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震源物理的广泛意义
- 1
-
-
作者
俞红玉
王备
孟浩然
-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川渝地震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62-2994,共3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4056,42474083)
科技部青年科学家项目(2024YFF080970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4A1111120016)资助.
-
文摘
注水诱发地震与地下能源开发过程中的流体注入密切相关.随着注水作业的活跃,诱发地震的发生频次和震级均显著攀升,已成为地震学研究的热点.过去十年间,相关观测与研究发展迅速,其主题也从早期聚焦注液相关的诱发机理和风险预测,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本文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述了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研究的异同及其独特优势,旨在实现对震源过程的精细刻画并提升地震风险预测能力.首先,简要回顾了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注水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发震机理假说的发展;随后,探讨了震源特征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启示,评估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进展,并结合流体分布、低频地震信号与波速异常等观测,分析了表征流体活动的有效途径及长期注水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诱发地震中的地震相互作用,包括前震与余震序列的分布规律及触发机制,并介绍了基于地震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适用性.最后,基于注水诱发地震具备控制因素较明确、发震深度浅、流体作用显著、发生频率高且震级多为中小震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其在揭示断层-流体相互作用、理解地震发震过程以及提升地震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热点与挑战,包括高质量数据共享、多学科融合以及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开发等发展方向.
-
关键词
注水诱发地震
水-岩相互作用
前震-余震序列
地震风险预测
地震发震过程
-
Keywords
Injection-induced earthquakes
Fluid-rock interaction
Fore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Seismic risk prediction
Earthquake source process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