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纤纱法制备CGF增强PP/PGA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海存 龚方红 +2 位作者 刘昊天 蔡子楠 马文中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复合相容剂乙烯-丙烯共聚物/凹凸棒土(EPC/ATP),增容聚丙烯(PP)/聚乙醇酸(PGA)共混物并进行熔融纺丝,研究了相容剂和PGA含量对改性纤维收缩率、结晶度和双折射率的影响;通过混纤纱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CGF)增强PP/PGA复合材料,研究了... 采用复合相容剂乙烯-丙烯共聚物/凹凸棒土(EPC/ATP),增容聚丙烯(PP)/聚乙醇酸(PGA)共混物并进行熔融纺丝,研究了相容剂和PGA含量对改性纤维收缩率、结晶度和双折射率的影响;通过混纤纱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CGF)增强PP/PGA复合材料,研究了CGF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EPC/ATP质量分数为5%,PP/PGA质量比为93/7时,纺丝性能较好,改性纤维的收缩率下降至2.1%,双折射率为2.55×104,结晶度为28.1%,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且CGF质量分数可提高至70%。复合材料中的PGA在缓冲溶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下降,28 d后拉伸强度维持率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醇酸 连续玻纤 混纤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活性中心氧化还原体系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凹凸棒土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昊天 蔡子楠 +5 位作者 贾天飞 杨海存 马文中 龚方红 刘春林 陶国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凹凸棒土(ATP),然后分别与硝酸铈铵(CAN)和过硫酸铵(APS)构建单活性和双活性中心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接枝聚合制备杂化粒子。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分... 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凹凸棒土(ATP),然后分别与硝酸铈铵(CAN)和过硫酸铵(APS)构建单活性和双活性中心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接枝聚合制备杂化粒子。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杂化粒子进行了表征,比较了2种引发体系下的接枝效率,并详细研究了单活性中心引发体系下氧化剂和氢离子浓度及聚合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活性中心引发体系较适宜的聚合温度为30℃,氧化剂浓度为4 mmol/L,氢离子浓度为1.5 mol/L,聚合过程中的接枝效率远高于双活性中心引发体系,此条件下制得的杂化粒子的接枝率为33.3%,且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单活性中心引发体系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接枝效率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聚合制备聚乙醇酸及其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鑫 殷鹏 +1 位作者 黄少娟 李锦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48,共6页
通过反应挤出聚合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PGA分子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聚乙醇酸合金(PLA/PGA),详细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下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用量... 通过反应挤出聚合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PGA分子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聚乙醇酸合金(PLA/PGA),详细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下合金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用量增加,PGA分子量先增大后减小,催化剂用量为0.03%时,制得PGA的重均分子量(Mw)为8.92×10^(4),拉伸强度为94.3 MPa,且在(7~9)×10^(4)分子量范围内变化不大。低含量的PGA能诱导PLA冷结晶,出现PLA双熔融峰,随PLA含量减小,作为分散相的PLA倾向与PGA形成共晶,PLA冷结晶峰和双熔融峰强度逐渐下降,PGA出现熔融肩峰,且主熔融峰向低温移动;PGA作为分散相且质量分数低于20%时,PGA结晶完全受限,随PGA含量增大,其结晶峰强度逐渐增大,且结晶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合金中PLA含量增大,拉伸强度逐渐减小。PLA对PG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合金的降解速率减小,PLA/PGA质量比为50/50的共混合金降解42 d的质量保持率为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聚合 聚乙醇酸 聚乳酸 合金 热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菌型含硅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敏 孟晓芝 +1 位作者 姜彦 张洪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8,共5页
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酸性条件下开环反应合成端羟基聚硅氧烷,改变封端剂的种类获得不同端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将其与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反应,制备了含硅苯丙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光散射仪、接触... 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酸性条件下开环反应合成端羟基聚硅氧烷,改变封端剂的种类获得不同端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将其与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反应,制备了含硅苯丙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光散射仪、接触角测量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乳液组成、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不同类型及用量的聚硅氧烷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乳液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用聚硅氧烷改性的苯丙乳液粒径分布均一、疏水性提高、表面自由能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苯丙乳液 自由基共聚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6/PA6I6T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及性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蒋姗 谢聪 +2 位作者 杜欣瑶 张洪文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6,116,共10页
将PA66与PA6I6T以不同配比进行熔融共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所制备的尼龙66(PA66)与半芳香尼龙(PA6I6T)共混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Jeziorny法及Mo方法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 将PA66与PA6I6T以不同配比进行熔融共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所制备的尼龙66(PA66)与半芳香尼龙(PA6I6T)共混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Jeziorny法及Mo方法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共混体系的结晶活化能;考察了PA6I6T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性及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A66与PA6I6T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少量的PA6I6T会促进PA66的结晶,随着PA6I6T含量的进一步增加,PA66的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呈下降趋势,PA66的结晶活化能的绝对值随PA6I6T含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随PA6I6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拉伸强度在PA6I6T达到一定含量后趋于平缓。PA6I6T的引入提高了共混物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但加工流动性较纯PA66材料有一定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非等温结晶 力学性能 热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聚合物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律 杨荣 +1 位作者 张鑫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98,104,共9页
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 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i PP和i PP/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适用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n)从2. 62~2. 81变为2. 60~3. 25,晶体的生长方式为二维生长与三维生长并存。PBDPS起到异相成核作用,i PP结晶速率常数(K)随着PBDPS的添加而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随之缩短。使用Arrhenius方程计算了等温结晶活化能,并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得到了i PP/PBDPS中α、β晶的平衡熔点。液晶高分子PBDPS能有效诱导i PP形成β晶型,β晶含量随着PBDPS添加量与结晶温度的提升而增大,当PBDPS质量分数为4%,结晶温度为130℃时,β晶含量高达9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链型液晶聚酯 等规聚丙烯 Β成核剂 等温结晶动力学 熔融行为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三磷腈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泡沫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梦迪 王波 +3 位作者 王哲慧 张晔 杨荣 李锦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71-1880,共10页
以六氯环三磷腈、对羟基苯甲醛、苯胺及亚磷酸二乙酯等原料,成功合成阻燃剂六(4-苯胺基次甲基苯氧基-亚磷酸二乙酯基)环三磷腈(HADPPCP),用于阻燃基于苹果酸多元醇的聚氨酯硬泡。HADPPC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氮气气氛下的初始分... 以六氯环三磷腈、对羟基苯甲醛、苯胺及亚磷酸二乙酯等原料,成功合成阻燃剂六(4-苯胺基次甲基苯氧基-亚磷酸二乙酯基)环三磷腈(HADPPCP),用于阻燃基于苹果酸多元醇的聚氨酯硬泡。HADPPC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氮气气氛下的初始分解温度为191.9℃,700℃时的残炭量高到46.8%(质量)。HADPPCP的加入可以改善聚氨酯硬泡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燃烧行为。添加25%(质量)的HADPPCP可以将聚氨酯泡沫的氧指数从18%提高到25%,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从230 kW/m^2和20.1 MJ/m2降低至213 kW/m^2和16.6 MJ/m^2,总产烟量从10.5 m^2下降到5.3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合成 阻燃 苹果酸多元醇 硬质聚氨酯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硅橡胶微球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安琪 朱伟 +2 位作者 郭惠铭 姜彦 张洪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以乙烯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为致孔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硅橡胶微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雾... 以乙烯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为致孔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硅橡胶微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雾度测定仪等对多孔硅橡胶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致孔剂用量的增加,多孔硅橡胶微球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微球表面孔径分布均匀;随着搅拌速率的提高,多孔硅橡胶微球平均粒径缩小;在搅拌速率800r/min、PMMA微球用量1.5g、溶剂用量12.5g条件下,合成的多孔硅橡胶微球的孔径分布均匀且孔洞较深,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提高PMMA膜材的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悬浮聚合 多孔硅橡胶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蒙脱土涂覆改性锂电池用聚丙烯微孔膜的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梦玉 张洪文 +1 位作者 丁永红 蒋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39,共8页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插层改性蒙脱土(MMT)获得了功能化改性蒙脱土(MMT-PMMA),通过刮涂在聚丙烯(PP)微孔膜表面引入MMT-PMMA后,再通过浸涂在微孔膜表面引入单宁酸(TA),制备了具有高电解液润湿性和高耐热性的改性微孔膜(PP/MMT-PMM...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插层改性蒙脱土(MMT)获得了功能化改性蒙脱土(MMT-PMMA),通过刮涂在聚丙烯(PP)微孔膜表面引入MMT-PMMA后,再通过浸涂在微孔膜表面引入单宁酸(TA),制备了具有高电解液润湿性和高耐热性的改性微孔膜(PP/MMT-PMMA/TA)。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PP微孔膜改性后,电解液接触角由47°降至0°,且电解液吸收率由PP膜的97.5%提高至136.6%,证明PP/MMT-PMMA/TA微孔膜具有良好的电解液亲和性。将微孔膜在不同温度放置30 min测试其耐热性,结果表明,PP/MMT-PMMA/TA微孔膜的耐热性较改性前的PP微孔膜有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PP/MMT-PMMA/TA微孔膜组装的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60.0 m Ah/g)相比改性前的PP微孔膜(41.3 mAh/g)提升了45%,且倍率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微孔膜 锂离子电池 亲电解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向同时引发ATRP制备凹凸棒土/聚苯乙烯杂化粒子
10
作者 张翱 杨海存 +4 位作者 马文中 李玉雪 龚方红 陶国良 刘春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99-2308,共10页
通过脱醇法在凹凸棒土(ATP)表面接枝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实现氨基化(ATP-APTES),再经酰胺化反应接枝α-溴代异丁酰溴,从而在ATP表面固载ATRP引发基团(ATP-Br);最后以2,2-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ATP-Br为双组分引发体系进行正反... 通过脱醇法在凹凸棒土(ATP)表面接枝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实现氨基化(ATP-APTES),再经酰胺化反应接枝α-溴代异丁酰溴,从而在ATP表面固载ATRP引发基团(ATP-Br);最后以2,2-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ATP-Br为双组分引发体系进行正反向同时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R&NI ATRP)制备ATP接枝聚苯乙烯杂化粒子(ATP@PS)。结果表明AIBN结合ATP-Br引发体系进行SR&NI ATRP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随催化剂用量增大,体系过早偏离一级动力学行为。聚合温度在80℃,投料比为单体/催化剂/AIBN/ATPBr=200/0.3/0.05/0.5的条件下,接枝聚合物和游离聚合物分子量差异随转化率(c)增大逐渐增加,转化率为31.1%时,两者分子量分布(PDI)均保持在1.54以下,ATP-Br表面ATRP引发基团的引发效率为6.3%。杂化粒子在PS基体中分散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苯乙烯 SR&NI ATRP 聚合 合成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杂化粒子改性聚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11
作者 李润飞 杨海存 +2 位作者 蔡子楠 曹峥 龚方红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4期10-14,共5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结合“巯基-炔”点击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表面接枝共聚物凹凸棒土(ATP)杂化粒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结合“巯基-炔”点击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表面接枝共聚物凹凸棒土(ATP)杂化粒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化粒子在PC基体中的分散尺度达到纳米级,随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减小,热稳定性先增强后下降,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先减小后增加。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杂化粒子有利于提高熔体弹性,且具有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点击反应 聚碳酸酯 力学性能 热性能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芳纶纤维/纳米氧化铝涂覆改性锂电池用聚丙烯微孔膜的性能
12
作者 蒋姗 陈伟 +2 位作者 吴梦玉 张洪文 丁永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148,共7页
通过纳米芳纶纤维/纳米氧化铝对锂电池用聚丙烯(PP)微孔膜进行涂覆改性,以提高微孔膜亲电解液性能及耐热性能。将芳纶短纤在碱性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分散制备纳米芳纶纤维分散液,加入纳米氧化铝涂覆在PP微孔膜表面获得改性微孔膜。通过扫... 通过纳米芳纶纤维/纳米氧化铝对锂电池用聚丙烯(PP)微孔膜进行涂覆改性,以提高微孔膜亲电解液性能及耐热性能。将芳纶短纤在碱性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分散制备纳米芳纶纤维分散液,加入纳米氧化铝涂覆在PP微孔膜表面获得改性微孔膜。通过扫描电镜对微孔膜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的加入改善了纳米芳纶纤维层的孔结构,提高了改性微孔膜的透气性能。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微孔膜电解液接触角从未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87°降低到0°,改性后微孔膜对电解液有更好的浸润效果。耐热测试结果证实,改性微孔膜的热收缩程度显著降低,在170℃放置30min,未改性微孔膜热收缩率为37.3%,改性微孔膜降低至13.4%,耐热性能明显提高。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涂层提升了锂电池的电池容量及容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微孔膜 纳米芳纶纤维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