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Ts杂化粒子改性PP/PGA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苍琼 张鑫 杨海存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为解决聚丙烯/聚乙醇酸(PP/PGA)共混物由于相容性较差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过硫酸铵-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杂化粒子(CNTs@PGMA),以CNTs@PGMA杂化粒子... 为解决聚丙烯/聚乙醇酸(PP/PGA)共混物由于相容性较差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过硫酸铵-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杂化粒子(CNTs@PGMA),以CNTs@PGMA杂化粒子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协同增容体系,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GA/CNTs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NT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GMA通过SIP成功接枝在CNTs表面。采用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旋转流变和降解试验等方法研究了CNTs@PGMA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降解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PGA/PP-g-MAH体系中加入CNTs@PGMA后其相容性得到提升,随杂化粒子用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得到提升,PGA结晶逐渐受限甚至无熔融峰出现。杂化粒子的加入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熔体弹性,熔体表现出更强的非牛顿性和剪切变稀行为,同时PGA的降解过程受到抑制。当CNTs@PGMA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41.25 MPa,断裂伸长率为66.03%,PGA在42 d时的降解率下降至10%以内,拉伸强度维持率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醇酸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反应增容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接枝PGMA增容PLA/PBA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晔 张鑫 +1 位作者 杨海存 何明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离子交联和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纳米粒子(CSPGMA),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C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联和SIP成功制得CS-PGMA改性纳米粒... 采用离子交联和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纳米粒子(CSPGMA),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C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联和SIP成功制得CS-PGMA改性纳米粒子,且分散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以CS-PGMA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CS-PGMA三元复合材料,采用SEM、拉伸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动态热机械分析、热重和降解试验等考察了CS-PGMA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熔融结晶行为、界面相容性、热稳定性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AT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CS-PGMA能有效增容PLA/PBAT共混物。随CS-PGMA含量增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降解率呈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热稳定性逐渐下降。少量CS-PGMA可促进冷结晶,但当其质量分数超过2%时,冷结晶逐渐受限。当CS-PGMA质量分数为4%时,拉伸强度最高为47.85 MPa,断裂伸长率为225.03%,满足柔性包装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壳聚糖 三元复合材料 反应增容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聚合制备聚乙醇酸及其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鑫 殷鹏 +1 位作者 黄少娟 李锦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48,共6页
通过反应挤出聚合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PGA分子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聚乙醇酸合金(PLA/PGA),详细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下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用量... 通过反应挤出聚合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PGA分子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聚乙醇酸合金(PLA/PGA),详细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下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用量增加,PGA分子量先增大后减小,催化剂用量为0.03%时,制得PGA的重均分子量(Mw)为8.92×10^(4),拉伸强度为94.3 MPa,且在(7~9)×10^(4)分子量范围内变化不大。低含量的PGA能诱导PLA冷结晶,出现PLA双熔融峰,随PLA含量减小,作为分散相的PLA倾向与PGA形成共晶,PLA冷结晶峰和双熔融峰强度逐渐下降,PGA出现熔融肩峰,且主熔融峰向低温移动;PGA作为分散相且质量分数低于20%时,PGA结晶完全受限,随PGA含量增大,其结晶峰强度逐渐增大,且结晶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合金中PLA含量增大,拉伸强度逐渐减小。PLA对PG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合金的降解速率减小,PLA/PGA质量比为50/50的共混合金降解42 d的质量保持率为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聚合 聚乙醇酸 聚乳酸 合金 热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磷酸酯共聚物阻燃HDPE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鑫 苍琼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以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多聚磷酸、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酸酯共聚物,以其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WF)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并评价了阻燃剂含... 以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多聚磷酸、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酸酯共聚物,以其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WF)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并评价了阻燃剂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酸源、气源和碳源为一体的磷酸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常规磷系阻燃剂,阻燃剂含量为20%(w)时,HDPE/WF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高达31.5%,残炭量提高了21.5%(w);随阻燃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磷酸酯共聚物 木粉 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基四元共聚物改性PVC/ABS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鑫 苍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9,26,共7页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和旋转流变等方法对共聚物和改性PVC/ABS合金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对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以及不同投料质量比下共聚物对PVC/ABS合金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有机硅用量会导致单体转化率降低,共聚物分子量减小且T_(g)升高;共聚物对PVC/ABS合金起到增容作用,共聚物含量为5份时,随着有机硅投料质量比的增加,改性合金的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提升,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频区复数黏度的频率依赖性明显下降。当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为3∶1时,共聚物分子量为1.55×10^(5),T_(g)达到131.6℃,改性合金的拉伸强度为58.7 MPa,维卡软化点温度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有机硅 四元共聚物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合金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