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ndex腐蚀测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31-36,共6页
MIT-MTT腐蚀测井组合仪对检测油管、套管的壁厚、内径的变化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其配套软件可对解释结果作统计分析,WIVA绘图软件可绘制出三维成像图,直观反映管壁腐蚀、穿孔的位置和状况。简介了MIT-MTT组合仪的测井原理、技术指标和结构... MIT-MTT腐蚀测井组合仪对检测油管、套管的壁厚、内径的变化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其配套软件可对解释结果作统计分析,WIVA绘图软件可绘制出三维成像图,直观反映管壁腐蚀、穿孔的位置和状况。简介了MIT-MTT组合仪的测井原理、技术指标和结构,及仪器的标校刻度原理和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并结合9口井的实际测井资料,介绍了MIT-MTT组合测井在长庆油田应用效果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测井 成像 资料解释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管排水采气装置在四川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忠城 曹和平 +2 位作者 张志海 叶茂华 赵维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小直径管排水采气技术能使起泡剂通过小直径管直接快速到达出液段、水淹段,起泡剂扩散效果好,与液体接触面积大,采气效果好。介绍了小直径管排水采集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四川气田实施的几种工艺,即与电潜泵结合死井复产工艺、与气... 小直径管排水采气技术能使起泡剂通过小直径管直接快速到达出液段、水淹段,起泡剂扩散效果好,与液体接触面积大,采气效果好。介绍了小直径管排水采集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四川气田实施的几种工艺,即与电潜泵结合死井复产工艺、与气举车气举相结合死井复产工艺、在生产井中边注边采工艺及小直径管测试工艺。实施结果表明,小直径管排水采气技术不仅适用于低压气井排水采气,也适用于低压高产井排水采气;小直径管排水采气技术为四川气田井下有封隔器、油套环空不通井提供了解决井内积液问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管 排水采气技术 四川气田 泡排 橇装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LSTM模型的页岩气产量预测
3
作者 史峥峥 李道伦 +1 位作者 付宁 张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9-1264,1275,共7页
准确预测页岩气产量有助于提前规划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方案。现有研究在进行产量预测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生产数据或大量特征数据,当生产时间较短或特征数据较少时,难以准确预测产量。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具有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 准确预测页岩气产量有助于提前规划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方案。现有研究在进行产量预测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生产数据或大量特征数据,当生产时间较短或特征数据较少时,难以准确预测产量。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具有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TCN-LSTM)模型。该模型使用3口井生产数据联合训练,其中TCN和LSTM模块分别提取局部和全局特征,然后用全连接网络融合;并使用注意力机制聚焦关键信息,从已有井生产数据中学习流动规律,提高了对初期数据匮乏的新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多井联合预测模型在精度和趋势预测方面均优于单井预测模型,基于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评估指标的预测精度提高了约4倍,并且减少了对长周期数据和多特征的依赖,在油藏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卷积网络(TCN)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注意力机制 产量预测 多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下PAMPS-SiO_(2) NPs流体的吸附及滞留特性
4
作者 秦文龙 秦臻伟 +2 位作者 乐雷 林倩影 秦国伟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3-2109,共7页
聚合物接枝纳米流体具有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备受石油研究者的青睐。通过静态吸附测试及动态吸附测试实验探讨了PAMPS-SiO_(2) NPs流体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吸附及滞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PAMPS-SiO_(2) NPs流体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符合La... 聚合物接枝纳米流体具有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备受石油研究者的青睐。通过静态吸附测试及动态吸附测试实验探讨了PAMPS-SiO_(2) NPs流体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吸附及滞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PAMPS-SiO_(2) NPs流体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为单层饱和吸附,与扫描电镜测试结果相一致;(2)不同温度下,PAMPS-SiO_(2) NPs流体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均为负值,ΔH和ΔS分别为-3.915 kJ/mol和-0.072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具有较低的自发性和放热性;(3)90℃时,10%NaCl和4%CaCl_(2)条件下PAMPS-SiO_(2) NPs流体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167 mg/g和0.165 mg/g,与传统纳米流体相比呈现出低吸附的特征;(4)在90℃及API盐水条件下,PAMPS-SiO_(2) NPs流体在渗透率为20×10^(-3)μm^(-2)的岩心中表现出良好的长距离运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PS-SiO_(2)NPs流体 吸附规律 固液界面 高温高盐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中聚合物基纳米材料/蠕虫胶束复合体系剪切诱导特性
5
作者 秦文龙 林倩影 +3 位作者 乐雷 秦臻伟 李晗晰 秦国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8,共8页
针对常规减阻剂传热性能恶化、耐盐性差及减阻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利用聚合物基纳米材料(PAM-AMPS/Fe_(3)O_(4)NPs)与蠕虫胶束流体(CTAC/NaSal)复配流体应用于卤水管输减阻,研究质量浓度、温度和盐度对CTAC/NaSal与PAM-AMPS/Fe_(3)O_(4)... 针对常规减阻剂传热性能恶化、耐盐性差及减阻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利用聚合物基纳米材料(PAM-AMPS/Fe_(3)O_(4)NPs)与蠕虫胶束流体(CTAC/NaSal)复配流体应用于卤水管输减阻,研究质量浓度、温度和盐度对CTAC/NaSal与PAM-AMPS/Fe_(3)O_(4)NPs复合流体诱导剪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0~500mg/L CTAC/NaSal流体可产生诱导剪切结构(SIS),剪切速率范围约为101~10^(2)s^(-1),但在超过800 mg/L盐水条件下100 mg/L该流体的SIS即可消失,表现出较差的耐盐性;20~50 mg/L PAM-AMPS/Fe3O4 NPs流体均出现SIS,剪切速率范围约为10^(2)~10^(3)s^(-1),在20000 mg/L盐水条件下该流体仍出现SIS;10~40 mg/L PAM-AMPS/Fe_(3)O_(4)NPs与100 mg/L CTAC/NaSal复配后的复合流体在101~10^(3)s^(-1)内出现2次剪切增稠现象,峰值大于单独的CTAC/NaSal流体或PAM-AMPS/Fe_(3)O_(4)NPs流体;由于PAM-AMPS/Fe_(3)O_(4)NPs中含有纳米粒子和耐温耐盐性PAM-AMPS聚合物分子,它与CTAC/NaSal流体复配可以形成具有稳固致密特点的微交联结构,这使得复合流体SIS范围变宽且峰值变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20000 mg/L的盐水条件下复合流体中SIS仍然存在,其耐温耐盐性得到明显改善,可应用于卤水管输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剂 卤水管输 聚合物基纳米材料 蠕虫胶束 诱导剪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S/DMAEMA/AM三元共聚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薛丹 张笑 +2 位作者 李善建 陈亚联 史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03,607,共5页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PAAD降滤失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降滤失剂的耐温耐盐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丙烯酰胺、2-...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PAAD降滤失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降滤失剂的耐温耐盐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质量比为4∶2∶0.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 h、过硫酸铵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0.15%的最佳条件下,所制备的降滤失剂的降滤失效果最佳,抗温达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剂 抗温抗盐性能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源性生物炭-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孟庆男 郝丹 +5 位作者 史鹏飞 何拥军 宋凤军 袁晟豪 汤玉斐 赵康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8-2863,共6页
芬顿氧化技术可高效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而碳基助催化材料能有效提升芬顿反应效率、降低成本,因而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利用ZnCl_(2)使鸭血豆腐“液化”,并与不同质量的商用炭黑均匀混合、碳化,最终制备了一系列血源性生物炭-炭黑复... 芬顿氧化技术可高效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而碳基助催化材料能有效提升芬顿反应效率、降低成本,因而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利用ZnCl_(2)使鸭血豆腐“液化”,并与不同质量的商用炭黑均匀混合、碳化,最终制备了一系列血源性生物炭-炭黑复合材料(DB-CB),实现了产量和性能的有机统一。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炭黑含量能够有效利用鸭血豆腐中的N源。DB-CB可以同时加快芬顿反应的两个主要过程,材料的催化活性顺序与其H_(2)O_(2)利用率顺序一致。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炭黑 复合材料 氮掺杂 芬顿反应 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NbTa难熔多主元合金的低温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金阳 殷学明 +3 位作者 邹小军 孟令坤 杨军 郭晨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09,115,共4页
通过拉伸测试,研究了等原子比体心立方结构VNbTa中熵合金的低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具有优异的低温应变硬化能力,这导致其有27%的断裂伸长率的同时抗拉强度高达1930 MPa。微观结构演化分析揭示,变形过程形成的扭折带及{112}<11... 通过拉伸测试,研究了等原子比体心立方结构VNbTa中熵合金的低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具有优异的低温应变硬化能力,这导致其有27%的断裂伸长率的同时抗拉强度高达1930 MPa。微观结构演化分析揭示,变形过程形成的扭折带及{112}<111>变形孪晶有效调节了剪切应变,促进了合金塑性和强度的提高。此外,螺型位错缠结、位错带及位错带的交互也对合金强度和加工硬化能力有重要贡献。因此,VNbTa中熵合金优异的低温力学性能归因于{112}<111>变形孪晶、扭折带、螺型位错滑移及交互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熵合金 拉伸力学性能 低温 延-脆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MES粘弹性胶束溶液的流变性 被引量:9
9
作者 罗明良 贾自龙 +4 位作者 孙厚台 廖乐军 刘卓 高遵美 刘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12,15,共6页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可生物降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在NaCl溶液中从球状胶束转变成蠕虫状胶束的生长过程,分析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对MES胶束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机制。首先,测量了MES粘弹性胶束体系...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可生物降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在NaCl溶液中从球状胶束转变成蠕虫状胶束的生长过程,分析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对MES胶束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机制。首先,测量了MES粘弹性胶束体系剪切粘度(η)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然后由动态振荡实验,得到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结构松弛时间τs)等物理量;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证实了MES(3.0%~5.0%)/NaCl(3.0%~5.0%)/BS-12(0.5%~0.9%)体系形成蠕虫状胶束,且蠕虫状胶束的动态粘弹性在MES(3.5%~5.0%)/NaCl(3.5%~5.0%)/BS-12(0.5%~0.9%)范围是符合Maxwell模型的线性粘弹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可生物降解 粘弹性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效果评价及应用新领域 被引量:43
10
作者 赵彬彬 白晓弘 +2 位作者 陈德见 李旭日 赵维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5,共4页
在综合苏里格气田所有已开展速度管柱排水采气试验井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前气井产量对试验井进行了分类评价,得出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条件,并分析了该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分析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推导了适合苏里格气田... 在综合苏里格气田所有已开展速度管柱排水采气试验井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前气井产量对试验井进行了分类评价,得出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条件,并分析了该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分析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推导了适合苏里格气田气井的临界携液模型,依据模型优选出38.1 mm的连续管作为速度管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产气量大于0.3万m3/d气井的积液排水采气问题;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起油管气井、小井眼生产井、连续管压裂井等的生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管柱 排水采气 连续管 试验井 效果评价 临界携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型油气增产助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佳林 罗明良 +3 位作者 贾自龙 孙厚台 廖乐军 任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440-1443,共4页
简要介绍微乳液类型和结构、形成机理、制备与表征方法以及配方设计等,重点阐述微乳液体系在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增产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微乳液型助剂在油气增产应用中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乳液 助剂 增产改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建设条件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玥洋 田园媛 +2 位作者 曹鹏 贾虎 张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129,共7页
针对世界范围内各类储气库存在的储气库建设类型较少、伴生气处理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结合中国地质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实际,提出进行垫气处理、SCADA信息系统应用、开采中末期地质信息收集等措施;在储气库优选方面,针对各... 针对世界范围内各类储气库存在的储气库建设类型较少、伴生气处理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结合中国地质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实际,提出进行垫气处理、SCADA信息系统应用、开采中末期地质信息收集等措施;在储气库优选方面,针对各类油气藏作为储气库建设目标的适应性,归纳了储层物性特征对储气库应用的影响,同时对储气油气藏地质构造特点进行了总结;基于储气库设计的复杂性,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力设计、构造力学监测、安全评估等与目前常规设计思路相比更优的设计方案。本文旨在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储备提供参考意见,并为储气库的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地质构造 圈闭 储集层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煤岩储层损害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德飞 康毅力 +1 位作者 李相臣 陈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9,共6页
针对煤层气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侵入可能给煤岩储层造成的损害,选用宁武盆地9号煤和现场用钻井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样钻井液动–静态损害评价、毛细管自吸、应力敏感性评价等实验。钻井液动–静态损害评价表明,钻井液滤液损害是造成煤... 针对煤层气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侵入可能给煤岩储层造成的损害,选用宁武盆地9号煤和现场用钻井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样钻井液动–静态损害评价、毛细管自吸、应力敏感性评价等实验。钻井液动–静态损害评价表明,钻井液滤液损害是造成煤层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地层水相比,煤样对钻井液的自吸能力强且吸附滞留严重,导致液相返排率偏低;钻井液作用后弱化煤样力学性质强化了煤样应力敏感性。结合水敏、碱敏、润湿性评价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指出钻井液作用后煤岩裂隙堵塞、润湿性差异和钻井液吸附是钻井液造成煤层损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钻井液 储层损害 应力敏感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钻采工作液对煤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康毅力 陈德飞 +2 位作者 李相臣 周来诚 陈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3,共5页
煤岩气藏钻井、完井和增产改造等环节,不同类型工作液与储层接触相互作用,必将对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产生影响。选取宁武盆地中煤阶煤岩,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工作液作用人造裂缝煤样的应力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造裂缝煤样应力敏... 煤岩气藏钻井、完井和增产改造等环节,不同类型工作液与储层接触相互作用,必将对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产生影响。选取宁武盆地中煤阶煤岩,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工作液作用人造裂缝煤样的应力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造裂缝煤样应力敏感系数为0.73,工作液作用后应力敏感系数为0.79~0.94。通过应力敏感系数对比分析表明,工作液作用下煤岩的应力敏感性强于致密砂岩和页岩。结合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可知,煤岩裂隙发育有利于工作液的侵入,工作液作用后煤岩强度降低使裂缝更容易闭合,强化了煤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研究成果可为煤层气井钻完井、增产改造和开采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保护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储层 煤层气 应力敏感 工作液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垢功能纳米乳液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佳林 罗明良 +2 位作者 任斌 贾自龙 孙厚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59-563,共5页
以表面活性剂Span 80和Tween 80与正构烷烃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优化出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油相选正庚烷或正辛烷,Span 80与Tween 80质量比(1∶1.5)~(1∶2),Span 80浓度3.9%~4.2%,正丁醇浓度7.0%~9.0%。将3种防垢成分F... 以表面活性剂Span 80和Tween 80与正构烷烃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优化出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油相选正庚烷或正辛烷,Span 80与Tween 80质量比(1∶1.5)~(1∶2),Span 80浓度3.9%~4.2%,正丁醇浓度7.0%~9.0%。将3种防垢成分FG-1、FG-2和FG-3分散于微乳液水相中,形成稳定均相的防垢纳米乳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含有防垢剂FG-1和FG-2的纳米乳液防垢率分别为90.1%和89.6%,与地层水接触后无絮凝物;含有FG-2的纳米乳液防垢剂吸附性好,解吸速率慢,并且高矿化度下仍有较好的防垢性能。与现用防垢剂商品相比,纳米乳液的防垢率随时间变化具有一个峰值,大大增加了防垢剂作用时间,提高了防垢效果,并对岩石渗透率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防垢 纳米乳液 渗透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缝变导流能力的致密气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孙贺东 欧阳伟平 +4 位作者 张冕 唐海发 陈长骁 马旭 付中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3,共9页
针对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会随空间以及时间发生变化这一特点,建立考虑裂缝空间、时间双重变导流和应力敏感效应的致密气压裂直井渗流的新型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新模型的Blasingame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针对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会随空间以及时间发生变化这一特点,建立考虑裂缝空间、时间双重变导流和应力敏感效应的致密气压裂直井渗流的新型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新模型的Blasingame现代产量递减分析典型曲线。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裂缝空间、时间双重变导流及应力敏感效应对Blasingame曲线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变导流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早期典型曲线值;时间变导流效应会导致产量及产量积分曲线下掉,形成S型典型曲线;双重变导流则是两者效应的叠加;时间、空间变导流效应均不会延缓地层进入拟稳态阶段的时间。应力敏感会降低曲线值,但不会使曲线陡降;应力敏感会延缓地层进入拟稳态阶段的时间。忽略变导流效应和应力敏感效应,不会对井控动态储量的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会给裂缝、储集层参数解释带来较大误差。经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压裂井的常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与模型对比,证实新方法可靠实用,且比常规方法精度更高,可用于存在裂缝变导流致密气压裂井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压裂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裂缝导流能力 空间变导流 时间变导流 应力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用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体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曲文驰 李还向 +2 位作者 但庆祝 张安治 马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0,239,共5页
针对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对实验室自制的聚合物微球(聚丙酰胺类微球)/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型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体系展开研究。在复合调驱体系配伍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 针对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对实验室自制的聚合物微球(聚丙酰胺类微球)/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型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体系展开研究。在复合调驱体系配伍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了复合调驱各段塞的注入参数,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配伍性,最优的复合注入体系为0.4 PV聚合物微球溶液(2000 mg/L)+0.3 PV表面活性剂溶液(2000 mg/L),在水驱基础上平均提高采收率幅度达15%以上。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在裂缝性低渗油藏中具较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表面活性剂 配伍性 低渗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二氧化碳驱油实验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四海 夏玉磊 +4 位作者 兰建平 叶赛 马新仿 邹建栋 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1-225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致密和低压的特征,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致密油的开发效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CO2驱油细管实验、原油流变性测试实验、CO2浸泡岩心实...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致密和低压的特征,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致密油的开发效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CO2驱油细管实验、原油流变性测试实验、CO2浸泡岩心实验以及岩心驱替实验,并结合润湿接触角测试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长7致密油储层CO2驱油的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最小混相压力为23.9 MPa,在长7致密油储层CO2驱过程中,注采井间CO2非混相驱占主导,在注入井附近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混相驱;在地层温度压力(75℃,18 MPa)条件下,未溶解CO2原油的黏度为8.87 mPa·s,溶解CO2的原油黏度为7.99 mPa·s,其黏度降低幅度为9.9%;CO2水溶液浸泡24 h后,长7致密砂岩的润湿接触角从66.1°降低到54.0°,亲水性增强;水驱致密砂岩岩心的驱油效率为47.2%,CO2的驱油效率为71.5%,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24.3%,且致密砂岩渗透率越高CO2驱油效果越好。实验证明CO2驱可以显著提高长7致密油储层的驱油效率,是长7致密油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2驱 最小混相压力 驱油效率 岩心驱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伟平 张冕 孙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4-472,共9页
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开采致密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的产水量,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井筒流体的流动阻力,加大井筒流体流动对试井解释的影响.为了明确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 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开采致密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致密气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的产水量,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井筒流体的流动阻力,加大井筒流体流动对试井解释的影响.为了明确井筒气液两相流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的影响,提高产水致密气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精度,建立了一种井筒气液两相流与地层渗流耦合的试井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考虑井筒气液两相流的压裂水平井试井理论曲线、压力场分布及裂缝产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井筒气液两相流会增加试井理论曲线中压力和压力导数值,造成靠近入窗点的压力扩散要快于远离入窗点的压力扩散,引起靠近入窗点的裂缝产量要高于远离入窗点的裂缝产量.现场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不考虑井筒两相流可能会对产水压裂水平井的试井解释结果产生很大误差,主要表现为水平井筒假设为无限大导流能力会使得拟合得到的表皮系数偏大,将测试点视为入窗点会使得拟合得到的原始地层压力偏小.所建立的考虑井筒两相流的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为产水致密气井试井资料的正确解释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致密气 压裂水平井 数值试井 耦合模型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RPM控水压裂液性能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明良 孙涛 +3 位作者 温庆志 刘小宁 范伟 廖乐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0,85,共8页
以阴、阳离子聚电解质为原料,应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RPM(Relative Permeability Modifiers)控水压裂液,评价了RPM溶液吸附、抗剪切及耐冲刷性能,并以油水相对渗透率为指标考察了RPM压裂液控水效果并分析其控水机理。考虑RPM吸附、滤失... 以阴、阳离子聚电解质为原料,应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RPM(Relative Permeability Modifiers)控水压裂液,评价了RPM溶液吸附、抗剪切及耐冲刷性能,并以油水相对渗透率为指标考察了RPM压裂液控水效果并分析其控水机理。考虑RPM吸附、滤失等因素,建立了低渗油藏RPM压裂液性能及注入参数优化模型。以长庆油田一口油井为例,综合考虑作业成本、产油量与含水率等因素,应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方法优化RPM控水压裂液的油水残余阻力系数比、滤失深度比及注入体积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RPM控水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抗剪切耐冲刷性能,通过物理化学吸附改变了岩石孔隙或微裂缝中油水渗流特性,尤其在高含水饱和度阶段可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80%以上;RPM控水压裂液的油水残余阻力系数比、滤失深度比以及注入体积分别在2~6、0.3~0.6与20~30 m^3范围内控水稳油效果明显;选择油水残余阻力系数比为5.0、滤失深度比为0.6的RPM控水压裂液在长庆油田高含水储层先导试验4井次,单井平均增油4.64t/d,含水率平均下降5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水压裂液 性能评价 低渗透油藏 相渗改善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