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汪君 马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8-1358,共11页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具有受拉应变硬化和多缝稳态开展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耗能材料,将ECC材料应用于预制墙板的塑性铰区形成一种新型预制ECC耗能墙板,并将其用于预制剪力墙-框架结构中。...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具有受拉应变硬化和多缝稳态开展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耗能材料,将ECC材料应用于预制墙板的塑性铰区形成一种新型预制ECC耗能墙板,并将其用于预制剪力墙-框架结构中。基于OpenSees仿真平台,采用多垂直杆单元构建预制ECC耗能墙板模型并进行参数分析,对某12层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预制ECC耗能墙板对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ECC耗能墙板的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相较于普通预制剪力墙分别提高了35%和31%;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ECC材料对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作用;在近场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ECC适用于近断层结构的抗震应用;在造价上,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的成本相较于RC剪力墙-框架结构仅提高2.1%,因此配置ECC耗能墙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结构抗震性能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ECC耗能墙板 框架-剪力墙结构 静力弹塑性分析 易损性分析 近场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坑大跨屋盖重型钢桁架结构吊装施工过程监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云 胡锦楠 +1 位作者 朱正荣 罗先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51,共11页
为探究大跨度钢结构屋盖在施工过程中的荷载转换机理并保证大跨桁架结构吊装过程安全,针对某深坑大跨屋盖结构中单榀重型主桁架的吊装及安装全过程进行了结构应变监测。通过在结构关键截面位置处布设应变传感器,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关键位... 为探究大跨度钢结构屋盖在施工过程中的荷载转换机理并保证大跨桁架结构吊装过程安全,针对某深坑大跨屋盖结构中单榀重型主桁架的吊装及安装全过程进行了结构应变监测。通过在结构关键截面位置处布设应变传感器,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关键位置的真实应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评估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将吊装完成后结构测点处的应变响应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变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在吊装过程中的整体应变响应水平较低,该桁架结构被吊装到位后,受焊接固定工作的影响,结构的应变发展情况较为复杂,但总体仍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安装完成后,整体结构的应变水平随外部环境气温升降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环状加劲板与底部混凝土间钢板受力最大,格构柱内侧中部受力偏大,格构柱外侧两端受力偏大,桁架部位受力集中在跨中范围内,两侧受力偏小,且结构内部加劲板和格构柱间底部混凝土明显降低了结构关键节点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结构屋盖 重型桁架 吊装提升 施工安全 施工过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结构抗连续倒塌受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远 陈桂榕 胡晓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9,共9页
为了研究压拱和悬链线阶段的受力机理,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装配整体式框架(PCF)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模型,选取A2模型对这2个阶段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将该阶段承载力与经典塑性铰理论承载力相比... 为了研究压拱和悬链线阶段的受力机理,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装配整体式框架(PCF)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模型,选取A2模型对这2个阶段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将该阶段承载力与经典塑性铰理论承载力相比,定义了压拱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提高系数η和ξ,研究了跨高比、层数、配筋率等参数对结构抗倒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筋率由0.44%增加到0.88%后,压拱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u.a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u.c分别增加了37%和88.7%,η由1.25减少到1.22,ξ由1.06增加到1.45;顶部配筋率由0.66%增加到1.03%后,Fu.a增大了25%,η由1.25减少到1.20,而Fu.c变化很小,ξ由1.57减少到1.16;改变跨度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u.a和Fu.c分别减小了67%和59%,η由1.33减小到1.18,ξ由1.44增加到1.59;改变梁高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u.a和Fu.c分别减小了87.7%和59.9%,η由1.35减少到1.08,ξ由1.44增加到3.85;层数增加时,η减小,ξ增大;侧向约束的刚度对悬链线效应的影响较大,当柱相对抗弯刚度大或侧向约束的跨数多时,悬链线效应对抗力的提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结构 连续倒塌 压拱机制 悬链线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望喜 曹亚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了防连续倒塌子结构受力机制的复合与机制转移的全受力过程、楼板和空间受力对受力机制的影响;指出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规范在设计方法、界定倒塌范围、... 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了防连续倒塌子结构受力机制的复合与机制转移的全受力过程、楼板和空间受力对受力机制的影响;指出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规范在设计方法、界定倒塌范围、荷载组合、验收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以下差异值得注意,主要包括初始缺陷、节点/连接与结构体系的关联性、"等同现浇"的内涵与困惑、现有设计方法的适用性;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连续倒塌研究内容和重点应在整体稳固性分析与量化指标、节点和子结构试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这些问题的阐述可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连接 受力机制 整体稳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误差对RC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可靠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望喜 熊浩 刘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2-440,共9页
施工质量的变异性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增量变异性分析方法,考虑施工质量的随机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各楼层的失效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进行计算,分析层间位移角对... 施工质量的变异性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增量变异性分析方法,考虑施工质量的随机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各楼层的失效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进行计算,分析层间位移角对施工质量的灵敏性,定量地说明施工质量的变异性对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并基于可靠度理论对施工误差限值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误差限值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强度和结构几何尺寸的随机性对框架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均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混凝土抗压强度。体系可靠度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均值增大逐渐增大,随标准差的增大而减小。截面尺寸、箍筋间距的均值变异性对整体可靠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其次就是钢筋保护层标准差的变异。施工误差限值的建议值为:梁柱截面高度偏差限值为(-6,12)mm,箍筋间距偏差限值为(-26,26)mm,保护层厚度偏差限值为(-5.5,5.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施工误差 层间位移角 抗震可靠度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损伤RC框架抗竖向倒塌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庆锋 聂玉莲 邓颖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2,共9页
为了研究存在损伤支撑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连续倒塌性能,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选取了3条远场地震波、4条近场地震波以及1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输入,利用等效轴力变化模拟损伤柱失效过程,... 为了研究存在损伤支撑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连续倒塌性能,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选取了3条远场地震波、4条近场地震波以及1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输入,利用等效轴力变化模拟损伤柱失效过程,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中柱在地震作用下逐渐失效的平面框架结构的抗竖向倒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4 g,g为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损伤柱快速失效,在相同的失效时间下,竖向加速度峰值与地震波总能量竖向分量能显著增加结构竖向响应,从而加大结构的竖向倒塌风险;相对于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地震作用的中柱竖向位移峰值和中柱相邻梁端受拉钢筋应变峰值都明显增大;随着中柱失效时间的增大,动力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地震作用对剩余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竖向倒塌性能 时程分析法 损伤框架结构 竖向地震作用 失效过程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支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远 陈庆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0-809,共10页
目的研究框支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该类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二次开发在ABAQUS中引入微平面模型,在对剪切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对框支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探究梁跨高比、结构侧... 目的研究框支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该类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二次开发在ABAQUS中引入微平面模型,在对剪切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对框支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探究梁跨高比、结构侧向约束、梁上集中荷载位置和大小对结构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转换梁的跨高比从5增至7,结构压拱承载力下降了32.7%,剪切破坏时的位移增加了127%;结构无侧向约束时,易形成强梁弱柱结构,导致柱发生破坏;当梁上集中荷载从0.4F1增至1.3F1、与失效柱的距离从l_(n)/3增至2l_(n)/3,剪切破坏位移分别减小了74%和70%。结论在倒塌过程中,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不断下降从而发生剪切破坏,迫使结构从压拱机制突变为悬链线机制,但悬链线承载力不足以抵抗竖向荷载,负弯矩区纵筋发生断裂致使结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框架结构 抗连续倒塌 剪切破坏 微平面模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化Pushover的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参数分析
8
作者 张望喜 庞博 +2 位作者 熊浩 肖龙杰 邓曦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了研究使用随机化Pushover方法进行RC框架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计算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适应性,使用Matlab调用SAP2000编制出基于随机化Pushover的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程序,以一榀11层RC框架结构为例,通过该程序统计出不同参数下结构最大层... 为了研究使用随机化Pushover方法进行RC框架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计算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适应性,使用Matlab调用SAP2000编制出基于随机化Pushover的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程序,以一榀11层RC框架结构为例,通过该程序统计出不同参数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分布情况及整体失效概率,并以大样本实际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所统计出的相应结果为基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常规参数设置下随机化Pushover方法统计出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布情况和结构整体失效概率与大样本时程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然后提出了一种修正方式,有效地减小了两者的差异,并以某算例验证了该修正方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化Pushover方法 RC框架结构 整体抗震可靠度 最大层间位移角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CC复合约束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模型分析
9
作者 马高 王朝阳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为避免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中存在的基体开裂问题,由纤维编织网和高性能水泥基材料(ECC)组成的网格布增强ECC(TRECC)复合加固方法被提出,然而国内外对TRECC约束混凝土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还不充分,缺少可靠的强度和极限应变分析模... 为避免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中存在的基体开裂问题,由纤维编织网和高性能水泥基材料(ECC)组成的网格布增强ECC(TRECC)复合加固方法被提出,然而国内外对TRECC约束混凝土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还不充分,缺少可靠的强度和极限应变分析模型。该文收集116个TRC约束混凝土柱轴压试验结果和125个TRECC复合约束柱轴压试验结果,比较TRECC和TRC约束混凝土的约束机理和破坏模式,提出TRECC和TRC约束混凝土的强度和极限应变模型;考虑纵筋和箍筋对约束柱力学性能的贡献,提出TRECC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和极限应变模型;为方便实际应用,针对不同网格布类型分别提出相应的强度和极限应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 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强度模型 极限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材料的钢筋砼-钢组合塔筒损伤监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天翔 许斌 +1 位作者 李彦贺 蒋凡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64,969,共5页
钢筋混凝土-钢组合塔筒作为一种新型的风电塔架形式,其混凝土段的开裂对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对其混凝土段的开裂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激励的应力波测量的钢筋混凝土塔段的开裂监测方法,以某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钢组合塔筒作为一种新型的风电塔架形式,其混凝土段的开裂对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对其混凝土段的开裂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激励的应力波测量的钢筋混凝土塔段的开裂监测方法,以某钢筋混凝土-钢塔筒缩尺模型为对象,以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塔筒表面的压电陶瓷片为激励器,利用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塔筒不同高度位置的压电陶瓷片作为传感器,实现在不同水平往复加载下的应力波的测量。对混凝土塔段从裂缝开始出现直至构件最终破坏整个过程各压电陶瓷片的响应进行分析,并定义损伤指标。结果表明,定义的指标不仅可较好反应裂缝实际出现位置,且与加载等级相关,所提出的监测方法可对钢筋混凝土塔段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钢筋混凝土-钢组合风电塔筒 应力波 损伤指标 裂缝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带相位运动放大与机器视觉的结构振动频率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烜 罗奎 +3 位作者 邓露 易金鑫 殷鹏程 冀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17,共13页
为了解决现有视觉技术难以准确测量结构微小振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相位运动放大(BPMM)和亚像素模板匹配算法的结构振动测量和频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相机拍摄结构的振动视频图像,并对图像中的噪声进行初步去除。其次,在不... 为了解决现有视觉技术难以准确测量结构微小振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相位运动放大(BPMM)和亚像素模板匹配算法的结构振动测量和频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相机拍摄结构的振动视频图像,并对图像中的噪声进行初步去除。其次,在不需要结构频率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在包含所有感兴趣频率的宽频带内进行滤波,选取合适的放大倍数进行微小振动视频的放大处理,再利用亚像素模板匹配算法从放大后的视频中提取结构的位移时程响应。最后,对提取的结构位移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结构的实际位移时程响应,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取结构的振动频率。结果表明:BPMM算法既能实现结构微小振动位移幅值的放大,又能有效去除微小振动视频中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从运动放大后的视频图像中可以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振动频率。通过3层框架结构的室内试验和实桥试验对该文方法进行了验证,识别误差分别在1%和5%以内。该文方法可在不需要结构频率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微小振动的盲放大处理,具有噪声鲁棒性好、计算量小及适用性强等优点,为结构微小振动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模态识别 宽带相位运动放大 振动频率 机器视觉 非接触式 亚像素模板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效应的深埋海底隧道围岩与衬砌结构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波 胡明 方棋洪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2-1330,共9页
深埋海底隧道经常处于高水压工况,地下水渗流对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含衬砌深埋海底隧道力学模型,研究了海底隧道服役阶段地下水渗流对围岩及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应用保角映射方法将包含海水与围岩... 深埋海底隧道经常处于高水压工况,地下水渗流对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含衬砌深埋海底隧道力学模型,研究了海底隧道服役阶段地下水渗流对围岩及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应用保角映射方法将包含海水与围岩弹性区的半无限域映射成圆环域,根据渗流边界条件建立了各界面间极坐标下的渗流方程,得到了海底隧道渗流场解析解.将渗流场以体积力形式作用到应力场中,根据应力边界条件建立了应力平衡方程,基于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Drucker-Prager(D-P)准则,得到了渗流效应影响下围岩与衬砌结构的弹塑性解析解.以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为例,将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准确性,研究了渗流效应对隧道围岩与衬砌结构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海水深度与内水水头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流效应对围岩与衬砌结构中的环向应力影响显著,径向应力随ρ增大呈非线性增长;随着海水加深,隧道承受水压不断加大,围岩塑性区范围显著增大;增加内水水头可以有效限制围岩塑性区发展,初始阶段限制效果明显,后续增加内水水头限制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海底隧道 渗流效应 保角映射 DRUCKER-PRAGER准则 弹塑性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连体结构钢连廊整体提升安全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文峰 叶鹏 +5 位作者 张立 温沛纲 陈光泽 蒋柏旺 庞维钊 周云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20期1-7,共7页
超高层复杂连体结构因其独特造型和宏伟气势,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连廊安装过程具有一定风险,给施工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结构健康监测作为评估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为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依托保利珑门超高层连体结构,通过... 超高层复杂连体结构因其独特造型和宏伟气势,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连廊安装过程具有一定风险,给施工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结构健康监测作为评估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为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依托保利珑门超高层连体结构,通过合理设计健康安全监测体系,对结构整体吊装全过程进行应变监测,分析获得结构在不同起吊关键节点的承载力转换机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实际结构边界条件转换及荷载变化,通过对比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实现了对结构受力性能和安全状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连廊 提升 监测 有限元分析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载荷作用下框架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与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波 邓露 +1 位作者 刘又文 周旺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针对结构力学与工程结构设计中力学模型和载荷作用方式的简化,分别采用一次性加载法、模拟施工三加载法和分层法,研究了竖向载荷作用下框架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与计算,分析了三种方法的计算假定和计算结果,给出了合理适用范围。一次性加... 针对结构力学与工程结构设计中力学模型和载荷作用方式的简化,分别采用一次性加载法、模拟施工三加载法和分层法,研究了竖向载荷作用下框架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与计算,分析了三种方法的计算假定和计算结果,给出了合理适用范围。一次性加载法更适用于抗连续性倒塌分析和建筑结构改造设计计算,模拟施工三加载法更适用于新建工程的设计计算,分层法作为一种简化的手算方法可作为理解结构力学原理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力学 力学模型 分层法 一次性加载法 模拟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同类构件的多构件结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波 刘正波 +2 位作者 方棋洪 康厚军 周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736,共9页
在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结构往往为含同类构件的多构件结构。针对该类结构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模型无法直接转换为数值模型且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含同类构件的多构件结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基于数值转换的二阶区... 在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结构往往为含同类构件的多构件结构。针对该类结构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模型无法直接转换为数值模型且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含同类构件的多构件结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基于数值转换的二阶区间泰勒展开公式与不确定目标函数与约束的转换方法,将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模型转换为确定性优化模型,最后通过遗传算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六杆桁架内力计算误差由0.047~0.08减少到0.001~0.005,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在十杆桁架优化中,本文的方法与2层嵌套优化方法结果一致,且其遗传算法迭代时间仅为2层嵌套优化方法的1/30左右,证明对于小不确定性问题,该方法不存在区间扩张与缩减问题,同时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算法 区间泰勒展开 区间不确定性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约束损伤混凝土棱柱体轴压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高 曾志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0-918,共9页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约束有初始损伤的混凝土棱柱体的轴压力学性能,对37个边长150 mm、高300 mm的混凝土棱柱体进行了轴压试验,其中包括34个BFRP约束混凝土试件和3个素混凝土试件,试验...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约束有初始损伤的混凝土棱柱体的轴压力学性能,对37个边长150 mm、高300 mm的混凝土棱柱体进行了轴压试验,其中包括34个BFRP约束混凝土试件和3个素混凝土试件,试验变量为BFRP层数(1、2、3、4和6层)和初始损伤程度(轻微、中等和严重损伤),试验结果表明:BFRP约束棱柱体的抗压强度和轴向变形能力随FRP约束层数的增加而提高,特别对变形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初始损伤程度对BFRP约束试件的峰值点以及极限点的强度影响较明显,但对极限应变影响较小;当BFRP层数为2层及以下时,BFRP约束棱柱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软化段,当BFRP层数为4层及以上时,应力—应变曲线开始有明显强化段。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初始损伤影响的BFRP约束混凝土棱柱体的强度模型和应变模型,并分别给出了弱约束和强约束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 初始损伤 强度模型 应变模型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梁柱节点带锚固板钢筋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伟建 古攀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为研究混凝土梁柱节点带锚固板钢筋锚固性能,共设计33个满足现行规范构造要求的拟梁柱节点试件,通过静载试验分析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锚固板尺寸、箍筋间距等参数对带锚固板钢筋锚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得到带锚固板钢筋... 为研究混凝土梁柱节点带锚固板钢筋锚固性能,共设计33个满足现行规范构造要求的拟梁柱节点试件,通过静载试验分析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锚固板尺寸、箍筋间距等参数对带锚固板钢筋锚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得到带锚固板钢筋锚固力经验公式,提出带锚固板钢筋锚固长度设计建议,并基于试验数据库对建议公式以及中国规范公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钢筋锚固长度和锚固板面积对带锚固板钢筋锚固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而承载力对箍筋间距不是很敏感;锚固板分担的锚固力占总锚固力的70%以上,中国规范对锚固板分担占比的规定偏小,对锚固长度的规定偏于不安全;建议现浇框架中间层梁柱角节点带锚固板钢筋的锚固长度调整为0.45 l_(ab)(l_(ab)为中国规范的基本锚固长度),中间层梁柱边节点的锚固长度可不作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锚固板钢筋 锚固长度 承载力 混凝土强度 梁柱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编码器与双解码器的半监督疲劳裂纹分割
18
作者 香超 邓露 +1 位作者 王维 郭晶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裂纹分割算法依赖于大量像素级标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监督疲劳裂纹分割网络SFD-Net.SFD-Net利用对比学习方法进行半监督训练,以减少对大量像素级标记的依赖.同时,它采用融合编码器和双解码器的设计,旨在更...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裂纹分割算法依赖于大量像素级标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监督疲劳裂纹分割网络SFD-Net.SFD-Net利用对比学习方法进行半监督训练,以减少对大量像素级标记的依赖.同时,它采用融合编码器和双解码器的设计,旨在更好地捕捉裂纹区域的特征并提高分割准确性.通过引入改进注意力模块和边界优化模块,增强了对裂纹特征的表示,提高了裂纹边界的分割质量.在公开的疲劳裂纹数据集上对SFD-Net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使用相同标记比例的全监督算法,SFD-Net的分割性能有明显提升;仅使用25%的标记数据时,SFD-Net的交并比(IoU)达到70.6%,超过了使用100%标记数据的其他全监督算法的平均IoU(69.1%);同时,与其他先进的半监督方法相比,SFD-Net在所有标记数据比例下均取得了最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检测 语义分割 半监督学习 对比学习 复杂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增强短搭接RC构件承载力可靠度分析与加固建议
19
作者 马高 马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5,共11页
基于可靠度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增强钢筋短搭接RC构件的失效模式与承载力特征。首先阐述了UHPC加固机理,建立了包含活恒荷载效应比、搭接系数m、UHPC强度、混凝土强度、钢筋型号、考虑水平地震... 基于可靠度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增强钢筋短搭接RC构件的失效模式与承载力特征。首先阐述了UHPC加固机理,建立了包含活恒荷载效应比、搭接系数m、UHPC强度、混凝土强度、钢筋型号、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弯矩效应比和轴力效应比等关键参数的设计空间;确立分析RC构件承载力可靠度的功能函数,运用Monte Carlo法对设计空间中的关键参数组进行可靠指标计算,然后进行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和计算结果拟合分区。结果表明:设计空间关键参数中,搭接系数、效应比、配筋率、钢筋型号和UHPC强度对可靠指标的影响均显著;UHPC不仅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增强能力,还能改变失效模式,梁和柱屈服时可靠指标分别提高109.6%和12.9%,屈服时搭接系数分别为0.58和0.57;对于受弯RC梁(压弯柱),m>0.67(0.65)时,钢筋基本能屈服,建议采用UHPC加固;0.50(0.49)<m≤0.67(0.65)时,存在钢筋屈服和粘结失效两种情况,建议谨慎加固;m≤0.50(0.49)时,容易发生粘结失效,不建议采用UHPC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搭接 UHPC加固 可靠度 Monte Carlo法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的风机叶片模型覆冰主动监测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斌 郭雪怡 陈洪兵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南方山区高湿低温严酷环境易导致冰灾,风机叶片覆冰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甚至停机,因此发展高效可靠的风机叶片覆冰监测技术对防冰、除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应力波测量的风机叶片覆冰主动监测方法。开展叶片模型进... 南方山区高湿低温严酷环境易导致冰灾,风机叶片覆冰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甚至停机,因此发展高效可靠的风机叶片覆冰监测技术对防冰、除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应力波测量的风机叶片覆冰主动监测方法。开展叶片模型进行模拟覆冰试验,在叶片表面布置伸缩型和剪切型两种压电陶瓷片,根据波动法原理对驱动器输入正弦扫频电压信号作为激励,记录不同传感器在不同结冰厚度下的响应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小波包能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压电陶瓷片接收信号的小波包能量与结冰厚度存在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覆冰监测 压电陶瓷 应力波 小波包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