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颜丽娟 荀亚静 +1 位作者 马坤茹 孙运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0,共14页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在显著增强硼粉与铝粉点火燃烧性能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在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方面的广泛研究,归纳提炼了10种主流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静电纺丝技术、静电...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在显著增强硼粉与铝粉点火燃烧性能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在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方面的广泛研究,归纳提炼了10种主流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静电纺丝技术、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沉积、微乳液法、3D打印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法、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液相法以及液滴微流控技术,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制备原理、应用场景及优缺点,指出了PVDF改性含能材料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1)安全改进;2)绿色技术;3)纳米材料优化;4)多尺度设计;5)创新的涂层方法;6)深入了解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改性 含能材料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
2
作者 赵书华 卢小蝶 +1 位作者 黎少飞 饶永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模型,研究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详细分析了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道长度、管道防腐涂层类型、土壤电导率对受到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干扰的管...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模型,研究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详细分析了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道长度、管道防腐涂层类型、土壤电导率对受到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干扰的管道影响较大。管道越长,管道防腐涂层电导率越大,土壤电导率越小,管道的最小防护距离越大,其受到的干扰越大。当管道长度达到或超过600 km时,管道受到的干扰程度趋于稳定;管道常用的3PE、环氧粉末、石油沥青3种防腐涂层中,3PE防腐涂层管道最小防护距离最小,其受到的干扰程度最小;在多层土壤结构中,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主要由电导率最小的一层土壤决定,可将电导率最小的一层土壤的电导率视为整体土壤的电导率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油气管道 电流干扰 最小防护距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催化CO_(2)加氢逆水煤气反应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森 赵悦彤 +2 位作者 孙康宁 马婷婷 戴健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1-429,共9页
文章采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协同Cu基催化剂的方法,促进CO_(2)加氢逆水煤气反应低温高效地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纯催化、纯等离子体以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CO_(2)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等离子体放电电压、气体流量、CO_(2)和H_... 文章采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协同Cu基催化剂的方法,促进CO_(2)加氢逆水煤气反应低温高效地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纯催化、纯等离子体以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CO_(2)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等离子体放电电压、气体流量、CO_(2)和H_(2)的比例、循环水温度对CO_(2)转化率、CO选择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的SEI值和能量效率。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放电与催化剂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在放电电压为16 kV,气体流量为20 mL/min,CO_(2):H_(2)=1:3,循环水温度为80℃时,CO_(2)的转化率高达79.17%,CO选择性达到50.83%。在CO_(2):H_(2)比例为1:1、1:2以及60-90 mL/min的大流量条件下能量效率较高,最高可达208.47μmol/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CO_(2)转化 逆水煤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储能石蜡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寒 唐波 +2 位作者 包华阳 单璠 严富彬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0,共6页
石蜡是一种具有高相变潜热、化学惰性强且相变温度适宜的有机相变材料,但存在导热性能差且易泄漏等问题,因而在高热传导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将石蜡与多孔介质复合、添加高导热材料以及微胶囊化等办法可以改善石蜡基相变材料的导热... 石蜡是一种具有高相变潜热、化学惰性强且相变温度适宜的有机相变材料,但存在导热性能差且易泄漏等问题,因而在高热传导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将石蜡与多孔介质复合、添加高导热材料以及微胶囊化等办法可以改善石蜡基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综述了改善石蜡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石蜡基相变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相变材料 导热性 多孔介质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材料在喷雾冷却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海飞 崔永盛 +3 位作者 陈亚伟 任绍洋 赵阳龙 陈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2,共5页
从喷雾冷却技术机理出发,引入纳米流体以解决传热极限问题。论述纳米流体制备的相关研究,针对性地分析纳米流体喷雾冷却技术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提出了针对技术机理的优化方案并罗列了目前最新应用案例。揭示此项技术在传热领域的前瞻性,... 从喷雾冷却技术机理出发,引入纳米流体以解决传热极限问题。论述纳米流体制备的相关研究,针对性地分析纳米流体喷雾冷却技术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提出了针对技术机理的优化方案并罗列了目前最新应用案例。揭示此项技术在传热领域的前瞻性,为纳米流体喷雾冷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材料 喷雾冷却 导热系数 接触热阻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聚废水降黏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森 程卫民 +3 位作者 张甜甜 廖晓旭 赵悦彤 马婷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9-416,共8页
聚丙烯酰胺(HPAM)是聚合物驱技术中最常用的聚合物,能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含聚废水。HPAM会使废水具有高乳化性和高黏度的特性,增加采油废水的处理难度。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处理含聚废水的方法。文章设计... 聚丙烯酰胺(HPAM)是聚合物驱技术中最常用的聚合物,能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含聚废水。HPAM会使废水具有高乳化性和高黏度的特性,增加采油废水的处理难度。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处理含聚废水的方法。文章设计了一个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流动反应器,使用该反应器处理HPAM溶液,研究了放电气体、放电电压、放电时间和溶液浓度对HPAM溶液黏度降低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电气体的降黏效果由高到低为空气、O2、N2、Ar;当放电气体为空气,放电电压50 kV,放电时间为6 s,溶液初始浓度为0.5 g/L时,含聚废水黏度最高可以降低99.87%。同时,测量了处理前后溶液中主要相关物质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溶液黏度下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方式是处理含HPAM油田废水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黏度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气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电场条件下CO_(2)等离子体流注的模拟研究
7
作者 李森 廖晓旭 +3 位作者 赵悦彤 程卫民 马婷婷 戴健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635,共9页
CO_(2)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电子碰撞反应和化学反应,对CO_(2)流注放电进行深入仿真相当困难。建立针-平板电极非均匀电场模型,采用等离子体流体模型和自适应网格细化方法,对CO_(2)等离子体流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外加电压、放电气... CO_(2)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电子碰撞反应和化学反应,对CO_(2)流注放电进行深入仿真相当困难。建立针-平板电极非均匀电场模型,采用等离子体流体模型和自适应网格细化方法,对CO_(2)等离子体流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外加电压、放电气压等参数对CO_(2)流注中的空间场强变化、流注中荷电粒子分布、流注速度等参数的影响。文章有助于深入理解CO_(2)等离子体利用技术中流注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等离子体 流注放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8
作者 雷露晓 王政伟 纪国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225,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传统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扁平纵向翅片管换热器。基于传热流动基础理论,建立扁平纵向翅片管的物理模型,给出相关传热计算公式,优化扁平管和翅片的结构参数。进一步将扁平翅片管和圆管翅片管以及组成换热... 为进一步优化传统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扁平纵向翅片管换热器。基于传热流动基础理论,建立扁平纵向翅片管的物理模型,给出相关传热计算公式,优化扁平管和翅片的结构参数。进一步将扁平翅片管和圆管翅片管以及组成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等截面同翅片结构参数下单位体积内气侧换热面积增加1.5倍,同质热负荷下换热器的体积减少50%以上,结构紧凑,具有较好的综合优势,为该换热器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管 纵向翅片管 换热器 传热特性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有机物框架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马婷婷 孙康宁 +3 位作者 韩微笑 陆蓓蓓 李森 唐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铜基金属有机物框架材料(Cu-BTC)同时对TiO_(2)进行改性,显著提升其光活性。通过SEM观察复合光催化剂材料的形态,并采用罗丹明-B作为模拟污染物对复合物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估计。进一步通过分析光生电子寿... 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铜基金属有机物框架材料(Cu-BTC)同时对TiO_(2)进行改性,显著提升其光活性。通过SEM观察复合光催化剂材料的形态,并采用罗丹明-B作为模拟污染物对复合物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估计。进一步通过分析光生电子寿命和电子顺磁共振谱,揭示复合物中RGO和Cu-BTC的作用及光催化机理。最后通过优化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现协同作用,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罗丹明-B的降解率常数分别达到1.44×10^(−1)和9.2×10^(−2)min^(−1)。此外,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铜基金属有机物框架材料 光催化剂 可见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非球形颗粒在呼吸道内沉积的动力学特性
10
作者 庄加玮 陈庚阳 +4 位作者 杨如梦 郭张辉 刘恩海 刁永发 沈恒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0-527,共8页
为探明铸造车间内非球形颗粒在工人呼吸道内沉积的动力学特性,借助电镜扫描获得粉尘颗粒的微观形貌,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5种形状颗粒在G3~G6及G9~G12呼吸道内运动规律,并讨论颗粒形状、呼吸量、颗粒粒径对其沉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明铸造车间内非球形颗粒在工人呼吸道内沉积的动力学特性,借助电镜扫描获得粉尘颗粒的微观形貌,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5种形状颗粒在G3~G6及G9~G12呼吸道内运动规律,并讨论颗粒形状、呼吸量、颗粒粒径对其沉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形状因子φ越大、粒径越大、呼气量越大,非球形颗粒在呼吸道内沉积率ηt越高;φ越小,非球形颗粒在G3~G6呼吸道内沉积分布越分散,在G9~G12呼吸道内则相反;非球形颗粒在G3~G6呼吸道内主要因惯性碰撞发生沉积,φ越小的颗粒受到的曳力作用越强,不同形状颗粒间沉积率差异明显胜于其在G9~G12呼吸道,局部沉积率差异更是超过了30%.因此,形状因子小的非球形颗粒更易被输运至呼吸道较深的位置,对工人的健康威胁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呼吸道 铸造车间 颗粒形状 沉积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GAP协同作用改善硼粉的燃烧性能
11
作者 伍双艳 王吉权 +4 位作者 邵建 刘俊 陈九玉 朱宝忠 孙运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6,I0006,共9页
以氟化锂/缩水甘油叠氮化物聚合物(LiF/GAP)为界面层对微米硼进行改性,研究LiF/GAP协同作用对硼粉热行为、燃烧性能和凝聚相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硼粉表面黏结性得以提高,LiF能够较好地包覆在硼粉表面;GAP在... 以氟化锂/缩水甘油叠氮化物聚合物(LiF/GAP)为界面层对微米硼进行改性,研究LiF/GAP协同作用对硼粉热行为、燃烧性能和凝聚相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硼粉表面黏结性得以提高,LiF能够较好地包覆在硼粉表面;GAP在400℃之前抑制了LiF与硼表面氧化膜的反应,使LiF的除膜效应延后至硼粉氧化增重阶段,从而将更多的活性硼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促进了硼粉的燃烧;LiF和GAP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硼粉的燃烧性能,尤其当LiF和GAP质量分数均为10%时,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此外,LiF和GAP协同作用有效抑制了燃烧过程中硼粉团聚,使其凝聚相燃烧产物粒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硼颗粒 LiF/GAP协同作用 燃烧特性 团聚抑制 燃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的油藏深部调剖体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明鲁 左姜 +4 位作者 赵红雨 常爱莲 李晓骁 浮历沛 廖凯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油藏深部调剖作为一类改善开采效果、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非均质油藏水窜治理。为改善水窜治理过程中调剖剂注入性与深部封堵这一矛盾,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提出自组装深部封堵技术。首先,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 油藏深部调剖作为一类改善开采效果、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非均质油藏水窜治理。为改善水窜治理过程中调剖剂注入性与深部封堵这一矛盾,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提出自组装深部封堵技术。首先,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烯丙基-β-环糊精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得粒径为170 nm、表面含有β-环糊精基团的主体纳米颗粒;然后,以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法制得数均分子量低于4000、分子量分布为1.1~1.4的客体聚合物。通过主体纳米颗粒和客体聚合物,构筑具有自组装性能的调剖体系。通过调剖体系的黏度来评价纳米颗粒与聚合物的自组装性能;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调剖体系的注入-封堵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客体聚合物分子中的疏水烷基链与主体纳米颗粒表面的β-环糊精基团具有主客体识别作用,β-环糊精基团包合疏水烷基链形成包合物,客体聚合物发挥“桥连”作用,纳米颗粒自组装聚集形成团粒簇,使调剖体系黏度缓慢增至约90 mPa·s。0.1%纳米颗粒与0.2%聚合物组成的调剖体系的注入性良好,阻力系数为2.0;待自组装后进行后续水驱,残余阻力系数为3.42,封堵率为70.7%。该研究为缓解调剖剂注入性与深部封堵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识别 自组装 纳米颗粒 Β-环糊精 聚合物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9
13
作者 饶永超 胡勇 +2 位作者 王树立 李飞 苏文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1,共6页
液氢在储存、运输、应用等环节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是未来氢能储运的主要方式之一。分析了国内外液氢的生产、储存、运输技术现状以及我国液氢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指明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顶层设计、标准完善、多元化应用、关键技... 液氢在储存、运输、应用等环节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是未来氢能储运的主要方式之一。分析了国内外液氢的生产、储存、运输技术现状以及我国液氢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指明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顶层设计、标准完善、多元化应用、关键技术设备自主研发等;需推进氢能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工业生产、商住生活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应用,最终促进氢能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液氢储运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辅助稀薄甲烷-空气燃烧点火过程的一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森 陶正德 +3 位作者 韩微笑 张正宇 徐瑶 马婷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9-617,共9页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可以辅助稀薄甲烷-空气燃烧,但是目前对该过程的数值模拟尚不深入。本文建立了简化的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燃烧反应机理,并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微尺度DBD非平衡态等离子体辅助稀薄甲烷-空气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可以辅助稀薄甲烷-空气燃烧,但是目前对该过程的数值模拟尚不深入。本文建立了简化的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燃烧反应机理,并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微尺度DBD非平衡态等离子体辅助稀薄甲烷-空气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等离子体放电可以在较低的初始温度下有效促进燃烧反应的发生,并且随着放电电压增加,放电空间中电子数密度明显增加,同时有效提高了燃烧温度。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反映主要活性粒子的变化趋势。在该阶段中,Ar含量增加或者CH_(4)与O_(2)摩尔比增加都会小幅增加燃烧温度,但是影响幅度较小。本研究结果增进了对该过程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甲烷-空气燃烧 点火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板对湿空气冷凝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纪国剑 尹琦瑞 +3 位作者 陆蓓蓓 黄鹏圆 周晓庆 顾金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76-5082,共7页
为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烟气“消白”,减少水蒸气温室效应,本文基于不同换热板结构的大通道板式换热器,通过搭建回转风洞冷凝换热实验台,研究低温湿空气凝结,测定湿空气的凝结水量和进出口物性参数,获得不同波纹板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并通... 为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烟气“消白”,减少水蒸气温室效应,本文基于不同换热板结构的大通道板式换热器,通过搭建回转风洞冷凝换热实验台,研究低温湿空气凝结,测定湿空气的凝结水量和进出口物性参数,获得不同波纹板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并通过改变湿空气的工况参数,研究分析湿空气冷凝换热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85~140℃范围内,湿空气的传热系数随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入口温度下,湿空气含湿量越低,Re对冷凝传热系数影响越小。随着风速增加,湿空气凝结量逐渐减少;随着Re增加,波纹板和锯齿板的冷凝传热系数均随之提高。在相同Re数下,波纹板的传热系数大于锯齿板。采用波纹板烟气换热器,可更有效凝结回收烟气中饱和水蒸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空气 板式结构 入口风温 风速 冷凝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等离子体诱导凝结分子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李森 徐瑶 +3 位作者 张正宇 陶正德 马婷婷 何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3-409,共7页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初步讨论了水蒸气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形成机理和增强凝结机理。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建立水蒸气放电模型,基于该过程获得等离子体中的主要荷电粒子类型为O−,OH−和H_(2)O+。采用密度泛函理论OH−和H2O+的电荷分...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初步讨论了水蒸气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形成机理和增强凝结机理。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建立水蒸气放电模型,基于该过程获得等离子体中的主要荷电粒子类型为O−,OH−和H_(2)O+。采用密度泛函理论OH−和H2O+的电荷分布进行理论计算。采用SPC/E力场对凝结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计算在凝结过程中,这些荷电粒子诱导成核的增长过程。将该微观过程与宏观理论相对照,初步获得等离子体诱导蒸汽凝结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蒸汽凝结 成核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循环流化床煅烧分解工艺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磊 李蒙 +3 位作者 向文国 胡骏 陈时熠 段伦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1,共7页
磷酸制备过程中副产的磷石膏为工业固废,将其用于制硫酸联产钙基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磷石膏煤循环流化床煅烧分解制硫酸联产钙基材料工艺,从流程的质能平衡以及不同工况下煤煅烧磷石膏分解脱硫性能方面验证了工艺的可行... 磷酸制备过程中副产的磷石膏为工业固废,将其用于制硫酸联产钙基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磷石膏煤循环流化床煅烧分解制硫酸联产钙基材料工艺,从流程的质能平衡以及不同工况下煤煅烧磷石膏分解脱硫性能方面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实现自热运行,煤煅烧磷石膏分解和脱硫生成CaO,O_(2)/H_(2)O和O_(2)/CO_(2)是合适的流化和氧化介质,反应器出口干气SO_(2)体积分数最高可达33%,适合硫酸生产;还原性-弱氧化性气氛的过度能够实现磷石膏在1100℃下的分解和脱硫,低于现有磷石膏分解工艺温度;在1100℃、磷石膏/煤质量比为4∶1、O_(2)体积分数为1%的O_(2)/CO_(2)或O_(2)/H_(2)O反应条件下,固体残渣的主要成分为CaO、CaO·CaSiO_(3)。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磷石膏循环流化床煅烧分解制硫酸联产钙基材料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钙基材料 分解脱硫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装式高温等离子体气化熔融设备处理油基钻屑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亮 于海龙 +4 位作者 郑和 陈海群 吴波 徐亚运 朱宝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65,共5页
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应用情况的调研,研发了一套撬装式高温等离子体处理油基钻屑的设备.从油基钻屑的处理现状、机理、设备和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处理油基钻屑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该工艺技术存在... 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应用情况的调研,研发了一套撬装式高温等离子体处理油基钻屑的设备.从油基钻屑的处理现状、机理、设备和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处理油基钻屑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该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油基钻屑 气化技术 熔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互补设施温室的设计及能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佳瑞 董立国 +3 位作者 汪城 葛永琪 马立新 吴云岗 《农学学报》 2023年第9期74-80,共7页
为了探讨风、光互补发电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可行性,选择宁夏风光资源较为丰富的中部干旱带,在已有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的日光温棚,并计算分析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相关指标。研究得出:宁夏中部地区风光... 为了探讨风、光互补发电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可行性,选择宁夏风光资源较为丰富的中部干旱带,在已有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的日光温棚,并计算分析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相关指标。研究得出:宁夏中部地区风光互补性良好,适合应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合理配置下,该发电系统每年发电量约为15481.3 kW·h,能够在春、夏、秋三季满足日常温棚常规用电需求,而且发电量有盈余,如果条件允许则能够实现并网发电。在冬季由于夜间温度较低,温棚需要采用电暖风机加热,导致用电量骤增,需要外接电源或应用其他供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 日光温棚 新能源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协同Ce-Mn催化火驱尾气中甲烷转化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马婷婷 韩微笑 +3 位作者 朱昌健 陶正德 唐波 李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2-788,共7页
文章采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协同Ce-Mn催化的方法促进火驱尾气中稀薄甲烷低温高效转化。实验对比分析了纯催化、纯等离子体以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稀薄甲烷的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CH_(4)/O_(2)摩尔比(0.1~0.5)、加热温度(250~375℃)... 文章采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协同Ce-Mn催化的方法促进火驱尾气中稀薄甲烷低温高效转化。实验对比分析了纯催化、纯等离子体以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稀薄甲烷的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CH_(4)/O_(2)摩尔比(0.1~0.5)、加热温度(250~375℃)和等离子体放电功率(9~21 W)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放电与Ce-Mn催化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在375℃,21 W时甲烷转化率高达62.93%,相比纯等离子体和纯催化作用下分别提高了约50%和60%。等离子体放电与Ce-Mn催化协同作用下,甲烷转化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加热温度从325℃升到375℃时,甲烷转化率平均提高幅度约20.7%;甲烷转化率随等离子体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基本呈线性增长,平均增幅约为2.46%/W;甲烷转化率与CH_(4)/O_(2)摩尔比成反比,当CH_(4)/O_(2)摩尔比从0.5降至0.1时,甲烷转化率增加约2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 CH_(4) 转换 介质阻挡放电 Ce-Mn 催化剂 协同作用 火驱尾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