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触珠蛋白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关系
1
作者
高阳阳
李骥腾
+1 位作者
刘瑞霞
李斯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与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60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与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60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为血管再通组196例和血管未通组64例;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59例和预后不良组101例。比较各组血清HP和ADMA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血管未通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P和ADMA水平对治疗后血管未通的预测价值和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血管未通组血清HP和ADMA水平显著高于血管再通组[(2.10±0.21)g/L vs(1.29±0.31)g/L,(1.68±0.19)μmol/L vs(0.69±0.11)μmol/L,P<0.01];HP和ADMA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未通的危险因素(P<0.01);二者联合诊断血管未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30~0.908)。预后不良组血清HP和ADMA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27±0.19)g/L vs(1.15±0.34)g/L,(1.72±0.21)μmol/L vs(0.64±0.10),P<0.01];HP和ADMA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二者联合诊断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68~0.865)。结论HP和ADMA在ACI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可有效预测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预后
触珠蛋白类
精氨酸
LOGISTIC模型
预测
回顾性研究
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丽
丁姝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粘度[全血高切粘度(HSV)、全血低切粘度(LSV)、血浆粘度(PSV)],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16例(47.06%),有效16例(47.06%),无效2例(5.88%);对照组治疗显效12例(35.29%),有效12例(35.29%),无效10例(29.4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V、PSV、LSV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SV、PSV、LSV分别为(4.05±2.34)、(1.25±0.73)、(8.01±2.01)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4±2.46)、(2.09±0.84)、(10.78±2.14)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6.52±1.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3±2.73)分,ADL评分(67.43±7.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3±9.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梗死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触珠蛋白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关系
1
作者
高阳阳
李骥腾
刘瑞霞
李斯琴
机构
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二科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基金
巴彦淖尔市医院院内科研项目(2020014)。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与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60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为血管再通组196例和血管未通组64例;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59例和预后不良组101例。比较各组血清HP和ADMA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血管未通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P和ADMA水平对治疗后血管未通的预测价值和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血管未通组血清HP和ADMA水平显著高于血管再通组[(2.10±0.21)g/L vs(1.29±0.31)g/L,(1.68±0.19)μmol/L vs(0.69±0.11)μmol/L,P<0.01];HP和ADMA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未通的危险因素(P<0.01);二者联合诊断血管未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30~0.908)。预后不良组血清HP和ADMA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27±0.19)g/L vs(1.15±0.34)g/L,(1.72±0.21)μmol/L vs(0.64±0.10),P<0.01];HP和ADMA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二者联合诊断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68~0.865)。结论HP和ADMA在ACI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可有效预测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和预后不良。
关键词
脑梗死
预后
触珠蛋白类
精氨酸
LOGISTIC模型
预测
回顾性研究
纤溶酶原激活剂
Keywords
brain infarction
prognosis
haptoglobins
arginine
logisticmodels
forecasting
retrospective studies
plasminogena ctivators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丽
丁姝月
机构
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二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6-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粘度[全血高切粘度(HSV)、全血低切粘度(LSV)、血浆粘度(PSV)],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16例(47.06%),有效16例(47.06%),无效2例(5.88%);对照组治疗显效12例(35.29%),有效12例(35.29%),无效10例(29.4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V、PSV、LSV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SV、PSV、LSV分别为(4.05±2.34)、(1.25±0.73)、(8.01±2.01)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4±2.46)、(2.09±0.84)、(10.78±2.14)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6.52±1.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3±2.73)分,ADL评分(67.43±7.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3±9.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梗死
临床效果
Keywords
Clopidogrel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触珠蛋白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关系
高阳阳
李骥腾
刘瑞霞
李斯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段丽
丁姝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