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面向复杂非平稳工业过程的质量相关分布式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洁 李大业 +2 位作者 尉艳梅 彭开香 杨慧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4,共10页
由于复杂工业过程通常受到生产条件的变化,未知的外部干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数据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出非平稳特性。而工业过程的故障可能会被过程的非平稳特性所掩盖,这给复杂工业过程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带来巨大... 由于复杂工业过程通常受到生产条件的变化,未知的外部干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数据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出非平稳特性。而工业过程的故障可能会被过程的非平稳特性所掩盖,这给复杂工业过程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静特征融合且面向复杂非平稳工业过程的分布式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揭示和量化过程变量与质量变量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过程变量,消除所选过程变量之间的冗余性。其次,利用增广迪基–富勒检验(ADF)检验方法将所选的过程变量划分为平稳变量和非平稳变量。再次,利用工业过程的机理知识将复杂工业过程划分为多个有物理意义的子块,子块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公共变量实现,构建局部子块模型,该模型包括来自其邻居子块的信息。然后,通过偏最小二乘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方法分别提取子块中平稳变量及非平稳变量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并进行特征融合;利用规范变量分析算法来最大化融合后的动静态特征与质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局部质量异常检测的统计量和控制限。最后,通过贝叶斯推理将局部检测结果进行融合,实现全局质量相关的故障检测。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河北某公司浮法玻璃生产过程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质量相关分布式故障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复杂非平稳过程的故障,故障检测率为100%,误报率为4%,比规范变量分析方法等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性能。综上所述,所提方法有效融合了动静特征以充分利用过程信息,在提高故障检测率同时显著降低了误报率,能够为复杂非平稳工业过程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相关 分布式故障检测 特征提取 动静融合 复杂非平稳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编码器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联合驱动的工业过程质量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洁 孙瑞琪 +1 位作者 彭开香 唐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3-1500,共8页
本文将自动编码器(AE)特征提取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联合驱动的质量监测模型及其质量相关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AE算法对输入样本进行无监督自动学习和重构,实现数据的特征提取和降维;其次,利用CCA算法实... 本文将自动编码器(AE)特征提取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联合驱动的质量监测模型及其质量相关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AE算法对输入样本进行无监督自动学习和重构,实现数据的特征提取和降维;其次,利用CCA算法实现特征与质量变量关联最大化,建立质量变量与特征变量的关系模型;根据监测模型的潜结构投影,构建T2统计量和SPE统计量及其相应控制限.将提出的方法用于分析带钢热连轧过程现场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基于自动编码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AE–CCA)的质量监测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故障,并且检测效果优于传统的核典型相关分析(KCC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质量监测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 自动编码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AE-CCA) 带钢热连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工业过程的质量异常检测与故障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董洁 张伟 +1 位作者 彭开香 马亮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06-2415,共10页
质量异常检测(Quality abnormality detection, QAD)与故障量化评估(Fault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QA)作为工业过程监控的关键环节,是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过程质量异常检测与故障量化评估方法.首先,采用... 质量异常检测(Quality abnormality detection, QAD)与故障量化评估(Fault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QA)作为工业过程监控的关键环节,是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过程质量异常检测与故障量化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弹性网络(Elastic net, EN)算法构建了质量相关的变量候选集,借助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构建了质量相关的特征向量,并引入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SVDD)实现质量异常检测.其次,从优化近邻点距离的角度提出了增强局部线性嵌入(Enhanced local linear embedding, ELLE)算法,并提出了基于CCA-ELLE的质量异常故障量化评估方法.最后,通过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Eastman, TE)过程进行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异常检测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故障量化评估 局部线性嵌入 工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系统层级的复杂工业过程全息故障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彭开香 张传放 +3 位作者 马亮 董洁 焦瑞华 唐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0-598,共9页
复杂工业过程具有长流程、系统层级多、故障潜在分布空间范围较广的特点,是当前故障诊断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首先,对主流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分类和概述;其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思路,提出了面向系统层级的复杂工业过程全息故障诊断框... 复杂工业过程具有长流程、系统层级多、故障潜在分布空间范围较广的特点,是当前故障诊断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首先,对主流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分类和概述;其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思路,提出了面向系统层级的复杂工业过程全息故障诊断框架,为复杂工业全流程的过程监测提供一整套技术和解决方案。相比于目前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框架不仅包括故障检测和故障辨识,还包括故障根源诊断、故障传播路径识别、故障的定量诊断与评估,可有效解决复杂工业过程系统的综合故障诊断问题,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故障发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安全;最后对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全流程 故障诊断 故障传播 故障评估 生产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擎 崔家瑞 +1 位作者 杨旭 阎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203,共7页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行业服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了“三思维(系统化思维、工程化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八要素(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学思结合...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行业服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了“三思维(系统化思维、工程化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八要素(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勇于探索、团队合作)”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建设原则,并确定了相应的实现路径,开发了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系统。最后,以“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及建设成果。经过近2年的实践,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自动化专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多模态过程故障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凯 杨朋澄 +1 位作者 彭开香 陈志文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2,共14页
传统的多模态过程故障等级评估方法对模态之间的共性特征考虑较少,导致当被评估模态故障信息不充分时,评估的准确性较低.针对此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共性–个性深度置信网络(Common and specific deep belief network,CS-DBN),该网络充分... 传统的多模态过程故障等级评估方法对模态之间的共性特征考虑较少,导致当被评估模态故障信息不充分时,评估的准确性较低.针对此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共性–个性深度置信网络(Common and specific deep belief network,CS-DBN),该网络充分利用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深度分层特征提取能力,通过度量多模态数据间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得到能够反映多模态过程共有信息的共性特征以及反映每个模态独有信息的个性特征;其次,基于CS-DBN,利用多模态过程的已知故障等级数据生成多模态共性–个性特征集,通过加权逻辑回归构建故障等级评估模型;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的故障等级评估中.应用结果表明,随着多模态故障等级数据的增加,所提方法的评估准确率逐渐增加,当故障信息充足时,评估准确率可达98.75%;故障信息不足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评估准确率提升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过程 故障等级评估 共性–个性特征 深度置信网络 带钢热连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过程故障根源诊断与传播路径识别技术综述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亮 彭开香 董洁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50-1663,共14页
故障根源诊断与传播路径识别是故障诊断框架下的关键核心问题,是保障工业过程安全生产及获得可靠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故障诊断理论,而且对故障诊断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 故障根源诊断与传播路径识别是故障诊断框架下的关键核心问题,是保障工业过程安全生产及获得可靠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故障诊断理论,而且对故障诊断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基于知识、数据及知识与数据联合驱动的故障根源诊断与传播路径识别方法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和优劣特点,分类概述了相关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1)“三个维度”视角下的工业过程故障根源诊断与传播路径识别;2)基于制造大数据分析与因果关系挖掘的工业过程质量精准追溯;3)面向传播、耦合、多重并发特性的工业过程复合故障分布式诊断;4)基于多源异构动态信息融合的工业过程异常工况时空追溯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源诊断 传播路径识别 因果关系分析 故障诊断 工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D-MNPE-CVA的带钢热轧全流程动态过程监测方法
8
作者 董洁 陈柔汝 彭开香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6-2364,共9页
过程监测技术是保障复杂工业全流程安全、高质、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考虑带钢热轧过程的“非线性、多模态、动态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加权差分邻域保持嵌入–规范变量分析(WD-MNPE-CVA)的带钢热轧全流程动态过程监测方法.... 过程监测技术是保障复杂工业全流程安全、高质、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考虑带钢热轧过程的“非线性、多模态、动态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加权差分邻域保持嵌入–规范变量分析(WD-MNPE-CVA)的带钢热轧全流程动态过程监测方法.首先,针对过程数据的非线性、多模态特性,采用加权差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其次,基于过程的机理知识进行流程划分,并开发了一种改进的邻域保持嵌入算法,基于样本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和余弦距离,获得每个样本点更准确的邻域关系,进而基于规范变量分析建立每个子流程的局部动态监测模型;最后,采用贝叶斯推理建立全局的动态过程监测模型,通过带钢热轧实际过程故障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监测 邻域保持嵌入 规范变量分析 贝叶斯融合 带钢热轧全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多工序复杂制造过程的质量软测量方法
9
作者 彭开香 秦昕 +1 位作者 王佳浩 杨慧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共12页
复杂制造过程关键质量变量的精准感知,是实现系统优化控制和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考虑复杂制造过程具有生产工序众多、回路互联耦合、工序质量遗传、数据时空分布等复杂特性,使得对过程质量的精准感知面临诸多困难。在此背... 复杂制造过程关键质量变量的精准感知,是实现系统优化控制和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考虑复杂制造过程具有生产工序众多、回路互联耦合、工序质量遗传、数据时空分布等复杂特性,使得对过程质量的精准感知面临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过程时延的基于mRMR–GA–ResNet的多工序复杂制造过程质量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构建了一种考虑过程变量与质量变量间时延的基于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遗传算法(GA)的多传感器过程变量筛选方法,以确定最优特征子集;其次,基于各工序的最优特征子集,设计了一种3维(特征–时间–工序)样本空间表征方法,工序内部以2维(特征–时间)形式表征,将工序作为通道构建3维(特征–时间–工序)样本,通过残差网络进行时间–空间特征提取,进而通过局部–全局特征融合得到最终的质量预测值;最后,通过一个实际制造过程——浮法玻璃生产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选择特征数相同的前提下,相较于其他4种基于相关性的特征选择方法(PCC、SCC、MI、MIC),本文所提多传感器过程变量筛选方法对于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性能。以残差网络作为预测模型,本文所提3维样本构造方法,相较于传统的2维样本构造方法,对于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MA、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_(SMAP)分别提升9.2%、10.8%、9.8%,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序软测量 特征选择 残差网络 最小冗余最大相关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分布式预测控制的大型铝电解槽下料策略
10
作者 李擎 高继伟 +2 位作者 阎群 王佩宁 李震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5-1354,共10页
针对大型铝电解槽氧化铝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预测控制的下料策略。首先,依据下料口的空间分布将铝电解槽划分为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通过在线数据直接构建各子系统氧化铝浓度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的... 针对大型铝电解槽氧化铝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预测控制的下料策略。首先,依据下料口的空间分布将铝电解槽划分为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通过在线数据直接构建各子系统氧化铝浓度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的预测模型;然后,设计了残差驱动模型切换机制,仅在模型偏差超出阈值时触发模型参数更新,平衡计算效率与模型精度;最后,基于纳什最优理论构建分布式预测控制器,实现了铝电解槽全局协同下料优化。基于某铝厂实际生产数据的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显著改善了大型铝电解槽氧化铝浓度的时空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自适应子空间辨识 分布式预测控制 氧化铝浓度 模型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持续创新发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崔家瑞 李擎 +2 位作者 阎群 李希胜 徐银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介绍了信息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融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于主动式项目的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介绍了信息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融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于主动式项目的 CDIO-OODA工程教育理念。结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递进式、不间断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设计了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内容。将多种先进教学方法融合应用于CDIO不同的阶段,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师、学生成果和示范效果展示了实验改革与实践的有效性,为新时期示范中心建设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教育 实验教学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5
12
作者 崔家瑞 李擎 +2 位作者 阎群 李希胜 徐银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46,224,共4页
采用"恩威并用、赏罚分明"的方式进行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改革和实践,为新时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思路。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导向,制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聘任办法,特别强调了工作实绩、工作... 采用"恩威并用、赏罚分明"的方式进行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改革和实践,为新时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思路。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导向,制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聘任办法,特别强调了工作实绩、工作态度和社会服务,明确了工作目标。基于自我发展理念,设计了个人发展规划和培养方案,增加了归属感。针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指标,设计了实验技术人员教学工作当量计算办法,保证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评价的公平性;最后,提出了实验教学成果激励办法,有效提升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经过近3年的持续建设,成果显著,充分展示了实验技术队伍改革与实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技术队伍 建设与发展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内部主元分析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动态过程故障检测与分类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洁 游培航 彭开香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73-2080,共8页
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扩大,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工业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工业过程采集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有效提取数据中的动态信息并进行分析极其重要.本文基... 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扩大,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工业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工业过程采集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有效提取数据中的动态信息并进行分析极其重要.本文基于动态内部主元分析(DiPCA)进行动态性分析并结合隐马尔科夫模型(HMM),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诊断框架,实现了动态过程故障检测与故障分类.首先,利用DiPCA算法提取正常工况下数据的动态特征;然后,利用HMM能够有效处理时序数据的特点,对所提取的动态特征进行建模,构建了动态过程的故障检测框架;并利用HMM强大的模式分类能力,对故障数据进行建模,实现故障的分类;最后,将提出的方法用于田纳西–伊斯曼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动态过程 故障检测 故障分类 DiPCA H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追踪技术的中频真空电弧弧后特性研究
14
作者 蒋原 马速良 +4 位作者 武雨田 何安景昇 李擎 武建文 夏尚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138-4147,共10页
为更全面地掌握中频真空电弧的弧后特性,该文采用目标检测及交并比跟踪等视觉追踪技术分析电弧图像,三维重构了弧后金属液滴的喷溅轨迹,并基于此求解了电弧内部的空间压力梯度。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中频真空电弧发生弧后击穿时,... 为更全面地掌握中频真空电弧的弧后特性,该文采用目标检测及交并比跟踪等视觉追踪技术分析电弧图像,三维重构了弧后金属液滴的喷溅轨迹,并基于此求解了电弧内部的空间压力梯度。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中频真空电弧发生弧后击穿时,电弧电压发生频率为50 kHz的高频振荡,弧后期间在双视角电弧图像中均观察到了大量的金属液滴喷溅。在考虑将电弧压力梯度作为金属液滴喷溅的驱动力的情况下,灭弧室内的压力梯度可达到1.2MPa/mm。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均达到10^(5)m/s^(2)数量级,喷溅速度为10m/s数量级,从触头边缘喷溅至灭弧室玻璃内壁的时间尺度为ms级。金属液滴表面的Cu蒸气密度为2.2×10^(19)m^(-3),在喷溅过程中,金属液滴持续蒸发,液滴表面Cu的质量分数从65%下降到10%,大量Cu蒸气进入灭弧室,减弱弧后介质恢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真空电弧 弧后特性 金属液滴 多目标跟踪 电弧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闭环的太阳能无人机能源管理
15
作者 户艳鹏 郭金 +1 位作者 周蒙 王翔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4-2631,共8页
临近空间作为地球空间新的认知领域和重要的安全空间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重视,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是世界航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设计方法中,能源、动力、飞控、载荷等独立设计,无法有效减轻结构质量,也难以达到总体性能最优。... 临近空间作为地球空间新的认知领域和重要的安全空间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重视,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是世界航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设计方法中,能源、动力、飞控、载荷等独立设计,无法有效减轻结构质量,也难以达到总体性能最优。基于此,从能源系统可靠性和能源动力飞控一体化设计2个角度对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能源管理开展研究,以达到结构质量减重与总体性能优化的目的。采用双余度能源管理方案设计,通过双向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进行隔离与控制,实现单次故障状态下的安全返回;开展能源动力飞控一体化设计,将储能电池控制、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和飞行控制一体化设计,在硬件上减轻质量,软件上达到协同控制的目的;采用改进蚁群优化算法进行太阳能无人机的三维航迹规划,并将规划航迹作为能源系统地面模拟综合试验的输入进行一体化控制方案的仿真验证,实现了能源管理、动力控制与飞行控制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闭环 能源管理 协同控制 蚁群优化算法 航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供电系统真空电弧开断过程与液滴喷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原 刘雨坤 +4 位作者 李擎 崔家瑞 张维存 武建文 贾博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4-692,共9页
为研究真空开关在航空交流中频(360~800Hz)供电系统中的开断性能,该文选择触头直径为41mm、触头材料为CuCr50合金的真空灭弧室,进行短路开断实验;研究开断过程,拟合得到电弧电压与频率和电流、极限开断能力与频率的关系式;分析弧后液滴... 为研究真空开关在航空交流中频(360~800Hz)供电系统中的开断性能,该文选择触头直径为41mm、触头材料为CuCr50合金的真空灭弧室,进行短路开断实验;研究开断过程,拟合得到电弧电压与频率和电流、极限开断能力与频率的关系式;分析弧后液滴喷射现象,计算液滴的受力和运动轨迹。结果表明:中频真空电弧的电压峰值和电压上升率随电流频率和峰值的增加而增大;而电流开断能力随频率增加而下降,但与等值的工频电流相比,由于燃弧时间缩短,触头烧蚀减弱;电弧重燃时,有金属液滴从弧隙向外喷射,喷射速度范围为10~20m/s,驱动力为从燃弧区域内部向外的压力,压力梯度约为7.9×10~4 Pa/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供电系统 真空开关 电弧电压峰值 开断能力 液滴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煤气流分布过程的多算法融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晓阳 张森 +1 位作者 陈先中 尹怡欣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1252,共12页
在高炉生产中,准确的预测高炉煤气流分布状况将有助于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针对传统高炉煤气流预测模型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带遗传因子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FF-ARMAX)和基于限定记忆的正则化极限学习机(RFMLS-RELM)相结合的高炉煤... 在高炉生产中,准确的预测高炉煤气流分布状况将有助于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针对传统高炉煤气流预测模型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带遗传因子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FF-ARMAX)和基于限定记忆的正则化极限学习机(RFMLS-RELM)相结合的高炉煤气流多步预测模型.在数据预处理方面,建立FF-ARMAX模型消除原始数据中的测量误差,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法消除数据中叠加的环境噪声.最后采用RFMLS-RELM算法进行多步预测,对比试验表明,该算法在应用于煤气流预测时,预测精度更高,适用于对煤气流分布状况的多步预测.多步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虽然仍旧无法完全解决预测误差随预测步数的增加而不断叠加的问题,但相较于其他传统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更好的预测效果和更高的预测精度,为高炉操作人员分析炉况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气流分布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限定记忆 极限学习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相关慢特征分析的过程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健 杨旭 陈先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0-1296,共7页
针对慢特征分析(SFA)算法在特征选择时没有利用过程在线故障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选择在线故障相关特征的慢特征分析(FRSFA)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采用SFA算法提取过程动态特征,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估计特征平均阈值,作为在线特征选择的基准... 针对慢特征分析(SFA)算法在特征选择时没有利用过程在线故障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选择在线故障相关特征的慢特征分析(FRSFA)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采用SFA算法提取过程动态特征,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估计特征平均阈值,作为在线特征选择的基准。然后记录超过平均阈值的在线慢特征为故障相关特征,在正常数据的动态特征中挑选当前故障相关特征,估计当前监测样本的控制限。最后,将提出的算法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过程,结果表明相比于主成分分析和SFA算法,FRSFA算法充分利用动态过程在线故障信息,增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慢特征分析 故障相关特征 动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anser实验平台的带有输出约束单连杆柔性机械臂的神经网络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佳祎 高赫佳 +1 位作者 贺威 孙长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695-705,782,783,共13页
机械臂在航空航天、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比于刚性机械臂,柔性机械臂质量轻、能耗小,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由于柔性机械臂本身的结构与材料具有特殊性,其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弹性形变与振动,这就给机械臂的... 机械臂在航空航天、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比于刚性机械臂,柔性机械臂质量轻、能耗小,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由于柔性机械臂本身的结构与材料具有特殊性,其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弹性形变与振动,这就给机械臂的定位、轨迹跟踪带来了困难,因此对其振动抑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假设模态法对单连杆柔性机械臂系统进行建模,通过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实现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由于一些实际问题对控制系统的状态量有特殊要求,因此采用正切函数形式的障碍李雅普诺夫策略来处理输出约束问题,之后利用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来逼近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李雅普诺夫法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Matlab平台设计仿真、基于Quanser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对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输出约束 神经网络控制 Quanser实验平台 假设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真空电弧边缘击穿现象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原 马速良 +2 位作者 武建文 李擎 朱立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87-2895,共9页
为深入掌握航空变频(360~800 Hz)电力系统中真空电器电弧特性,该文围绕中频灭弧室弧后发生的边缘击穿现象,以双温磁流体动力学仿真结合实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以下结论:中频真空电弧离子数密度的最大值为2.6×10^(19)m^(-3),离子温... 为深入掌握航空变频(360~800 Hz)电力系统中真空电器电弧特性,该文围绕中频灭弧室弧后发生的边缘击穿现象,以双温磁流体动力学仿真结合实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以下结论:中频真空电弧离子数密度的最大值为2.6×10^(19)m^(-3),离子温度的范围为0.30~0.91eV,电子温度的范围为1.50~2.43 eV;电子与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交换,电子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离子温度的变化;最高离子温度出现在阳极触头边缘处,与实验发现的边缘击穿位置重合,证明了此处确实存在能量集中;中频真空电弧是超声速流体,速度在边界处减慢,根据动能热能互换原理,中频真空电弧的质量流运动规律是边缘击穿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变频电源 中频真空电弧 弧后击穿 边缘击穿 双温磁流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