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普外科感染现状与管理措施研究
1
作者 魏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0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普外科感染现状与管理措施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的普外管理措施(对照组),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性降低感染率的管理措施(研究组),并将其感染措施实施前后的... 目的探讨医院普外科感染现状与管理措施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的普外管理措施(对照组),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性降低感染率的管理措施(研究组),并将其感染措施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科室满意度评分及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针对性降低感染率的管理措施后,其管理质量评分为(90.66±8.13)分,科室满意度评分为(91.55±7.9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感染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对医院普外科感染现状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感染措施后,可提高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科室满意度评分,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梅 赖祯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5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30名护士为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30名护士为观察组,施行常规管理联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种...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30名护士为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30名护士为观察组,施行常规管理联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IR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围术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桂蓉 符代雪 邱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260-261,共2页
目的:研究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目的:研究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结果 :接受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率和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能显著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其压疮、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细节护理 压疮 院内感染 健康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联合IL-6、TNF-α水平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锐 郭文才 +2 位作者 吴过 彭逸凡 吴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采用CTA联合IL-6、TNF-α检测分析其对颅内动...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采用CTA联合IL-6、TNF-α检测分析其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108例疑似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发现93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CTA诊断为87例,CTA诊断的Kappa值为0.669,准确性为90.74%,敏感度为0.914,特异性为0.867;颅内动脉瘤患者机体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非颅内动脉瘤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TNF-α与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377、0.453,P<0.05);ROC曲线显示,CTA与IL-6、TNF-α联合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74,高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CTA联合IL-6、TNF-α检测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联合血清热休克蛋白47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建利 苟淋 桂先正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联合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9例HICH患者,均行急诊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监测ICP,获得波幅(AMP)和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RAP);术...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联合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9例HICH患者,均行急诊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监测ICP,获得波幅(AMP)和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RAP);术前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P47;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32例(<7分)、中型组48例(7~15分)、重型组29例(>15分);出院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3分)44例、预后良好组(4~5分)65例。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CP参数联合血清HSP47预测HICH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重型组AMP、RAP、血清HSP47水平高于中型组、轻型组(P均<0.05),中型组AMP、RAP、血清HSP47水平高于轻型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50 mL比例、术后再发脑出血比例、AMP、RAP、血清HSP47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高、AMP高、RAP高、HSP47高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AMP、RAP、HSP47预测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93、0.774,三者联合预测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高于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ICP参数AMP、RAP及血清HSP47水平升高与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三者联合可提高对HIC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颅内压 热休克蛋白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春平 吴继生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S1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经济学效果。方法将外科细菌性感染的141例随机分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观察组)(n=70)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对照组)(n=71),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静脉滴注...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经济学效果。方法将外科细菌性感染的141例随机分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观察组)(n=70)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对照组)(n=71),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静脉滴注上述药物3.0 g,每日2次,疗程5~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其经济学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5.71%和64.79%,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90.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和4.2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成本较低。结论普外科细菌性感染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安全、有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感染 细菌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钩在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文爽 刘阳 +5 位作者 张冉 袁庆锋 石长林 张琪 周黎 岳孟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钩在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0年8月,采用由四爪锚钩和三色标记刻度缝线组成的带线锚钩系统,对35例肺GGN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带线锚钩行术前定位,2... 目的探讨带线锚钩在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0年8月,采用由四爪锚钩和三色标记刻度缝线组成的带线锚钩系统,对35例肺GGN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带线锚钩行术前定位,24 h内行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根据裸露于胸膜腔的三色线尾段及其标示的刻度,判断肺内锚钩和病灶的位置,以确定手术切除范围,行肺局部楔形切除术。结果35例GGN均完成CT引导下带线锚钩术前定位,植入后CT检查示所有锚钩均位于距病灶边缘1 cm范围内,定位操作时间(11.7±4.3)min,定位术后气胸、肺出血、短暂性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1.4%(4/35)、11.4%(4/35)、2.9%(1/35),均无严重并发症。定位与手术间隔时间1~23 h(中位时间16 h)。术中见34例(97.1%)三色线尾段位于脏层胸膜外,另1例三色线全部留置于肺内,通过触诊肺内锚钩确定病灶位置。35例均成功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使用带线锚钩进行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磨玻璃结节 带线锚钩 术前定位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袁晓东 吴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0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对11个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0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对11个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瘤颈宽度、基础病、高血压病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瘤颈≥4mm、有高血压病史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5.561、1.973、3.625、6.483,均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瘤颈≥4mm、有高血压病史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恒明 李坚 +2 位作者 李鸥 唐钢 覃方雄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2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胃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胃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未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腹腔镜辅助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合并糖尿病、肿瘤浸润食管、采用新辅助化疗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浸润食管、新辅助化疗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肿瘤浸润食管、新辅助化疗,临床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要进行监测,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吻合口瘘 食管 空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27-3p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良波 李坚 文绍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27-3P(miR-127-3p)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93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组,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27-3P(miR-127-3p)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93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组,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7-3p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7-3p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7-3p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miR-127-3p相对表达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截断值为0.420,AUC为0.793(95%CI:0.758~0.816,P<0.01),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60、0.85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27-3p呈低表达,在不同肿瘤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差异,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iR-127-3p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