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娟 刘婷婷 +1 位作者 高俊 蒋云芬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1,66,共5页
目的 构建并筛选出评估效能最佳的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模型,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患者323例为训练集,将同期另一所医院的同类患者233例为验证集。... 目的 构建并筛选出评估效能最佳的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模型,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患者323例为训练集,将同期另一所医院的同类患者233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决策树CART、随机森林构建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不同模型的评估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输血、术后脑脊液渗漏、糖尿病、手术时长等均为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决策树CART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为根节点,手术时长、糖尿病、术中输血等为子节点。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年龄、手术时长、术中输血、糖尿病等7个重要变量。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列线图模型、决策树CAR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和0.895、0.874和0.884、0.911和0.911,随机森林模型与决策树CART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种模型对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均有评估价值,随机森林模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颈椎术后 谵妄 列线图 决策树CART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老年颈椎手术后亚谵妄转谵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李青 蒋云芬 +3 位作者 曹娜 陆思涵 刘婷婷 徐娟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颈椎手术后亚谵妄(subsyndromal delirium,SDD)转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降低患者谵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8月某院老年颈椎手术后SDD患者228例及同期另一医院的同类患... 目的分析老年颈椎手术后亚谵妄(subsyndromal delirium,SDD)转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降低患者谵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8月某院老年颈椎手术后SDD患者228例及同期另一医院的同类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存在SDD转谵妄,将其分为SDD组和SDD转谵妄组。按3∶1倾向性匹配后再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构建列线图模型,验证集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共匹配248例患者,其中SDD 186例、SDD转谵妄62例。术前衰弱、第1次意识模糊评估特征数、术前禁食物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术前营养风险指数均为SDD转谵妄的影响因素(均P<0.05)。训练集、验证集模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43和0.822,敏感度为79.07%和73.70%,特异性为78.46%和73.20%,Youden指数为0.575和0.469。结论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能预测老年颈椎术后患者SDD转谵妄风险,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颈椎手术 亚谵妄 谵妄 列线图模型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被引量:24
3
作者 高益 王斌 +3 位作者 彭立波 蒋涛 沈鹏飞 瞿玉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其中,微创组手术出血量为50~380mL,平均177mL,开放组手术出血量为400~1240mL,平均7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VAS评分较开放组更低(P<0.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均大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更好的保留腰椎曲度及活动度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8
4
作者 蒋涛 瞿玉兴 许建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访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62例(71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关节镜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术后疼痛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访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62例(71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关节镜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术后疼痛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71膝行走疼痛、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术后按照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46膝,良19膝,可2膝,差4膝;6例患者术后出现膝部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后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行关节镜再次手术治疗。疼痛组和无痛组患者的关节软骨损伤、术后冷敷、过早负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62.21±6.34)分,术后(94.35±3.68)分;疼痛组Lysholm膝关节术前(58.17±5.73)分,术后(87.42±2.43)分;两组术前功能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4,P>0.05),术后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4.507,P<0.05)。结论关节镜可以有效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改善关节功能,关节镜术后疼痛主要与伴有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过早负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斌 高益 +4 位作者 沈鹏飞 徐建达 赵洪 蒋涛 瞿玉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应用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15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应用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15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1.9个月。改良双Endobuaon钢板组的切口长度、总住院时间及肩部疼痛VAS评分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0.01):肩关节外展角度及Constant评分更好(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P=0.002)。两组治疗总费用相当。术后患侧的喙锁间距与健侧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双Endobutton铜板组发生术后喙突骨折伴肩锁关节再脱位1例,锁骨钩钢板组发生钢板取出后肩锁关节半脱位1例。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较锁骨钧钢板好.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双Endobutton钢板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斌 高益 +4 位作者 赵洪 彭立波 郑冲 徐建达 瞿玉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54-2756,共3页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27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3例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男12例,女1例,年龄22~65岁,平...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27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3例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男12例,女1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4)岁;14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男12例,女2例,年龄24~68岁,平均(39±3.7)岁。对两组患者多项指标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4~26个月,平均13.2个月。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切口长度、肩部疼痛发生率及总住院天数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肩关节外展角度及总治疗费用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组发生术后内固定松动失效1例。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与锁骨钩钢板总体相当,但术中应对锁骨及喙突钻孔位置准确定位,防止内固定松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双Endobutton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加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斌 高益 +2 位作者 赵洪 彭立波 瞿玉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57-959,共3页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和锁定加压钢板(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外侧入路下行DCP、LCP分别治疗18例、11例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和锁定加压钢板(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外侧入路下行DCP、LCP分别治疗18例、11例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随访5~20个月,平均10.5个月。DCP组骨折于14~30周愈合,平均16.7周,包括1例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者。LCP组骨折于13~19周愈合,平均13.8周。LCP组较DCP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DCP组优13例,良5例。LCP组优8例,良3例;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DCP组优14例,良4例。LCP组优9例,良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术前桡神经损伤者于术后14~28周基本恢复,平均18.3周。两组均无术中神经损伤。结论:切开复位结合LC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动力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 被引量:9
8
作者 伏治国 瞿玉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94-4096,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修复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股骨髁软骨缺损患者采用关节镜下OATS修复,缺损面积约2.0~4.0cm^2,平均2.72 cm^2。术后随访,对比手术前后... 目的:评价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修复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股骨髁软骨缺损患者采用关节镜下OATS修复,缺损面积约2.0~4.0cm^2,平均2.72 cm^2。术后随访,对比手术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MRI表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16.5个月。最终随访Lysholm评分优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术前Lysholm评分(36.5±3.8)分,随访终末时(86.2±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RI 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序列示移植骨软骨柱和周围软骨、软骨下骨间呈高信号,移植软骨和周围软骨基本平整。术后6个月高信号减少,软骨面平整。术后12个月移植软骨厚度与正常软骨相当。5例并发膝关节腔积血;2例患膝关节内有可以忍受的疼痛,其中1例偶有交锁。结论:OATS对膝关节股骨髁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满意,是一种实用的软骨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缺损 关节镜 镶嵌式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伏治国 施耀华 +3 位作者 翟羽 张曦 董启榕 张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proximal femur fracture,PPFF)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采用LCP和倒置股骨远端微创锁定接骨板(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proximal femur fracture,PPFF)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采用LCP和倒置股骨远端微创锁定接骨板(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分别固定8对左、右配对的Vancouver B1型成人尸体PPFF标本,假体柄对应长度的股骨分别采用4枚双层皮质锁定螺钉固定(LCP组)和4枚单层皮质锁定螺钉固定(LISS组),骨折远端均采用4枚双层皮质锁定螺钉固定,两种接骨板使用锁定螺钉的螺孔距骨折端的距离相等。通过4点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最大弯曲载荷、最大弯曲位移、抗弯刚度、最大扭矩、最大扭转角度和抗扭转刚度。结果 LCP组最大弯曲载荷、最大弯曲位移和抗弯刚度均大于LIS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最大扭矩、最大扭转角度和抗扭转刚度均大于LIS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抗扭转刚度明显优于LISS,对PPFF固定的力学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假体周围骨折 骨板 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非创伤性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建达 瞿玉兴 +4 位作者 蒋涛 赵洪 高益 侯为林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9-831,共3页
目的单纯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作为距骨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不伴有明确的外伤史,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文中探讨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常州市... 目的单纯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作为距骨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不伴有明确的外伤史,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文中探讨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患者21例。采用同侧髂骨内松质骨软骨下骨腔内填塞治疗,术后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关节功能(Ankle Hindfoot Scale,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X线片与CT检查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所有距骨坏死均获得骨性愈合,移植物与周围骨组织融合充分,无吸收、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进一步狭窄征象。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90.55±6.73)分较术前(50.87±11.42)分明显改善(P=0.009),VAS评分(1.32±0.81)分较术前(6.43±1.66)分明显改善(P=0.027)。结论自体松质骨移植可有效治疗非创伤性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减轻踝关节疼痛,保持关节间隙,保护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松质骨 距骨滑车后内侧软骨下骨坏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3
11
作者 牟晓峰 王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3个膝关节行TKA。结果:113例均获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2.4...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3个膝关节行TKA。结果:113例均获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2.42分提高到83.99分。末次随访时113个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5度。手术优良率为91.15%。结论:应用RP、RPF假体的TKA术对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良好的术中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插导尿术在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瑶洁 仇海华 高丽霞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4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盲插导尿术用于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法,观察组采用不需暴露尿道口的方法即盲插法进行导尿。结果两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无... 目的观察盲插导尿术用于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法,观察组采用不需暴露尿道口的方法即盲插法进行导尿。结果两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羞耻感、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导尿时运用盲插法能减轻患者的羞耻感和疼痛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女性 下肢骨折 导尿术 盲插技术 疼痛 羞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的共病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常俊杰 解强 +1 位作者 高俊 张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依托疾病数据库探讨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的共病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GeneCards、DrugBank、TTD、OMIM)、分析平台(VENNY、STRING、Metascape)及Cytoscape软件对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靶点进行分... 目的依托疾病数据库探讨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的共病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GeneCards、DrugBank、TTD、OMIM)、分析平台(VENNY、STRING、Metascape)及Cytoscape软件对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靶点进行分析筛选,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生物过程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途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去重后获得与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分别为445、448、10035个,映射出交集靶点113个,以Degree≥70筛选出核心靶点9个: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白介素-1β(interleakin-6,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白蛋白(albumin,ALB)、丝氨酸/苏氨酸激酶(threonine kinase1,AKT1)、分泌性磷蛋白1(secretory phosphoprotein 1,SPP1)、连环蛋白B1(catenin beta 1,CTNNB1)。将这9个核心靶点导入Metascape进行富集分析,获得9个GO生物过程富集结果,包括细胞发育、细胞增殖、神经炎症反应、胶质生成及脂质转运调节等生物过程,及4条KEGG通路,包括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焦点粘连、MAPK信号通路。结论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与2型糖尿病3种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为探索药物同时干预3种疾病的靶点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膝骨关节炎 2型糖尿病 共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臭氧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殷佳宝 翟玉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016-301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臭氧疗法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臭氧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臭氧疗法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臭氧疗法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臭氧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臭氧疗法治疗。比较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观察骨关节疼痛、膝部功能及关节僵硬程度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0%优于对照组的78.0%(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痛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僵硬程度WOMAC评分均有所下降,而关节功能Lyshom评分则较治疗前有所上升,观察组的评分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OPG,BGP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臭氧疗法对骨性关节炎能显著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骨关节运动能力,其机制与调控血清TNF-α,IL-1β,OPG,BGP等因子水平以减轻炎性反应损伤、调节骨质代谢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复方玄驹胶囊 臭氧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脊髓损伤后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15
作者 金瑶瑶 赵伟华 +2 位作者 高钰 肖晨宇 张永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0-789,共10页
目的:检测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2月龄C57Bl/6小鼠,利用LISA脊髓损伤造模仪制作小鼠第9胸椎节段(T9)中度脊髓钝挫伤... 目的:检测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2月龄C57Bl/6小鼠,利用LISA脊髓损伤造模仪制作小鼠第9胸椎节段(T9)中度脊髓钝挫伤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初步观察SCI后1、3、7、14、28 d时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定位。结果: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于损伤后1 d即上调并达峰值,至损伤后28 d仍保持较高水平,其表达变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CI后,Bmi-1与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共表达;Bmi-1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无共表达。结论:小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Bmi-1表达上调,主要定位于小胶质细胞、髓鞘细胞、神经元与血管内皮细胞,且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尤为显著。提示Bmi-1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内源性髓鞘再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关,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BMI-1 细胞定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