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oral Stuff of Narratives
1
作者 Paolo Tortonese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The Ethical Turn is commonly supposed to have occurred around 1988.In that year,Wayne C.Booth published The Company We Keep,a book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attempt to rehabilitate moral judgement in literary critics... The Ethical Turn is commonly supposed to have occurred around 1988.In that year,Wayne C.Booth published The Company We Keep,a book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attempt to rehabilitate moral judgement in literary critics and theory.The Ethical Turn can have various consequences for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In this paper,I try to describe and examine some,mainly those that concern the possibility of an ethics-based narratology.Are the attempts to define it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satisfactory?What kind of description of narrative structures can they give us?Must an ethics-based narratology be focused on the notion of character?Can it deal with the notion of plot,with the problem of temporality?Should it be necessarily linked with one of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ethical philosophy?Do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tendencies lead us to different kinds of narratology?After discussing these questions,I propose some path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moral narrat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S POETICS NOVEL NARRATOLOGY ARISTOT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西王母图像与西方女神像之关系及其背景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煜 唐熙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5,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早期和同时期的各种女神像较为全面地对比和细节观察,发现汉代西王母图像中不仅有西方某种女神像及其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且附会了来自多种女神像的多种因素。当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地,西域流行的各种女神信仰和女神...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早期和同时期的各种女神像较为全面地对比和细节观察,发现汉代西王母图像中不仅有西方某种女神像及其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且附会了来自多种女神像的多种因素。当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地,西域流行的各种女神信仰和女神像便有可能被附会到西王母的信仰和图像中。在汉代中西文化交流和西王母信仰的双重背景下,西王母图像与西方女神像产生了一次生动的互动。文化交流的研究中还应该特别注意文化的嫁接和附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王母 西域 女神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诞及其出路:作为起点的《局外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如果从中文学界未曾关注的三条加缪创作笔记出发,重新梳理《局外人》的逻辑与意涵的话,则可以看出小说的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明线是默尔索在意识到生活的荒诞之后如何与之保持距离不断逃避并由此落入虚无成为其生活的"局外人"... 如果从中文学界未曾关注的三条加缪创作笔记出发,重新梳理《局外人》的逻辑与意涵的话,则可以看出小说的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明线是默尔索在意识到生活的荒诞之后如何与之保持距离不断逃避并由此落入虚无成为其生活的"局外人",暗线则是他暗合于"身体与瞬间的双重真相"之后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从而打破其"局外人"的生存状态。在否定与肯定之间揭示加缪如何将《局外人》塑造为一个起点,不止是其创作的起点,也是其追问"生者何为"的起点,更是其用一生创作走出的通向生存之阳光道路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局外人》 荒诞 起点 对妥协的扬弃 自然中的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中国东部雨季水汽输送垂直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施逸 江志红 李肇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区域源汇归属法,追踪1961~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进过程中各雨季后向轨迹,定量确定各雨季不同垂直层上的水汽输送路径与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华南前汛期,低层最主要水...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区域源汇归属法,追踪1961~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进过程中各雨季后向轨迹,定量确定各雨季不同垂直层上的水汽输送路径与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华南前汛期,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轨迹占比达到52.3%,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印度洋通道,占比超过37%;水汽主要源自低层的西太平洋和中国东部地区,水汽贡献均在20%以上。南海季风爆发后的华南前汛期,低层到高层最强水汽通道均为印度洋通道,特别是中层,轨迹数量达到了65.6%;印度洋源地的贡献明显增加,中高层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低层最主要的水汽源地为中国东部和南海。江淮梅雨时低层最主要通道为太平洋通道,中高层最主要通道为印度洋通道,相比华南前汛期,在中高层印度洋通道减弱,而西风通道增强。华北雨季中,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而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欧亚大陆中纬西风通道。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中,最主要的源地为中低层的中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华北雨季中,来自中国东部局地低层的水汽达到了43.1%,表明低层局地蒸发对华北雨季降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维斯与19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玮 吕一民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9-216,共8页
经历了大革命开启的一个世纪的动荡、冲突之后,特别是共和国初年因巴黎公社等事件严重撕裂法国社会情况下,共和派人士一旦执掌第三共和国政权就力求依托理性、民主,在寻求民族团结和精神统一上获得突破,同时还希冀让共和国本身更令人信... 经历了大革命开启的一个世纪的动荡、冲突之后,特别是共和国初年因巴黎公社等事件严重撕裂法国社会情况下,共和派人士一旦执掌第三共和国政权就力求依托理性、民主,在寻求民族团结和精神统一上获得突破,同时还希冀让共和国本身更令人信服地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知识”当时已被视为“进步”最理想的标志,共和派大权在握后始终高度重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在对第三共和国至关重要的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上,时为法国史坛领军人物的拉维斯最为值得关注。他不仅大力倡导和构建符合共和派理念的史学研究,无论是在历史知识的生产还是传播方面均表现活跃,堪称“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鉴此,本文拟在知识史视野下探讨第三共和国前期拉维斯何以在建构拉维斯式史学以及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方面用力甚勤,居功至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维斯 第三共和国 历史学 知识生产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此在生存边界的身体--由海德格尔哲学中的“现身情态”中的“身体”问题说起 被引量:4
6
作者 尚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6,共8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海德格尔相关文本的梳理,说明在海氏哲学中谈论身体问题的可能性,并通过与胡塞尔、亨利等哲学家的对比以及对弗兰克等学者的回应来论证:一方面,此在的情绪是一种具身性的情感,在"现身情态"中现出的"自身&q... 本文试图通过对海德格尔相关文本的梳理,说明在海氏哲学中谈论身体问题的可能性,并通过与胡塞尔、亨利等哲学家的对比以及对弗兰克等学者的回应来论证:一方面,此在的情绪是一种具身性的情感,在"现身情态"中现出的"自身"是此在情感性的身体;另一方面,此在的现出自身也是世界的展开。此在的身体不是广延的躯体,也不是单纯的动物机体,而是此在生存的边界,其一方面将此在限定为是属我的,另一方面又与非我处在一种交互运动中,使此在能够得以通达世界。本文与其说是一种对海德格尔的解读,不如说是经由海德格尔的启发进而探究身体的"实事"本身:身体是情绪与领会,存在与存在者、本真与非本真状态、自身与世界的交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身情态 具身性 情绪 属我性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物与空间——现象学的新进路
7
作者 王睿琦(翻译) 张生(校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从经典著作《物的追问》出发,海德格尔重新触及了形而上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事物的事物性到底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跨越事物才得以建立起一种形而上学。文章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重新抓住在现代物理学中被科学... 从经典著作《物的追问》出发,海德格尔重新触及了形而上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事物的事物性到底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跨越事物才得以建立起一种形而上学。文章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重新抓住在现代物理学中被科学化了的事物,还原其形而上学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经典哲学家们(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和现代现象学家们(胡塞尔、梅洛-庞蒂、萨特)的思想被努力联结在一起,现象学家们对物的概念HX问为我们带来对本质、属性、运动、广延等基本概念新思考。文章追溯和考察了事物这个概念的哲学史与观念史,并借助于这种考察来展现海德格尔的哲学与艺术论的深层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事物性 独一性 本源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的新对象新方法:虚构人口与人口学风格
8
作者 弗朗索瓦兹·拉沃卡 孙莹(译) 唐伟胜(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6,共7页
文章简单回溯了西方人物理论史,指出当代对“虚构人口”的研究兴趣渐浓。“人口学风格”,即一部小说、一种体裁或一个时代“虚构人口”的特征。概念源自作者2015年起开始的一项研究,作者团队建立了一个有15000个有名姓人物和354000个无... 文章简单回溯了西方人物理论史,指出当代对“虚构人口”的研究兴趣渐浓。“人口学风格”,即一部小说、一种体裁或一个时代“虚构人口”的特征。概念源自作者2015年起开始的一项研究,作者团队建立了一个有15000个有名姓人物和354000个无名姓人物的虚构人口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与19世纪中期法国和英国实际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做比较。结果发现:从19世纪早期到中期,小说的平均人物数量有所增加,英国小说的人物数量多于法国小说,女作家小说的人物数量少于男作家,畅销书的人物数量通常多于不那么畅销的小说。作者进而通过比较索菲·柯丹的《克莱尔·达尔博》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举例说明如何对虚构作品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人口统计学分析使得人们可以揭示体裁演变、可以对虚构作品作出一般性假设以及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人口 人口学风格 叙事学 虚构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