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酸型聚芴/二氧化钛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猝灭行为
1
作者 徐延明 杨凯祥 +3 位作者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盛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9-1415,共7页
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聚[9,9-二辛基芴-9,9-双(丙酸基)芴](PF8COOH),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羧酸型聚芴/二氧化钛(Ti O2)杂化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荧... 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聚[9,9-二辛基芴-9,9-双(丙酸基)芴](PF8COOH),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羧酸型聚芴/二氧化钛(Ti O2)杂化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发射光谱对聚合物及其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材料的荧光猝灭行为。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F8COOH数均分子量为19 600,PF8COOH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较聚(9,9-二辛基芴)(PF8)均发生红移。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PF8COOH/Ti O2杂化材料,其中Ti O2主要为金红石型。杂化材料出现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Ti O2含量越大则杂化材料的荧光猝灭现象越明显。羧基的引入可使聚芴与Ti O2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电子更容易从聚芴向Ti O2转移,因而PF8COOH/Ti O2杂化材料的荧光猝灭现象比PF8/Ti O2杂化材料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型聚芴 二氧化钛 杂化材料 荧光猝灭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在疏水涂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冠南 孙建平 +3 位作者 任强 汪称意 李坚 盛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采用连续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 ATRP)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GMA-b-PDFHMA)。然后将嵌段共聚物与纳米二氧化钛(Ti O2)复合制备疏水涂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仪、接触... 采用连续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 ATRP)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GMA-b-PDFHMA)。然后将嵌段共聚物与纳米二氧化钛(Ti O2)复合制备疏水涂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仪、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嵌段共聚物及涂层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ICAR ATRP法成功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结构及嵌段共聚物与纳米粒子的比例对涂层疏水性有显著影响。当含氟嵌段共聚物的链段摩尔比为1∶0.10,含氟嵌段共聚物与Ti O2质量比为0.5/1~10/1时,含氟嵌段共聚物接枝纳米Ti O2混合物制备的涂层表面的接触角可达150°。嵌段共聚物的含氟链段长度和涂层表面粗糙结构的差异是影响涂层疏水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钛 疏水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聚乙二醇为模板的聚3,4-二氧乙烯噻吩水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顾佳欢 范小兴 +2 位作者 李坚 汪称意 任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7-152,158,共7页
以苯乙烯磺酸钠(SSNa)和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聚乙二醇(P(SS-APEG))共聚物,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聚3,4-二氧乙烯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烯丙基聚乙二醇)(PEDOT∶P(SS-APEG))水分散体;研究了聚... 以苯乙烯磺酸钠(SSNa)和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聚乙二醇(P(SS-APEG))共聚物,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聚3,4-二氧乙烯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烯丙基聚乙二醇)(PEDOT∶P(SS-APEG))水分散体;研究了聚乙二醇(PEG)链段长度对PEDOT∶P(SS-APEG)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自由基共聚,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聚乙二醇(P(SS-APEG))共聚物。以P(SS-APEG)为模板时,EDOT的聚合速率加快,分散体粒径随A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水分散体表面张力减小。PEDOT薄膜的方块电阻明显降低,且APEG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薄膜的方块电阻越低,导电性越好。当A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0,n(SSNa)∶n(APEG)=32∶1,m(EDOT)∶m(P(SS-APEG))=1∶3时,PEDOT∶P(SS-APEG)薄膜的方块电阻较PEDOT∶PSS(m(EDOT)∶m(PSS)=1∶3)薄膜下降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二氧乙烯噻吩 聚苯乙烯磺酸钠 烯丙基聚乙二醇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作为相容剂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新 谢国舒 +5 位作者 徐慧 陆安红 姚小桐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物 相容剂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水基疏水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 李坚 +1 位作者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6,共9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合成了聚(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苯乙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嵌段共聚物(P(DMAEA-co-St)-b-PHFBA),并以此制备了阳离子型水基疏水涂料。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接触角等对P(DMAEA-co-St)-b...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合成了聚(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苯乙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嵌段共聚物(P(DMAEA-co-St)-b-PHFBA),并以此制备了阳离子型水基疏水涂料。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接触角等对P(DMAEA-co-St)-b-PHFBA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散介质、烘干温度、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及用量对涂料接触角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涂料漆膜性能。结果表明,通过RAFT聚合法成功合成了P(DMAEA-co-St)-b-PHFBA,经酸化后,可得阳离子水分散体,薄膜对水接触角为103°。将P(DMAEA-co-St)-b-PHFBA与粒径200 nm的SiO2以质量比1/1混合后,接触角可达153°(8μL)。将上述疏水纳米颗粒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VAE)混合后,可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阳离子疏水涂料。当P(DMAEA-co-St)-b-PHFBA/SiO2复合物与VAE质量比为1/1时,接触角为133°(8μL),铅笔硬度为HB,附着力为1级,耐冲击性能为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嵌段共聚物 阳离子水性涂料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疏水涂料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共聚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宗式尧 陈柏祥 +2 位作者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单体2,7-二溴-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FDMAEA);采用Suzuki偶合反应制备了不同FDMAEA结构单元含量的醇溶性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9,9-二辛基芴共聚物(PFDMAEA)。通过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溶解性... 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单体2,7-二溴-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FDMAEA);采用Suzuki偶合反应制备了不同FDMAEA结构单元含量的醇溶性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9,9-二辛基芴共聚物(PFDMAEA)。通过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溶解性测试、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2,7-二溴-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及9,9-二(丙酸二甲氨基乙酯)芴-9,9-二辛基芴共聚物。该共聚物在极性溶剂,如甲醇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由于含有DMAEA支链的PFDMAEA主链容易扭曲,共轭长度变短,共聚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随着FDMAEA含量的增加而发生蓝移。荧光发光光谱研究表明,溶剂的极性、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对共聚物的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共聚物的荧光发射强度不断增加。荧光发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溶液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当溶液pH值由1增大到14时,荧光强度不断降低,直至淬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性聚芴 荧光性能 紫外-可见光吸收 Suzuki偶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