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常州工学院“常小燕”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 |
程绫绡
叶雷
陈银娇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24 |
0 |
|
2
|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及其当代启示 |
余杰
卢雷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3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
糜泽敏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4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探析 |
吴倩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5
|
常州红色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王萍霞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24 |
0 |
|
6
|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以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东华社区为例 |
聂启元
张建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7
|
意义、内容与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
张金月
|
《中国军转民》
|
2025 |
0 |
|
8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
姚彦琳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5
|
|
9
|
试论“常州三杰”成长的文化基因 |
余杰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0
|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维向度 |
吴倩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常州三杰”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探究 |
高玄
熊焱生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2
|
“良法善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
陈瑶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3
|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 |
钱正武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14
|
高校社科联推进新文科建设研究 |
陈真
孟舒雅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24 |
0 |
|
15
|
案例评析: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中高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
葛建义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6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本路径 |
聂启元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7
|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校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 |
张建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8
|
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 |
钱正武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9
|
赞赏·奖掖·疏离:李鸿章、陈兰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
姚彦琳
欧阳跃峰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网络技术“信息茧房”的生成机理与破解路径 |
眭莉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