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燃型环氧树脂/低分子聚苯醚材料固化及热解动力学
1
作者 单雪影 张家傅 +3 位作者 黄其鑫 刁玉璇 李锦春 李玲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1,共8页
为提高环氧树脂(EP)在应用领域的安全性,使用苯二甲酸钙(CaT)这一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材料,协同液体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改性EP/低分子聚苯醚(PPO)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表征其阻燃性能... 为提高环氧树脂(EP)在应用领域的安全性,使用苯二甲酸钙(CaT)这一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材料,协同液体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改性EP/低分子聚苯醚(PPO)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表征其阻燃性能,并利用Kissinger、FWO和Crane方程研究改性EP/PPO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当添加8%BDP和2%CaT至EP中,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34.5%,垂直燃烧测试获V-0级别,且其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较纯EP分别降低76.6%及51.5%;CaT有利于固化反应;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外推法能够得到最佳固化温度为:初始100℃,后120℃,最后170℃;通过非等温热重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可发现EP/PPO体系表现出更低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环氧树脂(EP) 低分子聚苯醚(PPO) 固化动力学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环氧树脂/低分子聚苯醚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单雪影 李玲玉 +2 位作者 张濛 张家傅 李锦春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3-1541,共9页
通过采用低聚磷酸酯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对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苯醚(EP/PPO)复合材料改性,得到了EP/PPO/BD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同惠LCR电桥、热重分析(TGA)、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和力学测试,研究... 通过采用低聚磷酸酯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对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苯醚(EP/PPO)复合材料改性,得到了EP/PPO/BD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同惠LCR电桥、热重分析(TGA)、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和力学测试,研究液体阻燃剂BDP对EP/PPO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热降解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BDP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从2.81降低到1.27(2M);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略有降低,但高温下的残炭率明显增加;仅加入5%的BDP即可使EP/PPO材料达到UL-94 V-0,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EP的热释放速率、烟释放量和有毒气体释放量,有效降低了EP的危险火灾性;与此同时材料自身优良的力学性能得到保持,说明BDP与EP/PPO材料的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降解性能 介电性能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夏正辉 汪丹丹 +7 位作者 丁健翔 张培根 田无边 王丽瑶 李大平 魏坤霞 魏伟 孙正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0-166,共17页
新型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因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浸渗法、机械搅拌铸造等方法制备了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成分、界面反应、制备工艺对其... 新型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因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浸渗法、机械搅拌铸造等方法制备了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成分、界面反应、制备工艺对其抗电弧侵蚀、摩擦磨损、阻尼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其在电接触、核反应堆、微波吸收和机械轴承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MAX相的性能和应用以及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就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金属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界面反应 力学性能 抗电弧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剪切变硬胶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丹 刘圣东 +2 位作者 常浩 姚高政 张为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6,共11页
剪切变硬胶(SSG)复合材料因其应变率敏感和剪切硬化特性而备受瞩目。综合评述了SSG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合成技术、结构特性和材料改性,特别强调了添加功能性颗粒和创新复合结构设计可以提高SSG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还能有效改善SSG的冷流... 剪切变硬胶(SSG)复合材料因其应变率敏感和剪切硬化特性而备受瞩目。综合评述了SSG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合成技术、结构特性和材料改性,特别强调了添加功能性颗粒和创新复合结构设计可以提高SSG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还能有效改善SSG的冷流问题。此外,还探讨了SSG的复合技术、力学行为、功能化改进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新进展,并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同时对其在智能抗冲击材料领域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凸显了SSG在该领域的重要科学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变硬胶 复合材料 抗冲击性 人体防护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及产业现状
5
作者 吴凡 魏鹏 +3 位作者 吴韶杨 梁康 李建斌 任玉荣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8,共14页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已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并逐步走向产业化。然而它们在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包括相变、结构退化和电压平台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已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并逐步走向产业化。然而它们在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包括相变、结构退化和电压平台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主要的3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以及普鲁士蓝,分别阐明了各类材料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以及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同时列举了一系列目前已经证实可以用来解决钠离子电池容量低、能量密度低等缺点的改进方法和手段。此外又通过调研各公司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投资和布局,分析了目前3种体系的产业化路线和发展现状并对目前的总体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总结和讨论。未来钠离子电池随着基础研发的逐渐完善,工业化程度逐步加深,有望逐步走进日常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 产业 过渡金属氧化物 聚阴离子 普鲁士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自修复柔性导热Ti_(3)C_(2)/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志鹏 周如东 +1 位作者 王东 刘春林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5,82,共6页
【目的】提高柔性聚合物的导热性并将其应用于高性能柔性电子领域。【方法】将高导热性的Ti_(3)C_(2)纳米片填充到低模量(0.8 MPa)聚氨酯弹性体中,制备柔性导热复合材料,实现导热性与柔韧性的平衡。【结果】得益于Ti_(3)C_(2)纳米片表... 【目的】提高柔性聚合物的导热性并将其应用于高性能柔性电子领域。【方法】将高导热性的Ti_(3)C_(2)纳米片填充到低模量(0.8 MPa)聚氨酯弹性体中,制备柔性导热复合材料,实现导热性与柔韧性的平衡。【结果】得益于Ti_(3)C_(2)纳米片表面的氟、羟基基团与聚合物间界面相互作用,实现了Ti_(3)C_(2)纳米片较高填充量,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填充7%Ti_(3)C_(2)的复合材料拉伸韧性达到13.44 MJ/m^(3),具备优异的柔韧性,同时界面作用促进了Ti_(3)C_(2)运动,复合材料24 h力学性能自修复效率达96.7%,导热系数为1.45 W/(m·K)。【结论】自制的室温自修复柔性导热Ti_(3)C_(2)/聚氨酯复合材料在柔性热管理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Ti_(3)C_(2) 自修复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次性口罩的可穿戴电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王佳 金万雨 +2 位作者 徐利云 张成蛟 刘婉婉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35,共5页
以一次性口罩中的熔喷非织造布为原料,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聚多巴胺(PDA)沉积以及超声辅助吸附碳纳米管等工艺,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碳纳米管/熔喷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通过调整各工艺参数以优化材料性能,并对其在最优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电加... 以一次性口罩中的熔喷非织造布为原料,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聚多巴胺(PDA)沉积以及超声辅助吸附碳纳米管等工艺,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碳纳米管/熔喷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通过调整各工艺参数以优化材料性能,并对其在最优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电加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良好,最小方阻可达20.55Ω/sq,在9 V电压作用下,最高温度可达95.9℃,撤去电压后能迅速冷却至环境温度。该材料兼具快速热响应和高效能量转换的特点,适用于可穿戴电加热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黏非织造布 熔喷非织造布 可穿戴电热材料 电加热 一次性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丁永红 俞强 +1 位作者 朱梦冰 蒋必彪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132,136,共4页
以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出发点,介绍了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中心在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内容、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以期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 示范中心建设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深度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科钤 ACHESON Douglas +3 位作者 袁惠新 刘善淑 丁建宁 袁宁一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7-771,共5页
介绍了美国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特色和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了美国大学的图学教学模式及对我国工程图学教育工作者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工程图学课程 美国图学教育 能力素质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10
作者 熊煦 高炜斌 +3 位作者 马立波 朱新雨 李珊珊 蒋晓威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研究了ABS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得到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研究了ABS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亚克力人造石废粉的加入提升了体系的热稳定性;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ABS及其复合材料的TG曲线及DTG曲线逐渐向高温方向偏移,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逐渐增大;与纯ABS相比,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得到的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均较高,并且,随着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逐渐增大,当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含量为25%时,与纯ABS相比,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复合材料表观活化能分别约提高了27.77%、3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力人造石废粉 ABS 热分解 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杂化粒子改性PP/PGA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苍琼 张鑫 杨海存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为解决聚丙烯/聚乙醇酸(PP/PGA)共混物由于相容性较差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过硫酸铵-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杂化粒子(CNTs@PGMA),以CNTs@PGMA杂化粒子... 为解决聚丙烯/聚乙醇酸(PP/PGA)共混物由于相容性较差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过硫酸铵-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SIP)制备了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杂化粒子(CNTs@PGMA),以CNTs@PGMA杂化粒子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协同增容体系,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GA/CNTs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NTs@P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GMA通过SIP成功接枝在CNTs表面。采用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旋转流变和降解试验等方法研究了CNTs@PGMA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降解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PGA/PP-g-MAH体系中加入CNTs@PGMA后其相容性得到提升,随杂化粒子用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得到提升,PGA结晶逐渐受限甚至无熔融峰出现。杂化粒子的加入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熔体弹性,熔体表现出更强的非牛顿性和剪切变稀行为,同时PGA的降解过程受到抑制。当CNTs@PGMA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41.25 MPa,断裂伸长率为66.03%,PGA在42 d时的降解率下降至10%以内,拉伸强度维持率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醇酸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反应增容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八烷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一凡 林兴 +5 位作者 王勃东 黄小玲 刘乐 杨文童 姜彦 张洪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2,107,共6页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n-OD)为囊芯、SiO_(2)为内层壁材和硅橡胶微球(SRm)为外层壁材具有高储能密度的n-OD@SiO_(2)/SRm复合相变微胶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复...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n-OD)为囊芯、SiO_(2)为内层壁材和硅橡胶微球(SRm)为外层壁材具有高储能密度的n-OD@SiO_(2)/SRm复合相变微胶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复合相变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组成、结晶衍射峰、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潜热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囊壁质量比及单体种类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OD/SiO_(2)相变微胶囊的初始分解温度高于n-OD,引入SRm后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n-OD/SiO_(2)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凝固焓分别为135.5J/g和141.8J/g,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凝固焓最高可达112.2J/g和112.8J/g;经过30次循环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凝固焓变化不大,表现出优异的可循环工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相变 硅橡胶 热稳定性 可循环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r_(2)AlC电接触材料的微观组织与耐电弧侵蚀性能
13
作者 汪丹丹 朱泓羽 +3 位作者 魏坤霞 魏伟 田无边 孙正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5-189,共5页
Ag基电接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低压电路控制器件中,在电路中起承载、分断、闭合电流的作用。Cr_(2)AlC作为M_(n+1)AX_(n)相的典型代表之一,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有望成为Ag基电接触材料中优良的增强相。本项目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C... Ag基电接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低压电路控制器件中,在电路中起承载、分断、闭合电流的作用。Cr_(2)AlC作为M_(n+1)AX_(n)相的典型代表之一,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有望成为Ag基电接触材料中优良的增强相。本项目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Cr_(2)AlC复合材料,表征其微观组织,探究其界面反应,并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电弧侵蚀性能。结果表明,由于Al原子的弱结合,经烧结,Ag与Cr_(2)AlC发生明显的界面反应,生成Ag_(3)Al和Cr-C化合物。相比于生坯,Ag/Cr_(2)AlC熟坯的密度和硬度下降,分别为9.04 g/cm^(3)和(78.9±5.5)HV,且由于界面反应的发生,材料的电阻率为(141.9±0.4)×10^(-9)Ω·m。电弧侵蚀结果表明,Ag/Cr_(2)AlC材料经电弧侵蚀生成Al_(2)O_(3),Ag发生熔融喷溅,产生明显凸起,Ag/Cr_(2)AlC的质量损失为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MAX相 Ag/Cr_(2)AlC 界面反应 耐电弧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针状Li_(2)MnSiO_(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俊鹏 黄妍青 +2 位作者 戴华平 丁正平 任玉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基于Li_(2)MnSiO_(4)结构锂离子迁移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了一种调控材料晶面生长取向的水热合成方法,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 基于Li_(2)MnSiO_(4)结构锂离子迁移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了一种调控材料晶面生长取向的水热合成方法,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纳米针状(长为200 nm,宽度为30 nm),具有特定晶面暴露的特征。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到217.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硅酸锰锂 晶面暴露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及其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15
作者 丁盛 章诚 +1 位作者 成骏峰 刘春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7,115,共8页
为了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CNT)在环氧树脂(EP)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以及两者的界面结合作用,从而制备性能优良的EP纳米复合材料,本研究通过使包覆在MWCNT表面上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先后发生水解和置换,制备出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 为了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CNT)在环氧树脂(EP)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以及两者的界面结合作用,从而制备性能优良的EP纳米复合材料,本研究通过使包覆在MWCNT表面上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先后发生水解和置换,制备出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的MWCNT,研究了不同反应阶段MWCNT的失重率、亲水性以及在水和丙酮中的分散性,并将改性后的MWCNT与EP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的MWCNT的失重率最小为8.36%,相比于PVP修饰和PVP水解修饰的MWCNT降低了17.2%和3.8%,并且在水和丙酮中的分散效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MWCNT经过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后与EP较难剥离,MWCNT外面包覆了较厚的界面层,可以显著提高MWCNT与基体EP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作用。改性后MWCNT的加入在提高纳米复合材料韧性的同时表现出对弯曲强度更好的保持能力,当MWCNT的质量分数为0.25%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50.1%,弯曲强度提高了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 分散性 界面结合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绝缘导热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制备
16
作者 张宁 滕业方 +1 位作者 赵东 汪称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27,共8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集成和小型化电子器材在高频工作条件下产生的热量迅速累积,对其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并合成一种具有优良绝缘导热性能的材料对电子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具备较好的绝缘和加工性能的聚合物材...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集成和小型化电子器材在高频工作条件下产生的热量迅速累积,对其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并合成一种具有优良绝缘导热性能的材料对电子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具备较好的绝缘和加工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在微电子技术和高集成电路等领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连续相,改性氮化硼(BN-PDA)、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等导热填料为分散相,制备了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PBT/BN-PDA/MWCNTs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三维导热网络结构,与PBT/BN-PDA@MWCNTs复合材料相比,其导热能力较好。添加20%BN与4%MWCNTs的PBT/BN-PDA/MWCNTs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热导率为0.94 W/(m·K),与纯PBT相比,提升了223.90%,并且,满足电气绝缘导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氮化硼 多壁碳纳米管 绝缘导热 三维导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掺杂改性α-Fe_(2)O_(3)光阳极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龙珠 田大香 +3 位作者 陈智栋 陈玉伟 杨蓉 丁玉婕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76-2683,共8页
α-Fe_(2)O_(3)是一种最具潜力的光阳极材料,但其电导率差、表面反应速率慢、空穴扩散长度短等限制了其光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采用在水热过程中加入Zr^(4+)的方法成功制备了Zr原位掺杂的α-Fe_(2)O_(3)光阳极,系统表征研究了Z... α-Fe_(2)O_(3)是一种最具潜力的光阳极材料,但其电导率差、表面反应速率慢、空穴扩散长度短等限制了其光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采用在水热过程中加入Zr^(4+)的方法成功制备了Zr原位掺杂的α-Fe_(2)O_(3)光阳极,系统表征研究了Zr改性对α-Fe_(2)O_(3)光阳极光电性能、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Zr掺杂α-Fe_(2)O_(3)光阳极光电流密度比纯α-Fe_(2)O_(3)光阳极都有一定的提升,在偏压1.23 V(vs.RHE)下,1.5Zr-Fe光阳极(Zr含量为1.5.%)的光电流密度达到0.95 mA·cm^(-2),是纯α-Fe_(2)O_(3)光阳极光电流密度值的2倍。主要原因是离子半径较大的Zr^(4+)取代了离子半径较小的Fe^(3+)进入氧化铁晶格后,电极材料保持了(110)晶面择优取向生长,同时促进了(104)方向上定向生长,增加了电极体内载流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光阳极 水热法 Zr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处理对Al-18Si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彤 闫璇 +3 位作者 王建华 吴长军 刘亚 苏旭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3-731,共9页
为了降低初生硅对Al-18Si合金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锑变质、熔体净化及其协同处理对Al-18Si合金凝固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Sb(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Al-18Si合金组织中初生硅的数量,使初生硅面积分数由11.... 为了降低初生硅对Al-18Si合金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锑变质、熔体净化及其协同处理对Al-18Si合金凝固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Sb(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Al-18Si合金组织中初生硅的数量,使初生硅面积分数由11.70%下降到6.14%。熔体净化处理有效地减少粗大初生硅的数量,使初生硅面积分数减少到5.42%。0.3%Sb变质和熔体净化协同处理能有效抑制Al-18Si合金中初生硅的形核与生长,合金凝固组织转变为细小致密的伪共晶组织。与未处理合金相比,经过0.3%Sb变质和熔体净化协同处理后,Al-18Si合金的维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提高了90.75%和41.73%,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铝硅合金 变质处理 熔体净化处理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开德 马旭东 +2 位作者 杨海存 马文中 龚方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采用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PAAm/PGP/ATP),以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新胭脂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杂化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水凝胶的吸... 采用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桃胶多糖/凹凸棒土杂化水凝胶(PAAm/PGP/ATP),以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新胭脂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杂化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水凝胶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氧化-还原聚合制备了含有微米孔道的杂化水凝胶,最大吸水率为11.2g/g。PAAm/PGP/ATP杂化水凝胶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0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吸热的自发过程,且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杂化水凝胶对新胭脂红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04.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多糖 凹凸棒土 水凝胶 阴离子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高耐热环氧树脂/聚苯醚/POS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任强 韩玉 +2 位作者 李锦春 邹国享 宋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20-1323,共4页
采用环氧化聚倍半硅氧烷(glycidyl POSS)对自制低分子量聚苯醚环氧树脂共混物进行改性得到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OSS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相结构的影响。当POSS含量在3~15phr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3.45~3.70(1MHz)间,介... 采用环氧化聚倍半硅氧烷(glycidyl POSS)对自制低分子量聚苯醚环氧树脂共混物进行改性得到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OSS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相结构的影响。当POSS含量在3~15phr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3.45~3.70(1MHz)间,介电损耗正切在0.0098~0.0119间,相对于基体材料明显降低。热机械分析(TMA)表明,POSS的加入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含有15phr POSS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18.8℃。热失重分析表明,POSS提高了基体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统计耐热系数和最终残炭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POSS粒子降低了聚苯醚分散相的尺寸,促进了聚苯醚和环氧树脂的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聚苯醚 环氧树脂 聚倍半硅氧烷 介电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