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地震属性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文彪 尹成 +1 位作者 张白林 廖细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4-46,共3页
随着储层预测要求精度的提高,从众多地震属性集中挑选对所预测对象最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的工作相当重要。K—L变换通过一正交变换优选出一些不相关的地震属性,而不能优选出一些更高阶的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即K—L变换仅利... 随着储层预测要求精度的提高,从众多地震属性集中挑选对所预测对象最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的工作相当重要。K—L变换通过一正交变换优选出一些不相关的地震属性,而不能优选出一些更高阶的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即K—L变换仅利用了属性的二阶统计特性。独立分量分析(ICA)作为分解观测数据中独立信息的有力工具,不仅利用了信号的二阶统计特性,而且还利用了信号的高阶统计特性。将ICA引入到地震多属性优化中,利用它对地震属性进行高阶统计特征分析,从而能优选出最敏感的、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另外,ICA属性优化方法不需要测井数据、井旁储层段的参数、钻井数据等,也不受勘探、开发阶段测井资料的数量限制。实际资料的应用分析表明,应用独立分量分析优化后的地震属性作储层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是一种新的属性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处理 K-L变换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取非卷绕相位的高阶“蓝色”反褶积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华 李路路 +1 位作者 于强 陈爱萍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6,62,共6页
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为提取非卷绕的混合相位子波,使提高分辨率后的反射系数具有"蓝谱"特征,利用多路径平均求取高阶相位谱中非卷绕的相位主值,提取地震子波真实相位,通过重构地震子波进行确定性反褶积;利用测井资... 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为提取非卷绕的混合相位子波,使提高分辨率后的反射系数具有"蓝谱"特征,利用多路径平均求取高阶相位谱中非卷绕的相位主值,提取地震子波真实相位,通过重构地震子波进行确定性反褶积;利用测井资料和谱拟合得到与研究区沉积特点相符合的地层反射系数谱的分布特征,进行谱的交互式"蓝色"补偿,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保真性.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估算非卷绕的混合相位子波,进行交互式"蓝谱"补偿,处理后剖面分辨率较高、保真性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记录 非卷绕相位 反褶积 交互式处理 测井资料 高阶谱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值线绘制中的多重网格剖分快速搜索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周茂林 +2 位作者 姚兴苗 张帆 邹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46-2347,2351,共3页
提出一种多重网格剖分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首先将采样数据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建立网格索引;然后通过索引搜索多重网格,合并采样数据;最后利用快速搜索算法得到的采样数据计算出待插值点。实际数据的网格化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 提出一种多重网格剖分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首先将采样数据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建立网格索引;然后通过索引搜索多重网格,合并采样数据;最后利用快速搜索算法得到的采样数据计算出待插值点。实际数据的网格化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散乱采样数据的搜索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值线生成 采样数据 多重网格剖分 快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属性敏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文 陈爱萍 +1 位作者 陶正喜 李亚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151-152,共2页
地震资料进行流体识别是储层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流体属性来直接指示储层流体,不同的流体属性对储层流体的敏感性不同。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流体属性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快速地分析了流体... 地震资料进行流体识别是储层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流体属性来直接指示储层流体,不同的流体属性对储层流体的敏感性不同。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流体属性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快速地分析了流体属性的敏感性,解决了从诸多属性优选难的问题。并利用Castagna等从世界范围内收集的25套盐水砂岩、泥岩、含气砂岩模型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流体属性敏感性分析,最后对实际数据的流体属性中的参数进行优选,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属性 敏感性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干涉法衰减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月明 姚根顺 +2 位作者 赵昌垒 庄锡进 张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1,1-2,共7页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由于海底面具有较强的波阻抗差,当海底面以下存在高速反射层或散射体时,在海底与高速层(体)间会发育较强的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由于这种相关层间多次波无特定的识别特征而难以去除,增加了地震资料处理的难度。为此,...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由于海底面具有较强的波阻抗差,当海底面以下存在高速反射层或散射体时,在海底与高速层(体)间会发育较强的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由于这种相关层间多次波无特定的识别特征而难以去除,增加了地震资料处理的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地震干涉理论的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和实现流程。首先介绍了基于互易理论的地震干涉法原理,阐述了其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近似条件和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海底一次反射记录和海底以下构造的反射记录来构建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该方法克服了基于共聚焦点(CFP)延拓方法对速度场的依赖性与逆散射级数(ISS)法计算效率低的缺点,是一种数据驱动型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Sigsbee2B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得到了较好的预测,叠前深度偏移结果中的偏移假象得到了明显压制,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相关层间多次波 衰减 地震干涉法 互易理论 数据驱动 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