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形状优化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继宏 李军朔 +2 位作者 张卫红 孟亮 王丹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0-35,共6页
技术回顾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现代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在飞行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日新月异.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面向飞行器结构特征、研制过程和设计理念,先后发展出了尺寸参数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多种结构... 技术回顾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现代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在飞行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日新月异.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面向飞行器结构特征、研制过程和设计理念,先后发展出了尺寸参数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多种结构优化设计模式.其中,形状优化是一类通过设计结构的几何外形(如结构轮廓、开口、孔洞、倒圆等)来改善结构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叶片 应力水平 孔周 航空发动机技术 设计变量 发动机零部件 形状优化 弧段 双辐板涡轮盘 曲面结构 航空 圆弧样条 自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柔性部件结构的热力耦合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继宏 张卫红 王丹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30,共5页
先进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为发动机复杂结构系统的设计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满足复杂系统的多准则设计需求与综合性能指标要求,并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制成本特别是试验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优化设计技术 航空发动机 热力耦合 部件结构 柔性 复杂结构系统 结构优化设计 综合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热防护系统波纹夹芯结构热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琪 吉庭武 +1 位作者 谢公南 张卫红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出入大气层或持续在空间飞行时,将遭受严苛的气动加热载荷.对热防护系统进行传热分析是进行热力耦合分析的基础,而温度分布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波纹夹芯结构的热应力等问题.首先对一体化热防护系统(integrated thermal pro...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出入大气层或持续在空间飞行时,将遭受严苛的气动加热载荷.对热防护系统进行传热分析是进行热力耦合分析的基础,而温度分布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波纹夹芯结构的热应力等问题.首先对一体化热防护系统(integrated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ITPS)进行隔热性能分析,得到整个结构的温度场;然后采用顺序耦合的数值方法,模拟分析ITPS波纹夹芯结构单胞的热力耦合性能,给出波纹夹芯结构在静力载荷以及热力耦合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场、位移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波纹夹芯结构在初始尺寸及约束条件下,只满足在高温热流作用下飞行器低压区使用,而当气动压力大于等于15 000 Pa时,结构将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系统 热力耦合 轻质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声学超材料降噪性能分析及设计 被引量:20
4
作者 邱克鹏 秦云飞 +2 位作者 费晨 陈智谋 张卫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4,共8页
为了提升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首先采用模态叠加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一种反射型薄膜声学超材料单胞多参数结构优化设计;然后为了拓宽薄膜声学超材料单胞结构的隔声带宽,进一步提出一种能够实现低频宽带吸声的十字型薄膜声学超... 为了提升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首先采用模态叠加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一种反射型薄膜声学超材料单胞多参数结构优化设计;然后为了拓宽薄膜声学超材料单胞结构的隔声带宽,进一步提出一种能够实现低频宽带吸声的十字型薄膜声学超材料。结果表明:采用经过优化所得的反射型薄膜声学超材料可有效提高隔声带宽和离散频率的隔声量;并且十字型薄膜声学超材料单胞在510 Hz至820 Hz频带范围内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884,从而突破了薄膜声学超材料单胞仅在共振频率附近的窄带内具有优异吸声性能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薄膜声学超材料 吸声系数 隔声量 优化设计 模态叠加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热防护系统多层材料组合结构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琪 吉庭武 +1 位作者 肖曼玉 谢公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2-749,共8页
提出了轻质热防护系统外面板使用多层结构的概念,设计了2种热防护材料组合构成的3种铺层方案.通过模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受到的机械和热载荷条件,数值计算得到了层间剪切力、底部温度和y方向位移.计算结果发现,层间剪切力发生在边缘部... 提出了轻质热防护系统外面板使用多层结构的概念,设计了2种热防护材料组合构成的3种铺层方案.通过模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受到的机械和热载荷条件,数值计算得到了层间剪切力、底部温度和y方向位移.计算结果发现,层间剪切力发生在边缘部位且呈反对称分布;选用高热导率和高热容材料能够减少材料内的温度梯度,进而有效地降低结构的热应力和热变形;在均匀温度场情况下,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之差越小,则层间剪切力越小.该研究表明不同的材料组合和铺层次序的多层结构,可以满足不同设计要求,具有优化设计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多层结构 铺层次序 材料组合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整体式多组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朱继宏 高欢欢 +1 位作者 张卫红 周莹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6-29,共4页
本文以航天器多组件结构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近年来拓扑优化技术在航天器多组件结构系统设计中的工程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文中选择了国内外两个代表性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作为具体航空航天多组件结构系统设计的参考... 本文以航天器多组件结构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近年来拓扑优化技术在航天器多组件结构系统设计中的工程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文中选择了国内外两个代表性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作为具体航空航天多组件结构系统设计的参考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设计 组件结构 航天器 应用 整体式 结构系统 优化技术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大型Lyapunov矩阵方程的预处理并行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侯俊霞 吕全义 +1 位作者 曹方颖 谢公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461,共8页
研究了一种求解大型Lyapunov矩阵方程的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首先将处理小型矩阵方程的Smith预处理方法引入该问题的求解,将原矩阵方程转变为Stein方程,然后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预处理后的矩阵方程.其中遇到的难点是需要确... 研究了一种求解大型Lyapunov矩阵方程的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首先将处理小型矩阵方程的Smith预处理方法引入该问题的求解,将原矩阵方程转变为Stein方程,然后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预处理后的矩阵方程.其中遇到的难点是需要确定参数μ及求矩阵(A+μI)的逆.基于估计特征值的Gerschgorin圆定理给出了参数μ的估值,再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得矩阵(A+μI)的逆,从而形成预处理后的矩阵方程.通过数值试验,该算法与未预处理的变形共轭梯度法相比较,预处理算法明显优于未预处理的算法,而且其并行效率高达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APUNOV矩阵方程 并行计算 变形共轭梯度法 预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双搭接胶结接头应力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盼 许英杰 +1 位作者 汪海滨 顾靖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采用广义Maxwell(麦克斯韦尔)粘弹性本构模型表征胶黏剂的时间相关力学特性,采用Yeoh本构模型描述橡胶材料的超弹性,建立了钢-橡胶双搭接胶结接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载时间对接头粘接界面剪切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广义Maxwell(麦克斯韦尔)粘弹性本构模型表征胶黏剂的时间相关力学特性,采用Yeoh本构模型描述橡胶材料的超弹性,建立了钢-橡胶双搭接胶结接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载时间对接头粘接界面剪切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剪切应力随着加载时间的增长而减小.此外,分析了胶层厚度对接头粘接界面剪切应力的影响,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剪切应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搭接胶结接头 粘弹性本构模型 有限元方法 加载时间 胶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特殊矩阵方程的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方颖 吕全义 谢公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51,共12页
研究了求解一类矩阵方程AXB=C,提出了一种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该方法给出一种迭代法的预处理模式.首先给出的预处理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矩阵,构造并行迭代求解预处理矩阵方程的迭代格式,进而使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通过数值试... 研究了求解一类矩阵方程AXB=C,提出了一种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该方法给出一种迭代法的预处理模式.首先给出的预处理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矩阵,构造并行迭代求解预处理矩阵方程的迭代格式,进而使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通过数值试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与直接使用变形共轭梯度法相比较,该算法不仅有效提高了收敛速度,而且具有很高的并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方程 变形共轭梯度法 预处理矩阵 并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鞍点问题的预处理并行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晓林 吕全义 谢公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1-1019,共9页
研究了一种求解鞍点问题的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算法.通过应用迭代法进行预处理后,再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求解的模式.首先构造系数矩阵近似逆的多项式表达式,以此作为预处理矩阵的逆矩阵,对方程组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 研究了一种求解鞍点问题的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算法.通过应用迭代法进行预处理后,再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求解的模式.首先构造系数矩阵近似逆的多项式表达式,以此作为预处理矩阵的逆矩阵,对方程组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预处理后的线性方程组.为减少运算量,采用迭代方式并行计算多项式与向量的乘法运算.通过调整迭代次数,即调整多项式次数,检验各种次数的多项式进行预处理后的求解方程的效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优于未预处理的变形共轭梯度法,且当预处理迭代次数取4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点问题 并行算法 变形共轭梯度法 预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