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多糖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化伟 郑惠华 +2 位作者 陈惠 廖祥儒 蔡宇杰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9-58,共10页
综述了微生物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簇结构与功能和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真菌多糖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前体核苷酸糖(单糖的活化形式)的合成、合成的起始反应、重复单元的延伸、翻转和聚合、多糖的输出。多糖合成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基因... 综述了微生物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簇结构与功能和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真菌多糖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前体核苷酸糖(单糖的活化形式)的合成、合成的起始反应、重复单元的延伸、翻转和聚合、多糖的输出。多糖合成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基因,大多数基因存在多糖合成基因簇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多糖合成基因簇被发现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涉及糖核苷酸合成途径的酶水平可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而增加多糖合成基因簇基因在微生物中的表达,可产生更高的多糖合成代谢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生物合成 基因簇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梭菌和酿酒酵母混合培养提高己酸产量 被引量:18
2
作者 嵇翔 徐岩 +1 位作者 穆晓清 葛向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2-926,共5页
为了提高克氏梭菌8022产己酸的能力,缩短发酵周期,作者将该株菌与酿酒酵母进行了混合培养,并进一步分析混合培养体系提高己酸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在用发酵罐对己酸菌进行纯培养时己酸菌产量可达6.35 g/L,与酿酒酵母共培养时,产酸达到7... 为了提高克氏梭菌8022产己酸的能力,缩短发酵周期,作者将该株菌与酿酒酵母进行了混合培养,并进一步分析混合培养体系提高己酸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在用发酵罐对己酸菌进行纯培养时己酸菌产量可达6.35 g/L,与酿酒酵母共培养时,产酸达到7.09 g/L,产酸提高了12.5%,且到达最大产酸的周期缩短了约48 h。相关参数的分析表明,酿酒酵母在共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提高乙酸到丁酸的转化速率,从而提高己酸的产量。通过分析溶氧值和微生物生长参数,表明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共培养时酿酒酵母的生长提高了共培养体系的厌氧水平,促进丁酸的生成和转化,从而提高了己酸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式梭菌 酿酒酵母 纯培养 共培养 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基因chi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光明 沈微 +4 位作者 孙金凤 饶志明 方慧英 诸葛健 诸葛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242-11244,11247,共4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chi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取几丁质酶基因chiA,将其与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HSG连接,构建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培养液中的... [目的]研究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chi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取几丁质酶基因chiA,将其与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HSG连接,构建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培养液中的几丁质酶活性。[结果]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chiA大小为2.5 kb。构建的重组菌对底物[4-MU-(GlcNAc)3]显示出一定的水解活性,培养液酶活约为2.8 U/ml,而pHSG空质粒转化子在同样条件下其培养液没有明显酶活。该重组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50℃,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自身产生的几丁质酶性质一致。[结论]几丁质酶基因chiA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成功分泌到细胞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几丁质酶基因 枯草芽孢杆菌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制水溶性姜黄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富成 吴传超 +3 位作者 顾秋亚 李国莹 周剑丽 余晓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6-51,共6页
姜黄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以及医用价值的多酚类化合物,较差的水溶性和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应用,糖苷化是提高其水溶性的有效手段。研究通过变色圈法筛选到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并对其进行菌落形态分析和16S rDNA测序,... 姜黄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以及医用价值的多酚类化合物,较差的水溶性和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应用,糖苷化是提高其水溶性的有效手段。研究通过变色圈法筛选到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并对其进行菌落形态分析和16S rDNA测序,确定为玉米乳杆菌( Lactobacillus zeae strain OZK17)。该菌能够有效利用糖苷水解酶的逆反应对姜黄素分子进行糖基化修饰,形成姜黄素葡萄糖苷和姜黄素双葡萄糖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LC-MS)对糖苷化产物进行了确认。其中姜黄素葡萄糖苷转化率为40%,姜黄素双葡萄糖苷转化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葡萄糖苷酶 益生菌转化 水溶性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酒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产香性能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苗苗 赵智慧 +3 位作者 董建方 马艳 陆健 吴殿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5-161,共7页
酿酒酵母对酒的风味物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为获得适合枸杞酒发酵的酿酒酵母,该研究从枸杞汁自然发酵液和枸杞果表面筛选获得发酵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11株。以市售酵母RV171、DV10、安琪SY和安琪RW作为对照,基于不同菌株发酵枸杞酒的理... 酿酒酵母对酒的风味物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为获得适合枸杞酒发酵的酿酒酵母,该研究从枸杞汁自然发酵液和枸杞果表面筛选获得发酵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11株。以市售酵母RV171、DV10、安琪SY和安琪RW作为对照,基于不同菌株发酵枸杞酒的理化性质和感官评价的差异,获得了酿酒酵母出发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23。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酿酒酵母M-23进行诱变,结合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最终选育出酿酒酵母菌株M-23-7-1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自酿枸杞酒和2种市售枸杞酒(健康快车、金色传杞)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评价不同枸杞酒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选育的酿酒酵母与市售酿酒酵母在发酵枸杞酒的基本理化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其中,选育获得的M-23-7-14与出发菌株M-23相比,枸杞酒的主要风味物质相对总量提高了37.0%,并在感官评价中有最高得分;3种枸杞酒中OAV>1的物质分别为9、7和7种,其中,自酿枸杞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2种市售枸杞酒;乙酸异戊酯、丙醇和异戊醇是对3种枸杞酒贡献最大的特征香气成分。该文通过采用ARTP和HTS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酿酒酵母M-23-7-14。为解决枸杞酒香气不足、缺乏典型性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枸杞酒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酿酒酵母选育 ARTP诱变 高通量筛选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床反应器在琥珀酸放线杆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鹏程 苏欣 郑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2-1298,共7页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杆菌对琥珀酸盐的耐受性,在微米尺度的黏胶纤维膜载体上固定琥珀酸放线杆菌并构建纤维床反应器,通过菌体对高盐浓度环境的适应性进化,选育出一株耐盐的高产菌株。结果显示,该菌株琥珀酸产量为38.4±3.14 g/L,比初...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杆菌对琥珀酸盐的耐受性,在微米尺度的黏胶纤维膜载体上固定琥珀酸放线杆菌并构建纤维床反应器,通过菌体对高盐浓度环境的适应性进化,选育出一株耐盐的高产菌株。结果显示,该菌株琥珀酸产量为38.4±3.14 g/L,比初始菌株提高了23.8%;在3 L发酵罐分别对进化前后的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产琥珀酸的验证,发现进化后获得的菌株发酵62 h,产琥珀酸86.3 g/L,生产强度1.39 g/(L·h),糖酸转化率78.7%,相比原始菌株,进化后获得的菌株糖酸转化率提高14.2%,琥珀酸生产强度提高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放线杆菌 固定化 纤维床反应器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盾壳霉双标记平板计数法的建立及应用
7
作者 杨秀超 俞文静 +4 位作者 段作营 夏森玉 沈志松 金坚 李华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42,共9页
盾壳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其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直接关系到防治病害的效果。然而目前没有对土壤中盾壳霉直接计数的方法,构建一种简单易行的土壤中盾壳霉计数方法对研究盾壳霉在土壤中的存活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 盾壳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其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直接关系到防治病害的效果。然而目前没有对土壤中盾壳霉直接计数的方法,构建一种简单易行的土壤中盾壳霉计数方法对研究盾壳霉在土壤中的存活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构建了潮霉素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双标记盾壳霉菌株,并测定转化子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核致腐能力,初步分析了该方法计数土壤盾壳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潮霉素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稳定地遗传和表达,并且部分转化子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核致腐能力与出发盾壳霉菌株JNCM没有显著差异。加入土壤中的盾壳霉转化子可以在含潮霉素(50μg/mL)、氯霉素(100μg/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PDA平板培养,杂菌得到充分抑制,呈现绿色荧光的盾壳霉转化子被有效检出,检出限达到2×103个/g土。本研究所构建的计数方法能有效检出施入土壤中的盾壳霉并进行活菌计数,可以用于盾壳霉JN-CM产品在土壤中的定殖、生长、繁殖和存活情况的研究。应用双标记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接种量和添加菌核等条件下盾壳霉JN-CM在土壤中的存活规律。结果显示,在含有核盘菌菌核的土壤中,盾壳霉JN-CM可以通过重寄生维持一段时间(12周)的数量增长,在长达半年左右(24周)的时间里其存活率仍然可以维持在65%左右。在不含菌核的土壤中,在一般土壤温度(10~20℃)范围内,无论土壤水分含量高低,其半年存活率也可以维持在5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连续施用盾壳霉JN-CM生防制剂,可以使其数量在土壤中长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范围,达到长效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盾壳霉 农杆菌介导转化 平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