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小微权力”监督的多元逻辑与整合路径——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倪星 周枫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0,共12页
加强国有企业“小微权力”监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现有廉政研究的断裂性难以支撑权力监督向国企基层的延伸。从委托-代理关系切入,构建国有企业“小微权力”监督体系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为例,分析“小微... 加强国有企业“小微权力”监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现有廉政研究的断裂性难以支撑权力监督向国企基层的延伸。从委托-代理关系切入,构建国有企业“小微权力”监督体系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为例,分析“小微权力”监督的结构逻辑、内在矛盾,并尝试提出优化思路。研究发现,国企“小微权力”监督体系的设立遵循政治逻辑、效率逻辑和服务逻辑,但不同监督方式的逻辑冲突造成了目标置换、行为避责和参与有限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在整体治理系统的视角下建立立体化“小微权力”监督体系,以政治逻辑为引领,以效率逻辑为基础,以服务逻辑为根本,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权力 权力监督 国有企业 多元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网江苏常州供电公司科技成果获奖
2
作者 黄伟民 杨正平 《农电管理》 2015年第1期6-6,共1页
2014年12月2日,国网江苏常州供电公司科技创新成果“10kV配网带电作业用空气旁路开关”,获全国电力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常州供电公司“张国富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国内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开断容量小,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 2014年12月2日,国网江苏常州供电公司科技创新成果“10kV配网带电作业用空气旁路开关”,获全国电力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常州供电公司“张国富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国内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开断容量小,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成功研制出“10kV便携式配网带电作业用空气旁路开关”。该项成果具有开断与关合功能合一、动静触头分合可视等性能,是首台满足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3月发布的《10kV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技术条件》的消弧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公司 科技成果 常州 江苏 10kV配网 旁路开关 带电作业 技术创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供电公司创新班组建设管理模式
3
作者 黄伟民 孔珏 《农电管理》 2013年第2期7-7,共1页
常州供电公司作为江苏省电力公司《班组精益化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单位,以试点工作为契机,以精益化管理实践为载体,创新了班组建设管理模式,提升了班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圆满完成了项目试点工作。
关键词 建设管理模式 供电公司 创新 常州 江苏省电力公司 试点单位 生产效率 班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供电公司首批技师创新工作室成立
4
作者 薛飞 吴建周 《农电管理》 2010年第8期6-6,共1页
6月25日,常州供电公司举行了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此举为常州供电公司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平台和载体。
关键词 供电公司 创新平台 工作室 常州 技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供电系统中的GIC监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阳 刘明光 +3 位作者 钱学成 王昕 宗伟 王金志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6,共6页
地磁暴发生时导致地表产生感应电势(ESP),ESP作用到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的接地点,在牵引变压器、接触网、大地中形成地磁感应电流(GIC),可能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个问题,从机理出发,分析了GIC侵入供电系统的可能性及对牵引变... 地磁暴发生时导致地表产生感应电势(ESP),ESP作用到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的接地点,在牵引变压器、接触网、大地中形成地磁感应电流(GIC),可能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个问题,从机理出发,分析了GIC侵入供电系统的可能性及对牵引变压器的影响。基于霍尔元件的"GIC监测装置"在京广高速铁路鹤壁东牵引变电所投入实测,将监测数据与国家天气监测中心、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地磁暴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监测到GIC,其最大值达72A。这在中国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第一次实际监测出GIC,为研究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的GIC提供了直接证据。分析数据发现:地磁暴指数越大,GIC越大;当地磁暴达到一定水平之后,Kp指数增加,导致GIC呈超线性增加,值得高速铁路设计和运营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高速铁路安全 地磁暴 GIC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双向调节能力的混合储能平滑风电控制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纪坤华 王云 +1 位作者 邓丽娜 赵耀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为有效平滑风电出力,避免电池频繁充放电,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的并网功率平滑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模型预测控制获取风电目标出力与混合储能总输出参考功率;然后,设计了基于超级电容荷电状态的模糊自适应时间常数的一阶低通... 为有效平滑风电出力,避免电池频繁充放电,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的并网功率平滑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模型预测控制获取风电目标出力与混合储能总输出参考功率;然后,设计了基于超级电容荷电状态的模糊自适应时间常数的一阶低通滤波法,对超级电容与锂电池实现自适应功率分配;接着基于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不平衡指标设计了模糊荷电状态优化控制,同时设计了改进双储能工作模式及相应切换规则以避免荷电状态越限;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模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平滑风电并网功率,减小储能容量与功率配置,还可以减小锂电池的充放电切换次数,提高系统的双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平滑 混合储能 双储能 模型预测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硅橡胶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伍雪峰 段家振 +3 位作者 史如新 刘洪涛 何轶聪 任显铭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2,共7页
为解决硅橡胶电缆表面印字污染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硅橡胶进行表面处理。以交流电源激励针-环结构电极产生氩气等离子体射流,对不同移动速度下的硅橡胶电缆表面进行动态处理,系统研究处理速度对硅橡胶电缆憎水性、沿面... 为解决硅橡胶电缆表面印字污染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硅橡胶进行表面处理。以交流电源激励针-环结构电极产生氩气等离子体射流,对不同移动速度下的硅橡胶电缆表面进行动态处理,系统研究处理速度对硅橡胶电缆憎水性、沿面耐压和击穿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EDS检测硅橡胶表面物理形貌和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射流静态处理会导致材料表面温度升高,而动态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温升。处理后硅橡胶的水接触角和闪络电压均有小幅度下降。随着处理速度增大,硅橡胶的憎水性和电气绝缘性能逐渐恢复。5mm/s处理条件下,硅橡胶表面抗油墨粘接性显著提高。结合物化特性结果可知,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后硅橡胶表面交联聚合程度提高,界面分子扩散运动受到阻碍,进而降低了硅橡胶表面自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 表面改性 硅橡胶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分析的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案 被引量:63
8
作者 李成 杨秀 +3 位作者 张美霞 王海波 叶建华 陈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24,共5页
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综合了功率型储能元件和能量型储能元件的优势,避免了单一储能技术的不足,是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储能在大功率、大容量、波动性较强的应用场合,在分析负荷特性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储能系统... 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综合了功率型储能元件和能量型储能元件的优势,避免了单一储能技术的不足,是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储能在大功率、大容量、波动性较强的应用场合,在分析负荷特性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储能系统总容量配置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成本分析的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的混合配置方案。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超级电容器 蓄电池 Ragone曲线 等效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51
9
作者 潘峰 程浩忠 +2 位作者 杨镜非 张澄 潘震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9-42,共4页
对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e Function,RBF)作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进行了研究。作者使用基于 SVM 的回归估计算法建立了回归估计函数表达式,给出了SVM 网络结构;采用江苏省某市的... 对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e Function,RBF)作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进行了研究。作者使用基于 SVM 的回归估计算法建立了回归估计函数表达式,给出了SVM 网络结构;采用江苏省某市的实际负荷数据,按照不同的负荷日属性和历史负荷数据进行样本选择,使用 LIBSVM 算法和适当的核函数进行了负荷预测,并将该预测结果同由时间序列及 BP 神经网络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LIBSVM 核函数 RBF 实际负荷 数据 回归估计 短期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位芳纶短切纤维/浆粕的配比对芳纶绝缘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廖瑞金 李萧 +1 位作者 杨丽君 柏舸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为了研究间位芳纶短切纤维和浆粕的配比对间位芳纶绝缘纸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实验室制备了不同纤维配比的芳纶绝缘纸,测量了芳纶纸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芳纶纸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的频域介电曲线,以及在工频电... 为了研究间位芳纶短切纤维和浆粕的配比对间位芳纶绝缘纸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实验室制备了不同纤维配比的芳纶绝缘纸,测量了芳纶纸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芳纶纸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的频域介电曲线,以及在工频电压下的击穿场强。对比了芳纶绝缘纸和410型Nomex纸的拉伸性能、介电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并结合芳纶纤维的结晶性能及形态分析了纤维配比对芳纶纸拉伸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短切纤维含量的增加,芳纶纸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相对介电常数逐渐减小,介质损耗在低频段(10^-1-10^2 Hz)逐渐增大而在高频段(10^4-10^6 Hz)变化不大,击穿场强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实验室自制的芳纶绝缘纸的热稳定性已达到Nomex纸的水平,拉伸性能介于Nomex纸横、纵向性能之间。当短切纤维含量较多时,会向芳纶纸中引入较多的微小孔洞,导致芳纶纸的击穿场强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芳纶纸 介电性能 频域介电谱 击穿场强 NOMEX纸 绝缘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直流融冰绝缘化改造对地线绝缘子与并联放电间隙的电气要求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秀娟 夏潮 +3 位作者 朱海宇 马振国 殷禹 张晔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33-2738,共6页
为满足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直流融冰的需要,同时解决环流损耗和易遭雷击断股等问题,须将OPGW接地方式由目前常用的逐塔接地改造为分段或全线绝缘、单点接地方式;OPGW经地线绝缘子及其并联放电间隙与杆塔相连。为此,提出了OPGW直流融... 为满足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直流融冰的需要,同时解决环流损耗和易遭雷击断股等问题,须将OPGW接地方式由目前常用的逐塔接地改造为分段或全线绝缘、单点接地方式;OPGW经地线绝缘子及其并联放电间隙与杆塔相连。为此,提出了OPGW直流融冰绝缘化改造对并联放电间隙的电气要求,分别对正常运行时、地线直流融冰条件下和雷击情况下的并联放电间隙电气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并联放电间隙距离选择应满足感应电压和直流融冰电压的耐受要求,还应保证并联放电间隙在雷电过电压下可靠击穿;要满足工频感应电压的耐受要求,间隙距离可取20~100 mm;要满足直流融冰电压为-20 k V×(1±10%)的耐受要求,间隙距离应大于60 mm;考虑到间隙放电的分散性,间隙距离宜适当增大,推荐值为70~80 mm;70~80 mm间隙距离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一般不大于100 k V,线路遭受雷击时,地线绝缘子与并联放电间隙所承受的电压至少为885 k V,甚至高达数MV,并联放电间隙能可靠击穿,从而确保地线绝缘子的运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可为OPGW直流融冰绝缘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W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逐塔接地 单点接地 地线绝缘子 并联放电间隙 直流融冰 绝缘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弧线圈并联中阻选线的单相接地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志成 付慧 +2 位作者 凌建 谢楠 李长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4-1058,共5页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工况复杂,导致选线装置准确率低,影响供电可靠性。为提高选线装置的选线准确率分析了消弧线圈并联中电阻接地选线原理,并进行了35kV系统在金属性、砂土、水泥板、碎石堆、柏油板等工况下的单相接地试验。试验分析发现:...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工况复杂,导致选线装置准确率低,影响供电可靠性。为提高选线装置的选线准确率分析了消弧线圈并联中电阻接地选线原理,并进行了35kV系统在金属性、砂土、水泥板、碎石堆、柏油板等工况下的单相接地试验。试验分析发现:选线装置能增大阻性电流信号,克服消弧线圈补偿等影响;利用线路零序电流增量可进行故障选线,并能正确区分母线与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常见接地工况过渡接地电阻的大小依次为柏油板、水泥板、碎石堆、砂土;选线装置在接地过渡电阻很高时可能不动作。PSCAD数字仿真试验得出的规律与试验情况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选线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选线装置 消弧线圈并联中电阻 35 KV系统 单相接地试验 接地过渡电阻 PS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陵变220 kV GIS的漏气检修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振宇 何正兴 俞澄一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7,102,共6页
500 kV晋陵变220 kV GIS设备发生SF6泄漏问题,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经多方协作,对泄漏的GIS设备进行了漏气消缺工作:先由厂方人员对漏气气室进行检修(一个月后,厂家与用户对GIS泄露原因进行了联合调查);后由中试所人员对检修... 500 kV晋陵变220 kV GIS设备发生SF6泄漏问题,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经多方协作,对泄漏的GIS设备进行了漏气消缺工作:先由厂方人员对漏气气室进行检修(一个月后,厂家与用户对GIS泄露原因进行了联合调查);后由中试所人员对检修部分进行基于LC谐振原理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通过后,对停役的GIS设备恢复运行。最后介绍了该次220 kV GISⅠ、Ⅱ母停役检修对区域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SF6 DS操作头 耐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容量在分布式发电中对数字保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花丽丹 陆于平 +1 位作者 吴罡 许广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6,共5页
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对继电保护有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DG的积极作用,减轻DG对电力系统传统保护的不利影响,基于传统电流保护原理,分析了接有DG的配电网保护配合性,并从保护配合性及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对继电保护有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DG的积极作用,减轻DG对电力系统传统保护的不利影响,基于传统电流保护原理,分析了接有DG的配电网保护配合性,并从保护配合性及供电可靠性角度探讨了DG注入容量问题。DG容量的计算原则是:DG下游故障时,保护不能误动,相邻保护之间的动作时间应留有裕度;上游故障时,保护不能拒动,DG容量不宜太小。还要保证最接近故障点的保护最先动作,保持保护配合性。就DG容量对传统过流保护的影响作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DG容量应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会引起保护误动或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配电网 配合性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相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3
15
作者 谢小荣 王银 +2 位作者 刘华坤 贺静波 徐振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9-194,共6页
针对现有基于基波相量检测的动态监测装置和系统不能满足精确检测次(超)同步谐波的要求,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检测次(超)同步谐波和基波相量的新方法,它改进了现有定间隔采样相量校正算法,通过自动频率检测、多模式滤波和相量校正方法,可在... 针对现有基于基波相量检测的动态监测装置和系统不能满足精确检测次(超)同步谐波的要求,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检测次(超)同步谐波和基波相量的新方法,它改进了现有定间隔采样相量校正算法,通过自动频率检测、多模式滤波和相量校正方法,可在信号内包含多个非整次谐波分量的情况下,高精度检测出所有次(超)同步谐波和基波相量。给出了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实现,采用理想测试信号和工程实际数据测试并验证了方法的精度和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谐振 相量校正算法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工况的输电线路本体结构安全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葛乐 杨志超 +3 位作者 胡波 朱辉 龚灯才 资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08-113,共6页
针对基于在线监测装置的输电线路安全评价的准确性、成本和可靠性等问题,提出通过校核部件运行应力与实际强度的线路本体结构安全评价新方法。应用还原论和反演论思想,构建复杂工况条件下多模态线路力学模型,推导相应部件应力求解方法;... 针对基于在线监测装置的输电线路安全评价的准确性、成本和可靠性等问题,提出通过校核部件运行应力与实际强度的线路本体结构安全评价新方法。应用还原论和反演论思想,构建复杂工况条件下多模态线路力学模型,推导相应部件应力求解方法;考虑部件长期运行强度影响因素及评判专家知识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强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J2EE的SSH(Swing,Spring,Hibernate)三层架构,设计并开发相应的安全评价系统。应用实例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可为电网安全措施与预控调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安全评价 结构建模 模糊综合评价 SSH三层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被引量:7
17
作者 翟学锋 刘金官 +6 位作者 余荣云 浦南桢 王中元 王再骏 周栋骥 曹良 沈镜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5-69,共5页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结合江苏电网实际情况制定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具体反事故技术措施,从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防止继电保护事故、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防止大型...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结合江苏电网实际情况制定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具体反事故技术措施,从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防止继电保护事故、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防止接地网事故、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防止全厂停电事故8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规定。配合要求认真贯彻,确保电力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安全自动装置 反事故技术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29
18
作者 虞坚阳 王科龙 +2 位作者 秦勇明 王曙宁 凌万水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4,共7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高渗透率接入,配电网的结构由传统的辐射型变成了一个多端电源结构。受分布式电源注入短路电流的影响,传统的基于过流保护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可能失效。通过研究主动配电网故障电流的特性,得出了电流相位差与故障位...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高渗透率接入,配电网的结构由传统的辐射型变成了一个多端电源结构。受分布式电源注入短路电流的影响,传统的基于过流保护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可能失效。通过研究主动配电网故障电流的特性,得出了电流相位差与故障位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FA)故障定位方法,各终端根据自身和相邻设备的故障过流信息及故障电流相位进行分布式计算,共同实现主动配电网的故障定位。该方法适用于多电源、多分支、多联络的复杂主动配电网,且不依赖于电压信息,各终端采用分布式决策,故障定位准确。最后利用DIg SILENT仿真与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主动配电网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开关传动机构的误差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炜 刘明光 +2 位作者 田浩 宋超伟 钱学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隔离开关传统的传动机构为交叉四连杆机构,机构中铰间隙的存在降低了机构的传动精度。文中基于连续接触模型对交叉四连杆机构建模,利用MATLAB对从动拐臂转动角度的误差值进行求解,得出当铰间隙达到4 mm时,转动角度误差值接近4°,引... 隔离开关传统的传动机构为交叉四连杆机构,机构中铰间隙的存在降低了机构的传动精度。文中基于连续接触模型对交叉四连杆机构建模,利用MATLAB对从动拐臂转动角度的误差值进行求解,得出当铰间隙达到4 mm时,转动角度误差值接近4°,引起导电臂的位置偏移为26.5 mm,且位置偏移与间隙值成近似线性增长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锥齿轮传动机构,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机构的传动精度进行分析,得出新型传动机构的传动误差均值为0.001°。与交叉四连杆机构相比,锥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提高99%以上,有利于开关分、合闸到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四连杆机构 铰间隙 锥齿轮传动机构 蒙特卡洛法 传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受端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汤奕 朱亮亮 +2 位作者 陈斌 张玉红 郭小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1,共7页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相互耦合,其无功电压特性更为复杂。如何评价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亟待研究。首先提出了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并基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相互耦合,其无功电压特性更为复杂。如何评价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亟待研究。首先提出了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并基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了分层接入电压稳定因子的计算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直流控制方式和不同网架结构时的电压稳定因子大小,分析了多种运行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结果表明,直流系统采用整流侧定电流或功率,逆变侧均定电压控制方式最有利于受端系统换流母线的电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方式 控制方式 电压稳定因子 雅克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