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双向变流装置设计方案及综合效益 被引量:3
1
作者 康崇皓 周文卫 胡剑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2,共6页
[目的]目前双向变流装置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中处于推广阶段,存在多种配置方案且有实际应用,需综合评估各方案优劣,统一技术标准,同时进行全生命周期效益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双向变... [目的]目前双向变流装置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中处于推广阶段,存在多种配置方案且有实际应用,需综合评估各方案优劣,统一技术标准,同时进行全生命周期效益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双向变流装置在设备功能、直流牵引供电能力、综合节能、电能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从用房面积、设备投资、电能质量、经济效益及可靠性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的5种双向变流装置配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给出推荐配置方案。以某城轨正线为例,分析了双向变流装置在节能、无功补偿、杂散电流防护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结果及结论]经综合比选,双向变流装置推荐采用1套二极管整流机组+1套双向变流机组方案,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预计该城轨正线20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减少256.8万元/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系统 双向变流装置 设计方案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电子文件元数据归档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雯 袁月 +3 位作者 王俊淘 刘钰 刘琦 王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档案管理中,元数据是描述档案内容、结构、背景等属性的数据,有助于高效管理电子档案,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基于识别、收集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原生电子文件携带的大量元数据的现实需要,通过调查,分... 在档案管理中,元数据是描述档案内容、结构、背景等属性的数据,有助于高效管理电子档案,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基于识别、收集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原生电子文件携带的大量元数据的现实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元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业务活动中呈现出的特殊性,厘清目前元数据归档工作的难点,提出元数据归档的三条优化路径,并探析科学的元数据归档方案,力图解决目前存在的元数据归档范围不明确、内容不清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电子文件 元数据 电子档案 归档 知识管理 数据实体 数据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实践
3
作者 强冬梅 景红 +3 位作者 刘琦 路靓 黄震 胡翔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共2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事关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主体复杂、形成文件体量大等特点。江苏省无锡、苏州、徐州、常州、南通各市轨道交通集团在业务实践中,与高校科研团队紧密合作,遵循城轨工程文件形成规律,紧扣城...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事关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主体复杂、形成文件体量大等特点。江苏省无锡、苏州、徐州、常州、南通各市轨道交通集团在业务实践中,与高校科研团队紧密合作,遵循城轨工程文件形成规律,紧扣城轨工程档案管理难点,探索城轨工程文件与档案规范化管理,不仅促进了城轨工程档案管理提质增效,更进一步推动了城轨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规范化 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团队 管理难点 工程建设周期 业务实践 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基于云架构信号系统建设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敏杰 吴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为主题,构建高度集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是新时代技术发展方向,信号系统与云平台融合属于信号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需对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经济的基于云架构的... [目的]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为主题,构建高度集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是新时代技术发展方向,信号系统与云平台融合属于信号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需对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经济的基于云架构的信号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结合常州地铁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的需求,根据现有云平台技术特点和信号系统技术现状,对信号系统云化可行性及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重点研究线网统一的ATS(列车自动监控)建设方案、信号系统云化范围、云平台架构的选择、云化后信号系统ATS互联互通方案等内容。[结果及结论]明确了信号系统云化的定义,论证了信号系统ATS云化的可行性;根据信号系统云化后能否通过SIL2(安全、完整性等级2)评估,确定了ATS云化的具体设备清单;提出了新一代基于云架构的信号系统建设方案,建议承载ATS的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架构可逐步从模式一向模式三过渡,并应具备更新迭代的能力。信号系统设备融入云平台后能够提升信号系统的处理能力,减少硬件设备数量,并有利于实现线网资源信息互通,促进调度智能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云平台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CS2+ATO信号系统的市域铁路区间自动折返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王松林 +1 位作者 马海波 魏建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1-344,共4页
[目的]采用CTCS2+ATO(第二级中国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自动运行)信号系统的市域铁路,在公交化运营场景下,当发生故障或临时运营计划调整时,存在列车在区间折返的需求,为提高市域铁路列车区间折返作业安全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列车区... [目的]采用CTCS2+ATO(第二级中国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自动运行)信号系统的市域铁路,在公交化运营场景下,当发生故障或临时运营计划调整时,存在列车在区间折返的需求,为提高市域铁路列车区间折返作业安全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列车区间自动折返方案。[方法]采用优化既有CTCS2+ATO信号系统局部电路配线、接口通信协议、软件控制逻辑的方法,独立控制区间折返区域轨道电路发码方向,利用计算机联锁、列控中心、调度集中各系统之间既有接口通信协议的预留字段增加折返进路标识,优化区间轨道电路编码逻辑、应答器布置及报文发送逻辑,增加正常进路/折返进路、区间方向、列车不同区域多场景组合轨道电路发码防护控制逻辑,实现市域铁路信号系统区间自动折返。并从普遍适应性、运营效率、运营安全等方面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及结论]该优化方案在上海市域铁路机场线工程项目的首次应用结果,以及采用部分真实现场数据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仿真的结果,均表明该区间自动折返方案满足一般市域铁路3 min运营追踪间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列车控制系统 区间自动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有机质水泥土的抗压强度与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欣 赵记领 杨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176,共8页
基于采用水泥深层搅拌工艺对季冻区有机质土进行加固治理为背景,选取南京地区粉质黏土,通过采用富里酸人工配制有机质土,再掺入水泥与粉煤灰改良有机质土,开展了有机质水泥土抗压强度试验与压汞试验,研究不同水泥-粉煤灰掺比(水泥掺入比... 基于采用水泥深层搅拌工艺对季冻区有机质土进行加固治理为背景,选取南京地区粉质黏土,通过采用富里酸人工配制有机质土,再掺入水泥与粉煤灰改良有机质土,开展了有机质水泥土抗压强度试验与压汞试验,研究不同水泥-粉煤灰掺比(水泥掺入比-粉煤灰掺量)、冻融循环次数和龄期对强度及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分析了抗压强度与微观孔隙特征间关系。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龄期延长呈对数规律增长;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不同掺比下强度均呈指数规律不断减小;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存在一临界粉煤灰掺量(5%);1次冻融后大、中孔分布比例显著上升,小、微孔分布比例下降明显;由1次到12次冻融,大中孔及小微孔分布比例均分别上升与下降,呈“此长彼消”;24次冻融后大、中孔分布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小、微孔呈上升趋势;孔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对数规律增长,随水泥掺入比增加而降低,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增长规律;抗压强度随孔隙率增加、微孔分布比例减小、中孔分布比例增加而减小,且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水泥土 冻融循环 水泥-粉煤灰掺比 抗压强度 微观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及数据共享模式的线网及线路层融合调度指挥系统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敏杰 梁小斌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普遍采用三级(线网—线路—车站)调度指挥体系,结合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调度指挥需求,研究基于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模式的线网及线路层融合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两级架构下的调度流程、数据共享方案...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普遍采用三级(线网—线路—车站)调度指挥体系,结合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调度指挥需求,研究基于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模式的线网及线路层融合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两级架构下的调度流程、数据共享方案及存在的问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与城市轨道交通具体需求进行融合,优化调度指挥架构,打破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及信号系统的专业壁垒,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打造基于云平台开放式的线网调度指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网调度指挥系统 两级架构 城轨云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动态运行仿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剑强 单辉 +2 位作者 康崇皓 俞太亮 郑子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250,共8页
为分析光伏发电并网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交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及光伏发电并网的动态运行仿真方法。所提仿真方法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直流侧建立数学仿真模型,考虑系统平行多导体传输特性,求解多列... 为分析光伏发电并网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交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及光伏发电并网的动态运行仿真方法。所提仿真方法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直流侧建立数学仿真模型,考虑系统平行多导体传输特性,求解多列车动态运行情况下的牵引变电所功率波动。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交流侧的仿真模型,并使用三相动态负荷等效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直流侧牵引变电所的功率波动。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光伏发电并网模块,并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并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常州地铁1号线的线路参数为例,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潮流参数、网压有效值及网压波动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功率、不同并网电流的光伏发电系统接入不同负荷率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能够有效降低供电系统直流侧对交流电网的功率需求,但也会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产生影响;随着供电系统负荷率、光伏并网电流及并网功率的增大,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光伏发电 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