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安全分析在钻井作业现场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强 李景群 +1 位作者 田建军 龚忠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99-102,106,共5页
在分析工作安全分析与工艺危害分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工作安全分析在钻井作业现场实施的步骤、通过实践取得的成效以及注意事项,为高风险企业如何控制员工行为安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作安全分析 危害识别 风险控制 钻井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伍嘉 蒲万芬 +3 位作者 董钟骏 贾虎 李俊中 杜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微凝胶是一种微米级颗粒溶液或分散凝胶溶液,主要用于油藏深部调驱,具有控水和驱油双重功能。微凝胶主要依靠微米级颗粒吸水膨胀封堵地层孔喉,而且当一定数量的颗粒在喉道处堆积时,可产生封堵,使水完全绕流,实现逐级深部调驱。在调研国... 微凝胶是一种微米级颗粒溶液或分散凝胶溶液,主要用于油藏深部调驱,具有控水和驱油双重功能。微凝胶主要依靠微米级颗粒吸水膨胀封堵地层孔喉,而且当一定数量的颗粒在喉道处堆积时,可产生封堵,使水完全绕流,实现逐级深部调驱。在调研国外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微米级微凝胶宏观形态及内部高度交联结构、受热膨胀性能以及在孔喉中的逐级封堵机理,分析了温度、盐等因素对微凝胶膨胀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其对油藏的适应性,证实微凝胶是一项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的调驱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深部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肖七林 张曼婷 +3 位作者 刘颖 纪彦波 董钟骏 万永刚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为进一步厘清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富集机理,综合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系统刻画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分子组成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沁水盆地南部各区块煤层含气量呈南高北低分布趋势。煤层含气量... 为进一步厘清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富集机理,综合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系统刻画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分子组成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沁水盆地南部各区块煤层含气量呈南高北低分布趋势。煤层含气量与煤化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这可能与煤层内有机孔隙发育关系密切;与煤层厚度,尤其薄煤层厚度(≤2m)具显著正相关性,当煤层厚度大于2m时这种相关性反而不甚明显,表明研究区煤层气赋存状态以吸附态为主,薄煤层中气体饱和度相对较低;含气量与煤层埋深和上覆地层剥蚀量之间在南部区块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北部区块呈现出弱相关性,表明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北部区块保存状况可能相对较好。研究区煤层气属于典型干气,南部区块煤层气甲烷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均较北部区块高,非烃气体含量则相对较低。煤化作用程度是控制煤层气分子组成和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煤层气吸附-解吸-扩散-运移散失可导致煤层气富含CO_2,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偏重。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对部分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影响显著。该研究对于寻找沁水盆地煤层气"甜点"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含气量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液压减振器的失效机理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7
4
作者 兰志钢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前使用的双向液压减振器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密封件耐磨性比较差、密封面镀铬质量不好等缺陷,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过早失效,甚至造成井下故障。为此,根据双向液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从外形结构参数、密封件质量、密封面... 目前使用的双向液压减振器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密封件耐磨性比较差、密封面镀铬质量不好等缺陷,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过早失效,甚至造成井下故障。为此,根据双向液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从外形结构参数、密封件质量、密封面镀铬、内部九头螺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失效机理分析。分析认为,双向液压减振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均为现场使用不规范或产品设计缺陷。从工具外形尺寸、密封件结构和数量、特殊表面处理工艺、内部螺纹参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应建议。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双向液压减振器各项性能均大幅提高,同时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失效 结构设计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析钻井作业现场安全培训误区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强 刘惠 马定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92-94,100,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钻井作业现场安全培训中普遍存在混淆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概念、培训工作的主体责任错位、过于细化培训需求、安全培训方法不适宜、过多依靠外部培训师资五个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可为企业进一步改善钻井作业现场... 本文通过分析钻井作业现场安全培训中普遍存在混淆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概念、培训工作的主体责任错位、过于细化培训需求、安全培训方法不适宜、过多依靠外部培训师资五个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可为企业进一步改善钻井作业现场的安全培训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作业现场 安全培训 误区 对策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