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梦启
王成业
+6 位作者
汪炎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何春华
王杰
梅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24-4431,共8页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去除工业废水中有机物与氮磷的作用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就典型工业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和石化废水,阐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处理不同废水的特性与难点。此外,环境因子中过度的温度、光照和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毒性有机物胁迫微藻营养方式转变,并诱导微生物的强烈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菌藻的生长代谢,降低废水处理效能。因此,本文对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展望,需要从预处理工艺和菌藻共生工艺优化着手,削减环境氧化胁迫和增强菌藻生物代谢优势的偶联,并且可通过探索环境因子调控策略实现生物质的定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菌藻共生
零排放
氧化胁迫
生物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AC对生物膜性能及煤气化废水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力杨
谈龙方
+3 位作者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苏馈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的R1组和投加PAC的R2组两组生物膜耐冲击负荷能力良好,有机物去除效果稳定;后期稳定运行时R2组和R1组TN去除率分别达84%、79.4%以上,脱氮性能良好,且PAC的投加使除磷率达98%以上。由数据分析可知,20 mg/L PAC的投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生物量、促进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多糖的分泌;SEM及菌群分析发现PAC的投加改变了微生物种群结构、驯化了脱氮除磷优势菌种。通过合适的驯化培养,可以实现PAC耦合生物膜法对低C/N工业煤气化废水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低碳氮比
煤气化废水
脱氮除磷
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处理丁辛醇废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申凯宇
郑梦启
+3 位作者
何春华
胡真虎
汪炎
王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21,共8页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理技术之一,然而传统的厌氧工艺易受有毒污染物、高盐等因素影响。对高盐条件下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GAC-ABR)处理丁辛醇废水的启动、盐冲击与恢复过程及其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与厌氧折板反应器(ABR)工艺相比,GAC-ABR工艺可提高丁辛醇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产量并缓解酸化现象。在GAC-ABR工艺中,污泥的嗜乙酸产甲烷活性提高了1.94-2.27倍,且污泥的电子传递系统活性提高了13.1%-16.4%。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GAC-ABR工艺中富集的电活性互营微生物Syntrophomonas和Methanosarcina是提高丁辛醇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其中,Syntrophomonas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而Methanosarcina的耐盐性弱于Methanosphaera和Methan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丁辛醇废水
煤化工废水
盐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梦启
王成业
汪炎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何春华
王杰
梅红
机构
合肥
工业
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安徽省
农村水
环境治理
与水资源利用工程
实验室
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24-4431,共8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208085QE1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Z2022HGTA0337,JZ2022HGQA0170)
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资助(DHSZ202209)。
文摘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去除工业废水中有机物与氮磷的作用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就典型工业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和石化废水,阐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处理不同废水的特性与难点。此外,环境因子中过度的温度、光照和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毒性有机物胁迫微藻营养方式转变,并诱导微生物的强烈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菌藻的生长代谢,降低废水处理效能。因此,本文对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展望,需要从预处理工艺和菌藻共生工艺优化着手,削减环境氧化胁迫和增强菌藻生物代谢优势的偶联,并且可通过探索环境因子调控策略实现生物质的定向转化。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菌藻共生
零排放
氧化胁迫
生物质转化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AC对生物膜性能及煤气化废水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力杨
谈龙方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苏馈足
机构
合肥
工业
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安徽省
农村水
环境治理
与水资源利用工程
实验室
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4085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PA2021KCPY0029)
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DHSZ202203)。
文摘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的R1组和投加PAC的R2组两组生物膜耐冲击负荷能力良好,有机物去除效果稳定;后期稳定运行时R2组和R1组TN去除率分别达84%、79.4%以上,脱氮性能良好,且PAC的投加使除磷率达98%以上。由数据分析可知,20 mg/L PAC的投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生物量、促进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多糖的分泌;SEM及菌群分析发现PAC的投加改变了微生物种群结构、驯化了脱氮除磷优势菌种。通过合适的驯化培养,可以实现PAC耦合生物膜法对低C/N工业煤气化废水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关键词
生物膜
低碳氮比
煤气化废水
脱氮除磷
PAC
Keywords
biofilm
low C/N
coal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AC
分类号
X7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处理丁辛醇废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申凯宇
郑梦启
何春华
胡真虎
汪炎
王伟
机构
合肥
工业
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安徽省
农村水
环境治理
与水资源利用工程
实验室
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2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408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232)。
文摘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理技术之一,然而传统的厌氧工艺易受有毒污染物、高盐等因素影响。对高盐条件下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GAC-ABR)处理丁辛醇废水的启动、盐冲击与恢复过程及其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与厌氧折板反应器(ABR)工艺相比,GAC-ABR工艺可提高丁辛醇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产量并缓解酸化现象。在GAC-ABR工艺中,污泥的嗜乙酸产甲烷活性提高了1.94-2.27倍,且污泥的电子传递系统活性提高了13.1%-16.4%。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GAC-ABR工艺中富集的电活性互营微生物Syntrophomonas和Methanosarcina是提高丁辛醇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其中,Syntrophomonas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而Methanosarcina的耐盐性弱于Methanosphaera和Methanobacteria。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丁辛醇废水
煤化工废水
盐冲击
Keywords
anaerobic digestion
butanol octanol wastewater
coal chemical wastewater
salt shock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与展望
郑梦启
王成业
汪炎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何春华
王杰
梅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AC对生物膜性能及煤气化废水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王力杨
谈龙方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苏馈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处理丁辛醇废水效能研究
申凯宇
郑梦启
何春华
胡真虎
汪炎
王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