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君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更好地发挥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禀赋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策略,为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巢湖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晓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13-116,共4页
乡村旅游在快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结,联系环巢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 乡村旅游在快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结,联系环巢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产业链条短、产品服务雷同、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意识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基于此,提出实施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以及强化旅游人才队伍等转型升级具体对策,可以为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环巢湖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巢湖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分析评价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78-181,共4页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环巢湖地区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全面梳理,并对其进行具体分类与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与Fuzzy模糊评价方法,采用Delphi专家打分,对环巢湖宗教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按评分结果大小划分为5个开发...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环巢湖地区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全面梳理,并对其进行具体分类与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与Fuzzy模糊评价方法,采用Delphi专家打分,对环巢湖宗教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按评分结果大小划分为5个开发等级,最后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环巢湖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进行审视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 宗教 旅游资源 模糊评价法 全域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研究——以徽州文化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唐丽丽 朱定秀 齐先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58,共5页
学术界从文化认同和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旅游者忠诚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以地方依恋为中介,构建了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 学术界从文化认同和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旅游者忠诚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以地方依恋为中介,构建了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认同在地方依恋和旅游者忠诚的形成路径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忠诚两个维度均有影响;旅游者忠诚的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徽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地方依恋 旅游者忠诚 徽州文化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君丽 陈恩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85,共5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基础。文章以华东地区7省(市)国内旅游收入等为分析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等定量评价华东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及特征。结果显示:区域内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正不断扩大,但相...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基础。文章以华东地区7省(市)国内旅游收入等为分析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等定量评价华东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及特征。结果显示:区域内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正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省际泰尔指数大于地带内和地带间泰尔指数,地带内泰尔指数是省际泰尔指数变化的主因;沿海南部地带间差异最为显著,超过沿海北部和内陆;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在旅游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在分析产生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内差异、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旅游经济 差异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景观格局变化对生境及碳储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若琪 张琼锐 +3 位作者 王晨茜 孙学超 莫小璇 徐颂军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生境质量和碳储量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保障性服务,对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景观格局与二者的关系,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Fragstats软件及In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珠三角景观格局及生境质... 生境质量和碳储量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保障性服务,对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景观格局与二者的关系,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Fragstats软件及In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珠三角景观格局及生境质量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法探索景观格局与二者的相关关系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珠三角总体景观格局较为稳定,仅中部及南部城市群变化较为显著,呈斑块类型增多、边界趋于规则、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的特点。(2)2000—2020年,珠三角整体生境质量、碳储量逐年降低,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环状分布,主要原因为生境破碎、建设用地扩张。(3)珠三角生境质量和碳储量与边缘密度(E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分割度指数(DIVISION)呈中等负相关,与最大斑块指数(LPI)呈中等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呈弱正相关。(4)珠三角生境质量、碳储量与景观格局特征具备空间关联性,但呈减弱趋势,以中部低值区集聚效应减弱最为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景观格局与生境及碳储量的空间关联规律,可为珠三角的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碳储量 空间自相关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渔民失水问题探究
7
作者 杨帆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4期16-17,21,共3页
与传统渔民相比,在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域生态建设进程中,失水渔民可拥有创造生活来源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相对减少,概念和身份逐渐模糊化。因为失水路径不同,形成政策性失水、建设性失水、污染性失水、排斥性失水4种性质不同、... 与传统渔民相比,在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域生态建设进程中,失水渔民可拥有创造生活来源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相对减少,概念和身份逐渐模糊化。因为失水路径不同,形成政策性失水、建设性失水、污染性失水、排斥性失水4种性质不同、成因不一的失水渔民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渔民失水 问题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旅游体验价值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朱学同 刘锐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5-499,523,共6页
以第五届安徽省六安茶谷开茶节游客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茶文化旅游体验的主要价值。结果表明:美学观赏价值、保健养生价值、娱乐体验价值和教育科普价值是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体验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本文认为精细化... 以第五届安徽省六安茶谷开茶节游客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茶文化旅游体验的主要价值。结果表明:美学观赏价值、保健养生价值、娱乐体验价值和教育科普价值是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体验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本文认为精细化的发展模式、体验型的活动类型、多元性的产业形态和品牌化的特色产品是实现茶文化旅游体验价值创新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 体验价值 创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对游客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基于多群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晓萌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1-184,共4页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旅游服务正在努力制定策略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本文以“旅游消费偏好”为切入点,探讨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与旅游消费者偏好的关系。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可分为关系形象、社会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旅游服务正在努力制定策略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本文以“旅游消费偏好”为切入点,探讨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与旅游消费者偏好的关系。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可分为关系形象、社会形象、集体形象与个人形象四个方面。同时,游客的旅游动机也会影响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对旅游消费偏好的作用,因此本文也探讨游客外部与内在旅游动机的异质性作用,旨在为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象征性形象 消费偏好 游客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国内乡村旅游土地流转研究的CiteSpace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方云 赵玉宗 闫阿慧 《农业展望》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土地流转是缓解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供给不足的关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CNKI数据库乡村旅游土地流转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作者、发文机构与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年度文献数量、主要研究内容... 土地流转是缓解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供给不足的关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CNKI数据库乡村旅游土地流转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作者、发文机构与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年度文献数量、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注重理论的创新、定量方法的运用与研究内容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土地流转 CITESPACE 图谱分析 作者 研究机构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量化的传统村落水口景观游客视觉行为偏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箫 李早 +1 位作者 叶茂盛 夏舒婷 《园林》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水口是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选取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的水口景观空间进行眼动追踪实验,探究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水口独特景观风貌、提升游客的情感与体验感。通过眼动指标的量化特征... 水口是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选取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的水口景观空间进行眼动追踪实验,探究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水口独特景观风貌、提升游客的情感与体验感。通过眼动指标的量化特征分析,实现对水口景观空间视觉的可度量和可视化,总结了水口景观空间游客视觉行为的规律。研究表明:(1)在水口景观空间中,门窗洞口、牌匾楹联等人工要素比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更受游客关注,人工要素在文化类风景园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游客对大面积单一的植物、水体的视觉偏好较小。(3)第一次注视前时间、第一次注视持续时间与要素的像素数量、RGB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水口景观 空间要素 眼动追踪 视觉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朱丰泉 张成雷 +1 位作者 储小乐 郭晓艳 《乡村论丛》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保护传统村落对于展现中华民族多样的历史文化成就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省470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传统村落呈现“局部... 保护传统村落对于展现中华民族多样的历史文化成就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省470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传统村落呈现“局部大集聚、整体小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皖南形成两个高密度核心区,皖北和皖中传统村落呈现零散的分布;较高的地形、靠近河流水源、便利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徽商文化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水利建设的历史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恩虎 吕君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3期132-138,共7页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劳动人民为发展农业生产,兴建一些著名水利工程,曾为该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受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工程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偏低;由于各种不科学的土...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劳动人民为发展农业生产,兴建一些著名水利工程,曾为该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受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工程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偏低;由于各种不科学的土地利用和水利兴修方式,水环境日益恶化;水利投资缺乏流域规划,很难持续实施大规模水利建设,无法形成整体防御能力,水利工程废多兴少,水利事业步步履维艰,故任凭水旱灾害摆布,仍然处于靠天收的局面。该文列举了明清时期大量的皖江流域水利建设方面的历史记载事实,并对负面效应和历史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观点鲜明的见解,以期为当今的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水利建设 负面效益 皖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理念源起、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以祁连山牧区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乔斌 王乃昂 +5 位作者 王义鹏 赵航 程弘毅 刘锐 孙德浩 祝存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917-8932,共16页
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及耦合效应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利用146户牧户访谈和21次管理部门调研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文献资料,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视角爬梳祁连山草地畜... 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及耦合效应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利用146户牧户访谈和21次管理部门调研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文献资料,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视角爬梳祁连山草地畜牧业、河西走廊饲草种植业、牧户生计路径策略的历史源起和发展历程。在生态系统服务流理论指导下深入刻画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农牧耦合系统的空间联系,诠释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共轭型”生态牧场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研究认为:(1)2011年“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以来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P<0.05);传统牧业户、生态移民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分别是2.22和2.69,生计能力脆弱;外购草料、舍饲养殖、人工种草、异地借牧(秸秆补饲)、流转草原等是牧户落实草畜动态平衡的基础性生计策略,实现了祁连山草地畜牧业由超载过牧到“超载不过牧”的跨越式转型;(2)祁连山山地系统将生态系统服务(淡水资源供给)外溢至河西走廊绿洲系统以支撑饲草种植业发展,河西走廊饲草种植业提供优质饲草“反哺”祁连山草地畜牧业发展,二者构成了山地-绿洲“共轭空间”;借助外界物质能量输入路径的“虚拟草场”模式将祁连山牧业系统和河西走廊农业系统有机链接起来,既发挥了祁连山草地生态功能,又提升了祁连山牧区牧户维持可持续生计的能力,通过重构“生态-生产-生活”多功能协同权衡机制维持了祁连山生态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3)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包括草地畜牧业、饲草种植业、“虚拟草场”三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子系统间的多维耦合、虚实交融和同生共存,实现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共轭空间”农牧耦合系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效益联动,是一种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探索出的迭代创新式生态牧场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空间 草地畜牧业 饲草种植业 虚拟草场 生态系统服务流 牧户生计 生态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锐 李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4-282,共9页
耕地生态安全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与障碍因子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6年西北地区耕... 耕地生态安全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与障碍因子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6年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安全等级在地区内部差异明显,2002—2008年,新疆、甘肃、宁夏维持“临界安全”等级不变,青海、陕西联系数主值分别为0.2334、0.2019,安全等级上升为“较安全”。2008—2016年,新疆联系数主值由0.0499提升为0.2692,安全等级上升为“较安全”;甘肃、宁夏维持“临界安全”等级;青海、陕西维持“较安全”等级;(2)西北地区压力和响应障碍度均值由2002年的52.434、26.270下降为2016年的38.479、17.353,状态障碍度均值则由21.296上升为44.168。要素层2002年和2016年障碍度均值分别为45.457、32.732、21.811,影响西北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障碍因子排序依次为压力、状态、响应。2002年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与压力、状态、响应障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120、0.055;2016年分别为-0.830、0.851、-0.661。新疆、青海和陕西出现的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与状态障碍度大幅度增加有关;(3)新疆和青海耕地生态安全值上升源于人均水资源量的增加;陕西耕地生态安全值上升得益于耕地生产率的提高和耕地环境的改善,但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和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甘肃、宁夏耕地生态安全维持等级不变,主要受制于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等因素。针对西北各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提出升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安全 熵权集对分析 PSR模型 障碍因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南游巢国传说的历史背景蠡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帆 王成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曾在淮河中游一带停留过较长时间,即所谓的“厄于陈蔡之间”今巢湖市境内留有多处孔子遗迹,如柘皋镇的孔子台,《续修庐州府志》载:“橐皋城,其地有孔子台,相传孔子南游至橐皋,与弟子憩台而返.
关键词 孔子 蠡测 历史 传说 巢湖市 时间 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巢国政治地理形势新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怡 陈恩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65,共3页
先秦时期江淮方国巢国,汉为居巢县,其具体位置所在,学界一直议论纷纷。夏商西周时期巢国的情况,文献记载寥寥,难以考论。与之相比,《春秋》《左传》等书中十多次提到吴楚两国在巢国及其周边地带进行军事斗争。《春秋》文公十二年杜预注... 先秦时期江淮方国巢国,汉为居巢县,其具体位置所在,学界一直议论纷纷。夏商西周时期巢国的情况,文献记载寥寥,难以考论。与之相比,《春秋》《左传》等书中十多次提到吴楚两国在巢国及其周边地带进行军事斗争。《春秋》文公十二年杜预注云:“巢,吴楚间小国。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80页。六县即今六安市,六安以东什么地方有居巢城?杜预没有指实。唐代杜佑《通典》卷一八一“庐州”条云:“巢,汉居巢县也,古巢伯之国。”杜佑把巢县东北当作居巢国的所在,以后形成主流意见。到清代撰述《大清一统志》,都认为居巢在巢县东北不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地理形势 《春秋经传集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大清一统志》 政治 杜预注 先秦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34
18
作者 雷若欣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1,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依据实施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基础、以乡风文明为关键、以治理有效为保障、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促进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依据实施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基础、以乡风文明为关键、以治理有效为保障、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维。寻找合适路径,落实五大要求,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的,从而促进国家全面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