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TE-Advanced MIMO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翔 李文宇 +1 位作者 宋丽娜 李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1,共4页
针对LTE-Advanced中的5个关键技术,选择MIMO增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从技术原理、算法实现、测试验证、网络兼容性多个维度讨论了LTE-Advanced下行传输模式9(TM9),分析了TM9的使用范围、性能优势和兼容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横向对... 针对LTE-Advanced中的5个关键技术,选择MIMO增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从技术原理、算法实现、测试验证、网络兼容性多个维度讨论了LTE-Advanced下行传输模式9(TM9),分析了TM9的使用范围、性能优势和兼容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横向对比了LTE和LTE-Advanced的所有天线模式,给出布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ADVANCED MIMO 传输模式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集成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冰冰 赵文玉 张海懿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针对光子集成这一未来光器件的主流发展方向,报告了光子集成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光子集成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光子集成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光子集成 光器件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光电交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懿 赵文玉 汤瑞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6期20-23,共4页
高效灵活地利用已有带宽,充分、高效和灵活地调度和控制各种粒度的业务,保证业务的生存性是光交换网络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文章探讨了融合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分组的新型交换机制、光纤/ODUk/分组混合交换机制。文章认为新的交... 高效灵活地利用已有带宽,充分、高效和灵活地调度和控制各种粒度的业务,保证业务的生存性是光交换网络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文章探讨了融合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分组的新型交换机制、光纤/ODUk/分组混合交换机制。文章认为新的交换机制和多粒度交换结构是超大容量实现和构建的关键,业务多粒度生存性及协调机制、业务适配、带宽分配、管理和控制、损伤监测等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换 分组交换 电交换 混合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Gbit/s传输性能研究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汤瑞 赖俊森 +1 位作者 赵文玉 张海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2,共4页
针对400Gbit/s传输性能及应用问题,仿真分析了400Gbit/s不同技术方案的传输距离与频谱效率、入纤功率限制与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4×100Gbit/s技术可以满足骨干网1 000km以上的传输需求,而2×200Gbit/s技术则必须结合低损耗或... 针对400Gbit/s传输性能及应用问题,仿真分析了400Gbit/s不同技术方案的传输距离与频谱效率、入纤功率限制与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4×100Gbit/s技术可以满足骨干网1 000km以上的传输需求,而2×200Gbit/s技术则必须结合低损耗或超低损耗光纤以及新型低噪声光放大器等才可能实现。城域网、数据中心等的大带宽互联可能率先采用400Gbit/s技术,而2×200或4×100Gbit/s可以满足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的一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Gbit/s传输 频谱效率 非线性 子载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P SIP抖动测试研究
5
作者 朱伟 杨海涛 +1 位作者 蒋晓琳 段世惠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80,共7页
本文对P2P SIP抖动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介绍P2P SIP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抖动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探讨了实验室环境下抖动模型的设计思路,重点围绕产生抖动现象的几个关键输入变量以及反映抖动对系统性能影响程度的几个典型输出变... 本文对P2P SIP抖动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介绍P2P SIP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抖动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探讨了实验室环境下抖动模型的设计思路,重点围绕产生抖动现象的几个关键输入变量以及反映抖动对系统性能影响程度的几个典型输出变量,分析了抖动模型的设计过程;并基于可变输入量设计了两组测试例。最后给出了其测试结果数据,并基于对数据的处理和比较研究,初步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网 P2P SIP 抖动 抖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标准进程 被引量:92
6
作者 王志勤 罗振东 魏克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14年第2期1-4,25,共5页
认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线流量20年上万倍的增长、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是5G面临的直接挑战。认为5G系统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相比较,传输速率、时延、连接数、流量密度、移动性等成为关... 认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线流量20年上万倍的增长、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是5G面临的直接挑战。认为5G系统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相比较,传输速率、时延、连接数、流量密度、移动性等成为关键技术指标;预计到2020年中国还需要600 MHz以上的频谱资源支撑宽带业务的发展。认为向5G发展存在3种技术路线:LTE-Advanced演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及可能的革命性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业务需求 标准化 频谱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中轨道角动量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赖俊森 吴冰冰 +1 位作者 赵文玉 张海懿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0,54,共6页
轨道角动量是未来进一步提升光网络容量的新型技术,近几年逐步成为超高速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介绍轨道角动量技术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轨道角动量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同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及展望。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光通信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PTN行业标准及其关键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海懿 李芳 《中兴通讯技术》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分组传送网(PTN)是业内关注的电信级承载技术热点之一。在国际标准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中国的PTN设备开发和网络应用处于领先地位。文章基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通信行业标准《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重点阐述了PTN网络功能... 分组传送网(PTN)是业内关注的电信级承载技术热点之一。在国际标准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中国的PTN设备开发和网络应用处于领先地位。文章基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通信行业标准《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重点阐述了PTN网络功能架构、多业务承载和数据转发功能、PTN网络保护、运行管理维护(OAM)架构和功能要求4个方面的内容。结合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利益,文章对涉及PTN行标的技术选择、网络应用和后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传送网 伪线 网络保护 运行管理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GPP 3G家庭基站标准化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霞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文章介绍了3GPP在3G家庭基站的业务需求、网络架构、无线射频、管理维护(OAM)和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进展,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一些主要技术方向。
关键词 3G WCDMA 家庭基站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标准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强 苟书智 《中兴通讯技术》 2014年第5期34-37,共4页
探讨了ITU-T G.989.2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标准(NG-PON2)物理媒质相关层(PMD)的物理层需求和规范,包括下一代无源接入网络的架构、用户网络侧接口与业务节点接口、对光配线网络(ODN)的需求、NG-PON2的X/S容限、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 探讨了ITU-T G.989.2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标准(NG-PON2)物理媒质相关层(PMD)的物理层需求和规范,包括下一代无源接入网络的架构、用户网络侧接口与业务节点接口、对光配线网络(ODN)的需求、NG-PON2的X/S容限、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和点对点连接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PtP WDM-PON)的PMD层要求。认为NG-PON2单PON口实现40 Gbit/s的带宽能力,面向大容量、全业务的光接入网络,应用时间窗口应在2016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 物理媒质相关层 波长可调光网络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E产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文宇 宋丽娜 何秀淼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LT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从2008年标准提出与确立至今,获得飞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已在全球部署260个LTE网络。随着2013年12月我国TD-LTE牌照的发放,TD-LTE已成为当今国内移动通信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技术。结合当前全球和国内移动通... LT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从2008年标准提出与确立至今,获得飞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已在全球部署260个LTE网络。随着2013年12月我国TD-LTE牌照的发放,TD-LTE已成为当今国内移动通信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技术。结合当前全球和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情况和驱动因素,阐述了LTE成为移动网络主流发展技术的必然趋势。之后,通过对LTE商用化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我国TD-LTE牌照发放对TD-LTE全球化发展带来的优势和动力,并对LTE尤其是TD-LTE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积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 TD-LTE 4G VoLTE 商用网络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软件行为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卜哲 徐子先 《信息网络安全》 2012年第3期32-34,48,共4页
文章主要阐述通过动态监控及静态分析等手段对Android系统智能终端软件进行行为分析,以判断软件是否有恶意吸取话费、恶意订购业务、窃取用户手机隐私、控制手机发送垃圾短信、传播不良信息等恶意行为,并结合实例剖析静态反汇编分析原... 文章主要阐述通过动态监控及静态分析等手段对Android系统智能终端软件进行行为分析,以判断软件是否有恶意吸取话费、恶意订购业务、窃取用户手机隐私、控制手机发送垃圾短信、传播不良信息等恶意行为,并结合实例剖析静态反汇编分析原理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终端 移动互联 软件行为 ANDRO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是第三代互联网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宝宏 《中兴通讯技术》 2009年第4期35-38,共4页
移动通信业和互联网业对移动互联网存在不同的理解。文章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互联网体系架构面临的移动性等挑战以及目前的一些对策。文章认为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因此仍然是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 移动通信业和互联网业对移动互联网存在不同的理解。文章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互联网体系架构面临的移动性等挑战以及目前的一些对策。文章认为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因此仍然是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终端的便携性以及网络的广覆盖,将使其成为继宽带之后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代互联网,是第三代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互联网 体系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M的业务范畴及其技术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续合元 《中兴通讯技术》 2014年第1期44-47,53,共5页
指出M2M是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和业务支撑平台并提供给其他各种规模垂直行业的公共物联网,它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子集。M2M的主要技术包括Thingbased M2M技术、机器对机器直接通信技术和M2M通信网技术。M2M市场潜力巨大,但还存在很... 指出M2M是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和业务支撑平台并提供给其他各种规模垂直行业的公共物联网,它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子集。M2M的主要技术包括Thingbased M2M技术、机器对机器直接通信技术和M2M通信网技术。M2M市场潜力巨大,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开展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对机器 物联网 机器类型通信 传感器 无线射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网融合安全问题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封莎 魏园园 《信息网络安全》 2010年第2期6-8,共3页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三网融合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指出了三网融合的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原则和目标,通过分析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情况和现有保障措施,提出了若...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三网融合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指出了三网融合的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原则和目标,通过分析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情况和现有保障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安全 网络安全 信息内容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LAN分流技术在智能管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慕鸿 《中兴通讯技术》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文章认为由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为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成为移动网络数据业务分流的重要手段。基于WLAN分流技术,文章分析了用于解决WLAN和移动网络业务连续性问题的新技术,如全球移... 文章认为由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为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成为移动网络数据业务分流的重要手段。基于WLAN分流技术,文章分析了用于解决WLAN和移动网络业务连续性问题的新技术,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无线接入网络/陆地无线接入网/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陆地无线接入网/增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GERAN/UTRAN/E-UTRAN)与WLAN网络之间的业务连续性技术、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和非无缝的WLAN分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无线局域网 分流 智能管道 多接入分组数据网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家庭网关与智能路由器的融合
17
作者 李俊玮 陆洋 赵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1,74,共4页
家庭网关设备的功能和网络定位仅从运营商的基本需求出发,结合运营商网络基础,包括运营商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而对通过家庭网关接入的流量均统称为数据业务;同时,随着智能路由器和OTT("过顶")业务的兴起,家庭互联网业务和... 家庭网关设备的功能和网络定位仅从运营商的基本需求出发,结合运营商网络基础,包括运营商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而对通过家庭网关接入的流量均统称为数据业务;同时,随着智能路由器和OTT("过顶")业务的兴起,家庭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入口被互联网企业持续渗透,运营商管道化趋势加剧。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家庭网关和智能路由器在功能和定位上的异同入手,分析了二者融合的方式,提出了运营商通过智能型家庭网关进行入口竞争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家庭网关 智能路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