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顺永川区块页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兵 万昕 王明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6,6,共3页
经过第一轮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探索与总结,富顺永川区块第二轮水平井钻井施工中采用了近钻头伽马、伽马成像、地质导向等技术避免地质侧钻;优选低转速高扭矩螺杆和进口PDC钻头,实现一趟钻钻穿须家河地层;使用新型高造斜率的旋转导向PD... 经过第一轮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探索与总结,富顺永川区块第二轮水平井钻井施工中采用了近钻头伽马、伽马成像、地质导向等技术避免地质侧钻;优选低转速高扭矩螺杆和进口PDC钻头,实现一趟钻钻穿须家河地层;使用新型高造斜率的旋转导向PD Archer克服了常规旋转导向在页岩储层中造斜率低的难题,且平均机械钻速较螺杆组合提高4倍,平均缩短钻井周期88 d,创造了国内页岩气水平井钻井的多项指标,对高效、低成本开发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旋转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水基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明显森 贺海 王星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3,共5页
长宁龙马溪页岩矿物组分分析表明,页岩矿物主要以石英、方解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属于硬脆性水敏地层。为了保证水基钻井液能够在长水平段页岩中钻进,且不发生井壁失稳、井壁垮塌等井下复杂情况,经过大量室内研究,研制出以疏水抑制剂CQ-SI... 长宁龙马溪页岩矿物组分分析表明,页岩矿物主要以石英、方解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属于硬脆性水敏地层。为了保证水基钻井液能够在长水平段页岩中钻进,且不发生井壁失稳、井壁垮塌等井下复杂情况,经过大量室内研究,研制出以疏水抑制剂CQ-SIA和高效液体润滑剂CQ-LSA为主要处理剂的页岩气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评价表明,该水基钻井液抑制能力优越,滚动回收率达到97.6%;在100℃温度下恒温静置48h后,未出现重晶石沉降现象,流变性能稳定;能够抵抗30%(w)的岩屑污染。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钻井液性能稳定,润滑性好,抑制能力强,保证了顺利钻进、电测、通井、下套管施工作业,能够满足长宁页岩气井钻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水基钻井液 水平井 页岩 性能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在巴基斯坦ADHI区块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凌 周楚翔 +2 位作者 吉永忠 张光锦 吴刚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巴基斯坦北部ADHI区块中上部早中新世Murree地层为长段红色泥岩,位于Φ311.15 mm井眼段,长度约1600 m,为区块钻井作业的重难点,极具挑战性。该红色泥岩段具有强分散,高造浆的特点,经常出现钻井液流变性能失控;易膨胀缩径,泥包钻具,返出... 巴基斯坦北部ADHI区块中上部早中新世Murree地层为长段红色泥岩,位于Φ311.15 mm井眼段,长度约1600 m,为区块钻井作业的重难点,极具挑战性。该红色泥岩段具有强分散,高造浆的特点,经常出现钻井液流变性能失控;易膨胀缩径,泥包钻具,返出大团泥球,堵塞喇叭口;地层压力系数高,实钻钻井液密度高达1.80~2.00 g/cm^(3),常发生压差卡钻、断钻具等事故;地层出水,高压低渗,出水量1~3 m^(3)/h;高密度进一步增加了钻井液流变性及劣质固相含量调控难度。为解决上述AHDI区块钻井难题,同时在海外开放的油气服务市场展示川庆钻探复杂油气攻坚者的形象并树立“CCDC Drilling Fluid”的品牌,通过开展Murree地层泥岩矿物组分及水化特性分析研究为根本,构建以“高效泥岩抑制剂、防泥包提速剂、纳微米封堵剂、高密度条件下大分子包被抑制剂配制使用工艺技术”,研发出一套适合巴基斯坦北部ADHI区块的密度2.20 g/cm^(3),动切力小于20 Pa,抗温100℃,抗5%泥岩污染的高密度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已经成功在巴基斯坦北部区块应用4口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钻井 北部区块 长段泥岩 高密度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4
作者 辜涛 李明 +4 位作者 魏周胜 王小娜 李早元 刘小利 郭小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0,97-98,共6页
页岩气勘探开发在中国刚起步,目前中国研究多集中在地质和钻井技术,对固井技术涉及较少。为促进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分析总结页岩气储层特征和钻完井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了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油... 页岩气勘探开发在中国刚起步,目前中国研究多集中在地质和钻井技术,对固井技术涉及较少。为促进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分析总结页岩气储层特征和钻完井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了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油基钻井液置换及界面清洗困难、顶替效率不高、管串安全下入难度大、固井过程中的井漏、固井后早期气窜、对水泥浆和水泥石性能要求高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基钻井液用前置液技术、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水泥浆体系、页岩气水平井固井工艺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高效井筒清洗技术、提高套管居中度技术、套管安全下入技术、水泥浆和水泥石性能设计、固井防漏技术、固井压裂一体化设计技术为核心的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固井难点 研究现状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裂缝性油藏堵水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玉功 李勇 唐冬珠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0,3,共3页
针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油井裂缝性水淹的现状,结合储层地质特点、动态开发特征等因素,开展了油井堵水与缝内转向压裂技术相结合的储层改造试验。单纯堵水后部分油井存在产液量下降,但未实现增油的现象,单纯转向压裂往往造成沟通出水裂缝,... 针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油井裂缝性水淹的现状,结合储层地质特点、动态开发特征等因素,开展了油井堵水与缝内转向压裂技术相结合的储层改造试验。单纯堵水后部分油井存在产液量下降,但未实现增油的现象,单纯转向压裂往往造成沟通出水裂缝,无法实现"降水"的目的。因此,结合堵水和转向压裂各自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堵水压裂联作技术思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降水增油"的措施目的,验证了新思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堵水 压裂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页岩气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白璟 刘伟 黄崇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2,1,共4页
四川长宁-威远区块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但是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滑动钻进托压、钻井速度慢、效率低、水平段长度不满足地质需求等问题,影响了四川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和经济效益。为此,基于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 四川长宁-威远区块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但是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滑动钻进托压、钻井速度慢、效率低、水平段长度不满足地质需求等问题,影响了四川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和经济效益。为此,基于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地质、工程特点,分析了四川页岩气地质特征和水平井斜井段主要钻井技术难题,优选了旋转导向工具,优化了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完善了配套工艺,研究形成了适合四川页岩气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现场应用28口井,机械钻速大幅提高,水平段长度增加500 m,钻井周期缩短50%,取得了较好的提速提效效果,为页岩气资源高效开发和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旋转导向 水平井 长宁区块 威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钻井提速综合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顺平 赵通 +4 位作者 朱仁发 喻可彬 杨斐 黄念义 张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36,127,共4页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塔中地区优快钻井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试验井平均机械钻速5. 99m/h,平均钻井周期106. 28 d,平均完井周期140. 82 d,取得了显著的提速效果。2015年以后,塔中区块开发方式发生较大改变,由以水平井为主的开发方...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塔中地区优快钻井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试验井平均机械钻速5. 99m/h,平均钻井周期106. 28 d,平均完井周期140. 82 d,取得了显著的提速效果。2015年以后,塔中区块开发方式发生较大改变,由以水平井为主的开发方式变为以斜/直井为主的开发方式;随着开发方式的转变,二开长裸眼井段钻井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速无疑成为塔中地区钻井新挑战。塔中地区二开具有二、三叠系等破碎性地层易大规模失稳、二叠系火成岩和志留系沥青砂岩研磨性强、奥陶系桑塔木地层压实性较强、井身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为此进一步对工程综合技术、钻井液技术和设备配套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井数17口,平均井深6 046. 54 m,平均钻井周期76. 30 d、平均完井周期79. 10 d、平均机械钻速8. 77 m/h,综合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有力支撑塔中区块钻井的进一步提速,为公司降本增效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钻井 提速 钻头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钻井技术在川东高陡构造的应用
8
作者 李宬晓 周长虹 黄述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2,共3页
充气钻井技术在川东高陡构造获得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恶性井漏等钻井复杂。文章依据现场实践分析了充气钻井技术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比了连续循环充气钻井技术和常规充气钻井技术的差别和优势。连续循环充气钻井技术能有效提高接... 充气钻井技术在川东高陡构造获得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恶性井漏等钻井复杂。文章依据现场实践分析了充气钻井技术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比了连续循环充气钻井技术和常规充气钻井技术的差别和优势。连续循环充气钻井技术能有效提高接单根时效和安全性,是提高充气钻井效率的有力武器,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钻井 连续循环 压力波动 井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川口油田水力压裂水平缝垂直缝的判别 被引量:8
9
作者 郝世彦 董红梅 +3 位作者 李延生 沈渭滨 李江 张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针对川口油田长4+5层注水水淹方向比较多、人工裂缝是水平缝还是垂直缝一直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对岩芯地应力、天然裂缝、岩性平面非均质性、岩石抗张强度等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工裂缝主要为垂直缝,垂直裂缝可在各个方位分布,但以... 针对川口油田长4+5层注水水淹方向比较多、人工裂缝是水平缝还是垂直缝一直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对岩芯地应力、天然裂缝、岩性平面非均质性、岩石抗张强度等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工裂缝主要为垂直缝,垂直裂缝可在各个方位分布,但以东西向为主,这一认识得到了地面微地震、大地电位法监测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人工裂缝 天然裂缝 水淹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平1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宝军 贾俊 +2 位作者 张建斌 陈恩让 赵海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1,92,共3页
桃平1井是中石油2011年部署的30口重点风险气探水平井之一,为长庆油田第一口下古马五5无导眼风险气探水平井。该井为苏里格下古水平井最简化的井身结构,斜井段裸眼长达3 950 m;自造斜点开始全井段使用哈里伯顿FEWD,大斜度井段需要穿越... 桃平1井是中石油2011年部署的30口重点风险气探水平井之一,为长庆油田第一口下古马五5无导眼风险气探水平井。该井为苏里格下古水平井最简化的井身结构,斜井段裸眼长达3 950 m;自造斜点开始全井段使用哈里伯顿FEWD,大斜度井段需要穿越多套煤层,存在许多钻井液难题。通过在斜井段使用复合盐聚磺钻井液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双石层"的垮塌,避免了PDC钻头泥包;首次试验了防塌封堵剂G314-FDJ,突破了原有苏里格下古水平井大斜度井段安全穿越煤层必须保证密度在1.30 g/cm3以上的共识,以1.23 g/cm3低密度安全穿越太原、本溪组多个大段煤层,避免了因密度高引起刘家沟二次漏失;水平段使用无土相暂堵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保证了水平段的快速钻进和筛管安全顺利下入,创造了长庆苏南区块多项最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水平井 井眼稳定 煤层防塌 聚磺钻井液 防塌封堵剂 复合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武盆地煤岩静态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海 张宇 +6 位作者 程远方 陈磊 郑玉辉 张振活 凡帆 董海东 涂海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4,共5页
井壁失稳是目前制约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由岩石力学理论可知,煤岩的力学强度是井壁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对宁武盆地煤岩进行系统力学研究,利用应力摩尔圆法求出宁武盆地主力煤岩的内摩擦角、内聚力等强度参数;建立... 井壁失稳是目前制约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由岩石力学理论可知,煤岩的力学强度是井壁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对宁武盆地煤岩进行系统力学研究,利用应力摩尔圆法求出宁武盆地主力煤岩的内摩擦角、内聚力等强度参数;建立横波与纵波幂律关系曲线,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弹性模量间线性关系曲线及动静态泊松比间线性关系曲线,得出煤岩静态弹性参数以直接反应地层力学性质,解决了勘探开发中声波测井所得动态弹性参数无法真实反映地层力学特点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盆地 煤层气 静态弹性参数 力学特征 煤岩软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裂缝性储层分层加砂压裂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鸿江 袁学芳 +3 位作者 张承武 车明光 周然 冯觉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8,8,共4页
DB气田属于典型的超深高温高压巨厚裂缝性低渗气藏,改造难度大。分层压裂改造是开发该类储层,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DB气田储层特征,开展了地应力剖面结合储层裂缝特征的分层技术研究,优化分层改造管柱结构配置及相... DB气田属于典型的超深高温高压巨厚裂缝性低渗气藏,改造难度大。分层压裂改造是开发该类储层,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DB气田储层特征,开展了地应力剖面结合储层裂缝特征的分层技术研究,优化分层改造管柱结构配置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等。通过研究,形成适宜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并在X102井首次应用,施工排量3.7~4.5m3/min,最大施工泵压102MPa,共注入地层液量1211m3,加砂76.9m3,最高砂浓度369kg/m3。通过压后效果评估表明,压裂形成了长的人工支撑裂缝,沟通天然裂缝系统;分层效果明显,储层得到有效动用,增产效果显著。该工艺成功应用,解决了DB气田分层压裂技术瓶颈,为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库车山前同类区块也具有重要推广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深井 裂缝性 低渗气藏 分层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海防 程元林 +3 位作者 吴学升 黄占盈 王军闯 李小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7,113,共3页
苏里格气田属低渗、低压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已成为苏里格气田开发的主体技术,针对气田多套气藏发育的地质特点,通过分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单井产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综合开发成本。介绍川庆钻探在苏里格桃七区块... 苏里格气田属低渗、低压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已成为苏里格气田开发的主体技术,针对气田多套气藏发育的地质特点,通过分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单井产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综合开发成本。介绍川庆钻探在苏里格桃七区块首次开展的分层合采和同层合采双分支水平井钻完井先导性现场试验成果,主水平井段和分支水平井段均实现分段压裂增产改造,单井产量是同区域常规水平井平均值的2~3倍,初步形成了适合苏里格气田开发需要的分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为低渗透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水平井 井身结构 裸眼分段改造 双层合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除低渗砂岩气层钻井液伤害的洗井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宏伟 贾俊 +3 位作者 凡帆 郝超 陈龙 许建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107,共5页
钻井液对低渗砂岩气藏的伤害主要来自钻井液滤液,滤液产生的伤害主要为水锁,同时也有水敏膨胀及高分子聚合物在孔隙内壁的吸附滞留作用以及少量的固相微粒进入形成堵塞,导致产量降低。针对这一问题,主要从改变储层表面性质着手,研制出... 钻井液对低渗砂岩气藏的伤害主要来自钻井液滤液,滤液产生的伤害主要为水锁,同时也有水敏膨胀及高分子聚合物在孔隙内壁的吸附滞留作用以及少量的固相微粒进入形成堵塞,导致产量降低。针对这一问题,主要从改变储层表面性质着手,研制出了洗井液NDF-1。该洗井液使低渗砂岩气藏由强亲水变为弱亲水,消除储层毛细管压力,溶解进入的部分固相,拆散堵塞,从而提高气驱水效率。室内实验表明,洗井液NDF-1可以使现场DIF伤害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得到明显提高,平均恢复率提高率达到133.45%。在CB3-3井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试气结果表明,单井产量提高率达到3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钻井完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洗井液 长北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阿扎德甘油田地层三压力及岩石可钻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聂荣国 黄兵 +1 位作者 苗娟 李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4,7,共3页
针对伊朗阿扎德甘油田地层特点,利用现场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块基于精细测井解释的地层三压力、岩石可钻性计算模型,绘制了全井段地层三压力剖面、岩石可钻性剖面图,优化了井身结构,并优选PDC/牙轮钻头型号。优化结果满足该区块安全钻... 针对伊朗阿扎德甘油田地层特点,利用现场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块基于精细测井解释的地层三压力、岩石可钻性计算模型,绘制了全井段地层三压力剖面、岩石可钻性剖面图,优化了井身结构,并优选PDC/牙轮钻头型号。优化结果满足该区块安全钻井的需求,有望解决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的难题,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压力 可钻性 测井解释 钻头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双山区块安全快速钻进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贵涛 罗勇 +3 位作者 董宏伟 贾俊 李宝军 郑玉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3,94,共3页
神木双山区块水平井首次采用三开井身结构,二开裸眼井段将长达2 400 m,在这一井段地层极易出现缩、卡、漏、垮塌等复杂,针对上述技术难题,优选出了安全快速钻进钻井液体系,并在神木双山区块应用了2口井。实验表明,该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润... 神木双山区块水平井首次采用三开井身结构,二开裸眼井段将长达2 400 m,在这一井段地层极易出现缩、卡、漏、垮塌等复杂,针对上述技术难题,优选出了安全快速钻进钻井液体系,并在神木双山区块应用了2口井。实验表明,该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润滑防卡性和良好的井眼净化能力,性能易调控、低滤失、高黏度切力,泥饼薄而韧。在整个斜井段施工过程中,2口井井眼始终处于良好净化状态,起下钻无阻卡,井底无沉砂,很好地解决了长裸眼段下存在的井壁坍塌、润滑防卡、携带岩屑等技术难题,把二开钻井周期缩短到20 d以内,而且确保了12h把φ177.8 mm技术套管安全顺利下至井深2 890 m,创造了长庆水平井下技术套管时间最短的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抑制性 防塌 井眼净化 润滑防卡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钻井液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明 李天太 +1 位作者 赵金省 唐莉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5,7,共3页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塔里木油田迪那区块高密度钻井液及其在膨润土和加重剂的不同加量下的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膨润土含量增加,钻井液体系中大颗粒含量增多,小颗粒含量减少;高分子聚合物对细粒黏土有比较明显的聚合作用...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塔里木油田迪那区块高密度钻井液及其在膨润土和加重剂的不同加量下的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膨润土含量增加,钻井液体系中大颗粒含量增多,小颗粒含量减少;高分子聚合物对细粒黏土有比较明显的聚合作用;钻井液对加重剂有包被作用,活化重晶石亲水性强于铁矿粉;钻井液粒度分布主要与粘附有黏土的活性重晶石固相颗粒粒度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钻井液 粒度分布 膨润土 加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聚醚破乳剂的组装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功 徐家业 +3 位作者 任雁鹏 李勇 唐冬珠 蒋文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4,13-14,共4页
采用交联和扩链组装的方法对不同聚醚及其扩链产物进行改性,并进行破乳评价。以环氧树脂为交联剂,对B61、B61k、B64、B64k四种聚醚进行了交联改性,并用杜里原油进行破乳评价,从而确定最佳的交联改性的聚醚,然后对其进行单因素摩尔比优... 采用交联和扩链组装的方法对不同聚醚及其扩链产物进行改性,并进行破乳评价。以环氧树脂为交联剂,对B61、B61k、B64、B64k四种聚醚进行了交联改性,并用杜里原油进行破乳评价,从而确定最佳的交联改性的聚醚,然后对其进行单因素摩尔比优化实验,找出其与交联剂反应的最佳摩尔比。以己二酸、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为扩链组装改性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油溶性聚醚B61进行扩链组装改性,并考察了聚醚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反应时摩尔比对破乳效果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及其与聚醚反应的最佳摩尔比,并合成了高效破乳剂。最后对原料及其改性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分析了交联过程和扩链改性过程中产品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交联和扩链改性实验成功,提高了原料聚醚的分子量,并且改善了其亲水亲油平衡值,提高了其破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扩链 破乳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复杂井眼上提冲放套管屈曲摩阻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铁军 李朝阳 +2 位作者 王雪刚 邓元洲 宋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5-172,共8页
针对复杂井身结构、复杂井眼轨迹和井径变化导致的套管下放困难甚至不能到达预期井深的问题,开展了三维复杂井眼上提冲放套管屈曲摩阻研究。在螺旋屈曲套管附加摩阻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以H井实际工况参数建立三维复杂井眼套管&... 针对复杂井身结构、复杂井眼轨迹和井径变化导致的套管下放困难甚至不能到达预期井深的问题,开展了三维复杂井眼上提冲放套管屈曲摩阻研究。在螺旋屈曲套管附加摩阻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以H井实际工况参数建立三维复杂井眼套管"上提冲放"作业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全井段套管受力及屈曲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井直井段套管在冲放瞬间及自由稳定后所受的轴向力大于其螺旋屈曲临界载荷,从2000 m井深至造斜点之间井段发生了严重的螺旋屈曲变形,套管螺旋屈曲附加摩阻太大而自锁,下部套管无法传递动力出现下放困难。该类三维复杂井眼套管下放困难机理对复杂井眼套管柱屈曲形态损伤及其失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下放 螺旋屈曲 接触力 摩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家稠油黏温特性及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继勇 侯云翌 郑维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0-614,共5页
应用回归分析理论,开展现场取样、室内测量实验,建立数学模型,对辽河油田冷家稠油黏温特性及流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稠油黏度关于温度、剪切速率的二元函数,回归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屈服应力值与温度、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 应用回归分析理论,开展现场取样、室内测量实验,建立数学模型,对辽河油田冷家稠油黏温特性及流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稠油黏度关于温度、剪切速率的二元函数,回归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屈服应力值与温度、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研究认为,冷家稠油随着温度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大,黏度降低;临界温度Tc=72.51℃是牛顿流与非牛顿流的转变点;温度从40℃上升到70℃时,屈服应力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递减,当温度达到Tc时,屈服应力值就变为零;在非常低的剪切速率范围内,黏度下降最快,在高剪切速率情况下,黏度近似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黏温特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