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干预在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石美芬 薛海萍 袁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成年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2年在本院正畸科进行系统固定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正畸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成年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2年在本院正畸科进行系统固定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正畸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矫治的必要性,主动配合正畸治疗;对照组仅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正畸相关知识的宣教及一般心理护理。以治疗过程中托槽脱落率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过程中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托槽脱落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心理护理干预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en法分析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慧霞 李媛 +3 位作者 沈云娟 秦燕军 许晓聪 陈文静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 Coben法分析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患者的颅颌特征,比较安氏Ⅱ2和Ⅱ1类女性患者及正常值间差异。方法 24名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患者,用Coben法分析其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所得结果与安氏Ⅱ1类女性患者及哈尔... 目的 Coben法分析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患者的颅颌特征,比较安氏Ⅱ2和Ⅱ1类女性患者及正常值间差异。方法 24名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患者,用Coben法分析其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所得结果与安氏Ⅱ1类女性患者及哈尔滨地区正常女性间进行比较。结果恒牙初期女性安氏Ⅱ类错畸形2分类和1分类间的Coben分析法中很多测量项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大部分测量结果明显偏离正常值。结论 Coben分析法反映了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错畸形患者的颅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EN分析法 安氏Ⅱ类2分类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伴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慧霞 何展飞 +1 位作者 秦燕军 李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可后退至切对切、无系统性疾病史、无明显上下颌骨异常、无口颌面肌功能异常、无口腔不良习惯、知情同意。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活动/固定或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活动组1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活动组2仅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固定组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下颌牙合垫去除咬合干扰,功能组采用FRIII配合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成功率、矫治周期、复诊次数、矫治费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了自行终止治疗者,所有前牙反牙合均得到了纠正。活动组2复诊间隔时间短,矫治周期也最短(P<0.01);而复诊次数各组间无差别(P>0.05);矫治费用活动组2低于活动组1和固定组(P<0.05)。固定组在纠正反牙合的过程中排齐并关闭前牙散在间隙,患者及家长对治疗结果更加满意,这是活动及功能矫治无法比拟的;而固定矫治过程中对口腔卫生要求更高,牙面常发生脱钙,且矫治结束后需制作仅包裹四颗上切牙的压膜保持器,这又是固定矫治不利的一面。结论: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在患者良好的配合下通过一个较短时间的矫治均可以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反牙合 正畸矫治 功能性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和光固化粘接技术在上颌埋伏前牙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霞 沈云娟 +1 位作者 秦燕军 曹寅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和光固化粘接技术在上颌埋伏前牙正畸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正畸科诊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28例,根据患者埋伏阻生牙检查定位方法分为传统X线片组和CBCT组,传统X线片组采用37%...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和光固化粘接技术在上颌埋伏前牙正畸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正畸科诊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28例,根据患者埋伏阻生牙检查定位方法分为传统X线片组和CBCT组,传统X线片组采用37%磷酸酸蚀剂和津京牙釉质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埋伏牙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CBCT组采用3M公司生产的TransbondTMPLUS MIP耐湿性处理液和TransbondTM PLUS光固化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分别记录2组患者埋伏牙牵引至正常位置所需时间及牵引过程中埋伏牙托槽的脱落情况,比较其差异。结果 CBCT组埋伏牙托槽脱落次数及矫治时间均少于传统X线片组(P<0.05)。结论 CBCT和光固化粘接技术的结合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正畸矫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阻生牙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矫治内倾性深覆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建峰 陈慧霞 秦燕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矫治内倾性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倾性深覆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2~15岁,均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结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矫治前及咬合打开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矫治内倾性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倾性深覆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2~15岁,均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结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矫治前及咬合打开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前牙明显压低,上、下后牙均有伸长,下颌平面角增大。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结合前牙平导能快速有效地矫治内倾性深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矫治器 前牙平导 内倾性深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