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无脊椎动物资源现状
1
作者 陶君 刘欣 +5 位作者 黄运梅 陈桂枝 康宁 程方 吴铙彤 喻晶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59-62,共4页
为评估该保护区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野外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共鉴定出124种土壤无脊椎动物,涵盖124种不同类别,分属3门4... 为评估该保护区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野外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共鉴定出124种土壤无脊椎动物,涵盖124种不同类别,分属3门4纲12目35科。包括昆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这些无脊椎动物在凋落物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无脊椎动物 调查 生物多样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底栖生物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朱晋圮 陈新贵 +2 位作者 张粤 曾燕娜 陈桂枝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69-73,79,共6页
为评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不同季节对保护区内的1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共记录到底栖生物1038个,隶属于3门6纲17目49科96种。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多样... 为评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不同季节对保护区内的1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共记录到底栖生物1038个,隶属于3门6纲17目49科96种。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多样性,其中节肢动物门物种最为丰富,占总种类数的83.33%。此外,评估了生物密度、丰富度指数(d_(M))和Shannon-Wiener指数(H'),以量化生物多样性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多样性 生物密度 丰富度指数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市建成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晓楠 段智钊 +4 位作者 李双霜 甘加俊 林奕军 饶世树 秦思思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0期1-7,共7页
广东惠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维护湾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惠州市建成区湿地资源的有效监管,以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利用“3S”技术,对建成区2018~202... 广东惠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维护湾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惠州市建成区湿地资源的有效监管,以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利用“3S”技术,对建成区2018~2020年间的湿地资源变化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加强湿地资源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建成区湿地资源丰富,由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组成,共有4类13型;②2018~2020年,建成区湿地资源呈衰退趋势,湿地面积由2018年的22381.22 hm^(2),下降至2020年的21322.53 hm^(2),自然因素(气温、降水量)和人为因素(用水需求量、政策调控等)是驱动湿地资源变化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建成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补偿和损失赔偿机制,同时加强宣传,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资源 驱动 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首冕 钟志强 +5 位作者 李艺 曾向武 林少娜 段智钊 严云仙 秦思思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海丰湿地在水鸟保护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国际珍贵水鸟、濒危水禽等的重要栖息场所,也是我国水鸟保护网络的重要节点。对此对海丰湿地的植物植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资源... 海丰湿地在水鸟保护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国际珍贵水鸟、濒危水禽等的重要栖息场所,也是我国水鸟保护网络的重要节点。对此对海丰湿地的植物植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海丰湿地的生态价值设定8个服务价值评估指标,采用直接价值法、成本替代法等方法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海丰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09科308属437种,鱼类13目42科71属79种,两栖动物1目5科10种,爬行动物2目7科11种,鸟类16目43科120种,哺乳类4目5科10种。(2)海丰湿地生态服务年总价值85 290.57万元,渔业产值、栖息地服务等价值类型为湿地生态价值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态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湿地 资源调查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钟锦城 徐瑞霞 +4 位作者 林宜舟 罗素娜 钟烨瑶 彭志远 黄舒雯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97-104,共8页
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省级自然保护区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设置了40个1 km×1 km的公里网络和40个相机位点,总计拍摄照片48248张,有效照片达12112张... 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省级自然保护区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设置了40个1 km×1 km的公里网络和40个相机位点,总计拍摄照片48248张,有效照片达12112张,共调查到了鸟兽12目11科45种,其中鸟类有9目3科35种,兽类有3目8科1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同时,以鸟类多样性为基础,将其Gleason指数与广东省内其他保护区的进行对比,发现本保护区Gleason指数相对较小,提示鸟类多样性较低,推测这与人类干扰后红锥林内植物多样性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锡涛 段智钊 +4 位作者 钟志强 李艺 谢首冕 林少娜 曾向武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63-72,共10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主体,更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在保护区内开展长期、有效的监测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为此,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海丰鸟类...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主体,更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在保护区内开展长期、有效的监测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为此,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纪录到鸟类15目43科120种,种类上雀形目鸟类最多,数量上鹳形目鸟类最多;居留型上,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3.33%和41.67%;鸟类区系以古北种为主,占鸟类总数的42.50%;季节上,冬季物种数与个体数为四季最高;海丰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鸟类众多,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1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物种19种;CITES附录Ⅱ 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 鸟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奕军 甘加俊 +2 位作者 熊晴帆 严云仙 秦思思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149-152,共4页
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76科589属939种,动物10纲52目57科427种。对保护区进行了分析表明:保护区目前存在因人工养殖、垃圾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 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76科589属939种,动物10纲52目57科427种。对保护区进行了分析表明:保护区目前存在因人工养殖、垃圾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生物资源动态监测、红树林保护、鹭鸟繁殖地保护等6项保护管理的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湿地管理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黑翅长脚鹬繁殖生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首冕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175-177,180,共4页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有鸟卵的为37个,黑翅长脚鹬大多将巢修筑在离开水面的滩涂芦苇中,巢距水面平均距离为47 m(0~400 m),巢址处的植被密度为9.4株/m^(2),巢周围的植被密度为23.7株/m^(2)。巢比较简陋,巢材以无瓣海桑、芦苇为主;巢外径平均为16.7 cm(14~20 cm),巢内径平均为15.6 cm(13~20 cm),巢深平均为2.9 cm(1.5~4.0 cm);巢外径、内径均显著大于北方的巢,而巢深无显著差异。海丰的黑翅长脚鹬窝卵数以4枚居多,平均为3.108枚,卵的长径为42.8 mm(39.9~47.1 mm),短径为31.2 mm(29.4~32.9 mm),与北方的卵大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长脚鹬 繁殖生态 巢生境 巢特征 卵特征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植荔荔 《农家科技》 2024年第29期155-157,共3页
红树林对于维持沿海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自然、人为因素,许多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本文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如树种选择、育苗技术、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详细讨论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具体案例展示技术... 红树林对于维持沿海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自然、人为因素,许多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本文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如树种选择、育苗技术、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详细讨论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具体案例展示技术应用效果,为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态修复 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种扩散模型构建广东沿海地区黑脸琵鹭的功能性生态廊道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锡涛 钟志强 +5 位作者 修晨 林少娜 李艺 曾向武 段智钊 谢首冕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扩散是最难表观的参数之一。这导致了功能性生态廊道在构建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主要包括(1)如何表观物种的扩散趋势;(2)如何利用物种扩散模式确定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的间距值。鉴于此,以2010—2020年广东沿海地区的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扩散模型,获得了它们的扩散意愿链、踏脚石间距值的估算方法,并完成了功能性生态廊道的空间布局。结果如下:(1)黑脸琵鹭具有北向、东向和西向的扩散意愿链;(2)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间的适宜间距为33~50 km;(3)以此间距为参考,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可以保持黑脸琵鹭中等强度的扩散强度,以稳定种群的扩散加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增长速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扩散的源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扩散 栖息地 保护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惠州市建成区湿地鸟类多样性及保护热点区域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智钊 牛晓楠 +4 位作者 熊晴帆 黄志文 李双霜 刘微 欧阳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22-29,共8页
广东省惠州市建成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同时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徒路线上中端位置,在全球候鸟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城市化发展加剧了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破碎与萎缩,威胁着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 广东省惠州市建成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同时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徒路线上中端位置,在全球候鸟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城市化发展加剧了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破碎与萎缩,威胁着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建成区湿地鸟类多样性保护,在建成区湿地鸟类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AP分析方法对湿地鸟类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热点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共调查记录到鸟类14目42科136种,有珍稀濒危物种12种;(2)建成区的北部和西部是鸟类丰富度最高区域,同时也是保护热点区域,在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地位。建议将尚未纳入自然保护地内鸟类丰富度高的热点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在北部和西部之间建立生态廊道,以实现对鸟类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鸟类 多样性 冷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分析(RDA)的红树林水鸟物种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屈明 刘源志弘 +4 位作者 邓诗泉 刘曦庆 梁惠玲 杨锡涛 于冬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11-19,共9页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水鸟多样性被认为是衡量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水鸟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会导致其栖息地选择的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影响了红树林水鸟的物种多样性。开展红树林水鸟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从景观尺度研究...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水鸟多样性被认为是衡量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水鸟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会导致其栖息地选择的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影响了红树林水鸟的物种多样性。开展红树林水鸟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从景观尺度研究影响水鸟多样性的因子,可为广东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水鸟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水鸟物种组成及动态变化,并应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探讨了影响红树林水鸟多样性的因子及相关性。结果如下:(1)广东红树林水鸟物种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和香农指数分别由2018年的56种、10种和2.4921提升至2022年的88种、23种和2.7423;(2)RDA检验显示水鸟类群各典型轴对物种-景观因子关系方差的累积解释均超过96%,且蒙特卡罗排列检验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前两个典型轴可以很好地解释水鸟物种与景观因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3)RDA分析表明红树林面积、滩涂面积和水产养殖池面积是影响水鸟多样性的正向因子,人为干扰因子如道路和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水鸟多样性的负向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水鸟 物种组成 影响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发现黄家岭脊蛇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汝怡 刘志发 +4 位作者 黄松 吴铙彤 晁丽芳 潘虎君 张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87,共1页
2021年9月5日,于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茅坪村(113°1'47.993"E,24°59'24.290"N)发现1号亚成体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确定为闪皮蛇科Xenodermidae脊蛇属Achalinus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 Huang, Peng, Hu... 2021年9月5日,于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茅坪村(113°1'47.993"E,24°59'24.290"N)发现1号亚成体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确定为闪皮蛇科Xenodermidae脊蛇属Achalinus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 Huang, Peng, Huang, 2021,标本保存于黄山诺尔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馆藏号:HNB2023001)(图1)。黄家岭脊蛇为Huang等(2021)依据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黄家岭村和黄山区浮溪村标本描述的蛇类新物种。该蛇目前在我国已知分布于模式产地安徽省黄山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故此次采集和拍到的黄家岭脊蛇是广东省首次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黄山市 模式产地 梅花镇 茅坪村 形态鉴定 黄山区 首次记录 祁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途径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甘加俊 林奕军 +4 位作者 熊晴帆 欧阳晟 李双霜 秦思思 严云仙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41-46,49,共7页
由于生态修复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调节能力,结构与功能向着有序方向演化的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修复及生境营造相结合是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相关规范标准及其他文件的相关规定为指导,针... 由于生态修复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调节能力,结构与功能向着有序方向演化的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修复及生境营造相结合是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相关规范标准及其他文件的相关规定为指导,针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的现实状况,结合保护区总体规划,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为依托,提出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和规划思路,并围绕重点海岸滩涂修复、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修复与生态修复动态智能化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给出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 生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关系下环颈鸻与白额燕鸥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志强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谢首冕 曾向武 秦思思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34-36,共3页
掌握竞争关系下鸟类繁殖生态,有利于加强鸟类繁殖地的管理,促进鸟类资源的保护。为此,于2020年6~7月间,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湖东分区选取了13个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ernus)繁殖巢,17个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繁殖巢... 掌握竞争关系下鸟类繁殖生态,有利于加强鸟类繁殖地的管理,促进鸟类资源的保护。为此,于2020年6~7月间,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湖东分区选取了13个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ernus)繁殖巢,17个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繁殖巢,探讨了种间竞争关系对两种鸟类繁殖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巢址选择方面,它们均于地面营巢,白额燕鸥巢址周围较环颈鸻巢址更为裸露,环颈鸻多选择可以就近捕食的地方,白额燕鸥对于巢址选择则相对要求较低;②环颈鸻的种内巢间距较大,白额燕鸥的种内巢间距较小,环颈鸻与白额燕鸥之间的巢间距最大为143.62 m,最小的仅为8.9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湿地 环颈鸻 白额燕鸥 巢址选择 繁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塭养殖池是保护冬季水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双霜 林少娜 +5 位作者 钟志强 李艺 谢首冕 曾向武 段智钊 邓志芳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27-33,36,共8页
为探讨渔塭养殖池(一种利用潮汐进行人工水产养殖)是否有利于水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至2020年的冬季,在调查了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的水鸟、湿地资源、渔塭养殖等的基础上,利用物种丰富度格局预测方法(GAP)对海丰湿地的越冬水鸟... 为探讨渔塭养殖池(一种利用潮汐进行人工水产养殖)是否有利于水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至2020年的冬季,在调查了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的水鸟、湿地资源、渔塭养殖等的基础上,利用物种丰富度格局预测方法(GAP)对海丰湿地的越冬水鸟丰富度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估,探讨了渔塭养殖池对越冬水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到水鸟有6目11科52种;联安围湿地和大湖湿地的水鸟物种丰富度渔塭养殖池的高于其他类型湿地的;公平水库湿地非渔塭养殖场(人工养殖场)的水鸟物种丰富度高于水库区域。说明了人工养殖场,特别是渔塭养殖场在维持水鸟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地位。针对不同类群水鸟的栖息地要求,提出了对渔塭进行适当管理,以增加栖息地的可用面积;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渔塭养殖户的水鸟保护积极性;建立健全的市场激励机制,鼓励渔塭养殖户保持现有养殖模式等水鸟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湿地 渔塭 水鸟 保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白额燕鸥繁殖期行为节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3 位作者 李艺 谢首冕 曾向武 欧阳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49-152,共4页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是全球“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经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鸟类的觅食、繁殖、候鸟迁徙停留、越冬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海丰国际湿地的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7月...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是全球“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经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鸟类的觅食、繁殖、候鸟迁徙停留、越冬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海丰国际湿地的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7月份,选取了白额燕鸥巢17个,利用红外相机对白额燕鸥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获得了35种具体行为,并将其归纳分类为孵卵、调姿、理羽、晾卵、育雏、离巢、警觉以及其他8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行为节律,探讨了影响其行为时间分配的因素,以期为更好地保护白额燕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额燕鸥 海丰湿地 繁殖期 行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颈鸻孵化期行为初探
18
作者 谢首冕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53-155,158,共4页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样法每间隔5 min对孵化期内的环颈鸻的行为进行采样并记录。参考水鸟类行为分类,将环颈鸻孵化期的行为定义为6种:分别是调整行为、孵卵行为、回巢行为、离巢行为、晾卵行为、修巢行为,统计得出孵化期各行为出现的比例分别为:孵卵行为56%,离巢行为25%,调整行为9.6%,晾卵行为8%,回巢行为1%,修巢行为0.4%。对孵化期的三种主要行为日节律统计,结果表明:孵化行为在每天的0~7时和17~24时出现高峰,且明显高于离巢行为和调整行为,在11~14时处于低潮;离巢行为在0~4时出现低潮,7~9时出现高峰,10~14时再次出现低潮,15~17时达到峰值;晾卵行为在每天的10时~14时时出现频率最高,其他时间段出现频次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颈鸻 孵化期行为 日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19
作者 杨锡涛 柯素强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60-164,1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鸥 种间竞争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