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不同通风比对普鲁兰多糖发酵的影响
1
作者 李淼鑫 马正旺 +4 位作者 赵晓雯 李文敏 张伊凡 赵廷彬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9-268,共10页
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NO.7055作为出发菌株,利用GC-MS技术对不同通风条件下出芽短梗霉发酵产普鲁兰多糖的胞内代谢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风对于普鲁兰多糖发酵有明显影响,在高通风(1∶1.4)下多糖产量最... 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NO.7055作为出发菌株,利用GC-MS技术对不同通风条件下出芽短梗霉发酵产普鲁兰多糖的胞内代谢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风对于普鲁兰多糖发酵有明显影响,在高通风(1∶1.4)下多糖产量最大为(80.2±1.4)g/L,通风比最低和最高之间,普鲁兰的产量相差13.50 g/L。对高低通风组发酵过程中代谢物进行分析。一共检测到了45种胞内小分子代谢物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糖类、醇类及一些其他类的代谢物质。将普鲁兰的代谢途径结合KEGG分析不同通风条件下菌体代谢的差异,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途径、果糖-甘露糖代谢途径、柠檬酸循环途径和半乳糖代谢途径,最终导致普鲁兰多糖产量发生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出芽短埂霉产普鲁兰多糖的代谢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GC-MS 代谢组学 通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元素添加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淑萍 张存胜 +4 位作者 王振斌 任晓锋 崔凤杰 赵鹏翔 张军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9,共5页
在中温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方式,探讨外源氮元素添加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以尿素、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代表有机氮、氨基氮和硝基氮,在确定最佳C/N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氢气产率、厌氧发酵类型以及发酵前后发酵液中氮形态的变化。... 在中温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方式,探讨外源氮元素添加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以尿素、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代表有机氮、氨基氮和硝基氮,在确定最佳C/N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氢气产率、厌氧发酵类型以及发酵前后发酵液中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最佳C/N为40,尿素、氯化铵和硝酸钾添加使得氢气产率从54 m L/g-VS提高到65、85和78 m L/g-VS,分别提高了46%、57%和21%。加入氯化铵和尿素可以将发酵类型从丁酸型转化为乙醇型;发酵液中氮的形态以氨态氮为主,外源氮元素添加,使得厌氧发酵后总氮含量均显著增加,硝基氮含量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氮源 氢气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神经网络(GA-ANN)对葡萄糖发酵生产普鲁兰多糖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世伟 罗嘉伟 +5 位作者 王舸楠 赵廷彬 殷海松 郑志强 郑国保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6,共7页
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以葡萄糖为原料,对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显著因素,再进行Box-Behnken实验建立数据样本,最后利用Matlab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寻找最... 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以葡萄糖为原料,对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显著因素,再进行Box-Behnken实验建立数据样本,最后利用Matlab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寻找最优解。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抽提物对普鲁兰多糖的合成具有显著的正效应,K_(2)HPO_(4)对普鲁兰多糖的合成具有显著的负效应。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的决定系数与相对误差分别为0.9988与1.72%。最终优化获得普鲁兰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0 g/L,酵母抽提物7.1 g/L,MgSO_(4)·7H_(2)O 1.4 g/L,K 2HPO 47 g/L,NaCl7 g/L,自然pH。在此条件下,普鲁兰多糖的产量为83.25 g/L,较优化前提高了79.73%。经济分析表示优化后的培养基成本较优化前降低了约70%。该研究结果为普鲁兰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普鲁兰多糖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非线性关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甜菜碱对产黑色素短梗霉发酵产聚苹果酸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东霖 李佳谦 +5 位作者 鲁亮 王舸楠 王纪 赵廷彬 殷海松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3-41,共9页
聚苹果酸是一种主要由微生物合成的有机生物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生物制药与可降解材料等领域。该研究以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为研究对象,探究磷酸甜菜碱对菌体发酵聚苹果酸的影响。结果发现:磷酸甜菜碱最适添加量... 聚苹果酸是一种主要由微生物合成的有机生物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生物制药与可降解材料等领域。该研究以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为研究对象,探究磷酸甜菜碱对菌体发酵聚苹果酸的影响。结果发现:磷酸甜菜碱最适添加量为0.9 g/L,5 L罐实验在通风量为8 L/min、恒定转速450 r/min的最适条件下聚苹果酸产量最后可达到53.10 g/L远高于空白组(17.29 g/L)。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菌体的己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等关键酶表达量提高,说明菌体对糖的利用能力与聚苹果酸合成的能力增强,该研究为聚苹果酸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为磷酸甜菜碱在其他发酵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黑色素短梗霉 聚苹果酸 磷酸甜菜碱 工艺优化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酱中益生菌的筛选及虾肉蛋白发酵饮品的制备与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小涵 秦济昆 +2 位作者 操俊 李月婵 罗学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虾肉是营养均衡的高蛋白质食物来源之一,但其嘌呤含量较高,筛选1株嘌呤代谢强的益生菌制成发酵饮品,将减少高嘌呤带来的隐患,同时兼有虾肉的丰富营养及益生菌肠道微生态健康调节功效的优点。该文从虾酱中筛选获得了1株凝结芽孢杆菌,并... 虾肉是营养均衡的高蛋白质食物来源之一,但其嘌呤含量较高,筛选1株嘌呤代谢强的益生菌制成发酵饮品,将减少高嘌呤带来的隐患,同时兼有虾肉的丰富营养及益生菌肠道微生态健康调节功效的优点。该文从虾酱中筛选获得了1株凝结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coagulans GH1-1(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24236)。分析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及肠道存活能力,生长性能良好,培养16 h左右进入稳定期,且嘌呤代谢能力达86.75%。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虾肉发酵饮品最优工艺为:粉碎、无水乙醇脱脂2次、木瓜蛋白酶酶解、活性炭脱腥脱臭后,与柠檬汁进行复配,以3%的接种量,在37℃发酵12 h,再加入1 g/L的甜菊糖苷进行调配,最终得到一款口味酸甜的虾蛋白发酵饮品。该饮品中蛋白质含量达到2.44 g/100 mL,DPPH清除率为80.03%,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66.67%,提示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预防高尿酸血症的作用。该研究为虾肉深加工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利于促进虾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虾肉蛋白 凝结芽孢杆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台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及代谢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佳丽 胥强 +3 位作者 路程顺 赵淑先 张同存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升高,而丰度先升高后降低;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真菌,但相对丰度逐步降低,在属水平上以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为主,其相对丰度由第一轮次的97.48%逐渐下降至第七轮次的3.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还原糖和酒精度是窖池发酵微生物演替的重要理化因子;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等相关性较大;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与正己酸乙酯、庚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醇等相关性较大;而Leiothecium、未分类的酵母目(unclassified_o__Saccharomycetales)、Apiotrichum、Cutaneotrichosporon等则对壬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正己醇、2,3-丁二醇、糠醇、糠醛等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真菌 菌群多样性 理化因子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UreB重组全人源化单域抗体的基因工程表达及分子改造
7
作者 王雪芳 赵阳 +3 位作者 刘竹青 郭乐 仲飞亮 罗学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为了构建针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脲酶的单域抗体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首先利用Pymol、ITASSER和ClussPro2等AI辅助工具分析比较了不同抗体与Hp脲酶亚单位B(UreB)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确定了VL全人源化单域抗体UreBAb作... 为了构建针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脲酶的单域抗体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首先利用Pymol、ITASSER和ClussPro2等AI辅助工具分析比较了不同抗体与Hp脲酶亚单位B(UreB)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确定了VL全人源化单域抗体UreBAb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了UreBAb基因序列,并将其分别插入pET28a、pE-SUMO等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获得了重组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制备重组抗体蛋白,并利用提取的Hp脲酶作为抗原,分析验证了重组表达抗体的活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UreBAb和SUMO-UreBAb均获得了正确的表达,纯化后的蛋白产率分别为0.34和0.41 mg/mL。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结果证实这两种重组表达抗体均与Hp UreB抗原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对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1.27%和74.07%。进而,结合AlphaFold2、cluspro2、mCSM-AB、OSPREY和FoldX等人工智能工具,评估分析了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稳定性的关键位点及其突变策略,随后进一步构建了9个UreBAb进化突变体表达菌株,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体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均得到了提高,其中以I107W突变体的活性提升最为显著,相较于野生型UreBAb,提高了24.95%。本研究为Hp全人源化单域抗体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脲酶 全人源化单域抗体 基因工程 AI辅助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麦大枣露酒制备工艺优化
8
作者 胥强 王佳丽 +5 位作者 王雪芳 杨珍 李寒露 王怡宁 霍超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5,共6页
为了迎合当前多样性的露酒市场,以甘草、红枣和小麦为原料制备甘麦大枣露酒,对露酒浸提工艺、配方以及澄清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麦大枣露酒的最佳浸提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24∶100(g∶mL... 为了迎合当前多样性的露酒市场,以甘草、红枣和小麦为原料制备甘麦大枣露酒,对露酒浸提工艺、配方以及澄清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麦大枣露酒的最佳浸提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24∶100(g∶mL)、超声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提取温度80℃、超声提取功率225 W、浸泡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了0.39 mg/mL;最佳甘麦大枣露酒配方为每100 mL的甘麦大枣露酒含8 mL甘麦大枣浸提浓缩液、63 mL 60%vol白酒基酒、29 mL纯净水和2 g的白砂糖,之后以0.4 g/L的皂土进行澄清,所制得的甘麦大枣露酒酒体澄清透明,口味鲜明,口感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酒 甘麦大枣汤 制备工艺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油的超声提取及其萌发前后神经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闫莉华 陈冬菊 +4 位作者 李潜 张川 司传领 张同存 罗学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8-181,188,共5页
以元宝枫种仁为研究对象,油脂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建立元宝枫油超声提取方法。同时优化元宝枫种子萌发温度,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萌发前后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的变化,并通过MTT法分析了萌发前后元... 以元宝枫种仁为研究对象,油脂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建立元宝枫油超声提取方法。同时优化元宝枫种子萌发温度,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萌发前后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的变化,并通过MTT法分析了萌发前后元宝枫种仁油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25℃、料液比1∶12。元宝枫种子人工萌发的最佳温度是4℃,气相色谱分析显示萌发后元宝枫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显著上升,可达萌发前的1.5倍。结果显示元宝枫种仁油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且萌发后的种仁油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超声辅助提取 神经酸 萌发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去除马铃薯废水蛋白质及絮凝机理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牛雅倩 李雨桐 +3 位作者 赵娟 张琳 卢文明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78-184,共7页
以生物高分子材料聚谷氨酸为絮凝剂,去除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聚谷氨酸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絮凝条件为聚谷氨酸(纯度≥90%)添加量0.93 g/L,初始pH值3... 以生物高分子材料聚谷氨酸为絮凝剂,去除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聚谷氨酸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絮凝条件为聚谷氨酸(纯度≥90%)添加量0.93 g/L,初始pH值3.23,絮凝温度40℃,絮凝时间40 min,此条件下马铃薯蛋白质去除率达68.43%。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絮凝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聚谷氨酸中的氨基、羧基分别与马铃薯蛋白的氨基、羧基形成了酰胺键;马铃薯蛋白质通过网捕卷扫机理进入聚谷氨酸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对去除蛋白前后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为40.62%、总磷去除率为42.66%、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34.80%。研究结果对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废水 马铃薯蛋白 聚谷氨酸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齿螺肠道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鉴别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耀天 席茂盛 +2 位作者 赵阳 李月婵 罗学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9-35,共7页
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中国南北潮间带的单齿螺肠道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ML17,经菌株形态特征分析和16S rRNA初步鉴定为Vibrio sp.ML17(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20377)。通过我妻氏血琼脂平板分析,该菌株没有溶血性,表明... 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中国南北潮间带的单齿螺肠道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ML17,经菌株形态特征分析和16S rRNA初步鉴定为Vibrio sp.ML17(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20377)。通过我妻氏血琼脂平板分析,该菌株没有溶血性,表明其安全性较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在海藻酸钠(5 g/L)、胰蛋白胨(5 g/L)、NaCl(30 g/L)、pH 7~8、30℃的条件生长最快,同时相比于其他已报道的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Vibrio sp.ML17在最适生长条件下10 h即可达到生长平台期,14 h达到最高产酶量,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有利于其后续工业应用。此外,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证明,其所产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力为26.31 U/mL;该粗酶的最适温度为40℃,在40和45℃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最适pH值为7.5;在5 mmol/L Na^(+)和Ca^(^(2+))的条件下,对酶活力有明显促进作用,Fe^(2+)、Cu^(2+)、Zn^(2+)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应用实验发现,Vibrio sp.ML17能够有效降解褐藻,在对海带和马尾藻处理72 h后,其降解率可分别达到44.0%和38.9%。鉴于Vibrio sp.ML17生长速度快且产酶性能好的特点,该菌株可望在褐藻寡糖的制备和水产养殖中的褐藻防治去除等领域发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齿螺 肠道 弧菌属 海藻酸钠 褐藻胶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5)对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伊凡 陈世伟 +5 位作者 郭利飞 郑又铭 赵廷彬 徐雪天 殷海松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3,共8页
普鲁兰多糖是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胞外多糖,在食品、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应用。该文研究了维生素B_(5)对普鲁兰合成的影响。为了揭示维生素B_(5)对普鲁兰产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并利用非标记定量技... 普鲁兰多糖是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胞外多糖,在食品、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应用。该文研究了维生素B_(5)对普鲁兰合成的影响。为了揭示维生素B_(5)对普鲁兰产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并利用非标记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出芽短梗霉发酵前期(24 h)和后期(84 h)蛋白质组分,并对其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 g/L维生素B_(5)可以使普鲁兰多糖分批发酵产量由87.3 g/L提高至102 g/L,普鲁兰重均分子质量由2.14×10^(2) kDa下降到1.11×10^(2)kDa;实验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葡萄糖基转移酶、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9%、19.8%、20.9%、20.8%、12.1%。在蛋白质组分分析的两个时间点分别鉴定出差异蛋白质387和381种(差异倍数>1.5,P<0.05),对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广泛涉及细胞代谢等重要生物学过程。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调节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肪酸代谢等过程,最终导致普鲁兰产量和重均分子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维生素B_(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差异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尿嘧啶对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世伟 唐淑贤 +6 位作者 王舸楠 吴程远 张淑慧 赵廷彬 殷海松 郑志强 乔长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8-25,共8页
为了解尿嘧啶对出芽短梗霉生长及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内在机制,研究了尿嘧啶在普鲁兰多糖发酵过程中的最适添加量与最适添加时间。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出芽短梗霉发酵后期(88 h)的蛋白质组分,并对... 为了解尿嘧啶对出芽短梗霉生长及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内在机制,研究了尿嘧啶在普鲁兰多糖发酵过程中的最适添加量与最适添加时间。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出芽短梗霉发酵后期(88 h)的蛋白质组分,并对其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48 h添加0.5 g/L的尿嘧啶对普鲁兰多糖的产量提高最为显著,在5 L发酵罐上验证,产量由70.13 g/L提高到86.27 g/L,提高了23%。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鉴定出80个差异性蛋白质,其中包括40个上调蛋白和40个下调蛋白(差异倍数>2,P<0.05),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聚类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广泛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重要生物过程。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糖酵解、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和TCA循环等代谢过程,最终引起普鲁兰多糖产量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代谢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 尿嘧啶 蛋白质组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雅杰 王畅 +2 位作者 席茂盛 罗学刚 陈列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1-306,共6页
探究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壳糖平)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feeding group,NFD)、模型组(Type 2 diabetes group,T2DM)、阿卡波糖组(Acarbose group,Acar)、壳寡糖组(Chitooligosacchar... 探究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壳糖平)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feeding group,NFD)、模型组(Type 2 diabetes group,T2DM)、阿卡波糖组(Acarbose group,Acar)、壳寡糖组(Chitooligosaccharide group,COS)、壳糖平低剂量组(Ke Tang Ping low dose group,LKTP)、壳糖平中剂量组(Ke Tang Ping medium dose group,MKTP)、壳糖平高剂量组(Ke Tang Ping high dose group,HKTP),灌胃4周后,取结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各组的16S测序有效序列范围为130301~244496条,其长度范围在315~478 bp,OTU范围为1367~1835,物种覆盖率均大于0.99。韦恩图分析表明,有556个OTU是7组共有的,其中326(NFD组)、223(T2DM组)、237(Acar组)、118(COS组)、197(LKTP组)、142(MKTP组)、181(HKTP组)个特有的;PCoA图表明NFD、T2DM、Acar、COS、LKTP、MKTP和HKTP组组内样品具有良好的平行性和重复性;与T2DM组相比,COS组的处理效应弱,Acar、LKTP、MKTP和HKTP组处理效应强。与模型组相比,在门水平,灌服壳糖平可显著增加T2DM小鼠肠道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而降低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在科水平,灌服壳糖平可显著增加T2DM小鼠肠道Bacteroidales_S24-7_group、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而Lachnospiraceae和Desulfovibrion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其中壳糖平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结论:壳糖平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并且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与定植,降低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 Ⅱ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菌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聚苹果酸黑色素短梗霉CGMCC18996全基因组组装注释及关键蛋白分析
15
作者 王舸楠 李佳谦 +5 位作者 李雨桐 陈世伟 王淑贤 赵廷彬 贾士儒 乔长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3-219,共7页
通过PacBio Sequel II及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高产聚苹果酸(polymalic acid,PMLA)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基因组进行测序,对测序得到的下机文件进行组装,并结合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结构注释。结果表明,产... 通过PacBio Sequel II及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高产聚苹果酸(polymalic acid,PMLA)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基因组进行测序,对测序得到的下机文件进行组装,并结合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结构注释。结果表明,产黑色素短梗霉基因组中共有6202个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及代谢、氨基酸转运代谢、转录后修饰、RNA加工及修饰等生物活动。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基因组中有大部分基因与过氧化物体有关,进而对菌株进行透射电镜拍摄,发现菌体中存在圆形的类过氧化物体(乙醛酸体)结构,提示菌体可通过乙醛酸循环途径生成苹果酸。最后,对可能与PMLA合成有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激酶和苹果酸合成酶进行了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这两种蛋白可能具备合成苹果酸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产黑色短梗霉菌株的PMLA代谢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组装的基因组文件已上传至相关数据库,为后续的菌株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 产黑色素短梗霉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组装 蛋白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雅杰 何博韬 +3 位作者 王畅 席茂盛 罗学刚 陈列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8-273,327,共7页
为探讨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对T2DM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7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FD)、模型组(T2DM)、阳性对照组(T2DM+Acar)、壳寡糖组(T2DM+COS)、壳糖平低剂量组(T2DM+LKTP)、壳糖平中剂量组(T2DM+MKTP)、壳糖平高剂量组(T2DM+HK... 为探讨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对T2DM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7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FD)、模型组(T2DM)、阳性对照组(T2DM+Acar)、壳寡糖组(T2DM+COS)、壳糖平低剂量组(T2DM+LKTP)、壳糖平中剂量组(T2DM+MKTP)、壳糖平高剂量组(T2DM+HKTP),依照实验剂量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TC、TG、LDL-C、HDL-C及ALT、AST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壳糖平能够显著提高T2DM小鼠体重和降低空腹血糖(P<0.05),使血清中TC、TG及LDL-C、AI、心脏和肝脏指数、ALT、AST显著降低(P<0.05)。同时,肝脏和肾脏病理切片观察表明,壳糖平能明显改善肝肾细胞脂肪变性。小鼠肝脏组织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壳糖平可显著下调SREBP-2、HMGCR、G6pase、及PEPCK基因表达,并上调CYP7A1、LDLR基因(P<0.05)表达。这些研究表明,壳糖平具有辅助降低T2DM小鼠血脂及稳定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饮料 壳寡糖 血糖 血脂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林 操俊 +3 位作者 李月婵 王佳丽 陈列欢 罗学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为探究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壳酸平”(ke suan ping,KSP)在高尿酸血症小鼠中的降尿酸及肝肾保护作用,该研究将60只昆明小鼠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egative group,NC)、高尿酸血症模型组(model group,M)、低剂量KSP组(low-dose KSP group,L... 为探究壳寡糖复合固体饮料“壳酸平”(ke suan ping,KSP)在高尿酸血症小鼠中的降尿酸及肝肾保护作用,该研究将60只昆明小鼠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egative group,NC)、高尿酸血症模型组(model group,M)、低剂量KSP组(low-dose KSP group,LKSP)、中剂量KSP组(middle-dose KSP group,MKSP)、高剂量KSP组(high-dose KSP group,HKSP)、别嘌呤醇组(allopurinol group,AP)。适应性喂养1周后,通过腹腔注射氧嗪酸钾辅以灌胃酵母膏建立了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同时更换KSP组小鼠饲料为含不同剂量KSP的饲料,AP组在造模1 h以后给药。收集小鼠血清用于尿酸、肌酐、尿素氮、黄嘌呤氧化酶的检测;收集小鼠肝、肾、肠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和q-PCR。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KSP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肾损伤,调节GLUT9、URAT1、ABCG2蛋白转录水平的表达。研究证明KSP可以通过降低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促进尿酸排泄等发挥降尿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肝损伤 尿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前体肽GLP-1(7-37)K34R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与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朋彦 周成慧 +2 位作者 李潜 赵伟 罗学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目的建立利拉鲁肽前体肽GLP-1(7-37)K34R基因工程表达体系,为推进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优化密码子并通过重叠PCR扩增获得GLP-1(7-37)K34R编码基因(glp1a),构建glp1a与GST、Ub、SUMO 3种标签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 目的建立利拉鲁肽前体肽GLP-1(7-37)K34R基因工程表达体系,为推进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优化密码子并通过重叠PCR扩增获得GLP-1(7-37)K34R编码基因(glp1a),构建glp1a与GST、Ub、SUMO 3种标签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分别从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IPTG浓度方面对三种标签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由肠激酶切除标签,回收纯化目的蛋白,经SDS-PAGE和HPLC分析检测。结果 3种标签中,Ub融合的GLP-1(7-37)K34R蛋白表达量最高,高达130 mg·L^(-1)。将高表达的Ub-GLP-1(7-37)K34R蛋白经纯化酶切回收,获得的蛋白与标准蛋白比对分析显示所获得目的肽完全正确。结论成功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出GLP-1(7-37)K34R蛋白,确定蛋白表达的最优条件和最佳融合标签,建立蛋白纯化体系得到含量和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7-37)K34R 大肠埃希菌 蛋白标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GMCC8198 β-羟脂酰-ACP脱水酶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冷激调节作用分析
19
作者 周成慧 赵阳 +2 位作者 王德行 席茂盛 罗学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9-14,共6页
温度对乳酸菌储存和应用有重要影响,为挖掘乳酸菌温控启动子以及探索冷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对植物乳杆菌CGMCC8198经4和37℃处理后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差异基因β-羟脂酰-ACP脱水酶编码的fabZ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验证,进... 温度对乳酸菌储存和应用有重要影响,为挖掘乳酸菌温控启动子以及探索冷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对植物乳杆菌CGMCC8198经4和37℃处理后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差异基因β-羟脂酰-ACP脱水酶编码的fabZ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应用MEGA 7.0软件分析其进化亲缘关系。再通过BPROM、BDGP、IPSW以及WebLogo 3.0对基因上游区域进行预测,最后克隆启动子,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启动子报告分析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低温诱导分析。结果发现fabZ基因低温刺激后上调,生物信息学结果也显示此基因与低温应答有关系;在基因上游500 bp区域有强启动子,且启动子中的-10区(TGTAAC)和-35区(TTACCG)6个核苷酸的位置与经典的-10区、-35区相似;大肠杆菌低温诱导实验表明在14℃刺激20、40、60 min后,含fabZ启动子菌株的荧光相对强度分别是37℃时的1.30、2.38和1.42倍。该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的fabZ基因具有低温上调特性,为探究乳酸菌冷激应答与fabZ基因功能机理,以及构建乳酸菌低温诱导表达载体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信息学分析 启动子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冷激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