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共培养提高罗伊氏乳杆菌抑菌活性的条件优化研究
1
作者 王小梅 格让拉姆 +5 位作者 李仲玄 王川 陈鲜鑫 张怀丹 蒋易龙 陈玲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乳酸菌的抑菌性可以通过与诱导菌之间的共培养得到显著提升。试验旨在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测定罗伊氏乳酸乳杆菌与不同乳酸菌共培养对其抑... 乳酸菌的抑菌性可以通过与诱导菌之间的共培养得到显著提升。试验旨在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测定罗伊氏乳酸乳杆菌与不同乳酸菌共培养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与副干酪乳杆菌的共培养能有效提高抑菌活性。优化的共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60 mL/250 mL,接种量3%,罗伊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接种比例2∶1,培养时间28 h,温度为37℃,优化的培养基中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此条件下罗伊氏乳杆菌与副干酪乳杆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5株指示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与罗伊氏乳杆菌单独培养相比提高了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副干酪乳杆菌 抑菌活性 共培养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菌酶协同发酵混合杂粕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格让拉姆 王川 +5 位作者 李丽 刘军 李仲玄 陈鲜鑫 张怀丹 陈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168,共8页
本试验通过贝莱斯芽孢杆菌、布拉迪酵母菌、副干酪乳杆菌的益生菌组合,结合蛋白酶添加的两段式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对棉籽粕和菜籽粕的混合杂粕进行发酵,旨在提高杂粕中的小肽含量并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表明:第一段发酵工艺参数的混... 本试验通过贝莱斯芽孢杆菌、布拉迪酵母菌、副干酪乳杆菌的益生菌组合,结合蛋白酶添加的两段式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对棉籽粕和菜籽粕的混合杂粕进行发酵,旨在提高杂粕中的小肽含量并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表明:第一段发酵工艺参数的混菌比例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布拉迪酵母菌:副干酪乳杆菌5:3:2,底物含水量50%,发酵液接种量8%,发酵时间84 h,温度38℃。第二段酶解工艺参数为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6 h。在此两段式发酵工艺下,小肽含量从6.15%提高至38.92%,提高了6.3倍;游离棉酚含量从546.4 mg/kg降低至40.74 mg/kg,脱毒率达92%;植酸含量从6.27%降低至2.79%;蛋白溶解度从35.67%提高至58.52%,提高了1.64倍。因此,先利用混合菌液进行厌氧固态发酵,再添加外源蛋白酶的两段式菌酶协同发酵工艺有利于提高杂粕的品质,为豆粕的减量替代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杂粕 小肽 抗营养因子 发酵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猪场常规育种工作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林園 张顺华 +3 位作者 吴泽辉 张谊 李学伟 朱砺 《猪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08-109,共2页
中国现已是世界养猪和生产猪肉的第一大国,猪肉消费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肉食品。随着养猪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追求猪场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而在现代的养猪生产中,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率占40... 中国现已是世界养猪和生产猪肉的第一大国,猪肉消费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肉食品。随着养猪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追求猪场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而在现代的养猪生产中,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营养饲料约占20%,饲养管理及环境调控约占20%,疫病控制约占15%,其他因素仅占5%。由此可见,育种工作在提高养猪生产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工作 猪场 生产规模化 养猪生产 效益最大化 养猪业 竞争手段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其美拉姆 胡洹圆 +3 位作者 曾南方 陈弟诗 李晏 颜其贵 《畜禽业》 2023年第11期1-6,11,共7页
试验从四川地区某猪场病死猪肺脏组织中分离细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比对、菌种特异性与荚膜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病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形态呈现表面光滑、细... 试验从四川地区某猪场病死猪肺脏组织中分离细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比对、菌种特异性与荚膜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病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形态呈现表面光滑、细小透明的露滴状菌落;革兰染色镜检显示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大于99.6%;细菌种特异性KMT1基因和荚膜血清型分型鉴定,表示该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且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了6种主要毒力基因(ptfA、pfhA、sodA、plpB、tonB、nanH);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22种试验药物中的10种抗菌药物敏感,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能导致试验猪肺脏出血、气管有血性泡沫;且发现肝组织中存在两端钝圆小杆菌,表明该株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试验从四川地区成功分离得到1株猪源荚膜血清为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复制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发病模型,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动物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新加系原种猪的适应性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泽辉 杨国琴 李刚 《养猪》 2016年第1期39-40,共2页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原种猪,经过3年多的适应性驯化后,对引进的原种猪及其子一代的后代繁殖和生长性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引进原种猪还是其后代在西南地区繁殖性能表现都很好,其中大白母猪窝产仔数都...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原种猪,经过3年多的适应性驯化后,对引进的原种猪及其子一代的后代繁殖和生长性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引进原种猪还是其后代在西南地区繁殖性能表现都很好,其中大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3.2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4头以上;长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2.8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1头以上。子一代大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1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0头;子一代长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3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2头。杜洛克母猪初产窝产仔数达9.5头,经产窝产仔数达10.0头。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3.5 d,长白猪为162.1 d,杜洛克猪为157.9 d;子一代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8.9 d,长白猪为167.6 d。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3.7 mm,长白猪为13.5 mm,杜洛克猪为12.6 mm;子一代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2.6 mm,长白猪为13.1 mm。说明引进新加系猪只已适应西南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当地的饲养管理,保持了其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系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PRRSV NADC30-like毒株GP5-M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
6
作者 孙珊珊 其美拉姆 +4 位作者 李强 曾南方 郑诚 张白玉 颜其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55-2567,共13页
为获得一株能够融合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GP5-M毒株,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TK基因缺失株PRV FJ01/TK-为... 为获得一株能够融合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GP5-M毒株,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TK基因缺失株PRV FJ01/TK-为病毒载体,以gI/gE基因为插入靶点,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敲除gI/gE基因,并在gI/gE位置上插入CMV-GP5-M表达盒,经噬斑纯化,成功构建能够正确表达GP5-M蛋白重组病毒PRV-GP5-M。进一步对该毒株的稳定性、生长动力学、培养特性、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该重组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安全性,易于增殖培养。研究结果为靶向PRRSV GP5与M蛋白生成新的PRRSV疫苗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可为预防近些年流行的PRRSV NADC30-like毒株和PRV变异株的疫苗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5-M蛋白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 CRISPR/Cas9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腹泻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7
作者 慈丽 史纪强 +2 位作者 李晏 曾南方 颜其贵 《畜禽业》 2023年第11期7-11,共5页
四川某猪场发生1起仔猪急性腹泻死亡病例,为判明原因和找到治疗方案,对仔猪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死亡仔猪肠道内容物分离获得1株大肠杆菌Y1;在麦康凯平板上,菌落分别呈粉红色;检测致腹泻毒力基因,其中STa、STb、LT... 四川某猪场发生1起仔猪急性腹泻死亡病例,为判明原因和找到治疗方案,对仔猪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死亡仔猪肠道内容物分离获得1株大肠杆菌Y1;在麦康凯平板上,菌落分别呈粉红色;检测致腹泻毒力基因,其中STa、STb、LT、F4 K88ab基因为阳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丁胺卡那、多粘菌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美罗培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氧氟沙星9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呋喃妥因、磺胺异噁唑、四环素、万古霉素7种药物耐药。将该菌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从攻毒猪脾脏及肠内容物分离获得大肠杆菌,通过16S rDNA和毒力基因检测证明与攻毒株一致,证明分离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动物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管理
8
作者 任建民 李中银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第8期41-44,共4页
近年来,猪病复杂多样,旧病非典型化,新病不断出现,多病原多重或混合感染、细菌性病原广泛耐药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管理措施不力,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跟不上,兽医公共卫生水平低下等是造成猪病不断发生和流行的根本原因。那么,如... 近年来,猪病复杂多样,旧病非典型化,新病不断出现,多病原多重或混合感染、细菌性病原广泛耐药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管理措施不力,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跟不上,兽医公共卫生水平低下等是造成猪病不断发生和流行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把控好规模猪场的疫病管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防控 规模猪场 管理 细菌性病原 兽医公共卫生 混合感染 防控技术 动物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