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潘成琼 李明 +5 位作者 秦燕军 严斌 程磊 赵宏 王林 赵春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的效果。方法:对7名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轻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矫治前后的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的患者前牙内收时间为3.2个月;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上...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的效果。方法:对7名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轻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矫治前后的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的患者前牙内收时间为3.2个月;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上颌牙槽骨也有内收,随着上颌切牙的内收上唇内收明显。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成人患者能够加速牙齿移动,并尽可能地实现前牙的整体内收,改善了患者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 骨性Ⅱ类错牙合 正畸加速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根辅弓对上颌切牙转矩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燕军 顾月光 +4 位作者 刘可 于剑南 沈云娟 赵宏 赵春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控根辅弓对直丝弓矫治器患者的上颌切牙转矩效果。方法:选择22例安氏Ⅱ1拔牙矫治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精细调整阶段配合控根辅弓对过度直立或内倾的上颌切牙进行正转矩。按主弓丝不同分为2组,14例主弓丝为0.46 mm... 目的:探讨控根辅弓对直丝弓矫治器患者的上颌切牙转矩效果。方法:选择22例安氏Ⅱ1拔牙矫治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精细调整阶段配合控根辅弓对过度直立或内倾的上颌切牙进行正转矩。按主弓丝不同分为2组,14例主弓丝为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8例主弓丝为0.46 mm的不锈钢圆丝。对22例上颌切牙转矩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上颌切牙转矩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1-SN、UIa-NA值增加(P<0.01),控根辅弓对上切牙的正转矩效果明显;转矩的时间,主弓丝为圆丝上颌切牙转矩快于主弓丝为方丝,P<0.05。结论:在直丝弓矫治的精细调整阶段,配合前牙控根辅弓,是对内收后过度直立或舌倾的上颌切牙实现转矩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矩 上颌切牙 控根辅弓 直丝弓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伴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慧霞 何展飞 +1 位作者 秦燕军 李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可后退至切对切、无系统性疾病史、无明显上下颌骨异常、无口颌面肌功能异常、无口腔不良习惯、知情同意。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活动/固定或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活动组1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活动组2仅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固定组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下颌牙合垫去除咬合干扰,功能组采用FRIII配合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成功率、矫治周期、复诊次数、矫治费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了自行终止治疗者,所有前牙反牙合均得到了纠正。活动组2复诊间隔时间短,矫治周期也最短(P<0.01);而复诊次数各组间无差别(P>0.05);矫治费用活动组2低于活动组1和固定组(P<0.05)。固定组在纠正反牙合的过程中排齐并关闭前牙散在间隙,患者及家长对治疗结果更加满意,这是活动及功能矫治无法比拟的;而固定矫治过程中对口腔卫生要求更高,牙面常发生脱钙,且矫治结束后需制作仅包裹四颗上切牙的压膜保持器,这又是固定矫治不利的一面。结论: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在患者良好的配合下通过一个较短时间的矫治均可以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反牙合 正畸矫治 功能性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艾虹 卢红飞 +3 位作者 蔡斌 黄红亮 安爱群 黄伟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覆盖、覆牙合分别减少8.13mm及4.27mm,SNB、下颌平面角、Ar-Pog及下面高分别增加1.70°、3.47°、4.06mm及2.53mm,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上颌前牙冠有舌向转矩的趋势(P>0.05),鼻唇角有所增加,上唇突度亦减小(P<0.01)。下切牙与下颌平面夹角有少许减小,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评价治疗后的下前牙段的稳定性是有意义的。【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错[牙合] 安氏Ⅱ类1分类 X线头影测量 下颌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保持器对颞肌、咬肌肌电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慧霞 张承洁 +1 位作者 李媛 陈文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0-901,共2页
透明保持器是目前正畸治疗中所普遍采用的保持装置之一,然而关于透明保持器对颞肌、咬肌肌电变化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不同状态下颞肌、咬肌肌电的改变情况。根据筛选标准选择健康受试者,记录透明... 透明保持器是目前正畸治疗中所普遍采用的保持装置之一,然而关于透明保持器对颞肌、咬肌肌电变化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不同状态下颞肌、咬肌肌电的改变情况。根据筛选标准选择健康受试者,记录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不同状态下颞肌、咬肌的肌电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透明保持器戴入后下颌休息位及发[s]、[z]时颞肌、咬肌的肌电值均较未戴前明显增高,发[a]时则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器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期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锥体束CT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媛 陈慧霞 +2 位作者 许衍 马俊青 林汤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7-1269,1276,共4页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骨开窗的发生率,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7.14%、70.24%;上、下中切牙骨开裂值与SN-MP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骨开窗值与ANB角、L1-NB角、L1-MP角呈负相关,与SNB角呈正相关。结论:少年期下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率较高,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相关,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期 中切牙 牙槽骨开裂 牙槽骨开窗 锥体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青少年严重缺牙症患者的牙颌面形态分析
7
作者 倪密 程礼明 彭佳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18,222,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先天缺牙症青少年女性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探讨严重先天缺牙对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12~16岁的严重先天缺牙症青少年女性患者(先天缺失牙齿≥6颗,第三磨牙除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与45例不缺牙的个别... 目的:研究严重先天缺牙症青少年女性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探讨严重先天缺牙对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12~16岁的严重先天缺牙症青少年女性患者(先天缺失牙齿≥6颗,第三磨牙除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与45例不缺牙的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女性患者比较。结果:缺牙组人群中下颌切牙最高发,上颌中切牙最少累及。缺牙者蝶鞍-鼻根点-上颌骨下棘点(SNA)角、蝶鞍-鼻根点-颏上点(ANB)角、Y轴角、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角)、上颌长(Ans-Ptm)、全面高(N-Me)、下面高(Ans-Me)、UI-NA角、UI-NA距显著减小。结论:严重先天缺牙可以引起青少年女性患者Ⅲ类错牙合、上颌骨发育不足、上前牙舌倾、全面高以及下面高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先天缺牙症 青少年女性 牙颌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