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高陡复杂构造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敏 梁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高陡复杂构造区地表多深沟、陡崖,地下断裂系统异常复杂,基于多轮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始终不能很好地查清工区构造之间的接触关系及断层的组合规律,导致多口钻井不能顺利钻遇地质目标。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研究:... 四川盆地川东北高陡复杂构造区地表多深沟、陡崖,地下断裂系统异常复杂,基于多轮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始终不能很好地查清工区构造之间的接触关系及断层的组合规律,导致多口钻井不能顺利钻遇地质目标。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研究:1通过单井和连井精细标定地质层位,充分利用大斜度井的井斜数据,严格按照实钻井轨迹准确标定层位;2在结合地面地质露头剖面进行地震剖面"地质戴帽"的基础上,对钻遇复杂断块的实钻井进行地质剖面恢复,确定其合理构造解释模式,从而对数据体进行三维立体可视化多方位综合解释;3针对不同断块,采用合理的速度场,利用同层或串层层速度模型进行变速成图。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构造成果部署并钻探了10余口井(大部分为水平井),目前已完钻的8口井均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钻探成功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复杂构造 三维地震解释 “地质戴帽” 钻井地质剖面恢复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二、三维地震资料一致性问题的匹配滤波处理技术--以川东WBC构造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强 刘丽华 +2 位作者 陈明良 李登亮 李德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4,共4页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东部WBC构造三维地震工区内的浅层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天然气钻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震预测成果和钻探表明,该区砂岩储层较发育,并有由三维地震区向北部二维地震区延伸发育的趋势。为了搞清该区储层向北部二维区的延伸...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东部WBC构造三维地震工区内的浅层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天然气钻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震预测成果和钻探表明,该区砂岩储层较发育,并有由三维地震区向北部二维地震区延伸发育的趋势。为了搞清该区储层向北部二维区的延伸展布情况,需要对北部二维资料采用三维地震区的处理流程及参数进行处理。为得到与三维地震数据特性相一致的二维地震处理数据,以便能采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预测北部二维区的储层分布情况,针对二维地震剖面与相同部位的三维地震剖面反射波形特征不一致的情况,从单炮记录的极性、反射特征、相位差异、反褶积处理过程及采集仪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是因不同年度采用的地震采集仪器不同,导致了剖面反射特征的差异。因此,采用匹配波滤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反射波特征不一致性问题,获得了与三维区波形特征一致的地震资料。该处理方法对于不同年度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的统一处理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地震资料处理 二维 三维 反射特征差异分析 匹配滤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Walk-away VSP技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曹立斌 巫芙蓉 +2 位作者 李志荣 邓川 罗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本文针对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的特点,从优化采集参数、中高频静校正方法,速度模型建立及其合理性评价、波场分离、叠前偏移成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资料采集、处理方法。通过对LG2井的Walk-away VSP资料的采集... 本文针对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的特点,从优化采集参数、中高频静校正方法,速度模型建立及其合理性评价、波场分离、叠前偏移成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资料采集、处理方法。通过对LG2井的Walk-away VSP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获得了高质量的井旁成像剖面,准确标定了储层的位置,落实了礁滩的形态及大小,精细刻画了礁体内部的细节,表明文中所使用的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Walk-away VSP 中高频静校正 礁滩刻画 速度模型建立 储层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在山地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源 刘伟 +2 位作者 刘微 王敏 秦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准确的起伏地表速度模型,将其与常规处理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匹配拼接,建立起初始的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然后通过井震联合的方法获取各向异性参数,将其加入到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中,结合倾角和方位角数据,实现TTI各向异性起伏地表全速度建模。四川盆地DXC工区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验证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基于TTI各向异性全速度模型的起伏地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有效地消除了起伏地表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复杂构造与速度各向异性对地震成像的影响,使得地下构造成像更合理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构造 TTI介质 全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2 位作者 吴波 尹成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164+171,共6页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检点道集动校正后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与道集内各个道进行互相关,求出各个炮、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点道集 共检波点道集 模型道 剩余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波速度和密度重构算法在苏里格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孛 李瑞 康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13,共6页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在分析目前广泛应用的重构算法假设基础上,应用了不依赖速度比假设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重构算法,通过采用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数据交会分析来预测可能的流体分布或岩性分布.岩性变化或流体变化势必引起岩层纵、横波速...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在分析目前广泛应用的重构算法假设基础上,应用了不依赖速度比假设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重构算法,通过采用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数据交会分析来预测可能的流体分布或岩性分布.岩性变化或流体变化势必引起岩层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其速度和密度变化研究流体或岩性分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各种参数可以重建,但需要最大角度超过30°,而多角度的弹性阻抗反演为单纯利用纵波信息重构岩层的纵、横波速度(阻抗)和密度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参数重构 纵、横波速度比 多角度弹性阻抗反演 流体分布 岩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钻井作业安全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谭露 王兵 +1 位作者 刘昆 汤成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为了克服传统单因素钻井作业安全评价的缺陷,充分反映油气钻井作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油气钻井作业进行多因素安全评价研究,建立起一套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准确性。
关键词 钻井作业 指标体系 灰色聚类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乐 王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76-78,82,共4页
龙门山北段构造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困难。平衡剖面技术能够降低构造解释方案的多解性,但是经典的平衡剖面理论在龙门山地区无法使用。文章通过综合利用地震地质资料,外因(构造演化史)、内因(构造滑脱层等)分析,总结... 龙门山北段构造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困难。平衡剖面技术能够降低构造解释方案的多解性,但是经典的平衡剖面理论在龙门山地区无法使用。文章通过综合利用地震地质资料,外因(构造演化史)、内因(构造滑脱层等)分析,总结研究基本构造特征和形变影响因素,提出分形变系统平衡,多形变系统合理地质匹配的工作思路,检验解释方案的合理性。以LMS01为例,验证了其解释方案的合理性。认为:在充分利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分系统平衡剖面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构造解释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杂地区 地震资料 构造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余鸿飞 朱敏 +1 位作者 张晋飚 付繁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116-117,共4页
依托于地震工程数据库平台,在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静校正技术———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术,综合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调整... 依托于地震工程数据库平台,在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静校正技术———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术,综合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调整建立符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的表层结构模型,利用模型法静校正公式算出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静校正量,最终静校正量由模型静校正量约束折射或层析校正量所得.这样就实现了正确构造背景下高精度成像,同时也为解决表层静校正问题提供可选择的静校正技术手段.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和技术对DCZ地区大量的地震数据是适用的和有效的,在该区的地震勘探中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Z地区 近地表模型 先验信息约束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场气田长兴生物礁储层认识及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培丞 黄丽 +1 位作者 杨帆 陈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19-23,77-78,共5页
黄龙场气藏属碳酸盐岩岩性圈闭气藏。黄龙场构造在长兴期地跨海槽、陆棚边缘及深缓坡3个相带,生物礁主要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东侧的陆棚边缘相内,以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礁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长二—长三段,属面积、礁组合厚度较大的... 黄龙场气藏属碳酸盐岩岩性圈闭气藏。黄龙场构造在长兴期地跨海槽、陆棚边缘及深缓坡3个相带,生物礁主要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东侧的陆棚边缘相内,以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礁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长二—长三段,属面积、礁组合厚度较大的边缘礁体,岩性以白云岩为主,礁储层非均质性强,不仅表现为横向分布上的非均质性,而且还表现为纵向上储层特性的非均质性,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近年来,黄龙场生物礁储层预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预测成果展示出了本区生物礁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场 生物礁储层 非均质性 预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