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只含有纳米粒子的纳米流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 温度变化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结果表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纳米流体的黏度在温度低于60℃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超过此温度后,纳米流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只含有纳米粒子的纳米流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温时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幅度减小,而使用表面活性剂后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出现异常,高温时黏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加强,粒子的无序运动增加流体流动的阻力,虽然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提高了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但大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在粒子周围,致使粒子作布朗运动时大大增加液体的粘性,以至高温时纳米流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还对Cu-water、ZrO2-water纳米流体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式进行拟合,拟合公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误差小于0.5%,拟合公式中纳米流体的黏度与温度、粒子体积分数和基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黏度 温度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流状态下纳米流体的对流传热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凌智勇 朱爱军 +3 位作者 丁建宁 范真 程广贵 傅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8-951,共4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层流状态下雷诺数、体积分数、颗粒和基液种类以及颗粒粒径对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明显高于基液,并且与基液和颗粒的性质、颗粒的体积分数及颗粒粒径密切相关。纳...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层流状态下雷诺数、体积分数、颗粒和基液种类以及颗粒粒径对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明显高于基液,并且与基液和颗粒的性质、颗粒的体积分数及颗粒粒径密切相关。纳米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随着颗粒和基液热导率的增加、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以及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研究发现,对于一定体积分数的Cu-水纳米流体,在层流状态下对流传热系数的提高程度基本保持一致,与雷诺数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层流 对流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态比条件下氢化纳米硅薄膜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立强 丁建宁 +3 位作者 杨继昌 程广贵 凌智勇 董玉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6-79,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射频源和直流负偏压源的双重激励下,保持射频功率、反应室气压、衬底温度、硅烷与氢气混合比以及总流量不变,改变直流负偏压从50~250V,在康宁7059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利用拉曼散射仪... 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射频源和直流负偏压源的双重激励下,保持射频功率、反应室气压、衬底温度、硅烷与氢气混合比以及总流量不变,改变直流负偏压从50~250V,在康宁7059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利用拉曼散射仪表征了不同直流负偏压条件下薄膜微结构特征;利用Shmadzu UV-2450型光谱仪测试了薄膜样品透射图谱。研究发现提高直流负偏压将导致晶态比、沉积速率发生变化。薄膜的光吸收系数和消光系数随波长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晶态比薄膜的悬挂键和有效载流子浓度、致密程度、键畸变程度和悬挂键数目的差异,致使晶态比增加,薄膜的吸收系数、消光系数在波长为400nm附近依次增加,光学带隙值从1.96eV减小到1.6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负偏压 消光系数 透射光谱 氢化纳米硅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对纳米硅薄膜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丁建宁 高晓妮 +2 位作者 袁宁一 程广贵 郭立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3,共4页
通过改变反应气体中硅烷体积分数,采用直流偏压辅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使用拉曼光谱仪、原子力学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透射仪对薄膜进行测试,研究不同硅烷体积分数对薄膜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改变反应气体中硅烷体积分数,采用直流偏压辅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使用拉曼光谱仪、原子力学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透射仪对薄膜进行测试,研究不同硅烷体积分数对薄膜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烷体积分数增加,晶粒尺寸增加,而晶态含量却随之下降.晶态含量的降低,使拉曼光谱中谱峰的强度降低,峰位发生蓝移,薄膜有序性随之降低;而且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随硅烷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硅烷体积分数为1.3%时,沉积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薄膜中晶粒分布均匀,其生长存在取向性.此时晶态含量约为50%,晶粒尺寸约为2.6 nm;薄膜具有较大的光学禁带宽度,为1.702 eV,以及较高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薄膜 晶态含量 晶粒尺寸 光学禁带宽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痕法对304不锈钢残余应力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龙 程广贵 +2 位作者 丁建宁 凌智勇 张忠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6-770,共5页
利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304不锈钢的残余应力,采用Suresh理论模型恒定载荷时的公式计算残余应力,最大加载载荷依次为500μN、1 000μN、1 500μN、2 000μN、2500μN。结果表明,不锈钢硬度和弹性模量为定值,退火前后的硬度分别为5.3GPa和4... 利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304不锈钢的残余应力,采用Suresh理论模型恒定载荷时的公式计算残余应力,最大加载载荷依次为500μN、1 000μN、1 500μN、2 000μN、2500μN。结果表明,不锈钢硬度和弹性模量为定值,退火前后的硬度分别为5.3GPa和4.0 GPa,弹性模量分别为110 GPa和100 GPa。利用Ansys分析软件模拟了压痕过程,发现不锈钢在受压过程中有Sink-in现象发生。纳米压痕法测得了未退火不锈钢存在残余压应力,大小为381 MPa;用XRD测得了未退火不锈钢中有350 MPa±23 MPa的残余压应力,两种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纳米压痕法在残余应力测试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304不锈钢 纳米压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微米尺度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翊 范真 +3 位作者 丁建宁 凌智勇 程广贵 蒋楠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762,共4页
采用微米级别的AFM球头探针对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进行了摩擦实验。研究了微米尺度下,外加载荷和扫描速率对薄膜摩擦性能的影响。考虑粘附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微观低载荷接触摩擦力表征的修正Amonton公式。分析了摩擦系数与表面形貌粗糙... 采用微米级别的AFM球头探针对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进行了摩擦实验。研究了微米尺度下,外加载荷和扫描速率对薄膜摩擦性能的影响。考虑粘附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微观低载荷接触摩擦力表征的修正Amonton公式。分析了摩擦系数与表面形貌粗糙峰之间的关系,根据薄膜表面粗糙峰的分布,建立了微米尺度下球头探针与薄膜表面粗糙峰的等效接触模型,并推导出了摩擦力f关于载荷参数(p)和形貌参数()的函数表达式f(p,),表明单位面积接触粗糙峰密度对摩擦力大小起着主导作用。所建接触模型成功解释了摩擦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 球头探针 微米尺度 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硬度对软薄膜弹塑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2
作者 刘子健 程广贵 +3 位作者 石阳阳 丁建宁 凌智勇 张忠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以2种不同硬基底和相同软薄膜构成的2种软膜硬基系统为对象,利用ABAQUS软件仿真,分别研究了σr/σy=-1、0、1时纳米压痕过程中不同基底对薄膜弹塑性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以与薄膜同材料的块体试样作为参考。结果表明,同一试样的hf/... 以2种不同硬基底和相同软薄膜构成的2种软膜硬基系统为对象,利用ABAQUS软件仿真,分别研究了σr/σy=-1、0、1时纳米压痕过程中不同基底对薄膜弹塑性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以与薄膜同材料的块体试样作为参考。结果表明,同一试样的hf/hmax在σr/σy=-1时较σr/σy=0时减小,随压深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σr/σy=1时hf/hmax较σr/σy=0时增大,且随压深的增大轻微的线性减小,基底的弹性模量越大,hf/hmax越大。σr/σy=0时试样均出现sink-in现象,σr/σy=1时sinkin加剧而σr/σy=-1时出现pile-up,随着压深的增加,两种应力状态下的sink-in或pile-up均有所减弱;基底的弹性模量越大,hc/hmax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基底硬度 软薄膜 弹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