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液聚合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枫 王昕 +2 位作者 吴军强 熊丽 梁军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7-381,共5页
自动控制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生产,不仅改进了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水平,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介绍了一种以生产过程监控软件和PLC(可编程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套乳液聚合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控... 自动控制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生产,不仅改进了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水平,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介绍了一种以生产过程监控软件和PLC(可编程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套乳液聚合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以及监控功能.对其中影响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聚合温度,采用了串级加分程控制方法进行调节.通过长期实际运行,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控制效果,证明了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可编程控制器 自动控制 控制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隐变量空间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熊丽 梁军 钱积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3-409,共7页
基于偏最小二乘(PLS)隐变量空间的控制利用PLS算法内部关系主元独立的结构,可以实现自动解耦多变量之间的严重相关性,且自动实现隐变量变量配对,从而使得MIMO控制简化为SISO控制。由于PLS为稳态算法,要进行动态PLS算法才能与控制要求相... 基于偏最小二乘(PLS)隐变量空间的控制利用PLS算法内部关系主元独立的结构,可以实现自动解耦多变量之间的严重相关性,且自动实现隐变量变量配对,从而使得MIMO控制简化为SISO控制。由于PLS为稳态算法,要进行动态PLS算法才能与控制要求相符。但是因为PLS隐变量之间并不能完全消除相关性,因此如果采用PID控制器,在整定时回路之间将相互影响且控制器参数不稳定,由此进行了基于动态PLS隐变量空间模型的最优化控制。同时就加压网前箱和一个蒸馏器给出了该控制方法的仿真应用,显示了该方法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 隐变量空间 控制器设计 优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工作频率可调的锁定放大电路在液体微弱电导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铁军 王保良 +1 位作者 黄志尧 李海青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7-34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锁定放大电路设计。该电路工作频率可在0~1.25MHz范围内调整,并具有自动相位跟踪的特点。该电路成功应用于液体微弱电导的高分辨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1~50μS的测量范围内,电路的分辨...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锁定放大电路设计。该电路工作频率可在0~1.25MHz范围内调整,并具有自动相位跟踪的特点。该电路成功应用于液体微弱电导的高分辨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1~50μS的测量范围内,电路的分辨率高于0.01μs。此电路作为一种通用锁定放大电路也适用其它类似的微弱信号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合成(DDS) 锁定放大电路 相位跟踪 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单传感器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伟国 宋执环 黄震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6,共5页
基于热传递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单一铂电阻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首先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电流下铂电阻的温度特性。然后设计了流量测量系统的电路,分析了流量测量原理及温度补偿。最后通过恒温控制算法使铂电阻工作在2个不同的设定温度... 基于热传递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单一铂电阻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首先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电流下铂电阻的温度特性。然后设计了流量测量系统的电路,分析了流量测量原理及温度补偿。最后通过恒温控制算法使铂电阻工作在2个不同的设定温度,由铂电阻的输出电压计算出气体的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优于1%,流量量程比近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流量测量 铂电阻 恒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膜探头的新型气体流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伟国 宋执环 +1 位作者 黄震威 梁国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3-1077,共5页
基于热膜探头的热传递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气体流量传感器。首先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电流下热膜探头的温度特性,确定其工作电流。然后分析热膜探头中测量电阻和补偿电阻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气体流量传感器电路,减... 基于热膜探头的热传递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气体流量传感器。首先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电流下热膜探头的温度特性,确定其工作电流。然后分析热膜探头中测量电阻和补偿电阻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气体流量传感器电路,减小了环境温度对气体流量测量的影响。最后根据气体流量标定实验数据,建立了流量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气体流量传感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量精度优于0.8%,流量量程比达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流量传感器 热膜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和PLSR的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霞 王保良 +1 位作者 黄志尧 李海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5-710,共6页
本文利用12电极ECT系统提供的电容测量信息,基于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技术,提出了一种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的油气两相流流型,分别基于PCR和PLSR建立两组空隙率测量模型。实际测量时,根据流... 本文利用12电极ECT系统提供的电容测量信息,基于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技术,提出了一种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的油气两相流流型,分别基于PCR和PLSR建立两组空隙率测量模型。实际测量时,根据流型辨识结果分别选用相应的基于PCR的空隙率测量模型和基于PLSR的空隙率测量模型,通过计算获得空隙率值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空隙率测量方法是有效的,两组空隙率测量模型的测量结果精度相当,在典型流型下的测量误差均在5%以内,但基于PLSR技术所获空隙率测量模型的降维效果优于基于PCR技术的相应模型。同时,由于该方法直接利用ECT系统提供的电容测量值来建立空隙率测量模型,省去了以往ECT系统测量空隙率所必需的复杂费时的图像重建过程,提高了空隙率测量的实时性,整个测量时间小于0.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空隙率 电容 主成分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据融合方法辨识油气两相流流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微微 耿艳峰 黄志尧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28-2132,共5页
基于D-S证据理论和逐步回归方法,结合直管段差压波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布特征和电容传感器提供的电容信息,给出了一种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的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差压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分别采集直管段差压波动信号和管道截面相分布信息,... 基于D-S证据理论和逐步回归方法,结合直管段差压波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布特征和电容传感器提供的电容信息,给出了一种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的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差压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分别采集直管段差压波动信号和管道截面相分布信息,利用提取的特征参数和已经建立的与流型相关的电容关联式对各传感器的信任度函数进行分配,再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结果.单传感器辨识结果与数据融合辨识结果的比较结果显示,数据融合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流型 数据融合 D-S证据理论 逐步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的电容层析成像量化新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邵晓寅 冀海峰 +1 位作者 黄志尧 李海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Tikhonov正则化原理并组合同步迭代算法(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IRT)的组合型量化图像重建新算法,Tikhonov正则化原理用于克服图像重建中的不适定性问题并得到初始重建图像,SIRT算法用于对初始图像的迭... 提出了一种基于Tikhonov正则化原理并组合同步迭代算法(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IRT)的组合型量化图像重建新算法,Tikhonov正则化原理用于克服图像重建中的不适定性问题并得到初始重建图像,SIRT算法用于对初始图像的迭代改善从而得到最终重建图像.新算法图像重建的质量优于目前常用的滤波线性反投影(FLBP)算法.将新算法应用于油气两相流的空隙率测量表明,提出的量化新算法是有效的.并经实验验证,空隙率测量的最大误差可小于5%,测量时间小于0.2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两相流 空隙率 测量方法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Tikhonov正则化原理 SIR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淤浆聚合动态分子量分布模拟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奂金龙 占志良 +4 位作者 陈曦 邵之江 姚臻 顾雪萍 冯连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2-1317,共6页
以乙烯淤浆聚合反应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动态分子量分布的严格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将动态分子量分布的大规模微分代数混合模型解耦为小规模微分代数方程组动态矩模型与大规模常微分方程组粒数衡算模型,然后通过变量解耦的方法进一步将... 以乙烯淤浆聚合反应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动态分子量分布的严格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将动态分子量分布的大规模微分代数混合模型解耦为小规模微分代数方程组动态矩模型与大规模常微分方程组粒数衡算模型,然后通过变量解耦的方法进一步将大规模粒数衡算方程组转换为序贯差分方程组,实现了乙烯动态分子量分布严格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动态模拟乙烯聚合反应从一个稳态切换到另一个稳态,通过在切换后稳态的分子量分布计算结果与Flory分布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两者得到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吻合很好,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动态模拟计算方法的精度和准确度都获得良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淤浆聚合 动态模拟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