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 GHz毫米波通信中上行链路混合波束赋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伟 李斌 +1 位作者 刘云 赵成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28-2733,共6页
该文针对60 GHz通信网络上行链路提出一种基于码本的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实现复杂度与接收性能之间的折中。用户设备采用固定码本波束切换发射信号,接收设备首先利用码本执行到达角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最佳接收波束,以抑制上行链路... 该文针对60 GHz通信网络上行链路提出一种基于码本的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实现复杂度与接收性能之间的折中。用户设备采用固定码本波束切换发射信号,接收设备首先利用码本执行到达角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最佳接收波束,以抑制上行链路相互干扰;并设计一种改进的最小均方误差(LMS)波束形成算法,通过设置有效初值提升迭代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混合波束赋形算法可有效提升60 GHz通信系统传输性能,同时验证新算法能显著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通信 自适应信号处理 混合波束赋形 最小均方误差(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失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EVM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峰 张睿 +3 位作者 高攸纲 阮方鸣 沈远茂 石丹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7-610,共4页
数字调制信号通常遇到的5种失真因素,包括I/Q增益不平衡、相位不平衡、外加连续波干扰、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噪声.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一个完备的数学解析式,以计算上述五种失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误差矢量幅度值.然后进行了两组实验,配合数... 数字调制信号通常遇到的5种失真因素,包括I/Q增益不平衡、相位不平衡、外加连续波干扰、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噪声.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一个完备的数学解析式,以计算上述五种失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误差矢量幅度值.然后进行了两组实验,配合数值仿真来验证公式,计算和测量结果吻合,表明了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矢量幅度 失真 公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ilent 8960的IOT测试系统—Anite SAS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崇汶 孙向前 买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S1期280-284,共5页
文章对基于Agilent 8960的IOT测试系统—SAS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首先介绍了互操作性测试即IOT测试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接着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SAS系统实现IOT测试,最后对SAS系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AGILENT 8960 SAS 互操作性测试 IOT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伴随调相测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峰 张睿 +3 位作者 高攸纲 阮方鸣 沈远茂 石丹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2-594,共3页
在测量调幅的伴随调相特性时,从时域和频域来看,AM和PM的"相伴共生",导致测量困难,传统的频谱分析方法计算和操作复杂度都较高、且只适用于伴随调相较小的情况.为此可以使用新的方法:在特定频率关系下,利用数字矢量解调抽样,... 在测量调幅的伴随调相特性时,从时域和频域来看,AM和PM的"相伴共生",导致测量困难,传统的频谱分析方法计算和操作复杂度都较高、且只适用于伴随调相较小的情况.为此可以使用新的方法:在特定频率关系下,利用数字矢量解调抽样,在IQ平面将AM和PM转换到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两个独立参量,在设定规则的测量条件下,矢量相位误差和伴随调相之间存在明确数学关系.实验验证中设置不同条件参数组合,共计120种情况,测量结果证实该方法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调相 测量 矢量分析 相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度分割与图割算法的视差估计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元辉 李志斌 刘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提高视差估计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度分割和图割算法的视差估计算法.该算法采用均值漂移算法对当前图像进行色度分割,并对每个色度分割区域的像素集合分别用图割算法在参考图像中进行像素匹配,进而估计出当前图像的视差.与传统... 为提高视差估计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度分割和图割算法的视差估计算法.该算法采用均值漂移算法对当前图像进行色度分割,并对每个色度分割区域的像素集合分别用图割算法在参考图像中进行像素匹配,进而估计出当前图像的视差.与传统的全局优化算法不同,文中提出的视差估计算法将每个色度分割区域作为整体分别进行全局优化,因而可以提高物体边缘的视差估计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视差估计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割 色度分割 全局优化 视差估计 均值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M/FDTD法评估人体暴露于全向基站电磁场的组织SAR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从胜 汪毓铎 巫彤宁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3-307,共5页
文章针对在真实环境下大尺寸电磁场照射评估的问题,使用平面波MOM/FDTD混合算法对人体暴露于全向基站电磁场下各组织比吸收率(SAR)进行了模拟计算。本研究借助中国成年女性头部解剖学模型,采用FDTD方法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进而采用中... 文章针对在真实环境下大尺寸电磁场照射评估的问题,使用平面波MOM/FDTD混合算法对人体暴露于全向基站电磁场下各组织比吸收率(SAR)进行了模拟计算。本研究借助中国成年女性头部解剖学模型,采用FDTD方法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进而采用中国成年女性全身数字模型,建立真实全向基站模型,研究在2.1GHz频率下,各个组织SAR随各天线扇面位置(保持相同距离)和入射波方向的变化。结果显示,使用本方法能够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和减少计算开销。人体组织SAR随天线结构和电磁波入射方向等因素变化明显。在进行电磁暴露安全性评估中除对整体平均比吸收率(WBSAR)考查外还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不同组织SAR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平面波MOM/FDTD混合算法 中国成年女性解剖学模型 SAR WBSAR 电磁场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