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海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滨海县玉泉河滨水景观工程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春玲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2期212-213,共2页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突出地域文化的表达,重视景观文化元素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景观的文化品位。本文以江苏滨海县玉泉河景观工程设计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海滨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滨水景观设计当中。
关键词 滨水景观 海滨城市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文君 徐劼 +3 位作者 刘锋 黄天寅 王忠明 陈家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4-1060,共7页
利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通过磷酸氢二铵((NH_4)_2HPO_4)活化制备得到秸秆生物炭(SB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SBC对双氯芬酸钠(DCF)的吸附去除,并探讨了吸附时间... 利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通过磷酸氢二铵((NH_4)_2HPO_4)活化制备得到秸秆生物炭(SB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SBC对双氯芬酸钠(DCF)的吸附去除,并探讨了吸附时间、SBC投加量、pH值、阴离子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C投加量为0.3g/L时,DCF浓度为0.05mmol/L,60min后吸附量达到平衡;pH值范围在5.00~9.00时,SBC对DCF的吸附量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少;Cl^-、SO_4^(2-)和HCO_3^-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拟合结果表明,SBC对DCF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经Langmuir等温线模型计算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77.78mg/g(pH=7.00,T=20℃).热力学参数表明SBC对DCF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同活性炭和碳纳米管相比,SBC对DCF的吸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秸秆生物炭 双氯芬酸钠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降解菌SY-3的筛选及对浮选油泥中的烷烃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小梅 邢献杰 +3 位作者 姜巧 于鑫娅 彭明国 张文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1-17,共7页
通过对大庆油田某采油场地的含油污泥进行富集、筛选,分离出1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命名为SY-3,并对其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以中石化金陵公司浮选含油污泥为处理对象,探究pH值、NaCl含量、接菌量等对浮选油泥中的石油烃降解效果的影响,构... 通过对大庆油田某采油场地的含油污泥进行富集、筛选,分离出1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命名为SY-3,并对其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以中石化金陵公司浮选含油污泥为处理对象,探究pH值、NaCl含量、接菌量等对浮选油泥中的石油烃降解效果的影响,构建了SY-3菌生长动力学与浮选油泥中的石油烃降解动力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菌株属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在25~30℃接菌量为3%的基础上,相较于NaCl含量,pH值对SY-3降解石油烃影响更大,当调节pH值为7、NaCl含量为1%时,SY-3在以石油烃提取液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模式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其中菌株生长环境承载量K为1.206,菌株生长平均速率r为0.12,无量纲参数a为4.78。SY-3可在30 d内将石油烃含量为5 g·kg-1降解至0.9 g·kg-1,降解了4.1 g·kg-1,降解率达82%。SY-3对短链烷烃(C10~C28)的降解率为88%、半衰期为9.9 d,对长链烷烃(C30~C40)的降解率为72%、半衰期为17.3 d,且对短链烷烃(C10~C28)降解速率是长链烷烃(C30~C40)的1.75倍。相较于长链烷烃,短链烷烃更易被SY-3菌生物降解。当石油烃初始含量小于34.47 g·kg-1时,其降解动力学符合生物处理经典方程Monod方程的线性简化形式,半饱和常数Ks=1.24 g·kg-1,最大反应速率Vmax=3.24 g·(kg·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油泥 石油降解菌SY-3 16S rDNA 石油烃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生物膜-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对乡村黑臭河水中的EDCs去除试验研究
4
作者 梁路 汤润芝 +1 位作者 毛林强 张文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本研究针对乡村黑臭河水内分泌干扰物(EDCs)生态污染问题,设计了AO+生物-生态乡村河道黑臭河水净化装置,在装置中构建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分析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协同作用对EDCs(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乙炔基... 本研究针对乡村黑臭河水内分泌干扰物(EDCs)生态污染问题,设计了AO+生物-生态乡村河道黑臭河水净化装置,在装置中构建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分析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协同作用对EDCs(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去除特性,探求不同曝气方式对EDC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38 h时,E1、E2、E3和EE2去除率分别为58.16%,60.41%,54.09%,56.73%,明显高于HRT 7.82 h时的去除效果。模拟自然、持续曝气、间歇曝气3种状态试验结果分析,持续曝气状态对EDCs的去除效果最佳。高通量454测序表明,水体微生物特性发生了改变,多种优势菌属均有增加,进一步证实了异养菌对EDCs的去除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水生植物 内分泌干扰物 水生植物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科军 吕锡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58,62,共5页
采用三阶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水温19.5℃,平均溶解氧7.90mg·L-1,生物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h时,反应器对浊度、氨氮、CODMn、亚硝酸氮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36.2%、65.4%、17.0%、... 采用三阶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水温19.5℃,平均溶解氧7.90mg·L-1,生物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h时,反应器对浊度、氨氮、CODMn、亚硝酸氮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36.2%、65.4%、17.0%、67.0%和65.2%,并通过三级跌水曝气共充氧1.41mg·L-1,使出水溶解氧浓度大于4.69mg·L-1。采用跌水曝气阶式反应器可以有效克服传统鼓风曝气推流反应器均匀供氧的不足,其中影响跌水曝气的因素中水温起主要作用,其次是原水实际溶解氧浓度,最后为跌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曝气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沟渠净化稻田排水动力学分析和生物相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明宸 王逸超 +2 位作者 张文艺 毛林强 侯君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2-602,共11页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常见的菱角、水葫芦、梭鱼草、圆币草等水生植物和人工水草、塑料立体弹性填料为生态强化载体,构建"水生植物-载体生物膜-菌藻"复合型生态系统,研究了稻田排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特性,构建氮、磷污...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常见的菱角、水葫芦、梭鱼草、圆币草等水生植物和人工水草、塑料立体弹性填料为生态强化载体,构建"水生植物-载体生物膜-菌藻"复合型生态系统,研究了稻田排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特性,构建氮、磷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模型,并调查了沟渠内"微生物-藻类"生物相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沟渠运行期间,随着水稻进入不同的生长阶段,系统内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率都呈普遍下降趋势,总磷、氨氮、总氮、硝态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1%、92.3%、77.5%、88.6%,其中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化学需氧量(CODMn)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各实验周期的污染物降解趋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经生物相分析揭示:随着复合生态系统运行延续,系统内微生物、藻类的种类及Shannon-Weiner index等多样性指数呈不断增长趋势,表明复合生态系统水质改善后更适于多种类细菌与藻类生存与繁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菌、藻、水生植物及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强化了生态沟渠的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排水 生态沟渠 微生物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回流A1/O/A2/VFCW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苏鹏 陈婕 +2 位作者 吴韵秋 侯君霞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46-2554,共9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FRI),考察无回流厌氧/好氧/缺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NrA1/O/A2/VFCW)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DOM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原水中DOM主要由酪胺酸类蛋白、色氨酸类蛋白、胡敏酸类物质,以及较低含量的富里酸...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FRI),考察无回流厌氧/好氧/缺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NrA1/O/A2/VFCW)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DOM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原水中DOM主要由酪胺酸类蛋白、色氨酸类蛋白、胡敏酸类物质,以及较低含量的富里酸类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构成;总荧光标准体积与TOC、UV254呈正相关(R2=0.93、0.96);在生物-生态耦合法协同作用下,装置有效降解DOM,荧光区域Ⅰ-Ⅴ中的积分标准体积的降解率达到89.0%、77.1%、36.0%、77.5%、59.9%;好氧对生物处理单元DOM的去除贡献最高,荧光区域Ⅰ、Ⅱ和Ⅳ中物质的相对去除率达到34.7%、23.2%、41.2%,对荧光区域Ⅲ和Ⅴ中的腐殖质类物质降解率为-6.5%、9.2%;生态处理单元由于填料络合作用与植物根系的吸收,有效降解可生化性较弱的富里酸、胡敏酸等腐殖质,相对去除率分别为39.9%、55.8%,弥补了生物单元对腐殖质类物质降解的不足.本研究对于生物-生态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机制及工艺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积分法 生物生态组合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 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耕作型稻田湿地中类固醇类激素HD菌强化降解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君霞 王逸超 +2 位作者 毛林强 孔萌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7-1846,共10页
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类固醇类激素(EDCs)通过灌溉形式直接被稻、麦、瓜果等农作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危害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以水稻田为载体构建耕作型稻田湿地,并以本课题组筛选的农药降解菌HD为EDCs强化降解菌,... 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类固醇类激素(EDCs)通过灌溉形式直接被稻、麦、瓜果等农作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危害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以水稻田为载体构建耕作型稻田湿地,并以本课题组筛选的农药降解菌HD为EDCs强化降解菌,考察耕作型稻田湿地对EDCs的去除效率.试验设A(空白对照)、B(投加HD菌剂强化)两组,结果表明,A组对雌酮(E_(1))、雌二醇(E_(2))、雌三醇(E_(3))及17α-乙炔基雌二醇(EE_(2))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1%、72.4%、51.4%、68.3%,B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6%、73.4%、60.5%、75.6%,除E_(3)外E_(1)、E_(2)、EE_(2)去除率均在65%以上.经HD菌剂强化后,耕作层、土壤层、填料层等3个生物单元对EDCs(E_(1)、E_(2)、E_(3)、EE_(2))的去除效果均有提升,其中对E_(1)去除率分别为16.2%、75.1%、28.2%;对E_(2)去除率分别为14.5%、61.8%、18.7%;对E_(3)去除率分别为20.6%、49.8%、10.4%;对EE_(2)去除率分别为8.9%、43.4%、-8.1%.湿地经过5个月的连续运行后,EDCs含量下降明显,投菌组B中的EDCs残留量明显低于未投菌组A,B组湿地出水中E_(1)、E_(2)、E_(3)和EE_(2)含量相比A组可分别降低约26.6%、17.1%、30.3%、13.3%.HD菌剂能有效强化村落耕作型稻田湿地对EDCs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型稻田湿地 村落污水 类固醇类激素 农药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