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上)——从郭沫若历史剧说起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3,共9页
本文从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四大战国历史剧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展开贯通文学史和批评理论的漫谈。这一漫谈试图容纳理论论争和文本实践的多种线索,“上篇”不仅追踪郭沫若历史剧的起源构型,而且回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学观...
本文从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四大战国历史剧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展开贯通文学史和批评理论的漫谈。这一漫谈试图容纳理论论争和文本实践的多种线索,“上篇”不仅追踪郭沫若历史剧的起源构型,而且回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学观的最初交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剧《济金根》的批评。《济金根》通信中的革命悲剧观和辩证史观又引向卢卡奇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历史小说、历史剧的研究。卢卡奇对现实主义对“现在的必然前史”的阐发,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的针对性,和中国左翼的“典型”“讽喻”等问题论争也息息相关。这些线索的提出也为“下编”做出准备,以便批判性地理解郭沫若历史剧在革命诗学中的矛盾性展开乃至翻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郭沫若
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历史主义
“席勒式”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下)——从郭沫若历史剧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10,共18页
本文以“上篇”为基础,深入到郭沫若重庆时期的四大战国悲剧的构造内部,直面“时代精神”的戏剧“翻译”之中“必要的时代错误”。一方面把这些历史剧置于悲剧理论的问题谱系之中,另一方面又重视它们在中国战时思想文化论争中的特殊占位...
本文以“上篇”为基础,深入到郭沫若重庆时期的四大战国悲剧的构造内部,直面“时代精神”的戏剧“翻译”之中“必要的时代错误”。一方面把这些历史剧置于悲剧理论的问题谱系之中,另一方面又重视它们在中国战时思想文化论争中的特殊占位,认为郭沫若的戏剧“同化”和政治“疏泄”形成了一种历史体验和认知的模式。而戏剧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在重庆左翼的史学和戏剧的交织中,指向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悲剧性”的一种革命认知,尤其表现在郭沫若和侯外庐的同志间争论上,更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强调郭沫若的戏剧结构透露出一种“人民”的历史想象及其政治矛盾。历史认知脱离不了悲剧视野,而悲剧性体验又隐含于中国革命进程本身的历史感之中。于是,本文转向布莱希特《伽利略传》这样一部作为“悲剧的否弃”的史诗剧,寻找国际左翼文化中的另一个历史剧难题的参照。最终也涉及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在诗学和史学模式上的种种翻转、变化。从马克思到卢卡奇,从郭沫若到布莱希特,历史剧的问题关乎革命和革命危机的历史境遇,导向“现在”的历史化。历史剧代表了革命“现在”中的历史再现、想象和认识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本身也是这场危机的一部分,这一点,集中、剧烈而持续地体现在中国左翼文化的演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侯外庐
卢卡奇
历史剧
悲剧
布莱希特
《屈原》
《蔡文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上)——从郭沫若历史剧说起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璞
机构
布兰代斯大学德语、俄语和亚洲语言文学系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3,共9页
文摘
本文从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四大战国历史剧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展开贯通文学史和批评理论的漫谈。这一漫谈试图容纳理论论争和文本实践的多种线索,“上篇”不仅追踪郭沫若历史剧的起源构型,而且回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学观的最初交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剧《济金根》的批评。《济金根》通信中的革命悲剧观和辩证史观又引向卢卡奇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历史小说、历史剧的研究。卢卡奇对现实主义对“现在的必然前史”的阐发,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的针对性,和中国左翼的“典型”“讽喻”等问题论争也息息相关。这些线索的提出也为“下编”做出准备,以便批判性地理解郭沫若历史剧在革命诗学中的矛盾性展开乃至翻转。
关键词
历史剧
郭沫若
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历史主义
“席勒式”
鲁迅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下)——从郭沫若历史剧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璞
机构
布兰代斯大学德语、俄语和亚洲语言文学系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10,共18页
文摘
本文以“上篇”为基础,深入到郭沫若重庆时期的四大战国悲剧的构造内部,直面“时代精神”的戏剧“翻译”之中“必要的时代错误”。一方面把这些历史剧置于悲剧理论的问题谱系之中,另一方面又重视它们在中国战时思想文化论争中的特殊占位,认为郭沫若的戏剧“同化”和政治“疏泄”形成了一种历史体验和认知的模式。而戏剧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在重庆左翼的史学和戏剧的交织中,指向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悲剧性”的一种革命认知,尤其表现在郭沫若和侯外庐的同志间争论上,更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强调郭沫若的戏剧结构透露出一种“人民”的历史想象及其政治矛盾。历史认知脱离不了悲剧视野,而悲剧性体验又隐含于中国革命进程本身的历史感之中。于是,本文转向布莱希特《伽利略传》这样一部作为“悲剧的否弃”的史诗剧,寻找国际左翼文化中的另一个历史剧难题的参照。最终也涉及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在诗学和史学模式上的种种翻转、变化。从马克思到卢卡奇,从郭沫若到布莱希特,历史剧的问题关乎革命和革命危机的历史境遇,导向“现在”的历史化。历史剧代表了革命“现在”中的历史再现、想象和认识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本身也是这场危机的一部分,这一点,集中、剧烈而持续地体现在中国左翼文化的演进中。
关键词
郭沫若
侯外庐
卢卡奇
历史剧
悲剧
布莱希特
《屈原》
《蔡文姬》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上)——从郭沫若历史剧说起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下)——从郭沫若历史剧谈起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