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苏南地区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的探讨——以常州市罗溪镇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贾雪梅 刘智强 +3 位作者 毛鹍 周杜牧 谢路军 芮科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33-35,共3页
以常州市罗溪镇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为例,介绍了黑臭水体的判定及分级方法,分析了典型的苏南地区黑臭水体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苏南地区 黑臭水体 形成原因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外源添加剂对球磨机械化学法降解土壤中2,4-二氯苯酚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冬 田开洋 +3 位作者 徐成华 张伟 刘嘉琪 张文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针对球磨机械化学法降解高浓度有机氯污染土壤球磨时间长这一难题,以2,4-二氯苯酚污染土壤为降解对象,进行了外源添加剂对球磨机械化学法降解效果优化试验研究。以水平式行星球磨机为试验装置,分别考察了CaO、氧化铝、水钠锰矿和高锰酸... 针对球磨机械化学法降解高浓度有机氯污染土壤球磨时间长这一难题,以2,4-二氯苯酚污染土壤为降解对象,进行了外源添加剂对球磨机械化学法降解效果优化试验研究。以水平式行星球磨机为试验装置,分别考察了CaO、氧化铝、水钠锰矿和高锰酸钾4种外源添加剂对2,4-二氯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外源添加剂均能有效地缩短球磨时间,其降解率表现为:高锰酸钾(94%)>CaO(84%)>氧化铝(78%)>水钠锰矿(75%),综合考虑规模化利用和经济效益,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CaO为外源添加剂,转速为400 r·min-1,球料比为4∶1,球磨0.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使球磨时间由原来的19 h(降解率80%),缩短为0.5 h(降解率75%)。研究结果对缩短球磨机械化学法降解有机氯污染土壤时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添加剂 球磨机械化学法 2 4-二氯苯酚 C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细菌Microbacterium oleivoran的溶藻进程与叶绿素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惠娟 张伟 +2 位作者 张小梅 毛林强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4-1281,共8页
从太湖土著花鲴鱼肝、肠等内脏中筛选出7株具有溶藻功效的菌株,其中溶藻率最高的1株菌命名为GHJ,经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oleivoran),以太湖流域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为溶藻对象,以叶绿素a(Ch... 从太湖土著花鲴鱼肝、肠等内脏中筛选出7株具有溶藻功效的菌株,其中溶藻率最高的1株菌命名为GHJ,经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oleivoran),以太湖流域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为溶藻对象,以叶绿素a(Chla)含量变化表征溶藻特性,初步揭示溶藻进程中的GHJ菌生长动力学和铜绿微囊藻降解动力学机制,探讨了二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GHJ的溶藻进程是通过直接溶藻与间接溶藻协同作用,破碎并溶解藻细胞,其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动力学方程为Nt=1.31/1+e^2.81-0.05t,R2=0.9797.菌藻比为1:12时的溶藻率最高达到99.60%,此条件下叶绿素与溶藻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hla]=111.96×e^-0.21t,R2=0.8997;所取菌藻体积比在1∶8-1∶50范围内的叶绿素减少量与溶藻过程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动力模型,R2介于0.6897-0.8997之间,GHJ菌在整个溶藻过程中溶藻趋势相同.本研究可为溶藻菌菌种来源和溶藻过程其他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 生长动力学 叶绿素 溶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渣制备缓释肥及缓释性能研究
4
作者 黄彬 张伟 +4 位作者 郭惠娟 周欢 毛林强 马建锋 张文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39-44,共6页
针对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渣污染物产生量大、养分易流失等特点,本文以沼渣为原料,沸石为载体,聚乙烯醇为包膜材料,不添加沸石制备复混包膜肥Ⅰ,不同MAP、沸石与沼渣质量比制备Ⅱ(1∶4∶25)和Ⅲ(1∶25∶25),对3种复混肥缓释... 针对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渣污染物产生量大、养分易流失等特点,本文以沼渣为原料,沸石为载体,聚乙烯醇为包膜材料,不添加沸石制备复混包膜肥Ⅰ,不同MAP、沸石与沼渣质量比制备Ⅱ(1∶4∶25)和Ⅲ(1∶25∶25),对3种复混肥缓释性能进行了探讨,并与市售普通复合肥肥效释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复混肥总磷、总氮初期养分溶出率均低于15%,微分溶出率均小于1%,28 d内累计养分溶出率低于80%,符合《中国缓释肥料(GB/T 23348-2009)》缓释肥评价要求;在静水中总磷累积溶出率表现为:Ⅲ>Ⅰ>Ⅱ,1~20 d内总氮累积溶出率大小为:Ⅰ>Ⅲ>Ⅱ,20~60 d内总氮累积溶出率大小为:Ⅰ>Ⅱ>Ⅲ;在进行土柱淋溶养分溶出试验研究中,总磷、总氮溶出率大小为Ⅰ>Ⅲ>Ⅱ;60 d内复混肥Ⅰ、Ⅱ、Ⅲ在静水中总磷、总氮的溶出率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显著性水平均为P<0.01。研究结果可为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渣资源化利用及制备沸石缓释肥配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养猪场 沼渣 缓释肥 Elovich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