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常州工学院“常小燕”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
1
作者 程绫绡 叶雷 陈银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推动理论大众化、融合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培养新时代青年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常州工学院“常小燕”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总结了建设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成功经验,认为其在构建马克思主义学...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推动理论大众化、融合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培养新时代青年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常州工学院“常小燕”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总结了建设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成功经验,认为其在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同合作的联动机制,提升宣讲内容的思想性、实效性、创新性,以及志愿者培养等3方面的具体方案,均可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小燕” 理论宣讲团 高校思政教育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余杰 卢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9-25,共7页
“常州三杰”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可以救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考察他们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可以发现,他们从小都接受过民主进步思想的启蒙,对近代中... “常州三杰”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可以救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考察他们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可以发现,他们从小都接受过民主进步思想的启蒙,对近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有着比较深刻的反思,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具有选择的严肃性、信仰的坚定性、学思用的贯通性和知信行的统一性等鲜明特点。“常州三杰”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启示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初心,担当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三杰 马克思主义观 革命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糜泽敏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教学管理不够科学有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文章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出发,...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教学管理不够科学有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文章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出发,以常州工学院为例,通过明确课程定位、强化师资队伍、实践方法多元、教学内容系统、实施流程规范、考核评价合理、组织保障到位等7个方面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探析
4
作者 吴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置身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置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内质 历史脉络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红色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
作者 王萍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近年来,常州红色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夯实常州人民“永远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深化“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城市精神、提升常州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的政治能力、打造人民城市社会治理的“常州模式”、引导常州领导干部树... 近年来,常州红色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夯实常州人民“永远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深化“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城市精神、提升常州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的政治能力、打造人民城市社会治理的“常州模式”、引导常州领导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等实践经验,具有塑造红色文化品牌、聚焦数字赋能传播、深化红色文旅融合等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红色文化建设 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以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东华社区为例
6
作者 聂启元 张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2-10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东华社区面对群众工作环境、任务、对象和方式方法等的新变化,以推进民生工程为抓手,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抓经济惠民生、以服务促发展"的群众工作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东华社区面对群众工作环境、任务、对象和方式方法等的新变化,以推进民生工程为抓手,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抓经济惠民生、以服务促发展"的群众工作新路径,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工作 民生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内容与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7
作者 张金月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1期173-175,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敏锐洞察时代脉搏、高屋建瓴引领方向,是对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和伟大成就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窠臼,将全会展现的科学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敏锐洞察时代脉搏、高屋建瓴引领方向,是对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和伟大成就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窠臼,将全会展现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当前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成就,滋养爱国主义情怀,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彦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36-140,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且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政资源和教育方法,是推进课程思政建...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且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政资源和教育方法,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政元素应做到分专业、分类别、分特色开发。可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教学团队、丰富教学模式3个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体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常州三杰”成长的文化基因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3-17,80,共6页
“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江苏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常州三杰”的成长传承了家庭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基因。出身于没落破产的名门望族,秉承了崇文尚学的家教家风,沐浴着守望... “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江苏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常州三杰”的成长传承了家庭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基因。出身于没落破产的名门望族,秉承了崇文尚学的家教家风,沐浴着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愈加懂得珍惜和责任,不断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大运河开放包容的胸怀、百折不挠的斗志、革故鼎新的本色,带给了他们生活的灵性,让他们学会放眼世界,勇敢地走出常州,走出自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红船精神”的激励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感召,让他们找到了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从而砥砺前行,笃行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三杰” 文化基因 家庭文化 运河文化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明晰当今中国历史方位、把握当下党的使命担当,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qu...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明晰当今中国历史方位、把握当下党的使命担当,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义重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其中,治国方略思想是核心、党的建设思想是关键、大国外交思想是保障,三者内在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三维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国方略思想 党的建设思想 大国外交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三杰”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玄 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常州三杰"精神是在中国革命早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需要继承和发扬。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原理"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既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常州三杰"精神是在中国革命早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需要继承和发扬。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原理"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既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在融入的过程中,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奠定系统性认识;二要积极利用纪念场馆资源,增加感官性认识;三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丰富细节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三杰” “原理”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法善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12
作者 陈瑶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良法善治”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终极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在内容上存在着高度契合性。“良法善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彼此成就的“共存共荣”关系,社会主义核... “良法善治”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终极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在内容上存在着高度契合性。“良法善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彼此成就的“共存共荣”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的“良法善治”提供价值引领,“良法善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善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中国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正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积极应对新时代“三农”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三农”思想、党的主要领导人“三农”思想、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想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对“三农”工作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积极应对新时代“三农”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三农”思想、党的主要领导人“三农”思想、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想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对“三农”工作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对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有着清晰的形成脉络。梳理和分析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对于理解其精神实质、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形成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社科联推进新文科建设研究
14
作者 陈真 孟舒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新文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新文科建设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厘清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归纳总结了中外高校实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利用高校社科联成本低,具有灵活性、协... 新文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新文科建设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厘清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归纳总结了中外高校实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利用高校社科联成本低,具有灵活性、协调性等多种优势,有效推进高校新文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高校社科联 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评析: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中高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建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1-84,共4页
高校应对预防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高校学生会在组织学生活动中的过错行为,依法应由所属高校承担责任。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内涵,可以借鉴"合理人"标准,结合保障安全的各类具体行为规范予以确定。... 高校应对预防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高校学生会在组织学生活动中的过错行为,依法应由所属高校承担责任。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内涵,可以借鉴"合理人"标准,结合保障安全的各类具体行为规范予以确定。学生自愿参加风险性体育活动,应被认为自愿承担活动固有的致人损害风险,高校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保障义务 大学生 运动伤害 合理人 自愿承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讲话"精神进课堂不是简单的"文字"进入,而是... 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讲话"精神进课堂不是简单的"文字"进入,而是"精神"的融入,其前提是"进",重点是"学",关键是"信",根本是"用"。因此,高校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凝练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团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进课堂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讲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校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
17
作者 张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协调推进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高校党委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协调推进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高校党委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高校党委 主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
18
作者 钱正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阐释中国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揭示中国梦提出的必然性和现实意...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阐释中国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揭示中国梦提出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分析"三个必须",坚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志气、弘扬正气、富有勇气、勤接地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青春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赏·奖掖·疏离:李鸿章、陈兰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彦琳 欧阳跃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陈兰彬与李鸿章因选派幼童留美开始交往,有了共同利益。李鸿章对陈兰彬垂暮之年勇于督率幼童留美十分赞赏,力荐其出任驻美西秘三国使臣,促成了陈兰彬的仕途升迁、青史留名。陈兰彬监管留美幼童不力,并因错误地理解李鸿章的意图而径自奏... 陈兰彬与李鸿章因选派幼童留美开始交往,有了共同利益。李鸿章对陈兰彬垂暮之年勇于督率幼童留美十分赞赏,力荐其出任驻美西秘三国使臣,促成了陈兰彬的仕途升迁、青史留名。陈兰彬监管留美幼童不力,并因错误地理解李鸿章的意图而径自奏请撤回留美幼童,致使李鸿章回天无力,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疏远乃至分离。没有李鸿章作靠山,陈兰彬很快黯然离开晚清政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兰彬 李鸿章 留美幼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技术“信息茧房”的生成机理与破解路径 被引量:16
20
作者 眭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84-97,共14页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它的形成条件是“回音室效应”,固化条件是“群体盲信”,再制机理是“群体极化”。“信息茧房”是信息时代的副产品,它不利于人们健全地认识世界,不利于人们判断权威话语的正确性,更不利于交往...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它的形成条件是“回音室效应”,固化条件是“群体盲信”,再制机理是“群体极化”。“信息茧房”是信息时代的副产品,它不利于人们健全地认识世界,不利于人们判断权威话语的正确性,更不利于交往的有序展开。通过信息素养培育,特别是以知识培育树立人们对知识的选择判准与对信息文明的健全认识,可以防止茧房的出现;以品德培育树立人们对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道德、理想的基本遵循,有助于突破茧房之中的盲信;以法纪教育进行问责追责和典型表彰,可以直接遏止极端化的蔓延,矫正茧房之中的极化。因此,有必要以信息素养培育促使人们破茧成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信息素养培育 生成机理 破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