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物间性:从物导向本体论到物导向文学本体论
1
作者 尹昌鹏 汪正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3,共10页
21世纪以来,以哈曼、莫顿、博格斯特等哲学家为代表的物导向本体论颠覆了康德以降的主体性哲学范式,重新奠定了自在之物及其物间性的优先地位,并构建了四方物的本体图作为物间性的交互作用模型,其中源自文学经验的隐喻与剧场发挥了关键... 21世纪以来,以哈曼、莫顿、博格斯特等哲学家为代表的物导向本体论颠覆了康德以降的主体性哲学范式,重新奠定了自在之物及其物间性的优先地位,并构建了四方物的本体图作为物间性的交互作用模型,其中源自文学经验的隐喻与剧场发挥了关键的方法论作用。从物导向本体论出发,物导向文学本体论在理论层面将文学存在方式揭示为四方物的映射游戏,重构了文学发生论、要素论与活动论,从而赋予了文学物与事件的双重奠基;物导向文学本体论在实践层面发掘了文学本体书写的无限潜能,本体书写在述行中触及了文学自身的卓越物性。物导向本体论的确立得益于哲学与文学在递归运作中的相互成就,美学成为第一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导向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 物间性 四方物 本体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关于《木兰花》
2
作者 阿兰.巴迪欧 李洋 许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31,共12页
《木兰花》是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父子关系、性别和社会关系等美国化主题是分析该片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运用多人物和分立故事展现精致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电影特有的抽象化建构一致性;演员的过度表演方法突出了多样性与一... 《木兰花》是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父子关系、性别和社会关系等美国化主题是分析该片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运用多人物和分立故事展现精致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电影特有的抽象化建构一致性;演员的过度表演方法突出了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平衡。影片沿用了传统情节剧的忏悔场景以及非常当代的反个人主义,展现出人性即爱这个核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与一致性 过度表演 忏悔场景 反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