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厄庇米修斯的哲学——赫西俄德的人类起源叙事
1
作者
吴雅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0,共6页
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最早讲述了普罗米修斯挑战神王宙斯为人类盗火的神话。他还讲到,作为还击,宙斯送给厄庇米修斯一件礼物:潘多拉。一直以来,普罗米修斯的启蒙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细致阅读和分析文...
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最早讲述了普罗米修斯挑战神王宙斯为人类盗火的神话。他还讲到,作为还击,宙斯送给厄庇米修斯一件礼物:潘多拉。一直以来,普罗米修斯的启蒙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细致阅读和分析文本,揭示普罗米修斯和厄庇米修斯这两个神话形象的辩证关系,领会赫西俄德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的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沉思,同时考察普罗米修斯形象从古至今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西俄德
普罗米修斯
厄庇米修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学是什么
被引量:
1
2
作者
雷蒙.布东
于海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学
定义
非逻辑行动
社会决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谬误与生成:“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和中国新文学
3
作者
韩亮
张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波德莱尔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中国新文学接受下来的历史事实既是需要辨析与澄清的学理错误,同时也是接受史研究的典型案例。波德莱尔的接受误差中蕴含了新文学进程的参与者对正在发生中的文学现实所怀有的构想与预期,即在本...
波德莱尔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中国新文学接受下来的历史事实既是需要辨析与澄清的学理错误,同时也是接受史研究的典型案例。波德莱尔的接受误差中蕴含了新文学进程的参与者对正在发生中的文学现实所怀有的构想与预期,即在本土语境中重构波德莱尔的形象,赋予他与法国原型所不同的"标签",从而完成自身的文学成长和身份构建。这一"吸收/改写——成长"的模型是中国新文学进化史的重要表征与接受史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象征主义
中国新文学
接受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人文主义——《政治哲学》中译本序言
4
作者
吕克·费里
邓皓琛
《哲学分析》
2015年第4期133-145,共13页
30多年前,我写这本书时——其中第一、二卷是我提交的国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要为一种今天可称之为"第一种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提供辩护。也就是说,一种继承自启蒙传统、康德、伏尔泰以及法国大革命和人权理念的那种共和人...
30多年前,我写这本书时——其中第一、二卷是我提交的国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要为一种今天可称之为"第一种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提供辩护。也就是说,一种继承自启蒙传统、康德、伏尔泰以及法国大革命和人权理念的那种共和人文主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立场和已经见面多次的哈贝马斯接近。和他的朋友卡尔-奥托·阿佩尔(Karl-Otto Apel),我觉得更为投契。我那时还邀请了阿佩尔参加我和我朋友阿兰.雷诺在索邦组织的讨论课。而阿兰·雷诺正是《政治哲学》第三卷的另一位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
托克维尔
人权理念
男人和女人
爱欲
种族论
佩尔
博士论文
启蒙时代
私人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的现象
5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8,共9页
马里翁从美与现象的关系入手,依次探讨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说、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以及康德的审美判断与概念的关系等,从中辨析出美的现象所具有的理念化特质。与此同时,借助于对偶像的研究,马里翁引入了奥古...
马里翁从美与现象的关系入手,依次探讨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说、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以及康德的审美判断与概念的关系等,从中辨析出美的现象所具有的理念化特质。与此同时,借助于对偶像的研究,马里翁引入了奥古斯丁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将美进一步定义为是对于真理和爱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
现象
理念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厄庇米修斯的哲学——赫西俄德的人类起源叙事
1
作者
吴雅凌
机构
法国
巴黎第四大学
上海社会科
学
院宗教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0,共6页
文摘
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最早讲述了普罗米修斯挑战神王宙斯为人类盗火的神话。他还讲到,作为还击,宙斯送给厄庇米修斯一件礼物:潘多拉。一直以来,普罗米修斯的启蒙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细致阅读和分析文本,揭示普罗米修斯和厄庇米修斯这两个神话形象的辩证关系,领会赫西俄德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的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沉思,同时考察普罗米修斯形象从古至今的嬗变。
关键词
赫西俄德
普罗米修斯
厄庇米修斯
分类号
B50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学是什么
被引量:
1
2
作者
雷蒙.布东
于海
机构
巴黎第四大学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学
定义
非逻辑行动
社会决定因素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谬误与生成:“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和中国新文学
3
作者
韩亮
张博
机构
南京大
学
海外教育
学
院
巴黎第四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文摘
波德莱尔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中国新文学接受下来的历史事实既是需要辨析与澄清的学理错误,同时也是接受史研究的典型案例。波德莱尔的接受误差中蕴含了新文学进程的参与者对正在发生中的文学现实所怀有的构想与预期,即在本土语境中重构波德莱尔的形象,赋予他与法国原型所不同的"标签",从而完成自身的文学成长和身份构建。这一"吸收/改写——成长"的模型是中国新文学进化史的重要表征与接受史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
波德莱尔
象征主义
中国新文学
接受误差
Keywords
Baudelaire
symbolism
Chinese New Literature
reception error
分类号
I565.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人文主义——《政治哲学》中译本序言
4
作者
吕克·费里
邓皓琛
机构
巴黎第四大学
出处
《哲学分析》
2015年第4期133-145,共13页
文摘
30多年前,我写这本书时——其中第一、二卷是我提交的国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要为一种今天可称之为"第一种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提供辩护。也就是说,一种继承自启蒙传统、康德、伏尔泰以及法国大革命和人权理念的那种共和人文主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立场和已经见面多次的哈贝马斯接近。和他的朋友卡尔-奥托·阿佩尔(Karl-Otto Apel),我觉得更为投契。我那时还邀请了阿佩尔参加我和我朋友阿兰.雷诺在索邦组织的讨论课。而阿兰·雷诺正是《政治哲学》第三卷的另一位作者。
关键词
现代家庭
托克维尔
人权理念
男人和女人
爱欲
种族论
佩尔
博士论文
启蒙时代
私人生活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现象
5
作者
机构
巴黎第四大学
索邦大
学
哲
学
系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8,共9页
文摘
马里翁从美与现象的关系入手,依次探讨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说、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以及康德的审美判断与概念的关系等,从中辨析出美的现象所具有的理念化特质。与此同时,借助于对偶像的研究,马里翁引入了奥古斯丁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将美进一步定义为是对于真理和爱的追求。
关键词
美
现象
理念
真理
Keywords
beauty
phenomenon
idea
truth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
J01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厄庇米修斯的哲学——赫西俄德的人类起源叙事
吴雅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学是什么
雷蒙.布东
于海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谬误与生成:“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和中国新文学
韩亮
张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两种人文主义——《政治哲学》中译本序言
吕克·费里
邓皓琛
《哲学分析》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美的现象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