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加重脑缺血小鼠损伤
1
作者 贺雯 王瑶 贾立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状况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急性期小鼠脑组织Hcy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 time RT-PCR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CP-1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巨噬细胞迁移程度,TUNEL法检测Hcy对内皮细胞影响;利用MCP-1中和抗体观察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明显,缺血脑组织损伤严重,神经细胞死亡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Hcy水平显著升高,MCP-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Hcy刺激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诱导NF-κB(p65)入核,促进巨噬细胞迁移,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给予NF-κB(p65)抑制剂后MCP-1生成减少;MCP-1中和抗体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迁移。结论:Hcy、MCP-1与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相关,且Hcy可能通过NF-κB通路促进MCP-1表达,发挥诱导巨噬细胞浸润作用,加重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NF-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Toll样受体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可 项文平 +2 位作者 王林 刘国荣 潘晓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0-782,共3页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46%[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暂时集中于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慢性缺血低灌注和炎性反应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TOLL样受体4 血脑屏障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1Β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半脱位矫正对慢性期卒中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付琨燕 项文平 +5 位作者 杨志刚 何飞 满乾坤 王雅明 牛翻燕 岳雅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矫正骶髂关节半脱位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住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对确定存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13例患者进行手法矫... 目的初步探讨矫正骶髂关节半脱位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住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对确定存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13例患者进行手法矫正治疗。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估、“起立-行走”计时测试、10米步行计时测试、Holden步行能力分级以及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存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共11例纳入研究。按冈斯德分析系统进行骨盆正位X线片画线测量,其中髂骨ASIn7例,髂骨ASEx2例,髂骨PIIn1例,髂骨In1例。手法矫正治疗3周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47.00±9.22)分vs.(37.45±11.04)分,P<0.001];“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短于治疗前[(18.51±5.29)s vs.(24.94±9.50)s,P=0.003];10米步行计时测试:步行速度较治疗前变快[(53.72±25.71)cm/s vs.(43.49±24.24)cm/s,P<0.001],步长较治疗前增加[(38.37±9.87)cm vs.(34.49±9.32)cm,P=0.022];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高于治疗前(2级∶3级∶4级∶5级=0∶2∶4∶5 vs.1∶6∶4∶0,P=0.002)。结论对于存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骶髂关节半脱位手法矫正治疗有助于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半脱位 卒中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