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质物性对催化裂化进料喷嘴雾化特性影响的仿真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尹传忠 刘雪东 +2 位作者 谢红笑 马乾 温传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对一种内混式催化裂化进料喷嘴的外部雾化场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进料工质物性对雾化粒径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以水及石蜡基基础油为工质,利用马尔文喷雾粒度仪测定雾化场粒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对一种内混式催化裂化进料喷嘴的外部雾化场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进料工质物性对雾化粒径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以水及石蜡基基础油为工质,利用马尔文喷雾粒度仪测定雾化场粒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雾矩中心处,黏度较小的液体较容易发生二次雾化,雾化粒径分布较小;以水及乙醇为工质,得出表面张力越大,粒径相对较大,不利于雾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压力的增大,雾化液滴的平均粒径逐渐变小,小粒径液滴所占的体积比明显增高,两者的体积分布趋于更均匀,压力变化对石蜡基基础油雾化效果影响更为明显。仿真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相模型 催化裂化 喷嘴 仿真模拟 工质物性 粒径分布 雾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状挡板对轴流式搅拌釜内固液悬浮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付双成 桂挺 +2 位作者 袁惠新 朱杭 贾俊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07-1513,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对比了轴流式搪玻璃搅拌釜内两种不同挡板(法兰挡板和指状挡板)下的固液悬浮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指状挡板增强釜底的流体流动,是更有利于固液悬浮的挡板形式,且其指状部分有引导流体流动的作用,使流场流动更加&qu...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对比了轴流式搪玻璃搅拌釜内两种不同挡板(法兰挡板和指状挡板)下的固液悬浮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指状挡板增强釜底的流体流动,是更有利于固液悬浮的挡板形式,且其指状部分有引导流体流动的作用,使流场流动更加"紊乱",强化了流场混合效果。固含量较高时,指状挡板的强化流场作用更加明显;固含量较低时,固体颗粒的密度对固液悬浮和流场混合的影响较大。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安装常规的搅拌釜釜底固相沉积体积分数增大,安装指状挡板的搅拌釜的混合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指状挡板 搅拌 固液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气泡界面变化对尾涡性质和尺寸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费洋 庞明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09-3419,共11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法研究了中等Reynolds数下(25≤Re≤500)气泡界面污染程度对其尾流的影响。借鉴圆球绕流和停滞帽模型,提出了一种模拟中等Reynolds数下受污染球形气泡尾流的三维模型,气泡界面污染程度取决于帽角(θ)的大小,帽角越大表...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法研究了中等Reynolds数下(25≤Re≤500)气泡界面污染程度对其尾流的影响。借鉴圆球绕流和停滞帽模型,提出了一种模拟中等Reynolds数下受污染球形气泡尾流的三维模型,气泡界面污染程度取决于帽角(θ)的大小,帽角越大表示气泡表面污染程度越小。研究发现:Re=25~200时,污染程度的减小会减小尾涡长度(s)、分离角(φ)以及涡中心位置(l)和(h)的数值,但不会改变其与Reynolds数表征的关系;污染程度的减小会使Re=250~500时尾涡的三维特性减弱,使Re=350时有序脱落的尾涡的强度减小并最终使其不发生脱落,使Re=500时无规律脱落的尾涡的无序性减弱并最终使其不发生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界面 尾流 层流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平衡模型的旋流萃取元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惠新 叶娟 +2 位作者 胡兴潮 付双成 方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00-1506,共7页
以旋流萃取元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模型,通过流体分析软件ANSYS 15.0对液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选用群体平衡模型,考虑液滴的破碎、聚并,通过加载源项考虑相间的传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计算时间的推移,分散相的索特直径分布... 以旋流萃取元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模型,通过流体分析软件ANSYS 15.0对液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选用群体平衡模型,考虑液滴的破碎、聚并,通过加载源项考虑相间的传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计算时间的推移,分散相的索特直径分布从Log-Normal初始化分布到小液滴占多数、再到大液滴的较均匀分布,可作为分析萃取过程的方法之一。在处理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被萃取组分含量的增大,萃取率也相应增大;在被萃取组分的含量一定的情况下,萃取率随连续相流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过大的流速使得两相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导致萃取率降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群体平衡模型模拟液滴行为以及液-液分散过程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萃取 数值模拟 群体平衡模型 索特直径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萃取器流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惠新 史茜 +2 位作者 付双成 周发戚 蒋敏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6,33,共8页
液液萃取过程要求高的传质速率和高的相分离效率。由于液液两相密度差小和液体介质粘度较大,重力场下相分离效率较低,传统萃取设备往往存在夹带和液泛问题而影响萃取过程。本文设计了一种在超重力场下进行萃取的设备——旋流萃取器,其... 液液萃取过程要求高的传质速率和高的相分离效率。由于液液两相密度差小和液体介质粘度较大,重力场下相分离效率较低,传统萃取设备往往存在夹带和液泛问题而影响萃取过程。本文设计了一种在超重力场下进行萃取的设备——旋流萃取器,其旋流场既可以强化传递过程,又可以强化相分离过程。在模拟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方法探索直径为26 mm的旋流萃取器的流场、萃取效率和相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在液液比一定的情况下,萃取效率随总处理量的增大而增大,分离效率随总处理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少,3级设备串联可达到95%的萃取效率,且设备高度不到传统设备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萃取器 群体平衡模型 破碎 聚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效应对剪切稀化流体内气泡上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庞明军 牛瑞鹏 陆敏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数值研究了壁面效应对剪切稀化流体内气泡上浮运动特性的影响,气液两相的界面捕捉采用流体体积(VOF)法,剪切稀化流体流变特性和气液相间表面张力的计算分别采用Carreau模型和连续表面张力模型.详细研究了不同流变指数下,壁面效应对气泡... 数值研究了壁面效应对剪切稀化流体内气泡上浮运动特性的影响,气液两相的界面捕捉采用流体体积(VOF)法,剪切稀化流体流变特性和气液相间表面张力的计算分别采用Carreau模型和连续表面张力模型.详细研究了不同流变指数下,壁面效应对气泡形状、液相流场和气泡终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的壁面效应或弱的剪切稀化程度会限制气泡的变形和尾涡的形成,使气泡的终端速度减小;气泡终端速度最易受壁面效应的影响;强的壁面效应和强的剪切稀化程度会导致高剪切速率区域出现在壁面附近,引起壁面附近液相表观黏度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效应 剪切稀化 气泡运动特性 流体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比转速离心泵气液两相流动的可视化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重庆 邵春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77-2885,共9页
为研究低比转速离心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和气泡直径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可视化试验,同时采用Eulerian-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进口气... 为研究低比转速离心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和气泡直径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可视化试验,同时采用Eulerian-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进口气相体积分数φ_0下叶片表面中间流线气相体积分数随中间流线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φ_0从0.4%增大到3.5%时,叶轮内部流型分别为泡状流、聚合泡状流、气团流和分层流,泵进出口压差损失逐渐增加;保持初始液相流量不变,当进气量由1 L/min增大到3 L/min时,气泡的平均直径由0.61 mm逐渐增大到0.85 mm;保持进气量不变,当液相流量由5 m^3/h增大到10 m^3/h时,气泡的平均直径由1.00 mm减小到0.82 mm;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中间流线上的气相体积分数从叶轮进口到出口先增大后逐渐降低,出口附近由于漩涡的存在而使气相体积分数略有增加,且随着φ_0增加,压力面的气相积聚区域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比转速离心泵 气液两相流 流型 高速摄像机 气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变形对泡状悬浮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8
作者 牛瑞鹏 庞明军 巢建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0-1396,共7页
利用流体体积函数法研究了简单剪切场作用下、二维平行平板模型内,不同气液相黏度比(λ)和不同毛细数(Ca)工况下,气泡形态变化对泡状悬浮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气泡的加入对泡状悬浮液表观黏度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悬浮液... 利用流体体积函数法研究了简单剪切场作用下、二维平行平板模型内,不同气液相黏度比(λ)和不同毛细数(Ca)工况下,气泡形态变化对泡状悬浮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气泡的加入对泡状悬浮液表观黏度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悬浮液表观黏度的因素主要有气相黏度、气泡对流动的阻碍和气泡提供滑移面三个因素;两种λ下,Ca相同时,表观黏度相同;相同λ下,当Ca=0.10时,气泡变形较小,对流动的阻碍占主导,导致整体黏性耗散增大,悬浮体系表黏度增大;当Ca=0.65时,气泡被拉长,对流动阻碍减小,且提供较大滑移面,导致整体黏性耗散与纯液体相近,表观黏度与纯液相相近;当Ca趋于气泡破碎临界毛细数时,气泡被进一步拉长,对流动阻碍很小,且提供很大的滑移面,导致整体黏性耗散减小,悬浮体系表观黏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悬浮液 流体体积函数法 毛细数 气液相黏度比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氮泵空化模型修正及内部流动数值研究
9
作者 许洋 邵春雷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研究低温泵内的空化流动,考虑热力学效应,对现有Zwart空化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通过NACA0015水翼的空化实验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可行性。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低温泵在输送液氮介质时所产生的空化流动现象,获得了低温泵的空化性... 为了研究低温泵内的空化流动,考虑热力学效应,对现有Zwart空化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通过NACA0015水翼的空化实验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可行性。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低温泵在输送液氮介质时所产生的空化流动现象,获得了低温泵的空化性能、叶片表面中间流线上的载荷分布情况和流道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准确预测低温泵的空化性能,提高低温泵的抗空化能力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氮泵 热力学效应 空化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