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5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
1
作者 顾元宪 徐新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顾元宪徐新生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拥有CRAYS/MP小巨型机和SGI...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顾元宪徐新生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拥有CRAYS/MP小巨型机和SGI图形工作站等计算机系统,以及M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结构分析 工业装备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作者 武金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4-316,共3页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2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6月经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结构分析 工业装备 世界银行贷款 项目建设 重点学科 国家计委 对外开放 国家教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氧气切割开孔残余应力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韦智元 刘玉君 +1 位作者 周波 黄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80,共8页
氧气切割是船体结构临时开孔工艺中的首选方法,其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后序封孔焊接与结构安全性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氧气切割原理,建立了预热火焰与铁氧反应生热的组合热源模型;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氧气切割开孔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 氧气切割是船体结构临时开孔工艺中的首选方法,其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后序封孔焊接与结构安全性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氧气切割原理,建立了预热火焰与铁氧反应生热的组合热源模型;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氧气切割开孔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切割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场分布规律.通过氧气切割开孔实验进行结果验证,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表面温度分布,应用压痕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割缝边缘存在超过材料屈服点的拉应力区,其宽度受切割速度、开孔尺寸与纵向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开孔 氧气切割 数值模拟 温度场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须民 张之凡 +1 位作者 张桂勇 孙铁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出了药量和爆距对破冰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下爆炸的破冰效率最高,其次是冰内爆炸破冰,空中爆炸的破冰效率最低。随着爆距的增大,装药位置由空中到冰内再到水下,破口半径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减小,水下爆炸破冰存在最优爆距,当爆距约为7.5倍装药半径时层冰的破口半径存在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爆炸 冰内爆炸 水下爆炸 气泡 冲击波 层冰结构 破坏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形反手性四韧带蜂窝夹芯结构梯度设计与低速冲击响应
5
作者 相双林 周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9,共9页
将反手性四韧带蜂窝应用于拱形夹芯板,基于密度梯度概念,设计了三种不同梯度的夹芯板,建立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冲击能对不同梯度拱形夹芯板峰值冲击力、抗冲击性... 将反手性四韧带蜂窝应用于拱形夹芯板,基于密度梯度概念,设计了三种不同梯度的夹芯板,建立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冲击能对不同梯度拱形夹芯板峰值冲击力、抗冲击性能、吸能和损伤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讨论了负梯度拱形夹芯板在重复冲击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梯度因子由于改变芯层结构,对夹芯板的损伤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在低能冲击下,峰值冲击力随着梯度因子的增大而增大,同均匀夹芯板相比,梯度夹芯板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其吸收的能量比均匀夹芯板吸收的能量最高提升32.8%;在较高冲击能下,梯度因子对峰值冲击力和能量吸收没有显著影响。负梯度夹芯板在重复冲击下,前面板和芯层主导夹芯板的总吸能,其中芯层吸能平均占总吸能的66%,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夹芯板的变形破坏模式发生上面板局部变形到破坏、芯层变形致密化到整体坍塌以及夹芯板整体横向弯曲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形夹芯板 梯度结构 能量吸收 重复冲击 数值仿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6
作者 王松 李冬园 +1 位作者 张威 张昭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199,共6页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侧墙的加强肋结构具有提高强度和减缓振动的优点,对确保司机室人员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加固,可以实现司机室侧墙加强肋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侧墙的加强肋结构具有提高强度和减缓振动的优点,对确保司机室人员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加固,可以实现司机室侧墙加强肋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的设计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车体司机室侧墙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寻求加强肋结构和与其连接的柱体结构的最优布局,以此为基础,重构侧墙加强肋及司机室结构,并对重构的加强肋结构、柱体结构和司机室圈梁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BS EN 12663-1:2010静强度条件和TB/T 3548—2019标准下,经过优化设计,司机室圈梁结构、加强肋结构及与加强肋连接柱体结构的总质量相对于初始设计减小32%,轻量化效果显著。针对优化后的车体司机室结构进行有限元强度计算和疲劳校核,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动车组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加强肋 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载荷下薄板加强筋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7
作者 温志超 孙直 +1 位作者 胡程涛 石姗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5-133,143,共10页
加强筋板壳结构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加强筋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板壳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为了实现薄板结构最优的加强筋布局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相材料的薄板加强筋结构的动态拓扑优化新方法。首先,基于等效刚... 加强筋板壳结构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加强筋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板壳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为了实现薄板结构最优的加强筋布局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相材料的薄板加强筋结构的动态拓扑优化新方法。首先,基于等效刚度理论,将加强筋与基板分别设置为强、弱材料,以不同的抗弯刚度表征加强筋与基板;其次,采用HHT-α(Hilber-Hughes-Taylor-α)方法求解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先离散后微分的伴随变量方法进行动态灵敏度分析;然后,通过角点简支方板的加强筋分布拓扑优化算例与传统方法对比,验证了薄板加强筋结构动态拓扑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不同边界条件和载荷工况下的薄板结构,进行了单相和双相材料下加强筋动态拓扑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提出的动态载荷下薄板加强筋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复杂动态工况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引入双相材料后,通过合理的材料分布和细化的结构设计,成功克服了单相材料在连续性分布上的不足。优化后的加强筋结构连续,传力路径完整,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材料 拓扑优化 薄板加强筋设计 HHT-α法 伴随变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奎霖 彭士凤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对于遭受各种随机环境载荷的海洋结构物而言,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疲劳损伤评估尤为重要。海洋结构物的响应经常呈现出宽带特性和非高斯统计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评估方法。采用多种功率... 对于遭受各种随机环境载荷的海洋结构物而言,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疲劳损伤评估尤为重要。海洋结构物的响应经常呈现出宽带特性和非高斯统计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评估方法。采用多种功率谱与不同带宽参数、S-N曲线斜率参数以及非高斯过程偏度与峰度的组合对所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分析输入层神经元、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以及隐藏层层数对模型预报精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以时域雨流计数法计算的疲劳损伤结果作为基准,采用真实双模态功率谱进行数值试验,并与多种频域疲劳损伤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证明本文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宽带非高斯过程 疲劳损伤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近期进展 被引量:103
9
作者 林家浩 张亚辉 赵岩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0-360,共11页
对反应谱方法、随机振动方法和时间历程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时的特点作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特别是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的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应谱方法对多点激励地震分析显得相当困难,... 对反应谱方法、随机振动方法和时间历程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时的特点作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特别是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的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应谱方法对多点激励地震分析显得相当困难,而随机振动方法则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强震作用下的大跨度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时间历程法在现阶段仍应是主要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反应谱 功率谱 时间历程 随机 行波效应 大跨度结构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92
10
作者 杨迪雄 李刚 程耿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隔震结构在远震场地减震效果良好,但是近断层地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脉冲运动特征,然后以台湾集集地震8条典... 隔震结构在远震场地减震效果良好,但是近断层地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脉冲运动特征,然后以台湾集集地震8条典型近震记录和其它4条常用近震记录以及4条远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两幢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比较探讨了算例计算结果,定量说明隔震结构的近震脉冲效应显著,是隔震设计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远震 隔震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结构瞬态响应的耦合灵敏度分析方法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1
作者 顾元宪 刘涛 +1 位作者 亢战 赵国忠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研究结构瞬态热变形和热应力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及其优化设计,灵敏度计算给出了直接法和伴随法两种算法.考虑了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在直接法中需要计算温度场对设计变量的导数,在伴随法中需要计算热载荷对温度场的导数.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 研究结构瞬态热变形和热应力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及其优化设计,灵敏度计算给出了直接法和伴随法两种算法.考虑了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在直接法中需要计算温度场对设计变量的导数,在伴随法中需要计算热载荷对温度场的导数.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伴随法在应用程序中的实现,为大型结构优化提供了高效率的灵敏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响应 耦合灵敏度 热应力 直接法 伴随法 温度场 结构耦合系统 热传导 临界点约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运动特征对长周期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杨迪雄 赵岩 李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33-140,共8页
选择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系统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方向性、上盘效应、脉冲效应等运动特征对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长周期隔震建筑和斜拉桥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的效应随双线性单... 选择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系统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方向性、上盘效应、脉冲效应等运动特征对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长周期隔震建筑和斜拉桥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的效应随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初始自振周期增大而变大,在长周期段结构的脉冲效应最显著;地震动破裂方向性和上盘效应对单自由度体系位移需求的影响与体系周期有关。对于隔震建筑和大跨度斜拉桥等长周期结构,近断层地震动破裂方向性对结构的效应较显著;上盘效应对长周期结构的影响明显;地震动的速度脉冲运动特征总的来说放大了结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运动特征 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 隔震建筑 斜拉桥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力耦合结构灵敏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顾元宪 赵红兵 +1 位作者 陈飚松 亢战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5-691,共7页
研究稳态/瞬态热传导灵敏度分析、以及热与机械荷载同时作用的热结构应力灵敏度分析问题.考虑了温度场随设计变量的变化及其对热应力的影响,提出温度场与结构热应力耦合问题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特别指出了热-应力耦合灵敏度分析中温... 研究稳态/瞬态热传导灵敏度分析、以及热与机械荷载同时作用的热结构应力灵敏度分析问题.考虑了温度场随设计变量的变化及其对热应力的影响,提出温度场与结构热应力耦合问题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特别指出了热-应力耦合灵敏度分析中温度场导数的影响;说明了在热-应力耦合结构灵敏度分析中必须考虑耦合灵敏度.在应用软件系统JIFEX中实现了所提出的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灵敏度算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 热传导 热应力 热结构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冰区海冰与船舶结构相互作用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季顺迎 李紫麟 +1 位作者 李春花 张林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0-526,645,共7页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海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了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附加质量;采用单元组合的方式构造了船体的简易模型。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海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了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附加质量;采用单元组合的方式构造了船体的简易模型。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定海冰与船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以上离散单元模型对不同冰速、冰厚、冰块尺寸、密集度条件下海冰与船体的动力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海冰参数下冰对船体作用力的幅值。结果表明:冰对船体的作用力随冰厚、流速、密集度、冰块尺寸的增加而增大。本文工作可为冰区船舶的安全运行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方法 碎冰区 船体 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陷敏感性分析的加筋圆柱壳结构设计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郝鹏 王博 +3 位作者 李刚 杜凯繁 曾杜娟 张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349,473,共6页
为了对加筋圆柱壳进行面向低缺陷敏感度的结构设计,针对一个直径为3m的正置正交加筋圆柱壳,基于显式后屈曲数值分析,研究了预制不同幅度的内凹、外凸双曲母线形状设计的加筋圆柱壳轴压临界荷载对初始模态缺陷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外凸双... 为了对加筋圆柱壳进行面向低缺陷敏感度的结构设计,针对一个直径为3m的正置正交加筋圆柱壳,基于显式后屈曲数值分析,研究了预制不同幅度的内凹、外凸双曲母线形状设计的加筋圆柱壳轴压临界荷载对初始模态缺陷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外凸双曲母线形状可在幅度为20mm时提高含缺陷结构的轴压临界荷载,可达6.6%,表现为对缺陷的低敏感性;内凹双曲母线则可在幅度为-10mm时小幅提高完善结构的轴压临界荷载,可达1.7%;当加筋圆柱壳应用于运载火箭的燃料贮箱时,燃料加注会升高贮箱内压,因此可通过内压控制形成外凸形状来降低结构的缺陷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圆柱壳 屈曲 临界荷载 缺陷敏感性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考虑P-Δ效应的首层柱顶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长飞 谭平 +1 位作者 张亚辉 周福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9-445,共7页
近场地震所具有的位移和速度脉冲,会使得结构隔震层处形成较大的层间位移,结构的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首先,构造水平力偶来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附加弯矩,得到了一几何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层间隔震结构P-Δ效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 近场地震所具有的位移和速度脉冲,会使得结构隔震层处形成较大的层间位移,结构的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首先,构造水平力偶来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附加弯矩,得到了一几何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层间隔震结构P-Δ效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其次,分别选取了10组近场地震波和10组远场地震波,对层间隔震结构作了时程分析,研究了近场地震波对层间隔震响应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近场地震作用下,P-Δ效应对层间隔震系统下部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场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反应显著增大,在PGA=200cm/s2输入地震波下,P-Δ效应使得下部结构的响应增加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P-Δ效应 抗震分析 首层柱顶隔震 几何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与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顾元宪 马红艳 +2 位作者 姜成 亢战 张洪武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3,共7页
研究了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给出了结构稳态频率响应和瞬态时程响应的灵敏度分析算法 ,并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瞬态响应灵敏度分析算法的精度和差分法中变量摄动量的影响。在 JIFEX软件中实现... 研究了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给出了结构稳态频率响应和瞬态时程响应的灵敏度分析算法 ,并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瞬态响应灵敏度分析算法的精度和差分法中变量摄动量的影响。在 JIFEX软件中实现了结构动力响应灵敏度计算 ,建立海洋平台结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结构 动力响应 灵敏度分析 优化设计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薄壳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博 郝鹏 田阔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伴随装备大型化和承载重型化等发展趋势,装备中加筋薄壳结构尺寸越来越大,成型工艺与结构细节也越来越复杂,对结构优化设计的精细程度、新型轻质结构发现和力学性能数值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复杂板壳非线性分析模型、优化问题的... 伴随装备大型化和承载重型化等发展趋势,装备中加筋薄壳结构尺寸越来越大,成型工艺与结构细节也越来越复杂,对结构优化设计的精细程度、新型轻质结构发现和力学性能数值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复杂板壳非线性分析模型、优化问题的数学建模和求解算法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加筋壳稳定性分析方法、折减因子确定方法以及考虑几何缺陷的加筋壳设计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壳 结构稳定性 缺陷敏感性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结构矫正手术对OSAHS患者上气道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莹 王杰 +2 位作者 于申 王吉喆 刘迎曦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6-272,共7页
目的研究伴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经鼻腔结构矫正手术后,气道结构形态的改变对患者整个上气道流场分布以及软腭运动姿态的影响。方法基于患者手术前后CT影像学数据,建立上气道及软腭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模拟手术前后上... 目的研究伴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经鼻腔结构矫正手术后,气道结构形态的改变对患者整个上气道流场分布以及软腭运动姿态的影响。方法基于患者手术前后CT影像学数据,建立上气道及软腭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模拟手术前后上气道流场特性及软腭的运动情况。结果手术矫正了异常的鼻腔结构形态,鼻腔及整个上气道阻力明显下降。术后软腭的肥厚水肿明显缓解,其游离缘的运动幅度减小。软腭运动幅度随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术后的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实验与模拟结果接近。结论鼻腔结构矫正手术改变了上气道结构,影响了气流流场的分布和软腭的运动姿态;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软腭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其运动姿态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结构 上气道 流固耦合 有限元方法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毛玉明 郭杏林 +1 位作者 赵岩 吕洪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共3页
对结构动态载荷反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时域分析技术。将结构输入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通过灵敏度迭代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载荷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在灵敏度迭代求... 对结构动态载荷反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时域分析技术。将结构输入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通过灵敏度迭代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载荷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在灵敏度迭代求解过程中,为减少响应测量噪声引起的影响,引入正则化求解技术来寻求满足工程要求的稳定近似解。最后提出的方法成功应用于正弦级数迭加形式的输入载荷识别,仿真结果表明灵敏度分析法在载荷识别中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 灵敏度分析 载荷识别 反演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