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州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徐丹 蒋红国 管红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2,5,共3页
为进一步推进常州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分析了常州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简要探讨了当前"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常州市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推进常州市"一村一品"... 为进一步推进常州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分析了常州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简要探讨了当前"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常州市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推进常州市"一村一品"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礼嘉镇葡萄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思考
2
作者 徐丹 杨小龙 +2 位作者 孙仲华 崔雨婷 李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80-81,共2页
葡萄产业是常州市礼嘉镇农业的支柱产业。为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分析了礼嘉镇葡萄产业基本情况及葡萄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 产业化经营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确发展思路 狠抓措施落实 全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费士敏 凌登峰 +1 位作者 马骁 薛元龙 《江苏农机化》 2016年第3期15-16,共2页
在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过程中,高效设施农机化的发展是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突出重点,明确措施,狠抓落实,推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1基本现状武进区积极扶持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培育农业主导... 在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过程中,高效设施农机化的发展是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突出重点,明确措施,狠抓落实,推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1基本现状武进区积极扶持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形成畜牧、水产、林果、花卉苗木和蔬菜五大现代高效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养殖牲畜12万头,渔业养殖面积6.33 khm2,林果面积3.93 k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设施农业 主导产业 现代高效农业 渔业养殖 农业生产 新机具 花卉栽培 农机装备 农机农艺 科技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进区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工作 被引量:1
4
作者 费士敏 马骁 《江苏农机化》 2012年第1期17-18,共2页
2011年,常州市武进区在调查摸底、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由区政府印发了《常州市武进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武政发〔2011〕21号)文件。提出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2011年,常州市武进区在调查摸底、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由区政府印发了《常州市武进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武政发〔2011〕21号)文件。提出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为突破,以提高农机服务管理水平为保障,全面提升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2年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围绕实施方案中的年度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工作 武进区 机械化水平 专业合作社 粮食生产 园区建设 设施农业 服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谋划 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武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5
作者 罗志强 费士敏 《江苏农机化》 2011年第1期21-22,共2页
常州市武进区农机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实现了稻麦收割、种植的机械化作业,基本解决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2006年就被称为“中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第一区”。目前,该区又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做好... 常州市武进区农机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实现了稻麦收割、种植的机械化作业,基本解决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2006年就被称为“中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第一区”。目前,该区又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做好任务分解,按计划、分步骤扎实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工作 武进区 生产全程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生产 科学 进程 机械化作业 农机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武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路径探索
6
作者 管红良 李萍 +1 位作者 蒋暑 徐丹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1-2,共2页
农业现代化工程是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工程之一,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介绍了武进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提出了武进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现状 路径 武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条件对水稻粒重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51
7
作者 王余龙 山本由德 +6 位作者 姚友礼 徐家宽 卞悦 蒋军民 新田洋司 李昙云 蔡建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90,共11页
应用3个水稻品种,设计氮、磷肥处理37个,从籽粒着生部位、谷粒体积、比重、灌浆过程、灌浆物质供应水平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对不同栽培条件下饱粒千粒重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1)不同处理间全穗饱粒千粒重的极差汕优63为3.91g,Koga... 应用3个水稻品种,设计氮、磷肥处理37个,从籽粒着生部位、谷粒体积、比重、灌浆过程、灌浆物质供应水平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对不同栽培条件下饱粒千粒重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1)不同处理间全穗饱粒千粒重的极差汕优63为3.91g,Koganemasari为5.43g,9004为7.62g;(2)稻穗不同部位饱粒千粒重的提高幅度为下部枝梗籽粒大于中部枝梗籽粒,中部枝梗籽粒大于上部枝梗籽粒,一、二次枝梗趋势一致;(3)饱粒千粒重与谷壳重、谷粒体积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品种间表现一致,粒重与谷粒比重的关系因品种而异;(4)主要灌浆期灌浆速率越大,饱粒千粒重越高,主要灌浆期的持续时间越长,饱粒千粒重越低;(5)单位面积颖花量与饱粒千粒重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每朵颖花所占有灌浆物质量与饱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6)提高结实期颖花根活量能显著提高饱粒千粒重,其中迟开花的下部枝梗籽粒饱粒千粒重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早开花的上、中部枝梗籽粒,一、二次枝梗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部位 谷粒体积 谷壳重 灌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河网水体负荷削减工程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瑞斌 黄伟丽 +1 位作者 管红良 钱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6-1817,共2页
太湖流域的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开展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流生态修复成为国际上的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开展得较多... 太湖流域的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开展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流生态修复成为国际上的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开展得较多,修复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进入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 效果分析 河流生态修复 环境综合治理 工程 水体 河网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武进市高产水稻田氮素渗漏损失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荣刚 翟云忠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9-22,共4页
小区试验与农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2 87kg/hm2施氮量宜作为武进市高产水稻的适宜施氮量 ,氮肥的过多施用不仅导致秸秆对氮素的奢侈吸收 ,也加重氮肥对渗漏水的污染。进一步降低水稻田施氮水平 ,又保持高产的水稻生产技术尚待开发。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氮素渗漏损失 施以 氮肥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稻茬小麦机械化栽培丰产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继林 黄玉鸾 +4 位作者 孙元敏 陆桂玉 仲纪跃 黄克良 蒋永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8,共4页
通过苏南沿江、太湖和丘陵三个类型麦区5个百亩以上机械化栽培试验区连续多年实践和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适用可行的少免耕机条播为主的稻茬小麦机械化丰产配套技术体系.稻茬机条播小麦播种密度以每亩15~20万基本苗,13.3×26.7c... 通过苏南沿江、太湖和丘陵三个类型麦区5个百亩以上机械化栽培试验区连续多年实践和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适用可行的少免耕机条播为主的稻茬小麦机械化丰产配套技术体系.稻茬机条播小麦播种密度以每亩15~20万基本苗,13.3×26.7cm宽窄行为好,有机肥用量占总氮量的30%以上,有利于群体合理发展和高产稳产.同时提出了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机械化 栽培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度的水稻旱育秧微喷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永奎 黄玉祥 费士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231-234,共4页
针对当前水稻育苗灌溉中大水漫灌、水的利用率低、费工、均匀度较差等状况,采用微喷灌的灌溉方式,基于灌水均匀度对灌溉系统的微喷头参数、间距大小、布置形式进行选型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间距1.6 m、三角形布置为最优,灌水均匀度达... 针对当前水稻育苗灌溉中大水漫灌、水的利用率低、费工、均匀度较差等状况,采用微喷灌的灌溉方式,基于灌水均匀度对灌溉系统的微喷头参数、间距大小、布置形式进行选型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间距1.6 m、三角形布置为最优,灌水均匀度达0.88。在此基础上设计并优化了完整的灌溉系统,并在江苏省金坛市黄金村应用,实际测得均匀度为0.83,与原有育秧灌溉形式相比,灌水均匀度大大提高,秧苗长势一致性好、成活率高。为水稻育秧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 微喷灌系统 灌水均匀度 系统设计 水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养殖污染治理中政府定位及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丽娜 姜海 +3 位作者 诸东海 周明 王建清 付文凤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2期7-10,共4页
由于养殖规模小、布局零散,污染治理技术成本和监督成本高,分散养殖污染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治理难题。本文结合常州市武进区礼嘉-洛阳片区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程,探讨政府在分散养殖污染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即作为污染集中与规... 由于养殖规模小、布局零散,污染治理技术成本和监督成本高,分散养殖污染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治理难题。本文结合常州市武进区礼嘉-洛阳片区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程,探讨政府在分散养殖污染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即作为污染集中与规模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公共服务供给者,以克服传统治理模式下政府管理交易费用过高和污染治理规模不经济等难题,为推进我国农村分散养殖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面源污染 政府定位 公共服务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4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昊 杨非 +3 位作者 王海芹 王建清 徐茂 张亚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309-313,共5页
通过对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调查研究,选取4种典型处理技术(A/O工艺、户用净化槽工艺、厌氧产沼气-缺氧反硝化脱臭-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技术、微动力高效复合渗滤床+氮磷消化湿地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对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调查研究,选取4种典型处理技术(A/O工艺、户用净化槽工艺、厌氧产沼气-缺氧反硝化脱臭-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技术、微动力高效复合渗滤床+氮磷消化湿地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厌氧产沼气-缺氧反硝化脱臭-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技术,虽然初期建设成本略高,但处理效果稳定,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氨态氮含量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是一种很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工艺 运行效果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优质群体的培育和调控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家宽 汤章龙 +2 位作者 潘国璋 宣建平 谢丕雪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明确了太湖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适宜穗数范围,指出防止小穗、小花退化,提高可孕花数和可孕花结实率是攻取大穗的关键。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高效功能叶片的生长,减缓花后叶面积消亡速度,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和... 明确了太湖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适宜穗数范围,指出防止小穗、小花退化,提高可孕花数和可孕花结实率是攻取大穗的关键。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高效功能叶片的生长,减缓花后叶面积消亡速度,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可孕花数、可孕花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提高。在适宜穗数基础上,把成穗率提高到45%以上,是培育中、后期优质群体的核心。并对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成穗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质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高产群体质量及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卞悦 潘国璋 +3 位作者 蒋国民 何国欣 王一华 蒋孝松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32,共4页
通过1995~1997年对秦油2号高产群体质量及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其适宜密度为7000株/亩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为550角左右,每亩总有效角果量范围为320~400万。在适宜总有效角果量范围内,每角粒重与盛花期、成... 通过1995~1997年对秦油2号高产群体质量及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其适宜密度为7000株/亩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为550角左右,每亩总有效角果量范围为320~400万。在适宜总有效角果量范围内,每角粒重与盛花期、成熟期单株茎枝重、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粒壳比、粒重占角果重百分率、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较高的每角粒重具有明显的强源畅流增产作用。在获得适宜总有效角果量基础上,把每角粒重提高到70mg以上,是秦油2号高产群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每角粒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高产群体质量 角果 每角粒重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提高水稻成穗率的意义和途径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家宽 潘国璋 +2 位作者 王长大 盛国民 吴新生 《中国稻米》 1996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丰产方和大面积苗情资料及辅助试验结果分析,明确了适宜穗数和成穗率是水稻高产群体质量的最主要形态指标。指出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攻大穗,提高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重,促进灌浆... 本文通过对丰产方和大面积苗情资料及辅助试验结果分析,明确了适宜穗数和成穗率是水稻高产群体质量的最主要形态指标。指出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攻大穗,提高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重,促进灌浆期干物质生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提高。据此,提出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把成穗率提高到80%以上,是优化中、后期群体质量的核心。同时,对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成穗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穗数 成穗率 群体质量栽培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58高产群体的培育及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卞悦 汤章龙 +3 位作者 潘国璋 雷雨晴 朱小华 王一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5,共4页
通过1994~1995年对扬麦158高产群体的培育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扬麦158高产的适宜穗数为28万左右,攻取大穗的关键首先是增加每穗可孕花数,其次是提高可孕花结实率。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增加高... 通过1994~1995年对扬麦158高产群体的培育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扬麦158高产的适宜穗数为28万左右,攻取大穗的关键首先是增加每穗可孕花数,其次是提高可孕花结实率。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增加高效功能叶面积,降低花后绿叶消亡速度,增加齐穗期单茎茎鞘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粒叶比,增加可孕花数、可孕花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把成穗率提高到60%以上,是培育扬麦158高产群体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58 高产群体 培育 调控 成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奔牛大青豆保护性繁育
18
作者 黄伟丽 陆丽巧 张文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4-676,共3页
为使奔牛大青豆这一地方特有的优良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和繁殖,对其进行了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试种,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并获得3个性状表现较好的奔牛大青豆品系,对其营养品质、卫生品质、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 为使奔牛大青豆这一地方特有的优良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和繁殖,对其进行了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试种,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并获得3个性状表现较好的奔牛大青豆品系,对其营养品质、卫生品质、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均符合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推荐的菜用大豆标准,特别是3号品系很多性状及品质指标都大大高于普通菜用大豆,可作为菜用大豆的优良品系进一步提纯、扩繁和推广。研究对奔牛大青豆的推广种植及物种保护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牛大青豆 栽培技术 性状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套麦高产群体的培育及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卞悦 汤章龙 +4 位作者 潘国璋 郑筠芬 邵建国 朱小华 雷雨晴 《上海农业科技》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九十年代以来,全省随着基本粳稻化步伐的加快,播期偏晚已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稻田套播麦以其省工节本、解决季节矛盾等突出的优越性而逐步扩大,我市稻套麦面积也由1991年的10.5万亩增至1997年的97万亩,占三麦面积的75%。... 九十年代以来,全省随着基本粳稻化步伐的加快,播期偏晚已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稻田套播麦以其省工节本、解决季节矛盾等突出的优越性而逐步扩大,我市稻套麦面积也由1991年的10.5万亩增至1997年的97万亩,占三麦面积的75%。本文旨在总结试验、示范及大面积苗情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我市小麦主栽品种“扬麦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套种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武运粳23号的产量构成及配套高产途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红良 王伯良 +2 位作者 陆小良 马治丰 何华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79,共3页
水稻新品种武运粳23号已成为沿江苏南地区水稻的主栽品种。通过实施"千亩方、百亩攻关方"的资料数据,深入研究了武运粳23号的产量构成特点和配套高产技术,明确了超高产栽培途径。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栽插 高产途径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